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395期2010年8月)
主題特寫:我們的父親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林翠玉


父親離開我們的日子,數算起來,已屆十載的歲月了。回顧父親的一生,但見巧妙的神來之筆運籌帷幄,是祂造就父親成為神的工人,也是祂為我們留下無數緬懷父親的美好記憶。

成長背景


父親生於西元1914年,年幼喪母,身為么子,被分配由年長的兄嫂照顧。中學時,父親帶到學校的便當盒經常是空的,老師發現他午餐時間總是拿著便當盒離開教室,原來是為了喝水充飢。

經營裱畫店的祖父,與善於雕刻的祖母,將藝術的遺傳因子留在父親的血液裡,繪畫一直是他的最愛。父親年輕時,省下嘉義中學畢業旅行的費用,並帶著已嫁為人妻的姑媽硬塞的私房錢,隻身乘船赴日求學。千里迢迢來到他鄉,業已通過東京美術學校(現國立東京藝術大學前身)的入學考試了,卻因一張肺部有陰影的X光片,被回絕在夢寐以求的名校門口。

上野公園不忍池畔曾佇立一個欲投池以一了百了的年輕身影。退而求其次的學校選擇,與僅靠微薄生活費完成學業的艱苦生活,在在提早讓父親參透人生。此時接觸信仰,對他意義深遠。父親先在其他教會認識耶穌,每天讀經的習慣奠定他的信仰根基。後來,在真教會受洗時,他立下獻身當傳道的心志。

獻身還願


回台之後,父親在學校任教一段時間。婚後,進入日本人的公司,他的敬業與忠心深受上司賞識。安定優渥的工作,使父親暫緩與神之間的約定,然而,我們的長兄「民也」卻因此在襁褓時期罹患腮腺炎而不治。神的愛鞭如此沉重,父親斷然放下三倍於傳道的高薪,決意忠於受洗時的感動,走入傳道生涯。

當他提出辭呈的安息日下午,平時乖巧的大姊選玉(三歲),聚會時顯得坐立不安,並且趁著母親禱告時溜出嘉義教會外面,以致被午後雷陣雨漲滿的污水沖走,載浮載沉,險些喪命。一時雖有撒但的干擾,但蒙神保佑,孩子平安無事,更堅定父母獻身的意願。

早期傳道工人不足,但因聖工活潑發展,父親大多在台北編審日文的〈聖靈報〉,或於台中總會、山地教會以及各地教會領會。在交通不便的情況下,作聖工的時間比留在家裡的時間還多。父親每次出門協助聖工,尤其靈恩佈道會,一出去就是五天,甚至一個星期。

以前都是星期一至四晚上佈道會,白天由當地負責人帶著訪問信徒,星期五至日接著三天的靈恩會。每次由外地回來,常常是星期日晚上十點多或接近半夜才到家,身體已經非常疲累,可是隔天早上,父親還是進總會處理公事,而不是休假在家。

辦公、寫稿、翻譯日文、神學院授課、協助講道,父親從27歲獻身以來,這些工作一直做到退休,甚至退休後只要體力還行,他仍然會四處領會,關心各教會。

鶼鰈情深


父親從小缺乏母愛,得不到成長期該有的營養,加上先天性哮喘,所以,體質向來偏弱,牙齒也不好,母親總是為他特別準備柔軟易嚼的食物。父親只要一感冒,就無法像常人一樣躺著休息。那時經過父母的房間,總會看到父親靠坐著休息,讓人很心疼。可是在身體極度衰弱時,從來沒聽過他有唉聲,有的就是母親在一旁的禱告聲。

日據時代某個炎熱的夏夜,美軍的飛機劃空來襲。為了防止透出光線,窗簾必須密閉,也因此,在空氣不流通的房間裡,父親被蚊香嗆得氣喘發作。父親坐在書桌前,喘不過氣,無法言語,只得以腳探醒睡夢中的母親。母親立即與他面對面跪在榻榻米上禱告,求主憐憫。

就在此時,母親受聖靈充滿,跪跳到父親的背後,以拳頭用力捶了父親背部三下,母親使力時,還擔心父親因此內傷。感謝主,這一捶,父親的氣喘得到舒緩了。夫妻倆靠著神,經歷一次又一次的氣喘發作。我們常見母親為容易生痰咳嗽的父親拍背,又虧得母親長年用心在飲食上調理,每一口粥飯,每一瓢羹湯注入了無限的關懷。

父親對母親的愛也是含蓄間接的。母親節尚未普及的早年,父親率先帶著我們感念母親的辛勞。當天,父親會下廚,親手為妻兒煮切仔麵。這對不諳廚藝的父親實則難得。他用力甩麵瀝水,煞有介事的模樣歷歷在目;在大姊稍年長時,父親拿錢要她代表買小禮物或母親喜歡的食物;也教導兒女這一天讓媽媽多休息,一切家事,由兒女負責。家境不寬裕的條件下,父親仍然捨得在特別的日子為母親準備禮物,或在結婚紀念日領著全家到照相館拍照,留下許多珍貴的全家福鏡頭。

父親傳承了祖父母善良溫柔的性情,他為人正直、脾氣好、不邀功、不與人爭、滿心慈懷。他與母親二人同心在奉獻上不遺餘力,連哥哥們給他們出國隨心所欲購物的費用,都投入所到教會的奉獻箱裡。教會有需要幫助關懷的信徒,二人更是攜手同行,留下許多感人的故事。

父愛恩澤


大姊出生時父親尚未獻身,父親每天下班回到家,第一件事便是拿出腳踏車小座椅,載大姊去嘉義公園玩。身為長女的大姊雖然從小幫忙最多家務,但也過足了父親經常陪伴的童年。

大哥信行也是腳踏車小座椅的常客。長大之後,大哥曾隨著父親到各處領會,和美教會、線西教會、梅山教會等的服事經歷至今不忘。

大約四十年前,二哥光行要到美國唸書時,已服完兵役並在農復會工作兩年。母親看二哥行李整得不好,要求父親幫忙,只見父親把不怕皺的衣服一件一件捲起來,整齊裝箱,迅速就緒。父母愛子心切,可見一斑。而以現代人的說法,父親就是整理行李的達人了。

三哥義行的工作是傳聲筒。我出生前,家人住在舊台中教會管理會堂,當時台中教會為台灣總會所在地,接待傳道的工作都由母親負責。每當母親準備好三餐,父親會要三哥站在樓梯口,用日文說:「ご飯食べる!」(吃飯了!),請住宿二樓的原住民傳道下來用餐。

青少年時期的四哥力行多次陪著父親,清早坐豐原客運從台中出發到豐原換車,經東勢往天冷裡冷一帶的山地教會安息日領會或主持結婚典禮。每次聖工完成,回到台中都已經半夜,非常辛苦。有一次在東勢途中休息時,父親問四哥肚子餓不餓,隨後買了一大塊沒有切片的土司給四哥。生平第一次吃麵包,美味與幸福的感覺記憶猶新。喜宴上,信徒準備的山豬肉、鹿肉、烤小米年糕的滋味現在想來更是難以忘懷。

父親受日本教育薰陶,加上天生對美的事物執著,記憶中,正確持筷子的方法、閉口細嚼慢嚥、餐桌禮節、美姿美儀、得體穿著、日常問候,出外按時報平安等等生活常規都出於父親的教導。這些叮嚀,二姊靈玉,三姊美玉與最小女兒的我如數家珍。

父親擔任傳道48年,早期的畫具與畫作隨著他獻身都收藏在木櫃裡,退休後,他才重拾年輕時所愛的畫筆。哥哥們新購畫架與所需用品,讓他浸淫在睽違的藝術領域裡。親眼看見父親晚年揮灑畫布,對我而言,那是父親新鮮的另一面。

我們在西元1998年得知父親罹患結腸癌。成長的青少年時期,父親因為營養不良,牙齒不好,早年就滿口假牙,所以,不便吃高纖的食物,這或許與他得病有關。兒女們共同商議不讓高齡的父親受開刀之苦。所以,兩年之內,沒有接受治療,父親只是漸漸消瘦,最後在家中嚥下最後一口氣,享年八十七歲。父親臨終前一個多月,因為虛弱,被送進台中空軍醫院照料。

入院之初,母親已經交代不作任何急救,每天只是打針吃藥。父親血管較細不好注射,頻繁的扎針,頂多看他皺一下眉,不曾喊痛。我們兄弟姊妹分居各地,齊聚不易,在父親病褟前,三十年來第一次八人全員集合。而親朋與信徒不停的探訪,護理站希奇我們有這麼多的訪客,後來,護理長進來服務時索性跟著稱呼他「長老」。

據醫生說法,父親身上的癌細胞最後已經擴散到骨頭、肝臟,甚至整個腹腔,然而,這段期間父親完全沒有痛楚,主耶穌知道父親怕痛,格外恩待祂的僕人,十足安慰了我們的心。向來心臟弱,有氣喘的父親能如此長壽,完全出於神的恩典。

父親喜愛攝影,他為我們八個兄弟姊妹的家庭各整理了至少一本專用相簿;晚年的父親也在各地兒女家中留有畫作。父親的手澤溫潤,充滿疼愛。但是,他與母親給我們最大的遺產莫非是信仰。斯文的父親以靜態方式進行他對兒女的教育,與任勞任怨,辛苦持家,充滿智慧的母親相呼應,父母就如我們信仰與生活的兩盞明燈。

信仰的路途並非康莊大道,父母持定所信的,靠主度過在世的每一天,對我們而言,那是示範,也是前導。感謝主,生長在傳道家庭,身為父母的兒女,是我們從神得來的無上福氣!

後記:筆者接獲邀稿時,與散居五個國家的兄姊們聯繫,請求他們提供各人與父親相處的最深記憶。感謝主,藉著網路與電話,我們再次思念父親,並交織了一幅四子四女合筆的父親畫像。

年輕時,父親的油畫參加過多次畫展並得獎,他寫了很多文章刊登在中文與日文《聖靈》月刊,另外還寫了兩本書──《主耶穌的比喻》與《對觀福音書》,廣為同靈查經之參考。前者可上網閱讀(http://terrylin.us/Parables.htm)

另有關於家母的文章︰「在恩典中成長的我」、「母親的影子」、「我的母親──林獻生長老娘」,分別刊登於《聖靈》月刊第328期與第330期。


作者: 林翠玉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8/01/2010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