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36期1997年5月)
靈修小品:[青年團契]誰在管理會堂?

陸瑩華


每一次見到那位傳道人,他總是謙卑的說:我是看管會堂的弟兄。每一次他這麼說,我心裡總有一份感動。


有一位同靈把自己的家看作會堂,接待來來去去的同靈。他說:「我擁有的這一切都是恩典,就當這家是會堂,我是管理會堂的人吧!」

曾經問過一位經常接待同靈的同工,「總會有一些令你頭痛的接待工作吧?你都是如何處理?」他說:「就把自己當作管理會堂的人,他們不都是沒有選擇的接待同靈嗎?」

之一


有一位信徒,在他未滿三十歲時,已經是國際上知名的學者,並以演奏巴哈作品聞名的管風琴家,並且身兼神學家、哲學家、科學家、醫師、大學教授、人道主義者、音樂家等。即使他人並不一定完全贊同他的神學理念,但他仍在1952年得到諾貝爾和平獎。

可是,他決得他有更大的呼召,他放下了這一切的名利,遠赴赤道非洲的蘭巴倫,開始為窮困的非洲人進行醫療診斷。他運用他三萬三千元諾貝爾獎金擴充醫院設施,漸漸地從一個破舊的雞舍中,擴展成為醫院及醫療站,並創建一所痲瘋病舍。

這人就是眾所皆知的艾伯特‧史懷哲!


也許在我們的社會中,一個人的偉大價值是:你擁有多少財富?你在事業上的影響力有多少?你手下管了多少人?或者你有多少著作?你在社會上贏得了多少注意力?有多少名聲?但是,人看人是看外表,神是看人內心的。

匈牙利歸化美國的小提琴家兼作曲家克拉斯勒(Fritz Kreisler ,1875--1962)說:「我的演奏之所以能感動人,不是我自己的本領,是神所賜。我從來不覺得我賺來的錢是屬於自己的,這只是神交託給我的,小鳥唱歌,應該要求報酬嗎?這是神所賜我能服務大家的機會。」

你覺得呢?

之二


美國總統羅斯福夫人有一次到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去訪問,有一位母親正帶著孩子在機場候機,這段時間這位母親告訴孩子,這是一位多麼偉大的母親!

當羅斯福夫人下機時,小孩子竟然離開了母親,偷偷跟著羅斯福夫人一段時間,然後回來告訴母親:「媽媽,我想她自己並不知道她是一位偉大的女性!」

或者,完全人之所以完全,並不是因為他們有什麼過人之處,而是他們願意腳步走在神為他們所定的路上。他們通常都十分謙卑,以愛待人,不自誇,不張狂,只是靜悄悄的做自己該做的事。關懷起來不動聲色,施捨起來不求回報,默默地為他人獻上禱告!


美國黑人教育家布克‧華盛頓擔任大學校長時,有一次路過一位富人家時,女主人見了他,開口要求他為她家砍柴。

這位校長立刻脫下衣服砍柴,並將砍好的柴送到廚房中去,當他從廚房中走出來時,被這家的女僕人看到了。

第二天,這位女主人到學校向他道歉。

校長笑著說:「沒關係,我喜歡為朋友做些事情。」

這「小事」引起貴夫人的敬仰,說服了許多親人捐款給學校。


一杯涼水,兩個小錢,有人在減少中加增,有人在捨己中成我;有人在約束中得自由,有人在謙卑中得榮,有人在損失中得益,你呢?我呢?

之三


在一夜風雨之後,觀光海灘上的早晨,有一位觀光客看到海灘上到處都是被大浪帶到岸上的海星。當他走向前去時,看到一位小男孩,一次抓一條海星丟到海裡,他走進男孩身邊說:

「憑你一個人怎能讓這些海星回到海中?」

「的確如此。」這男孩一方面回答,另一方面又拾起一條海星丟向海中。停了一會兒,他笑著說:「但我改變了這一條海星的命運啊!」


我們怎麼看發生在我們周圍的事物,這樣的態度會影響我們的情緒;而這情緒又將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態度;生活態度終將影響著我們生活的快樂或愁苦,幸福或憂慮。


1943年7月10日,美國艾森豪將軍向從馬爾他駛向意大利西西里島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士們敬禮之後,他就低下頭禱告。

禱告完畢,他對身邊一位軍官說:「到了某一個時候,你盡了力,用了腦,也用遍了自己所學的訓練與技術之後,就像你把手中的骰子擲了出去,一切就交在神手中了!」


有一位天主教徒培那特(St. Bernard of Calirvaux),在他家的大門掛上一塊牌子,上面寫著:「培那特你留在這世界上為什麼?」提醒自己每天要面對自己的中心目標。


所以,是不是我們應該把握神給我們的機會做工,去做清清楚楚手邊的工作,去和和善善對身邊的人呢?

之四 末了的話


據說,在法國匹拉尼山上(Pyrenees)裝置了一面巨大的反射鏡,拋物線內沿貼了二萬片鏡片,每片18英吋見方。這些鏡片能反射太陽光,將能量束在焦點上,創造出華氏六千度的高溫,並可在一分鐘之內燒半英吋的裝甲鋼片,力量之大,令人驚訝!所以,重要的是,我們生活的焦點在哪?是不?


星有星的光,月有月的光,這光和那光並不相同,我們或當如前述那位傳道,把教堂當家,把自己當管理員,當我們到教會時,做好一家人的工作,各司其職,做好接待的工作;假如我們有接待的恩賜,把家當作教堂,自己當管理員,有何不可?

(原[青年團契]1997年05月號)


作者: 陸瑩華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5/01/1997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