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35期1997年4月)
專題報導:[青年團契]框架中的世界

小黎


有一則眾人皆知的故事:有幾個盲人想要藉由摸象來了解象,有人摸到象的尾巴說象好像一根繩子,有人摸到耳朵說象好像一把扇子……。

九十年代傳播學研究的新趨勢是藉由認知心理學研究的方法,了解當人接收資訊時,人腦中如何處理資訊的過程,「框架理論」就是其中的一項理論。所謂「框架」(frame)的精神是:人們看到的事物是被侷限的,就好像從窗框看外頭的風景,有許多畫面無法呈現在人的眼中,所以以偏蓋全是免不了的。

假若上述的情況是事實,我們腦中的世界,可能是由一堆殘缺不全的資料拼湊起來的。如此,更突顯出人的渺小、無奈,而人類的價值無疑地遭受重擊。

我們自從有認知開始,一直受到許多的框架制約,有人默默承受,有人則急欲跳脫他所面臨的框架,往往只是從東邊的窗戶換成西邊的窗戶欣賞風景,視野仍然受到框架的轄制,始終無法看見框架外事情的全貌。人生來就受到時空的限制,連自己都看不透了,怎麼有辦法用有限的生命、視野、心智看透無限的事呢?

有一回我爬台北近郊的大同山,山邊的樹林鎮,隨著山的位置有著不一樣的風貌。尤其是爬到山頂遙望台北市的時候,台北車站前的五十層新光大樓,頓時小得可憐。人有框架的限制,阻礙我們客觀地面對事實,但我們的生命是動態的,內心的框架並非不能改變。

想像我們是一台攝影機,當我們focus(對焦)「利」,攝影機的觀景器就是賺錢;focus「權」,觀景器可能是鬥爭﹑權力運作;focus「名」,內心的框架可能是拍寫真集、出書、從政……;focus「神」,就像爬山望台北,視野漸漸模糊但愈來愈遼闊,大自然的美才會慢慢呈現在我們的觀景器內。

保羅說:他將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腓三8),促使他忘卻世界的最大的原動力乃是他以永恆的角度來建構他的框架。有了永恆的眼光讓他跳脫追求短暫的卓越,使他的內心的框架focus「神」、focus「永恆」,自然就能靠主大大喜樂,無論甚麼景況都可知足,豐富了他的人生。您說是嗎?

(原[青年團契]1997年04月號)


作者: 小黎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4/01/1997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