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34期1997年3月)
專題報導:[青年團契]聖經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雨齋‧大專小組策劃


聖經的來源為何?是人的作品還是神的作品?為何選擇了這些經卷,而不選擇另外那些旁經的經卷?聖經有沒有錯誤?聖經翻譯成不同的語言會不會改變其力量?聖經的字句該如何詮釋?又要由誰來詮釋?還有它能不能引申到生活上其他的方面?還有我們又要如何看待不同文化、時空背景所帶來的差異?再加上最後一個問題,我們該如何來讀聖經?面對龐雜的內容、不同的解釋,我們如何立定腳步?

這些問題太多,光要釐清就要花上一整本書的篇幅;有些問題更是複雜奧祕,以我們的能力也無法解答。但誠實的面對這些問題至少可以深入、真誠的面對自己的信仰,使我們更接近神。

舊約時代


在討論這些問題之前,我們可以簡單的看看整本聖經的歷史事件。從舊約的歷史開始,首先自有永有的神用六天的時間創造了萬物和人,第七天休息,定為安息日。然而亞當夏娃犯罪,被趕出伊甸園,爾後人類犯罪,神用洪水毀滅了罪惡的人類,留下挪亞一家八口。接著又因巴別塔事件變換人的口音,把世人分散到世界各地。

以後亞伯拉罕、以撒、雅各及約瑟興起,成為希伯來民族的祖先。這民族在埃及地發展成大國。後來摩西領導這新興的民族脫離埃及法老的奴役,他們在礦野中接受四十年的領導、恩典和管教,直到最後約書亞帶領他們進入應許之地。其後,十四個士師相繼興起,撒母耳是最後一位。

接下來便是王國時代,興起了三位君王,分別是掃羅、大衛和所羅門。接著王朝分裂為南北兩國,北國以色列經過十九個王的統治後,亡於亞述;南國猶大經過二十個君王統治之後,也為巴比倫所擄。經過七十年,以斯拉和尼希米帶領猶太人回猶大地,而這時在波斯的以斯帖也成了拯救猶太人的皇后。

這部分的舊約歷史告訴我們,神正一步步地帶領祂的子民成就祂救贖的計畫,不斷的教導、更新他們,使他們能按神心意生活。再經過四百年的靜默時期,焦點就集中在施洗約翰和耶穌身上,就入了新約。

新約時代


在新約中,天再度開了,天使傳喜信報告耶穌的降生。大約三十年後,施洗約翰呼召猶大全地接受悔改的洗;神的愛子,道成肉身的耶穌基督也受了洗,並在三年中走遍猶大全地,向世人顯示了祂的神性。也教導了世人明瞭神的旨意。祂訓練了十二個門徒去完成使命,然後勇敢的為人們的罪被釘死十架,流血洗去人罪。

在祂受洗復活又升天之後,聖靈降臨在門徒身上,他們到處傳講耶穌的救恩,後來使徒保羅也經歷了千辛萬苦,把救恩傳到了外邦人之中,也寫下新約中十三封書信。最後使徒約翰寫下啟示錄,預言世界末日之時神的作為。聖經的結尾一如起初──神全然掌管萬物,絲毫不受邪惡的攔阻。

我們可以這樣說,基督教的重心便根基在神與人的關係之上。神的本質是靈,而人不過是按著祂形像所造的,為了使人明白祂的旨意,完成祂救贖的計畫,神透過種種啟示,啟示了祂自己,也向我們顯示了祂救贖的計畫。

聖經作為啟示的一環,有著它的特別意義存在。首先,與個人啟示、聖靈啟示、或神親自啟示相較,聖經啟示最特殊的一點,便在於這種啟示的普遍性存在,人人皆可以藉著聖經明白神的旨意(這裡的「明白」指的是一種最廣義的知曉、宣示,而不涉及任何詮釋的問題)。做為人和神的仲介,聖經的確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他將神的旨意寫成文字,使人不必進入那隱密之處(或批評者所說的神秘主義領域)便可得見祂的旨意,在這方面來說,聖經已經發揮了作用。

但問題也由此開展出來。人的文字本來就不是完美精確的。它在本質上就有著詮釋和翻譯的問題。今天神的話語一旦進入文字的層次,其內容必打折扣。這折扣不是就其精確或純全來說,而是在文字的表達及訊息的解釋來說的。再加上神的旨意本身就高於人的理解力,以及數千年來人試圖以理性來明瞭神的理念,也產生了許多問題。聖經的定位也因此人言人殊,造成了許多歧視。

聖經是什麼?


在歷史中,就有著關於聖經的種種不同論點,有認為聖經純粹是一部人的文學作品;也有相反的認為聖經是直接出於神的,有著不可質疑的地位和神聖;當然也有折衷的看法,認為聖經是直接出於神,但它仍有人的因素在其中,以下便稍微討論一下:

1.從聖經作為一部文學作品來說,它其實起源於宗教改革後,人從中古世紀的宗教轄制中解放出來的一種反動傳統。他們不一定認為聖經只是一部,但至少都質疑聖經(或是宗教本身)是否真有這麼高的地位。從黑格爾的哲學唯心主義、費爾巴哈論宗教的本質,馬克思的「黑格爾法哲學批判」、涂爾幹的「宗教生活的基本型式」,到今天的人本主義、新世紀運動,在在都主張了宗教之於人類的虛幻。

當然,不是所有的自由主義都主張如此,也不代表他們是反神論的信徒。在他們看來,這是一種辯證關係,唯有透過主觀和客觀、肯定和否定的辯證,人才能離真理更近一些。當然,就宗教眼光來說,這樣的想法是無稽的,畢竟人無法憑藉自己的努力來了解神,正如今天我們知道,不是人揀選了神,而是神揀選了人一樣。

但我們不能忽視他們誠實對自己的努力,更何況這樣的法正代表了現代科學至上、理性主義的潮流。如何與他們對話,與他們達到一個認知上的平衡,甚至引領他們相信,都是我們現在所應努力的課題。

2.再從基要派的觀點來看,他們大多認為聖經是完全出於神的,具有無比崇高的地位。他們在一個聖經自證的基礎上來談聖經,這樣的一個邏輯有很多的討論空間(容後再敘),主張聖經是神對人的所有啟示。對他們來說,信心是一切的根基,他們的神學是信心的神學,他們按照聖經的見證來接受聖經的信息。因此,聖經是一切的根本,它是信徒信仰生活的無上指導。

也許在理性邏輯的驗證中,這樣的做法是不合理且無效的,但他們仍寧願如此。在我看來,這樣的做法固然基本,這樣的信心也值得敬佩,然而應用不當卻會陷入一種弔詭之中。聖經是神賜給人,藉以明白祂的旨意,減少辯論的紛爭。訴諸信心當然是很好,人在神面前本來就是因信稱義的,但我們卻須小心,不可落入虛幻的信心之中。

什麼才是真正的信心?信心不是漫無目的、毫無保留的相信,而是要經過追求、學習、分辨的。主耶穌說過天國是屬於孩子的,但卻是因著他們的純真,而不是因著那像小孩子一樣的信仰。孩子不會分辨,也不懂得堅定的信,我們要像孩子一樣的純真無邪,卻不能像孩子一樣的不經思考。孩子的信心並不是完美的,因此主耶穌告訴我們必須在靈裡追求屬靈的長進。若我們的信像孩子一樣的未經分辨,那和許多世人拜偶像的信心有什麼不同?

3.接著便是折衷的看法。認為聖經是直接出於神,但它仍有人的因素在其中。站在信仰的角度來看,我們絕對相信聖經是出於神的默示。但在人的層次上,神的奧妙是無法完全用文字表示,也不是人能完全理解的。因此我們看聖經時,會有時間、空間的適用性問題,會有看不懂的地方。

前者的問題就必須透過詮釋,來找出神真正要然遵行的旨意,而後者的問題就要靠我們的追求、禱告和聖靈的幫助了。因此,聖經不是一本信仰百科全書,它不能告訴我們生活上的答案,包括該不該看電影、吸菸等等。但它明明白白了宣示了神的存在,並告訴我們有一條得救的道路,我們該去尋求神,這就是聖經的目的。

聖經存在的目的,不是要滿足人對神、對世界或對人內在世界的好奇,也不是要在科學或藝術上指導人,使人可以控制邪靈和從自然界得到利益,而是要建立人與神的關係,使人在品格上更像祂,分享祂的恩典、榮耀,在日常生活中行出祂的旨意。

以上這三種取向,仔細想想,任何一個基督徒應該很容易的就能拒斥第一個取向。雖然有時也會質疑自己的信仰,有時也會認為信仰是一種束縛,有時也會相信科學的效力,覺得不需要信仰,人也可以活的好好的,然而當我數算神的恩典、思想聖靈的體驗時,這一切似乎都不成問題──因為明顯的事實擺在眼前,我相信有神。雖然祂常默不作聲,雖然祂的旨意我常不明瞭,但我還是深知神是在我的身邊。

至於第二種看法,其實我羨慕他們的信心,希望我也能有這種堅固的信心。但也正像前面所說,信心必須經過思辯和追求,才能成長。約翰福音第五章39節就記載:「你們研究聖經,認為從裡面可以找到永恆的生命;其實聖經的話就是為我作見證的!然而,你們不肯到我這裡來尋求生命。」(現代中文譯本)。信心沒有行為是死的,同樣的,錯誤的信心也是死的,而且更危險。聖經是為神作證的,它不能超越神,超越我們和神的關係。否則我們信的是聖經,不是神本身。信仰必須靠聖經來達到純全,但只靠聖經絕不會完成的信仰。

第三種呢?我想,這樣的說法並非貶抑聖經的價值,認為聖經並不純全。事實上,主張聖經中也有人的成分,也有錯誤的地方,並不侮蔑神的完全,反而讓我們看出人的不完全。也許聖經的作者是不完全的,也許人的文字是不完全的,更重要的是,我們也是不完全的。

而不論聖經完不完全,在讀經、追求真理、與神交通的過程中,正是要使我們達到完全的過程。我們也可以這樣說,聖經是真理沒錯,但它並不包含所有的真理,它只包含了神要人知道的真理,和要在末了才顯明的真理。因此我們不必費心討論是否有外星人的存在,也不必太過在意聖經難明的部分,重點在於我們該追隨耶穌,實踐祂的教訓。

當基督徒其實很幸福,我們有聖經作為神對人計畫的宣示,有聖靈做我們隨時的幫助,更有教會、同靈和我們一同扶持走這天國路,我常覺得我已經比那些未信主的同學得到更多了。今天我若不是基督徒,我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和同學比較之後,我至少多了那麼一些生活上的真實感和同靈相親的感覺,聖經作為信仰的指引,讓我得知主耶穌的腳蹤,有了追隨的目標,並學習虛心的倒空自己,重新在神的國和世界中達到一個平衡,這就是我們今天所應追求的吧!

關於對聖經的認知,我想並沒有簡單的方法可以讓人決定聖經的勸告是否合宜。但還是有幾點可供參考,列之如下:

1.我們可以依照聖經的文學和歷史脈絡來查驗聖經中的命令,不應斷章取義,以免錯誤引用一個不能應用在其他環境中的特殊經節。

2.我們必須以基督的心意來判斷,若是它不合乎基督的精神與行為,便不應採行。

3.我們可以祈求聖靈的帶領,求得聖靈的幫助。

4.我們應該和同伴一同查經,一同解明聖經的真道,我們也可以以每個人不同的了解和經驗來一同探討聖經的難題。

5.我們也可以核對其他人──無論是過去或現代──的結論,作為參考,或以其他的學問,如心理學、社會學為輔佐,幫助我們解明難題,但無論如何,總不應違聖經和聖靈的範疇。

6.當我們讀經,慢慢明白真理,就應當本著信心遵行。相信真理,更必須遵從真理,這樣才能在其中獲得更多的幫助。

只要我們能以深思熟慮和祈禱的心讀經,神的靈就會奇妙的帶領我們。一切的不信、譏諷和軟弱就會從我們之間消失,開始看見主耶穌的榮耀,而被改變如同祂的樣式(林後三12-18)。也許我們就會明白聖經的一切有限和不確定性,正是聖經的本來面目──神是無限的,也是以無限的方式揀選人的,這正是神與人不同之處。

(原[青年團契]1997年03月號)


作者: 雨齋‧大專小組策劃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3/01/1997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