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38期1997年7月)
信仰社會:[聖靈月刊]配得神國恩筵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蔡梅曦講道/陳純恩整理

在神國裡吃飯的人是有福的。這裡所謂「吃飯」是指屬靈的筵席,通常有三種─

1.靈恩會、查經會、禱告會等等的聚集:是靈裡和道理上與主的交通,並且在弟兄姊妹當中彼此造就(來十25;徒二42,八5~6,十一25~26,十三44,十四3,十六13,十七10~11,十九8;門2~7)。

2.聖餐禮:是主所應許與得救有關,且是團契合一屬靈的奧祕;在主裡有生命,而在末日有復活的盼望(約六53~56)。

3.主再來時在天國的羔羊婚筵:乃是配得救之人得以進入天國,與天父永遠享受快樂光明的日子(啟十九7~9)。

神國恩筵的比喻,代表福音普及的時代來臨

在馬太福音二十二章那兒,耶穌講了一個娶親筵席的比喻,這個比喻是說神恩召原先被邀請的人來參加主所設的筵席(太二十二1~4),按照東方宴客習俗,主人先以柬請,直至筵期已屆,再差僕人一一當面邀請。但很諷刺的是被宴請者卻以各種理由推辭不肯參加,甚至以惡毒手段對待(太二十二5~6),所以王興兵除滅那些兇手,燒燬他們的城。

從以色列歷史可以發現這段經節有其歷史背景;自古以來神就藉著先知、義人,呼請以色列人來接受神的恩典,叫他們敬畏真神、守誡命,進入神與百姓所立的契約;只是民多行不義,屢次違背真神的命令,所以神祂公義審判,在歷史上顯出祂的作為。在以色列史上,希伯來王國後來分裂成北方的以色列王朝和南方的猶大王朝,但這兩個國家仍繼續犯罪,拜偶像,離棄神的命令,故神不得不分別藉著外敵來毀滅他們。北朝在西元前七二二年被亞述王國所滅,南朝猶大國還不知悔改,在西元前五八八~五八七年,神興起巴比倫王國滅了猶大國,從此以色列人沒有國家、聖殿,甚至有些百姓被擄到外邦流散四方。記載列王紀的歷史家及舊約先知對於罪與罰的公義原則作了明確的昭告(王下十七3~23),而神此時仍希望他們悔改回歸,後來按神恩典呼召,以色列人也回過頭重建聖殿和信仰(拉一1~5;代下三十六22~23;賽四十四28~四十五1)。這段歷史的高潮發展到主耶穌降生所帶來恩典、真理的時代。耶穌要建立的是屬靈的彌賽亞王國,就和古時候一樣的差遣僕人去邀請人就近他的神國,只是以色列民硬心不肯相信,一方面阻擋耶穌,一方面反對真道,甚至後來將他釘在十架上。

馬太福音二十二章比喻中,主人要僕人往岔路口去,凡遇見願意來的都邀請赴筵,這代表進入了神福音普及的時代,看硬心的猶太人,拒絕神恩典的呼召,福音於是乎轉向外邦人(徒十三46),應驗了耶穌所說救恩從耶路撒冷、猶太地、撒瑪利亞、敘利亞、土耳其進入到地中海世界,這福音要廣傳天下(徒一8),先是猶太人,後是外邦人,只要肯相信都在救恩上平等(羅一16~17,二6~11,三21~27;加三24~29;弗三5~6),所以主的恩筵乃是邀請一切相信的人,而這也符合了先知書中神邀請願意就近祂的都來,建立了祂是我們的神而我們是祂子民的關係(賽五十五1~3)。我們得到神的憐恤和恩典,基本點在乎我們能夠呼應神的恩召。神的呼召不用銀錢、代價,只要靈性飢渴的都可以到主面前。這種呼召又像古代智慧師在大街上、寬闊處、城門口大聲呼喊,在大庭廣眾希望人能側耳聽智慧的呼聲,叫人得神喜悅,謹守誡命,分辨善惡,與神建立良好關係(箴一、二、三);這些都是神在舊約時代的呼喚。而主耶穌像智慧師來到世界,祂以新的律法師,傳揚屬靈律法,訴諸於人良善原則,人只要就近耶穌,以神國神義為主,就可得到他帶來的恩典真理,這即是神國的恩召。從古至今,神慈愛的呼喚及恩典邀請都在我們眼前展現,雖然百姓不配,但神照樣以恩典繼續呼喚邀請(林後六2),今日屬靈真道及神國已開展,身為主的僕人,當盡力廣傳福音(太二十八18~20;路二十四47~49;羅十13~18)。

參加神國筵席的人應有的認識

接著,以被邀請者的立場來探討。包括尚未聽到道理和慕道階段的人,以及已在神國裏「吃飯」的人,而這些受邀者對神的話語有不同反應。在路加福音十四章18~20節同一個比喻中,神恩召原是希望人以歡喜快樂之心來接受,但人們卻用買地、試牛、娶妻等託辭來推卻神的恩典。問題並不在於藉口合不合理,而是對神是否有誠意,是否以心靈誠實敬拜祂。古代以色列民被擄到巴比倫,在外邦雖受欺壓,心中仍懷念著聖殿及錫安聖山,所以他們說:「我們豈可忘記耶路撒冷,假定我們忘記耶路撒冷,寧可我的右手忘記技巧(即無法謀生);假如我不看耶路撒冷過於我最喜愛的,寧願我的舌頭貼在上膛(即成為啞吧)。」(詩一三七5~6);這是一種很大的決心。今天恩典這樣的豐盛,神這樣的邀請,人卻踐踏祂的慈愛,甚至以輕蔑惡毒的態度對待之。人應以感恩的心來領受神的恩典,求神加添力量,只要敬重神,生活中的問題就會慢慢解決,便能進到神的恩典中(太六33),這是參加神國筵席的人應有的認識。

配得參與神國恩筵

最後談到筵席當中神所希望的規格(太二十二10~14)。耶穌的比喻中說到被召的人很多,不論善惡,不論願意或與否都來坐在神的筵席中,聽道理、禱告、聚會。等到有一天在基督審判臺前,各人善惡都要顯露出來,按著人們平生所說、所行的標準受審判,不配的便被丟棄在那哀哭切齒,與神國絕緣而沒有得救的盼望(帖後一8~9;太七21~23);所以說被召的人多而選上的人少,因為聽道理容易,但要配得這道理則需相當努力。

古代以色列國宴上,王會下令從王宮的府庫拿出禮服,分配給參加筵席的賓客,讓大家穿著整齊與國王一同坐席(參閱王下十22~23),然而有些人並沒符合這裡所說穿禮服的標準,且無言可答,不幸地被摒棄於外頭的黑暗裡,追悔莫及(太八12,二十五30)。以今日的情形來說,在神國裡有屬靈原則和信仰標準,行事為人都要配合呼召我們的主,披戴基督,在眾人面前穿上神所賜的禮服,即真信徒的品格與神國的特性,盡該盡的本分(羅十三11~14;弗四1;西一9~12),如此參與在屬靈的筵席上,才可以蒙神悅納、選上。


作者: 蔡梅曦講道/陳純恩整理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7/01/1997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