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00期1994年5月)
靈修小品:[青年團契]不再逃避的先知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雙木




「約拿」──這位舊約聖經中倍受議論的先知。他是研經者心目中那位狹隘、偏執的民族主義者,是信徒口中那位不順服神又缺乏愛心的傳道者,是聖經評論家筆下那位經上唯一傳預言落空的失敗者。他的名字「約拿」,原意「鴿子」,甚至被後人解為他行事愚昧、缺乏屬靈智慧的最佳形容詞。

「尼尼微城」──這個不尋常的城邑。她在歷史上有顯赫一時的繁榮奢華及不見容於天的罪行惡狀,在當時國際舞台上,她有睥睨萬國的旺盛政治活力及軍事實力,在聖經上有著她一夕之間全城悔改而蒙神恩典免於亡城之運的故事,以及當她極盛之際,卻對其預警即將戲劇性地化為歷史陳跡,成為供人憑弔的廢墟之記載(見那鴻書)。

縱然昔日的尼尼微城及約拿早在兩千多年前便已不復存在了,但經由約拿書作者忠實誠懇的筆調記載下,使他們在兩千多年後的今日,仍栩栩如生地活在我們中間,而非只是歷史上過往的痕跡,使我們在這位傳道者出死入生的宣道心路歷程中,與他同蒙造就,並更深切地體會到神對全人類那不分種族、國別、階級的愛。

我常常在想:到底是什麼因素,使得在我看來,早在約拿被投入海裡、掉入大魚腹中之時,就應該結束的故事,還能進展下去,更何況後半段還是整個故事最精彩且最深具意義的部分,除了肯定神的愛與憐憫確實占了很大因素以外,是否還有其他因素呢?在整個故事當中,神的一切作為,所要約拿了解、學習的,除了一顆順服及愛人之心,去認同神的心意外,還有什麼要約拿去學習的功課呢?或許我們可以從整個故事的數個片段一窺究竟。



故事在一開始是這麼說的:

「耶和華的話臨到亞米太的兒子約拿說,你起來往尼尼微大城去,向其中的居民呼喊,因他們的惡達到我面前。」

神對約拿的指示雖然十分簡短,但與其他小先知書的開頭相比,倒沒有很大的歧異,但是︰

「約拿卻起來,逃往他施去,躲避耶和華。」

相信,約拿書之所以在眾先知書中具有獨樹一幟的風格,應是由此開始的。約拿他一語不發,逕自前往他施──當時他認為離他所居之地最遠的地方,他這種完全拒神於外,只顧自己想法的反應,實在是出人意料之外,我們並不知道在約拿不去傳警告的背後是否因有不足為外人道的苦衷,但在聖經上卻不見他對神曾做任何解釋,亦絲毫不留給神任何機會,只是一味躲避神,由另一個角度來看,他依著自己的想法去做,卻不敢在神面前坦然面對自己的心結,但神仍然尊重約拿所下的決定。

「然而耶和華使海中起大風,海就狂風大作,甚至船幾乎破壞。」

從作者的記載可知:在約拿往他施的途中,遇上了大風浪的侵襲,而這場大風浪事出無他,正是出於耶和華的旨意。神固然尊重約拿的想法及做法,但他更希望約拿能夠回轉,接受他的差遣。我們不曉得此際,在船底艙下仍然呼呼大睡的約拿,是否會在他被船東叫醒之後,能感受到這場大風浪正是神慈聲的呼喚,但在大家掣籤掣出約拿之後,從約拿向船上眾人的自白中,我們隱約可以感受到他似乎已逐漸意識到這是怎麼一回事了。但在海浪越發翻騰之際,約拿卻告訴眾人說:

「你們將我抬起來,拋在海中,海就平靜了。」

約拿在這千鈞一髮之刻,他似乎想起了自己的罪,意識到逃往他施乃神所不喜悅的;這使我想起大衛,他犯了弒人夫、謀人妻之罪行,其間也曾因而逃避神,不敢面對祂,但他能適時把握時機,藉著神差遣拿單詣見他的機會,接受神為他開的路,毫不遲疑地以憂傷痛悔的心情承認:我得罪耶和華了。縱然他仍須承擔罪所帶來的苦果,但是罪卻再也不會橫在他與神之間,夜以繼日地折磨他。或許約拿並沒有體會到這一點,故在此刻他的內心必須為他逃避神、不接受神的開路,而受到絕境可期所帶來的壓力與衝擊。

就在這艘船上發生了一段令人感動的小插曲,眾人並沒有因約拿如是說而馬上把他拋入海中,反而竭力盪槳,想要把船攏岸,雖終未能如願,海浪反而越發翻騰,但從這些異教徒身上,我們可以深切感受到,他們對生命的尊重與珍惜,不知此時身在一旁的約拿是作何感想。

「耶和華安排一條大魚吞了約拿,他在魚腹中三日三夜。」

約拿終究不能免於被投入海中的命運,根據記載從大風浪興起開始以至於被吞進魚腹,皆是出於神。儘管約拿在人的眼光看來,是如此地不受教,但神卻仍然願意引領、耐心等待他回轉,走出自己的偏執與狹隘。

或許正如我們常說的:「人的盡頭,乃是神的起頭。」

身陷魚腹中的約拿,在毫無指望、情況惡劣的絕境之中,終於不再逃避神、願意向神悔改,他在情感與態度上一百八十度的轉向,對他信仰歷程,以至於他的一生而言,不啻是跨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儘管這時的約拿,他根深柢固的民族主義觀念、固執自私的個性仍絲毫未改,但他仍可說是從迷途與偏離中,歸返至最初的起始點上。

「耶和華吩咐魚,魚就把約拿吐在旱地上,耶和華的話二次臨到約拿說,你起來,往尼尼微城去,向其中的居民宣告我所吩咐你的話。」

故事進展至此,似乎就如同約拿的一生一樣,有了一個嶄新的局面,他終究還是得照耶和華的指示去傳警告。一夜之間全城上下因著約拿的信息而悔改、「轉向」神,事實上,神也沒有讓他們的悔改落空,「憂傷痛悔的心,神必不輕看(詩五一17)。」由此得到了十分恰當的註解。

反觀約拿,他不但沒有為尼尼微城的驟變而感到歡喜,尼尼微城上上下下誠心悔改的一幕幕景象,在他眼中看來,對他隱藏在「順服」背後的民族情結,無異是一種刺激與提醒,再加上他本來的個性,無怪乎約拿大大不悅且甚發怒,向神禱告說:

「耶和華阿,現在求你取我的命罷,因為我死了比活著還好。」

聖經上求死的人並不多,約拿正是其中一位。但他求死的理由在大家來一點也不合理,更遑論高明了。或許他的態度有失敬虔,或許大家會認為他意氣用事、不知自我反省,或許他的一切一切實在有太多令人不敢苟同的地方,但換一個角度來想,其實約拿的個性,並沒有因一連串事件而有所改變,此時的他,願意在神面前坦然,且毫無保留的把自己負面情緒反應表達出來,對約拿而言,就是一種進步。

在這期間,約拿又再一次經歷了信心的危機與衝擊,他曾經徬徨、掙扎,也曾無理發怒,甚至再一次向神求死,但此時的他願意坦然面對、承認自己的軟弱,神了解約拿的需要,也了解該如何去教導他,祂願意一次又一次耐心等待約拿有漸進式的改變,祂的管教不是用責備,也沒有說教,祂藉著約拿生活四周的事物為教具,用最自然最潛移默化的方式去開啟約拿的心窗。

故事的結尾就在神問約拿的問題中帶過,或許令人有未竟之憾恨,卻給了我們每一個人極大的思考空間──記得有句話是這麼說的:「人一生常遇到兩個悲劇,其中一個是不了解自己,另一個就是了解自己卻不能改變自己。」事實上,在這個求新求變的時代,多數的現代人對改變自己十分熱衷,外表的跟隨潮流便不再贅述,以內在的改變來說,從這些年來自我成長的書籍充斥市面、學禪盛行,以至於專題講座的受歡迎程度中可見一班。事實上,摒除現代人講求「速食」的心態,人為改變不僅不易徹底實行,而且有相當的侷限性。但從神而來的改變,卻要讓我們在生命的本質上全然更新(結三六36)。

或許曾經有人會試圖想靠著自己的力量去改變些什麼,或許曾有人懷著贖罪的心情,試圖藉著做一些改變來減輕自己心中的罪惡感,或許有些人已習慣於與神隔絕的生活,也不想再為自己改變些什麼,但不知是否你已發現:這一切都不能帶給我們真正的益處,唯有轉向神(亞一3),將你的一切坦然無懼地帶到神面前來,祂必賜你豐盛的新生命(約十10),並照著運行在我們心裡的大力,充充足足的成就一切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弗三20)。就如昔日的約拿,若非神的慈愛與憐憫,使他在毫無指望的絕境中願意歸向神──走出自己的軟弱、狹隘、偏執,去看神世界的寬廣、美好,他不但沒有機會完成神所託付的命令,更不可能領會到神要教導他的功課──使命感應建立在愛、順服,與對神的認同之上。

其實約拿的故事正如同約拿書一樣,並沒有一個真正的結束,或許你已經發現昔日的約拿,甚至是尼尼微城,都好像是我們生活周遭某一部分的小縮影,也許你、我就可能扮演過現代約拿的角色,但面對於兩千多年前約拿以至於尼尼微城所反映出來的事實,我們都可以從約拿書中得到一個指示明確,且具關鍵性的大方向──轉向神、舉起你禱告的手,告訴祂:我仍要仰祢的聖殿(拿二4)。






作者: 雙木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5/01/1994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