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504期2019年9月)
靈修小品:滿足的喜樂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梁得仁主講‧神的兒女整理



引言

有個弟兄搬家,很多人恭喜他,因為大家都認為搬家一定是搬到更大的房子。結果,他的家比以前更小了,大家很驚訝!感覺生活水準是不是下降了呢?畢竟這樣的情況很少見。原來,他這一兩年很認真的追求信仰的長進;一旦在這方面投入愈專注,就會發現屬世的東西多,不一定是福氣。

New York Times有一篇文章“Living with less”,即「活在很少的當中」。這個作者在網路時代發了財後,就買了一棟3,600平方英尺的房子,然後他就開始添購各樣的物品,如家具、電子產品、電視等,到最後,他就發現生活太忙了!因為東西一多,就要花很多時間和心力去整理和維修,而庭院的草皮也要定期修整。後來他就搬到一間420平方英尺的房子。他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因為他現在很痛苦,而是陳述他因此得到了自由。以前自認為從「很多」的當中得到自由,其實並不然;雖然現在變得「很少」,但不代表他沒有能力,而是願意選擇更簡單的生活。我想,這就是喜樂的來源。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做了一個研究,提到在1950年,美國的房子平均是983平方尺,到了2011年是2,480平方英尺,總共多了1,500平方英尺,但是住房人口的比例卻沒有增加。1950年,一個房子大約住3.37人,到了2011年,一個大房子平均卻只住了2.6個人。這個統計數字說明了現代人的房子愈來愈大,住的人卻愈來愈少的現象。後來他就研究為什麼有人想要住那麼大的房子?其中的原因之一是,以前的人注重戶外活動,現在的人注重室內的娛樂與享受,所以客廳會愈來愈大,設備愈來愈多。另外,因為想要擁有很多,就需要有更高的收入;擁有很多後,又需要更多的時間,所以就變得更忙碌。這是個惡性循環。


簡單的生活

雖然聖經沒有提到基督徒要擁有多少才是對的,但有個原則就是──以對靈性有幫助為指標,來引導我們過日子。生活不是仿效他人,認為別人這樣我就要這樣,別人有我也要有。我們要謹慎自己的腳步,因為信徒的一些觀念也會受到社會潮流的影響而有所偏差。其實,我們應該對自己的信仰有一個「主見」,就是來自於對聖經的認識以及對神的信心。

簡單的生活是我們基督徒的一個方向。聖經中提到的人物,如以利亞,他要面對以色列百姓拜偶像,信仰一直走下坡的問題。此時,神訓練以利亞的方法就是把他「送」到基立溪旁,那裡什麼都沒有,只吃烏鴉叼的餅及喝溪水來生活(王上十七2-6)。同理,當所有的東西都拿掉的時候,就很容易專心在屬靈的事上;當我們擁有愈多的時候,就很容易分心。經過這段時間的操練,以利亞雖然看到溪水漸漸變少了,還是對神有信心,因為他認為既是神的差遣,神就一定會負責。而烏鴉叼餅呢?以利亞沒辦法控制烏鴉,但肚子餓時就告訴神,神就差烏鴉來。所以在這個很簡單的生活方式中,培養了他服事神的心志與能力。

之後,神又把他「送」到寡婦的家。那名寡婦只剩下最後一把麵、一點油,打算做好吃完就等死。想想,真的沒有比這個更「簡單」的生活了!但以利亞還是告訴寡婦,先做給他吃,然後罈裡的麵和瓶裡的油都不會減少。這一定是神感動以利亞講的。而寡婦就真的照做,把最後一點麵做的餅,給神差來的工人吃,而麵和油也真的不減少、不短缺(王上十七8-16)。所以「少不等於沒有」,也不等於寡婦沒有東西可以吃,那之後為什麼寡婦和她的孩子還可以繼續生活,這些東西從哪裡來?從神的恩典來,因為我們拜的是又真又活的神!

以色列百姓走曠野的生活,如果從出埃及開始計算三餐,一百萬人走一百天,若要所有的東西都預備好,他們就沒有辦法出埃及,因為太重了、抬不動了。所以出埃及的時候,只帶簡單的衣服就出去了,可以說沒有比這更簡單了!但這並不等於什麼都沒有。百姓沒有東西吃怎麼辦?天降嗎哪!沒有水喝怎麼辦?磐石出水!鞋子只有一雙怎麼辦?四十年穿不破!這個就是神的恩典。所以當我們擁有很少的時候,更容易體會到神的恩典,也更容易在屬靈的事上專心。

當然,倘若我們擁有很多,又能在信仰追求上專心也很好。一般來說,人的物質很豐富,要在屬靈上專心是很不簡單的,因此我們在選擇很複雜的生活方式時,就等於在製造自己屬靈生活的一個障礙,因為愈複雜,讓我們分心的事會愈多。聖經提到耶穌出來傳道時,有人說施洗約翰不吃也不喝,是被鬼附著;而耶穌來又吃又喝,被說成貪食好酒。如果我們要效法聖經的人物,請問要效法誰?又吃又喝?不行!因為這是貪食好酒;不吃不喝?這個好像不正常,是被鬼附著。我們要思考施洗約翰的任務是跟以利亞一樣的,就是要預備以色列人的心,讓他們悔改,將來預備主耶穌的救恩。所以施洗約翰需要有以利亞的心志能力,而以利亞的心志是從哪裡來?是從簡單的生活來的!所以簡單的生活是我們基督徒需要努力的一個方向。


知足的心

《腓立比書》第四章提到滿足的喜樂、知足的喜樂;喜樂,是從知足來的。「我靠主大大的喜樂,因為你們思念我的心如今又發生;你們向來就思念我,只是沒得機會」(10節)、「我並不是因缺乏說這話;我無論在什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11節)。什麼景況我都可以知足,這是學會的,不是與生俱來的。「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祕訣」(12節),保羅說卑賤時,他可以處得很好;豐富時,他也可以處得很好。有時候會發現,我們處在豐富時很熱心、很感謝神;但遇卑賤時,信仰的根基就動搖。而有的人是在很豐富的時候離開神,因為他覺得不需要神,但是有一天神把他擁有的東西都拿掉了,他又回頭,因為這時候他需要神。

由於每一個人的情況不一樣,因此神常常按著我們所能夠承受的來祝福我們。有的人一生想要賺大錢,但是他到離世前都沒有賺到錢,為什麼?因為神知道一旦他富有了,就會離開神。但有的人沒有想要賺大錢,錢財卻一直多起來,為什麼?因為神看他是配得祝福的。因此身為基督徒,要能做到不管神賜豐富,或遇缺乏時,依然堅定信靠祂。這不是受洗後自然就會的,是需要透過學習的,到最後就能達到「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13節)。「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提前六6、8)。因此,聖經給我們一個最低的標準:「有衣有食,就當知足」。聖經中並沒有提到我們要穿什麼、吃什麼,只說有東西吃、有衣服穿就要知足;知足就會很快樂。

當我們到非洲傳福音時會有很多的體驗,其中有一個很寶貴的經驗就是,如果你在非洲可以生活下去,你回來就會很快樂。因為在那裡,真的是已經把生活的要求降到最低了。以睡覺來說,你沒有辦法挑什麼樣的彈簧床,因為那裡什麼都沒有!特別是80年代,床都是棕樹枝去編的,如果睡一兩個月後,回到家,你會感覺自己的床真的很好!以食物而言,他們煮的東西,就好像我們現在的地薯磨成粉,然後烘乾再泡水,變成一團一團的東西,或者是吃一種很大根,看起來像香蕉的食物。如果你吃得下去,回家以後,每一樣東西你都會覺得很美味。

有一位父親說他的女兒去多明尼加協助聖工,去了兩次以後,他發現他的女兒變得很成熟,回家都不會抱怨了,每一件事都很感謝!十年前,如果你去多明尼加海邊看他們住的房子,有的牆壁只有一半,上面再蓋一個鐵皮。然後再比較一下我們自己的生活,就會發現自己過得太好了!所以要知足,有一個方法就是把我們的生活水準降低,這樣我們就很容易知足。然而我們人常常是「靈性往下看;物質往上看」。靈性往下看的意思是,你看到某人每兩個星期來聚會一次,而自己每個星期都來聚會,就認為自己很不錯了!而物質往上比的意思是,你會看誰有什麼,自己都沒有,這樣就會很痛苦。其實我們應該要倒過來,物質要往下比,把它壓低,有衣有食,就知足;靈性要往上比,別人這麼熱心,我們也應該可以像他這樣。當我們能夠這樣做,喜樂就會增加。而喜樂從哪裡來?從知足來;知足從哪裡來?從操練來;要怎麼操練?就是把我們的生活物質水準往下降,這是一個過程。

知足,另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就是當神滿足我們的時候,我們對世界的需求就逐漸減少。有,感謝神;沒有,也感謝神!《約翰福音》十五章11節提到:「這些事我已經對你們說了,是要叫我的喜樂存在你們心裡,並叫你們的喜樂可以滿足」。我們的心如果可以滿足,對外在物質的需求就不高了,因為我們去追求很多外在的物質,其實到最後都是為了要滿足我們的內心,因此我們的內心若滿足,對外在的需求的慾望就降低了。

有一次我在教員講習會上調查參加的學員手機使用超過三年的,差不多有十個,我很佩服!為什麼?因為新手機一出來,舊的拿在手裡,年輕人會覺得丟臉啊!於是就想盡辦法說服父母,無論如何就是要換新的!如果一直這樣追求,會很痛苦,因為不久,新的手機又推出來了。倘若你對手機的要求是只要它會響、功能好、還可以使用,那你的內心是很滿足的,因為你的快樂不在於擁有新的手機,那只是一個工具,你也不用靠這個來提高自己的身價。所以你會覺得有神在我裡面滿足我,只要這個手機還可以用,再用個五年也沒關係。如此,我們的心就自由,就喜樂了。但如果沒有神在我心裡滿足我,就會常常覺得不夠,就不會快樂,認為成為基督徒變成一種束縛。其實基督徒是很自由的,我們要能夠跳脫世俗和物質的捆綁,衷心仰望神,就能享受真自由。


靠主喜樂

《腓立比書》第四章談到喜樂是學習來的,祕訣就是要靠主。「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腓四4)。為什麼說要靠主喜樂呢?6節又說要「一無掛慮」,因為人有掛慮,就不會喜樂,然而人很容易憂慮,因為對未來無知,對神沒有信心。聖經說一天的難處一天擔就夠了,但有時候,我們憂慮的卻不是明天,而是憂慮十年、二十年以後的事,這樣肯定就不會喜樂了。

靠主常常喜樂,就要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把我們所要的告訴神,也就是將我們的問題常常禱告、交託。有人就會問:「要禱告多久?」要禱告到我們把問題交託出去,你心裡平安了。但是我們今天交託出去,明天的憂慮可能又跑回來,那明天就再繼續禱告、再交託,這樣操練、再操練,一直到我們把憂慮卸給神。第7節說:「神所賜的……」,表示從神那裡會有一個回應,就是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神會聽、會看顧,所以要知足常樂,只要把我們的困難、掛慮交託給神,神就會看顧我們前面的道路,這就是我們信仰生活很重要的祕訣。有時候,「交託」常伴隨著「等候」,如果只有交託沒有等候,愈禱告就愈著急,內心糾結:「為什麼還沒有實現?」神有神的時候,只要我們交託、等候,時候一到,祂就會滿足我們的需要。

「你們在我身上所學習的,所領受的,所聽見的,所看見的,這些事你們都要去行,賜平安的神就必與你們同在」(9節)。神就是滿足我們的來源;我們能滿足,就容易知足。然而神要滿足我們,我們也必須去追求,要將看見的、聽見的、學習的道理試著去行出來,這就是行道,然後神與我們同在,我們就會平安、喜樂、滿足。


結論

有一些信徒,他們會在網路下載一些MP3讚美詩、聖經和講道的內容。有一次,一位信徒告訴我,那些時常聽詩歌、聽講道MP3的信徒,在行為上都明顯的改變了。真的!有時候我們道理聽一次就忘記了,但若多聽兩三次,你心中就有神的話,也會發現你內心的平安愈來愈多;我們的觀念改變,生活就會改變,並且發現我們活得很自由。所以信仰是要追求的,如此,神的恩典、福氣就會跟著來,我們的生活也就會更充滿喜樂與平安。

註:本文根據梁得仁傳道(Pr. Derren Liang)的講道錄音整理。
http://ia.tjc.org/elibrary/ContentDetail.aspx?ItemID=26895&langid=2






作者: 梁得仁主講‧神的兒女整理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9/01/2019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