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35期1997年4月)
主題特寫:[青年團契]從「暴君焚城錄」影片看「逃避」的積極面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蘇晨啟


前言


羅馬皇帝尼祿(Nero,在位期間西元54-68年)(註一),歷史上多評鑑他是個「暴虐」、「兇殘」與「卑惡」的君主,特別是他無情地殺害母親、妻子與基督徒的行為。然而史學家對尼祿作王的前5年,有極佳的評價,稱其為「尼祿的五年盛期」,或「黃金時代」。尼祿之所以有良好政績,肇因於擁有禁衛軍領袖布魯斯(Burrus)和哲學家塞內加(Seneca)二位賢臣的輔佐。

西元62年布魯斯逝世,塞內加退出政壇,尼祿的統治每下愈況;有史學家認為,尼祿是受到新禁衛軍領袖提格林努斯(Tigellinus)的影響,本性愈趨殘暴邪惡。西元64年羅馬大火,連燒9天;大火幾乎燒毀1/4的羅馬城(亦有作此大火約燒毀羅馬城14區裡的10區),後世多認為尼祿為建造新的宮殿,而縱火燒城;但事實是否如此,仍是一個謎,故有史學家認為,尼祿遭到這樣的譴責,是不公平的。

然而,為了平息並轉移公眾的怨恨,尼祿接受諮詢官的建議,嫁禍基督徒是放火兇手,並展開殘酷的迫害;其手段之兇狠,「連羅馬人都討厭」(註二)。但多數人對基督徒沒有好感,雖然基督教在當時的羅馬,已是被認可的宗教。

羅馬人普遍不歡迎基督徒的原因,是「在異教徒之間,由於基督徒對於天國立即到來的期望,對於當代社會慣例義務的漠視所造成的結果,及他們的祕密聚會,毀謗其儀式不道德的謠言漸起,使基督徒普遍不受歡迎。……基督徒拒絕承認羅馬諸神的態度,在羅馬人眼中已構成明顯的叛國行為,而他們對於世界(現世)的蔑視,又被解釋為對人類的仇視。」(註三)。

回顧這段歷史,尼祿的政績深受輔佐的人影響。聖經勸戒我們,「濫交是敗壞善行」(林前十五33)、「和愚人作伴的必受虧損」(箴十三20),值得聽從。至於當時基督徒常祕密聚會,人們不易接觸了解,又遭人惡意誣蔑(例如:聖餐是吃人的肉和血),造成公眾普遍的誤解在先,尼祿的嫁禍更有說服力,以致群眾喪失理性、道德。思想此事,正確的聖經教義與教導的傳播,維持善意溫柔的接觸、溝通(提後二25;彼前三15),對今日傳福音事工的推展,都是極為重要的。

逃避=軟弱?


尼祿對基督徒的逼迫,在當時雖非全面性與全國性的,但他手段的殘忍──把基督徒縫於獸皮內,棄置荒野任狗咬碎,或是將其綁於木柱上,夜間點燃充當火把,令人不寒而慄,面對這樣的情境,令人只想逃開。在「暴君焚城錄」影片中,許多人受不了焚燒之苦,紛紛在木柱上掙扎哀嚎,雖有為信仰犧牲的決心,但也無法使其免於肉體的極大痛楚,更令觀者動容。

相對於「勇敢」,「逃避」在許多人眼裡,或是有較負面的低度評價,或是不光彩的行徑,沒有膽量或承擔。然而事實是否真的如此呢?聖經中有幾則與逃避有關的故事,提供我們去思考,了解「逃避」與「不逃避」,都能稱是智慧的;與其推崇盲目式的膽量,毋寧增長真實的「膽識」,才是真勇敢。

主耶穌曾告訴門徒,要怎樣面對將來的凶惡逼迫:「我差你們去,如同羊進入狼群;所以你們要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你們要防備人;因為他們要把你們交給公會,也要在會堂裡鞭打你們……並且你們要為我的名被眾人恨惡。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有人在這城裡逼迫你們,就逃到那城裡去。我實在告訴你們,以色列的城邑,你們還沒有走遍,人子就到了……所以,不要怕他們……,惟有能把身體和靈魂都滅在地獄裡的,正要怕他。兩個麻雀不是賣一分銀子嗎?若是你們的父不許,一個也不能掉在地上……,所以,不要懼怕,你們比許多麻雀還貴重!」(詳參:太十16-31)。

主的門徒為了躲避逼迫,雖然常常逃亡,但若被捕,要面對敵人的迫害時,沒有膽怯的樣態,乃因到了真正要犧牲之時,在內心的永生盼望、聖靈激勵的勇氣,使他們有真實的勇敢。

見禍藏躲的智慧


箴言說:通達人見禍藏躲;愚蒙人前往受害(箴二十二3)。對於已知的災禍,寧願選擇躲避、逃開。在「黑袍」影片中,印第安酋長對宣教士說:人不應該樂見死亡;的確,面對逼迫逃跑,並不代表沒有「犧牲的勇氣」,而是珍惜神所賦予我們的寶貴生命。神賜給人類最奇妙的禮物,便是生命。

因為活著,人們才能去體會,享受萬事萬物,才能承擔義務責任,實現理想目標,完成使命,付出愛和給予溫暖;這些創造性的動作,都含有造就人群,榮耀真神的意涵和功能。這也是生命的「價值」,都是難以衡量,是「活著的狗比死了的獅強」的另一原因(傳九4)。至於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而遭禍,也只能說真是愚蒙人自食苦果了。

聖經中亦有二件逃避故事,值得探討的。一件是大衛躲避掃羅追殺的事蹟,另一件則是約瑟逃避主母。

逃避也能造就人?


大衛有敬虔的信仰,並軍事的長才。他初始擔任以色列王國第一任國君掃羅的將領,無論被差遣到何處,都作事精明,深得朝臣和國民的喜愛。當大衛戰勝非利士巨人歌利亞,凱旋歸來的時候,在一片歡欣的氣氛中以色列婦女跳舞,並歌頌「掃羅殺死千千,大衛殺死萬萬」(撒上十八7),遭致掃羅王的猜忌。從那時開始,掃羅以種種不光明的手段,羞辱、逼迫大衛。

大衛對掃羅的仇視,採取逃避的方式,過了一段為期很久的流亡生涯,雖然他也有相當的實力來抵抗掃羅。他深得民心,有很多忠心的部屬,為何要逃亡呢?這連他的臣子也非常不解。有一次,掃羅得到情報,知道大衛躲在隱基底的曠野,就召選三千以色列精兵,去追殺大衛。途中,他找了一個山洞大解,卻萬萬沒想到,大衛和其隨從為了躲避他,也藏在這洞裡的深處。

大衛的隨從見機不可失,告訴主人:神應許要將你的敵人交在你手裏,現在就是了!(撒上二十四4)。大衛敬畏真神,看重掃羅曾是神親自任命的國王,也愛惜掃羅的性命,竟沒有傷害,只是悄悄地割下掃羅外袍的衣襟;大衛的臣僕見狀,不能認同他的作法,竟想要私自動手,殺掉掃羅。大衛說:「我的主乃是耶和華的受膏者,我在耶和華面前萬不敢伸手害他……」而阻止隨從下手。

隨後,掃羅解完從洞中出來。大衛也隨後出來,並呼叫掃羅,說了一段感人的表白,述說他仍然尊重掃羅是他的主人,也無意違抗掃羅的統治。掃羅聽了放聲大哭,深受大衛的感動,說:「你比我公義;因為耶和華將我交在你手裡,你卻沒有殺我。人若遇見仇敵,豈肯放他平安無事地去呢?願耶和華因你今日向我所行的,以善報你。我也知道你必要作王,以色列的國必堅立在你手裡。」(撒上二十四17-20)。

大衛的一味忍讓,看似逃避、懦弱,其實卻是智慧。他逃避掃羅,使人際間的摩擦,可以緩和,掃羅最後也了解到,他的逃避不是害怕,不是作了虧欠人的事,而是愛主人的表達。這樣的「逃避」,造就敵人、感動敵人,也榮耀真神。

保全自己的品德


至於約瑟,他被同父異母的兄弟陷害,被賣到埃及,作法老大臣波提乏的奴隸。然而約瑟凡事敬畏真神,因信仰的緣故,做事忠心認真,得到主人波提乏的喜歡和信任。波提乏將家裡一切事務,都交由約瑟管理,除了吃飯的事,其餘一概不管。

約瑟長得秀雅俊美,主人波提乏的妻子竟喜歡上他,常常以目傳情,誘惑他說:「你與我同寢吧!」約瑟義正辭嚴拒絕,告訴她:「看哪,一切家務,我主人都不知道;他把所有的都交在我手裡。在這家裡沒有比我大的;並且他沒有留下一樣不交給我,只留下了妳,因為妳是他的妻子,我怎能作這大惡,得罪神呢?」(創三十九8-9)。

只是主人的妻子不死心,天天誘惑約瑟。約瑟除了不聽從外,也不和她同在一處,免得給彼此留下犯錯的機會。

約瑟的逃,保全自己的清潔品德,給今日的我們留下很好的榜樣。人們常常有過度的自信,認為憑藉自己的毅力,可以抵抗許多試誘,而質疑為何不能做這做那。像約瑟這樣的逃避,或許被指為「軟弱」、「沒有自信」,但絕對在品格上可以保全自己。

結語


「逃避」對我們來說,事實上仍有積極的意涵,端視我們如何定義。愛惜生命而見禍藏躲;面對人際間的逼迫而退讓;遇見試探的環境而離開,從表面看來是逃避,實是智慧的應對。

當時面對不斷湧來的逼迫的羅馬基督徒,聖經記載說:「被石頭打死,被鋸鋸死,受試探,被刀殺,披著綿羊、山羊的皮各處奔跑,受窮乏、患難、苦害,在曠野、山嶺、山洞、地穴,飄流無定……」(來十一37、38),難道他們懦弱、膽怯嗎?實是他們已經超越世俗的眼光,因著有真實的天國盼望,不在意逃亡、被譏笑;好似逃避,內心卻有定見,無怪乎聖經稱他們是「世界不配有的人」。願真神賜給我們智慧,使我們知道在任何情境中,該如何去選擇回應。

備註

(1)《21世紀世界彩色百科全書》,百科文化事業公司出版,第二冊,P.447。

(2)《大美百科全書》,光復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VOL.23,P.442。

(3)同註二,VOL.11,P.37。

(原[青年團契]1997年04月號)


作者: 蘇晨啟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4/01/1997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