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念恩
前言
公元前1250年對以色列民族而言,是充滿欣喜與希望的時刻,天上真神呼召摩西、亞倫,帶領他們離開埃及。當時的埃及法老,嚴厲地對待居住在埃及地的以色列人,命令他們為奴做苦工--和泥、做磚,和田間各樣的工作,好讓他們「因作苦工覺得命苦」(出一14),而順服他的權威。
如此這般難耐的苦役,以色列人如置身火熱鐵爐,沒有尊嚴、希望和存在價值;但慈愛的真神憐憫他們,藉著神蹟奇事迫使法老讓步,同意他們全數離開埃及地。以色列人昂首闊步地離開,並帶著臨行前埃及人送給他們的大量財富。惟有神使人從逆境絕望中出來,並對未來擁有豐豐富富的希望;這也是今日基督信仰生活的寫照。
摩西,這位極愛同胞的民族領導者,帶領以色列人朝向迦南地走去;這一段歷史發生許多珍貴的事件,照映出神與人、人與人的互動關係,有奇妙的:磐石出水解乾渴,天降嗎哪解饑餓;有爭鬧的:可拉一黨爭奪領導權,產生了很多足供我們引以為鑑的事。「十誡」實是一部充滿「領導」課題,值得我們細看的影片。
話說領導
「領導」是極易引起我們注意力的事,著述討論成為一門學問,人們視「位居領導人」為人生成功的表徵。要成為領導者,須有養成的訓練和操練,像聖經中著名的領導人摩西、約書亞、撒母耳、大衛……等,都經過一段長時間的操練;或是學習神良善的律法,好有法則依循;或是耐力、愛心的品德培養;或是學習前人的領導模式。
領導者的產生,不能「一步登天」,給我們很好的啟發和教訓,身為領導者必須經過一段「被領導」的時期。紮實的工夫和操練,才能確保領導的品質,否則往往到最後功虧一簣,甚至身敗名裂,誠屬可惜。像以色列國的掃羅王,因沒有愛才惜才、接納傑出部屬的廣闊胸懷氣度,而追殺大衛(參:王上十九章);又沒有遵從神的命令,尊重法治的人格,徒然消耗精力於無謂的事上,不再有特殊的政治建樹,最後戰死沙場。
在現今強調個人主義、唯才是用的時代,「只要我有理,有什麼不可以!」的價值觀,取代過去所謂的傳統工作倫理;上司與部屬的衝突愈趨白熱化,無法避免,職場EQ成為現在流行話題。管理學在這方面,一直不斷有很好的回應,來緩和這樣的摩擦,像是參與式管理就大大提高部屬對決策的影響力;辦公室空間的重分配,辦公桌的鄰近,拉近主管、部屬地理位置,主管不再「高高在上」,都提醒領導者,要作「善於傾聽者」。沒有「永遠」的領導者,主管在管理上,必須適應角色互換與權力分享的要求。
從「吃蜜事件」談起
聖經在列王歷史上,記載一段掃羅王與他兒子約拿單的故事,很值得我們在工作職場上的參考。
約拿單對真神有美好的信心和倚靠,也是一位勇敢善戰的將領,常跟隨父王南北征戰。有一日以色列人與非利士人打仗,約拿單對拿他兵器的隨從說:「我們不如過到非利士的防營那裡去,或者神為我們施展能力;因為神使人得勝,不在乎人多人少。」
他的提議馬上獲得忠心隨從的同意;也許他心想這樣的奇襲策略,能使當時戰具兵械極其缺乏的以色列軍,掙得勝利的可能。他有勇、有謀、也有「運氣」--因耶和華真神總是眷顧誠心倚賴祂的人。果然,非利士軍兵無法抵擋約拿單與其隨從的突襲,短時間就被連續殲滅二十人;致使無論是在營中或營外的軍兵,都戰兢懼怕,潰散流竄逃命,有的竟然因惶亂而用刀互相擊殺。以色列軍便見勢乘勝追擊了。
由於真神的幫助、應允,非但成全了約拿單「因神使人得勝不在乎人數」的信心,更使以軍得到大勝利,敵軍節節敗退。掃羅王見狀,下了一道軍令--如果有人不等到黃昏、在我向敵人徹底施行報復以前吃了任何東西,他就要受到咒詛。
掃羅的用意很好,所謂打鐵趁熱,可惜他的做法卻錯誤了,因為戰事除了時間分秒必爭外,還要考慮到軍隊的體力能否負荷,以便持續作戰;另外,也反映出他為人領導的性格,是自我中心的,為了達到目的而作出非常不合常理的決策,不能體恤部屬的需要而關心他們。好的提案,卻沒有正確的方法去執行,往往功虧一簣;領導人不能關懷照顧部屬,他的決策便不能有效執行。
果然,士兵由於整天沒有吃東西,就極其困憊,然而因害怕王的命令,甚至進入樹林發現蜂蜜,也沒有人敢吃;只有約拿單,因為那時正在敵營中殺敵,沒有聽到父王的命令,便用手杖從蜂房蘸些蜜來吃,精神恢復了不少。後來有人告訴約拿單,他說:「你父親要處死在今天進食的人,所以大家才這樣疲憊!」約拿單聽後,知道父親錯了,便說:「這不合情理的!看,我只吃少許蜂蜜,精神就恢復不少;要是大家都可以自由吃喝敵人的食物,我們就可以殲滅更多敵人了。」
後來人民實在耐不住饑餓,顧不得軍令,爭相宰殺從敵人所奪的牛羊來吃。由於饑餓過甚,肉便帶血生食了,違反真神禁止吃血的命令。雖然掃羅知道之後很快下令補救,但仍舊無法挽回人民得罪神的事實;以致於當他求問神,可不可以連夜追趕非利士人,會不會將敵人交在人民手中時,神都沒有回答他。
給領導及被領導者的鑑戒
掃羅為了追查實責,便招聚全以色列群眾,下令抽籤看誰當負罪責。他誠心禱告,求真神指引後,大家依序抽籤。首先掣出領導者掃羅與約拿單這邊有罪,人民盡都無事;最後則掣出約拿單有罪。約拿單也知道自己確實違背軍令,便向父王說:我實在是喫了些蜂蜜,若是要死就死吧!掃羅不願失信於民,便定意殺掉約拿單,最後還是在人民極力阻止和挽回下,約拿單才免去死亡。
「吃蜜事件」的過程與結果,值得我們思考:
1.當領導者決策失當時,必須承擔最重的過失,負最大的責任。身為領導者,決策時豈不應細細思量,戒慎為之嗎?
2.約拿單的「有罪」,在於他身為領導管理階層,雖以察覺父王過失,並沒有盡責任設法補救,只是消極批評這樣的決策,平白錯失挽回機先;在真神眼中,這比掃羅(始作俑者)所犯的錯誤更大!
今日所謂的「危機管理」,也契合這樣的理念。私下批評,並無助於問題改善。這給身為被領導者的部屬,有極美好的惕勵!
結語
成為領導者,若與成為「成功的領導者」相較,顯得容易多了;然而我們往往追求前者,而忘了更重要的是成為後者。好的領導性格:尊重法治,胸襟廣闊,關懷部屬;好的領導方式:合情合理,有勇有謀,都是不可缺少的。身為部屬時,以達成、關心領導者的目標與益處,是責無旁貸的本分。聖經的教導與智慧,真神的誡命與法則,並祂的眷顧、慈愛與保守,都將使我們行走在這充滿領導功課的人生時,力上加力,達成使命。
(原[青年團契]1997年03月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