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35期1997年4月)
主題特寫:[青年團契]尼祿一族──逼迫的挑戰與回應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穀響


「暴君焚城錄」是一部基督教史事電影,內容描寫羅馬皇帝尼祿(Nero,西元37-68年)瘋狂的性格,幾近歇斯底里的精神狀態下,放火焚燒羅馬城(西元64年),這場大火延燒九天,幾乎燒毀羅馬的大部分,以便將來建立他親手設計的羅馬。

此瘋狂的舉動當然引起居民的不滿,於是尼祿誣指基督徒為縱火者,並開始以各種酷刑逼迫基督徒。在一連串的補殺行動中,基督徒卻表現出超乎常人的忍耐意志,為了基督的名,縱使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並且遵照耶穌基督的教訓,不以暴制暴、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堅持溫柔的原則,沒有咒詛,只有祝福。在大時代的考驗中,基督徒不因逼迫而減少,反而在鮮血的路徑上更加茁壯。

尼祿一族的性格型態


尼祿的性格型態可歸類在「豐富型人物」(參看:《性格型態》第93-221頁),而且是在不健康的情況下。

尼祿在位的前五年,史稱黃金時代,因為在他的能臣禁衛軍領袖布魯斯和斯多葛哲學家塞內加的輔佐下,國家事務井然有序,尼祿本人在這段期間則盡情遊樂,並以擁有詩人、音樂家、演員和運動員的才能自傲(《大美百科全書》,Nero尼祿條)。豐富型人物正是如此具有多才多藝的特質,外向而不受壓抑,極力尋求感官的享樂,與容格(Jung)所謂的「外向性感官型」人格型態類似。因為過度需求感官的刺激,現實上卻有種種的限制,於是感到焦慮與不安。

一般的豐富型人物需要立即的滿足,他們不給自己設限,也從不否定自己的需求。一旦看到想要的東西,一定得據為己有而後已。他們渴望滿足欲望的力量非常強烈,強烈使他們呈現一種攻擊性的人格型態。只懂得滿足自己想要的,漠視他人的需求。無法處理焦慮,因此產生強迫性的失控行為。尼祿為了建造他的新宮殿,卻苦於找不到空地,在焦慮不安的情況下,從衝動惡化為瘋狂,而做出縱火的行為。

豐富型人物在童年時期對母親有負面的態度,覺得母親帶給他們挫折感,而不是安全感,使他們害怕被剝奪。尼祿就是怨懟母親干涉他的生活,而於西元59年將自己的母親處死。

神經性的豐富型人物處於一種痛苦而失控的情境中。當他發現因為過度享樂而消耗所有的資源,這時候原來被壓抑的焦慮便進入意識中,取而代之的是極度的沮喪,甚至以自殺為終結。尼祿的揮霍與無道,使各地相繼反叛,最後他見大勢已去,自殺身亡。

今天尼祿一族的人格型態仍然存在。我們也常遇到具有衝撞性格的人,他們往往情緒不穩定,翻臉比翻書還快,攻擊行為特別強烈。他們為了貪求的欲望甚至傷害我們的利益也無所謂,這時我們就像尼祿所逼迫的基督徒一樣,無辜受害,並且受制於對方的權勢太大,而無法申訴心中的委屈。

聖經記載以色列北朝有一個王叫做「亞哈」,有一次他看到王宮旁邊有一個葡萄園,他很喜歡,就要跟園主拿伯購買,但是拿伯遵守摩西的律法規定,不可將祖業賣斷給人(利二十五23-28),拒絕亞哈王的要求。結果亞哈王只因一個葡萄園得不到,他還有王宮的華美、臣僕的服侍等等他都不在意,只因一個欲望未得滿足就「悶悶不樂躺在床上,轉臉向內,也不吃飯」(王上二十一4)。後來王后耶洗別設計害死拿伯,亞哈才高高興興的奪取拿伯的葡萄園。

人在暗中做的事神都知道,而且神也會做公義的審判。神的話臨到以利亞先知,預言要降災禍給亞哈及他的全家。所幸亞哈知道悔改,就撕裂衣服、禁食、身穿麻布,睡臥也穿著麻布,並且情緒極其低落的緩緩而行(王上二十一27)。神看他有自卑的表現,才寬容將災禍延緩執行。

不以暴制暴 不以惡制惡


主耶穌說:「不要與惡人作對,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裏衣,連外衣也由他拿去。有人強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太五39-41)。

主耶穌的教訓宣示幾個原則:不以暴制暴,不可存有報復的心態,以愛心化解仇恨,並為那逼迫我們的禱告,在積極的盼望中忍耐到底,而不是無可奈何的忍受委屈。

保羅也說:「不要以惡報惡,……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不可為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羅十二17-21)。因為我們相信神一定有公義的審判,所以不用自己報復以至於也犯了同樣的罪,如經上所記:「當止住怒氣,離棄忿怒;不要心懷不平,以致作惡。」(詩三十七8)。

我們也相信唯有「愛」能夠改變一切的事物,化解對立,創造和諧。那逼迫我們的人既是屬於豐富型人物性格,內心缺乏愛與安全感,又受焦慮的煎熬,才會採取侵犯和攻擊的行為。我們應以憐憫的心,給他真實不變的愛,開導他,感化他,使他轉向整合的方向,以思考、內省和尊重真正地與外在人、事、物建立密切的關係。

因此我們的忍耐不是弱者的道德(如尼采所言),是必須儲備強大的能量方可勝過心中的怨恨,並像農夫一樣,願意忍受各種艱辛困苦,因為等候地裡寶貴的出產(雅五7)。在逼迫的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羅五3-4),這就是「愛的盼望」。

尼祿一族的人並不可怕,我們的愛萬一不能改變他,也會有神最終的審判。面對逼迫的挑戰時,最怕的是我們也成為另一種逼迫者,不敢反抗,也無法以愛勝過,淪為「自棄式」的逼迫自己,或以「阿Q」的方式自我解嘲,或以「自殺」的方式默默抗議,這些都不是健康的人格表現。

人格發展有無窮的潛力,對尼祿一族的人,或對自己都應抱著永遠的希望。

備註

《性格型態》,唐理查‧里索,遠流出版社,1991。

(原[青年團契]1997年04月號)


作者: 穀響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4/01/1997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