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511期2020年4月)
主題特寫:病痛中的信靠與醫療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佳禾

聖經記載許多疾病因著神的恩典與信心得到醫治,甚至從死裡復活。這樣的經歷從真耶穌教會早期的歷史直到今日仍屢見不鮮,我們也大量引用這些見證勸勉信徒,並且藉此廣傳福音,因為神蹟原本就是證實我們所傳的道(可十六20)。

但是根據聖經記載以及生活實際的體驗,關於疾病得醫治的過程仍有許多困惑。主耶穌說在乃縵元帥的年代,只有乃縵這個外族人的痲瘋病得醫治(路四27),言下之意,在批評神的選民因為不信服真神,反倒沒有蒙受恩典;然而大衛王禁食哭求耶和華讓孩子痊癒,神並沒有答應,固然這個孩子的出世是因為大衛的罪惡,但大衛情深意切的禱告著實令大臣們動容,甚至不敢告訴大衛噩耗,大衛如此說:「因為我想,或者耶和華憐恤我,使孩子不死也未可知」(撒下十二13-23)。依照大衛過去的體驗,他知道信靠神必得到幫助(詩六二1-8),但是這次大衛知道神未必會照他的祈求成全,這可能就是許多人感到不踏實,不知道信靠的方向何在的寫照。

因此究竟怎樣的信心才能蒙神悅納與醫治?如果禱告沒有蒙應許,那是因為個人的信心不足?還是因為神的旨意本是如此?更進一步說,為了專心依靠神,是否要全然放棄醫療行為?或者什麼時候該這麼做?


 
從人的角度看疾病帶來的影響

現代醫學已經研究出許多疾病的病理、預防,以及治療的模式,增加治癒機會,減輕罹病者的痛苦、延長壽命,改善生活的品質,這是無庸置疑的事實。由此反映人類渴望從疾病中復原的意圖,所以從人的角度來看,認清疾病的生理因素,除去疾病帶來的痛苦和不幸,享受健康幸福快樂的人生,就是包圍「疾病」主題的所有內容。

然而在發現細菌、病毒、免疫系統等等致病因子之前,人類只能透過嚐百草和尋求超自然的力量解決疾病的困擾。由於不清楚疾病的起因,人們只能嘗試錯誤,發揮想像力去解釋疾病,其中之一就是歸咎生病可能因自己的行為無德、罪孽深重,約伯的三個朋友就是這麼想(伯二二5-11),這與東方的業障之說簡直不謀而合。這種說法很容易與潛藏的良心不安結合而得到認同,但根據《約伯記》我們知道事情沒那麼簡單。


 
從聖經的角度看疾病

回到聖經的觀點,疾病的發生與意義都圍繞在人與神之間的關係,它既是人們追尋幸福的動機,也可以是犯罪的後果,但更是真神手中的工具─—為了引人重新恢復與神美好的關係(約九30-38)。

1.必死的病

亞當夏娃犯罪之後,被驅離樂園,再也無法永活,死成了眾人的結局。病死是結束生命的原因之一。以利沙是神的忠僕,也因為疾病而離世(王下十三14)。換言之,有時候疾病是神給人的信號,要為死亡做好準備(賽三八1),包括安排好身後事,也包括更深入去思考靈魂去處的問題(來九27)。

2.違背真理的後果

米利暗輕視摩西,等於輕看神命定的旨意,因此惹神怒氣而罹患痲瘋病(民十二10),作為懲戒。聖經也重覆告誡選民,若留意聽從神的誡命,遵行律法,那麼以色列民就不會與埃及人遭致相同的疾病(出十五26;申二八59-60),否則神也會以瘟疫管教百姓(民二五1-9)。所以沒錯,疾病的發生確實會與得罪真神有直接關係,但請讀者留意不全是這樣。

3.顯出神的作為

罹病可能與罪行有關,也可能毫無關係。《約翰福音》記載主耶穌醫治生來就瞎眼的人,這種特殊的病例引起門徒的好奇,很快又跟刻板的罪行與疾病的因果連結起來。主耶穌直接給了答案:也不是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顯出神的作為來(約九1-3)。透過醫治人所無法克服的疾病,要讓人認識神的作為,進而相信神的兒子。

4.惡者的攻擊

一個患癲癇的孩子由父親帶來見耶穌的門徒,在門徒也無能為力之餘,主耶穌出手醫治了孩子。過程中主耶穌斥責了鬼,將鬼趕出,讓孩子痊癒(太十七14-18)。這個世界都臥在惡者手下,受魔鬼轄制,身心都無法安寧,更非人所能治癒,同樣藉此叫人認識獨一真神,也認識人的信心不足(可九23;太十七20)。

5.保養顧惜自己的身體

神在造物之初給始祖的工作就是管理、看守園子中的一切(創一28),這是神下放給人的權柄,也是責任。保羅說人向來是保養顧惜自己的身體(弗五29),所以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天經地義。由此可見,醫藥的發達進步,應該是體現人珍視神所賦予的生命,活著為了榮耀真神才是(羅十四8)。雖然很多人求取健康長壽的核心觀念並非如此。

6.體認人的有限

乃縵貴為亞蘭國主帥,深受國王重用,卻無奈染上痲瘋病,這個叫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病,恰與其尊榮地位成了極大的反差。帶著戰勝國的驕傲來到以色列,對先知的指示嗤之以鼻,幸好有僕人苦勸,而乃縵確實已經被這個病打敗了,只得紆尊降貴,放下身段走進瞧不起的約但河沐浴七次,結果災病得癒,更重要的是,乃縵認識了耶和華真神(王下五1-17)。透過這場病,乃縵完全卸下人的驕傲,不再有自我中心的思考,唯以利沙口中的永生神是賴。


 
具有信心的醫療作為

什麼才是對神有真實的信心?當然是根植於對聖經真理的認識、接受,並且遵行。從以上根據聖經關於疾病的討論,當遭遇病痛的時候,我們可以再次回想聖經關於疾病的道理,別自視太高,照著神給我們的信心,看得合乎中道(羅十二3)。

1.在病痛中當思想(傳七14)

究竟罹患病痛自己要用什麼心態去面對?不妨先安靜在神的面前,切莫太快做定論,因為病痛的成因往往是多樣並列的;用聖經角度來看,前述的各種因素都可能涵蓋在內,同時懇切求神幫助我們,能夠漸漸體會祂的旨意,在病痛中更能摒除俗慮親近神。

2.悔改與省察自己的行為

遭遇患難第一個該想到的就是自己是否得罪神?(有時是得罪人,林前八12)。前面談過,未必是因為自己的罪行,因此悔改的過程不單是省察自己是否有罪,還包括審視自己的行為以及與神的關係。透過這個歷程來到神的面前與主密相契,走在永生的道路上,豈不是一個與主同心同行的旅程嗎?(詩一三九篇)。

3.無須排斥人為的醫療

就醫並沒有違反經訓,主耶穌也說有病的人需要醫生(太九12),這與祈求信靠神的幫助並無衝突(雅五14),平時適當保健身體也是應該的(參:提前五23)。然而請記得想一想,健康活著的目的是什麼?

4.勿過度迷信醫療

我們都知道許多廣告誇大不實,但有時候是自己放大了醫療的效果,把醫藥的知識當作金科玉律,對於專業人士的說法視為顛撲不破的鐵則。殊不知所有醫學的知識固然是嚴謹的科學研究得到,但總沒有百分之百的定論,今日的常識很容易被明日的新知推翻。亞撒王晚年生病,只求醫生,並沒有尋求神的幫助(代下十六12),可以看出他對醫生的信任超過對神的信靠,忽略人的智慧能力是從神而來,把醫生的地位放在神的上面,當然是錯謬的信仰態度。

5.放棄醫療的時刻

目前國內已經立法實施病人自主權利法,旨在讓個人在成為末期病人、不可逆的醫療狀況前,預立合宜的醫療介入的方式,沒有過多侵入性的醫療和急救,擴大放棄急救和安寧療護的範圍。由此可知總有醫療束手無策的時刻,但不是自此倚靠神,而是一開始就應該仰望主的帶領;這不是該不該靠神的問題,依靠神本來就是信徒擁有的恩典與權利(詩一一六2),但吾人常因為自我中心的想法反而坐失蒙恩的機會。

保羅提到一個即將面臨死亡的經驗,在當下只能依靠神,許多信徒也有類似的經驗,走到人的盡頭時才有決心信靠神,這是淬鍊信心的過程。保羅說「不靠自己,只靠叫死人復活的神」(林後一9),這句話點出神是無所不能的神,所以當將一切作為都交託神的手中(箴十六3),別只仗恃人的才智以自我為中心。

至於要不要放棄醫療、什麼時候放棄醫療?首先那是醫師專業的判斷,若個人選擇不接受醫療,筆者倒不認為必然是信心的表現,因為無論接受或沒有接受醫療,綜合經訓內容,與信心多寡無關,卻也都需要信心。所以在醫療中的信心是:無論是生是死,總是遵行真理,榮耀主的名(腓一20),無論結果如何,都照主的意思(太二六39),信心原就是帶人超越生死的恐懼,進入永恆的條件與幫助(來十一13)。

6.精神疾病的醫療

這是一個複雜棘手的問題,但簡單的說,惡者的工作無孔不入,即使是一般疾病都會是一場屬靈的爭戰,考驗著我們對真理的熟練程度、個人的信仰態度、周遭親人與同靈的同心合意(參見《約伯記》),精神疾病當然也是,所以分辨是否是魔鬼的工作有時反而失焦,警醒禱告是隨時多方的。

不只在兩千年前,直到二十世紀對精神疾病的治療仍舊毫無頭緒,二十世紀中葉才出現抗精神病藥物,如今藥物主要的作用在於緩解症狀與維持病情的穩定,那麼要不要吃藥?有了藥物之後,確實靠神的心就少了,但問題是,沒吃藥就會比較有信心?吃了藥就是沒有信心?就是得罪神嗎?

聖經上說,「可以把濃酒給將亡的人喝,把清酒給苦心的人喝,讓他喝了,就忘記他的貧窮,不再記念他的苦楚」(箴三一6-7)。常說酒乃穿腸毒藥,在非常時刻卻又是心靈安慰劑,這表達善盡人所能做到的幫助,不宜把別人做不到的重擔放在他們的肩上(參:羅十五1)。

準此原則,精神疾患有了藥物的輔助,可以減輕家庭和個人很大的負擔,站在信仰的立場,要趁當事人意識清明的時刻討論他的困境或不切實際的想法,以真理勉勵幫助病人和家屬,用禱告,甚至禁食為他們代求(太十七19-21),神看人的內心,就會照各人的信心與應得的恩典成全(耶十七10;林後八12),神若留下無解的問題,就是信仰更新進步的機會(參:士三4)。


 
結語

處在依靠藥物與仰望神醫治的辯證之中,用信心串聯之後就不是一刀兩斷的截然二分。保羅說,他無論處在什麼情境都能知足,因為是靠著主的力量(腓四11-13),信靠應該不分吃藥或不吃藥,經上勉勵我們到什麼地步就照什麼地步行,凡事學習交託。主耶穌醫治病人或是藉著一句話,或是唾液和泥塗在眼睛上,在信的人都是神的恩典;對不信的人來說,就算死人復活也毫無造就(路十六31)。

但以理三個朋友面對火窯的試煉,憑信說出震撼人心的話:「……王啊,祂也必救我們脫離你的手;即或不然,王啊,你當知道我們決不事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但三17-18)。基督徒的指望在天不在地,世上的病痛苦難原本短暫,目的在引人歸向神(參:出二23);我們雖然信不足,求主加添,在信的人總有主的陪伴,即或不然,平安依舊永遠相隨。
 
PDF 下載

作者: 佳禾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4/01/2020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