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37期1997年6月)
主題特寫:[青年團契]由心出發

鄭啟清


為誰而跑?


在「火戰車」影片中,利德為了榮耀神而參加賽跑,因為他心無旁騖,充滿了活力與喜悅,渾然忘我的超越所有選手。另一位主角亞洛則是為了證明自我的優越而跑。

在一次競賽中,他輸給利德後,覺得非常沮喪,失去所有的自信心,幸好女友的鼓勵,加上教練的打氣,才能重拾信心,面對現實的挑戰,並接受教練不斷的訓練,終於在奧運中獲得了金牌。可佩的是,勝利並未激起他的驕傲與狂歡,他寧可和教練在酒店裡一起回味成長歷程中的辛酸血淚。

片中的主角之一利德,表現的是一份來自理想召喚的力量──榮耀真神的使命;而另一主角亞洛,表現的則是面對現實、堅毅不拔的精神;這兩種人格特質,就是影片所要闡明的意義。

國內曾有不少傑出的選手,歷經艱辛的鍛鍊,可惜在最重要的決賽中,往往無法展示平時優秀的成績,只能和金牌擦身而過,令人惋惜、失望!由此可見,除了有目標、有理想的追求競賽的獎賞,更要有平常心,才不致於緊張過度而失常。華裔網球好手張德培,經常在連續挫敗後,堅忍不屈的反敗為勝,殊為難得!

得勝的祕訣


使徒保羅勉勵我們:豈不知在場上賽跑的都跑,但得獎賞的只有一人。你們也當這樣跑,好叫你們得著獎賞(林前九24)。他提到得勝者諸事都有節制、有定向,真值得思考。運動員要在場上比賽,除了要訓練體能技巧外,在精神上更要有強烈的企圖心、榮譽感及鬥志,同時又能控制情緒,克服所有的心理障礙,才能充分發揮潛能,得到最後勝利。保羅說:基督徒為了更有價值的獎賞,也應該立下心志追求生命的冠冕,堅持到底,克制己身,不畏各種挑戰、苦難、磨練,他一生的經歷,就是這樣的寫照。

宋朝亡國時的文天祥被關入很窄的牢房,夏天諸氣萃然,雨潦四集,時則為土氣;塗泥半潮,蒸漚歷瀾,時則為水氣;又加上空氣不流通,人犯擁擠,腐爛老鼠屍體,各種穢氣;他住了兩年,居然無恙,因他自認善養浩然之氣,因為心定,身體自然就健全,讓我們相信心理力量的發揮有如此大的果效。


其次,心的節制也是相當重要的因素,因為有規律、有分寸,進可為,退可守。對運動員而言,上場比賽的爆發力都是源於平日「心」的節制,克制感情、慾望,集中心力,才能到「靜如處子,動如脫兔」這樣的境界。人的情感就像雷電,具有相當大的威力,導之以正途,就能起動無數龐大的機械,發生很大的生產力。人若能把情感的激動,導入有目的、有分寸的爆發,就可成大功、立大業。

但這樣做也有相當的冒險性,萬一失控反而造成莫大的傷害;倒不如依保羅的建議,學習成功運動員的節制,克制己身,叫身服我,以追求永生的目標。當然,人都有七情六慾,和我們的四肢五官配合後才像是人。前些日子,國外完成一個手術,讓一位小朋友在重建顏面肌肉神經後,終於可以表達「笑容」;讓人深深感覺到能表達情感,也是一項奇蹟!

男女情慾本是自然的本性,保羅贊成若沒有獨身的恩賜,就應該嫁娶(林前七1-17);但如果過分的發展情感,不但傷害身心健康,對靈性也有莫大傷害,因為情慾是和靈魂爭戰的(彼前二11)。若貪愛肉體的情慾、眼目的情慾,並今生的驕傲,愛神的心就相對減少(約壹一15-17),所以「由心所發而皆中節」,這是我們要注意的,充分節制保持心理平衡,對我們的生理、心理及靈命都有重大的益處。

向標竿直跑


運動員的鍛鍊,需要正確的飲食營養,才能達到體能的顛峰。同樣的,心也需要充實養分,才能成長進步。心靈的飲食是用學問與經驗來充實,所以要不斷學習,以奠定其根基,以習暢其氣。運動員藉由各種體能訓練、抗壓力訓練,檢討比賽的得失,不斷磨練,發揮潛力,才能得到最後的勝利。

同樣的,基督徒為了要得到不會朽壞的獎賞,要有堅定的方向與信念去奔跑,也要有節制的心,面對世上生活及信仰的重點,做適度調整,達到每個生命階段的目標、理想。在心靈成長上,我們要不斷學習,才能從幼稚的吃奶階段,成為能吃乾糧、熟練仁義道理、心理上能分辨是非的成年人(來五12-14)。

聖經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提後三16-17),所以從學習聖經的道理著手是最基本的「營養」,藉由系統的讀經、研經、做聽道筆記,能吸收詳細的道理,再加上與世上的學問互相比較、印證,使我們更明白聖經的教導。

同時,在人生歷練上,也要記取教訓,改進靈修生活,內心才能一天新似一天(林後四16),面對周遭的困境、橫逆、苦難、逼迫等挑戰。就如保羅所說,知道怎樣處卑賤,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饑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都得了祕訣,就是靠著加給人力量的主,凡事都能做(當然凡事也都能得勝)。由心出發,我們才能在奔跑永生的道路上,堅定不移的得到最後獎賞。

(原[青年團契]1997年06月號)


作者: 鄭啟清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6/01/1997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