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明暉
今年三月底,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首度抵台訪問,掀起了一陣達賴旋風。影響所及,臺灣出現一股密教熱,到處灌頂、加持,一片「唵嘛呢叭彌吽」的嗡嗡聲。
但是在校園裡引起更大迴響的則是達賴在幾場弘法中談到的宗教會通觀念,達賴認為所有宗教都是殊途同歸,只是因應眾生根器而產生不同的宗教。這樣的觀念在提倡多元主義的現代社會相當有吸引力,也引起了 BBS站上的討論。
宗教是否真是殊途同歸?基督教宣稱擁有唯一真理,是不是太獨斷了?「信耶穌得永生」是不是太驕傲的說法?下面就以其中一位相當具代表性的網友疑問作為我們思考這個問題的起點。
《中國時報》1997.03.26.
【輔大暢談宗教相通 桃園巨蛋達賴弘法──記者陳鳳蘭台北報導 】
對於各宗教間的關係,達賴喇嘛再次提及宗教的兩大分類,以及「宗教就像超級市場或餐廳,必須要多元才能滿足不同顧客,否則沒有存在空間。」至於各宗教間看似衝突的矛盾,達賴喇嘛也進一步闡釋,提出宗教相通 的概念。
達賴喇嘛指出,「很多宗教信仰者都以為自己的宗教才是唯一的真理」,但他卻認為所有的宗教都是同一原理,只是每個人的根器不同,轉化的原理也不相同,所以每個人都應該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宗教。他說,藥物的目標是治病,只要能治病的都是好藥,宗教亦然。
對於引號這部分,我一直偷偷覺得滿有道理的,不曉得大家對這句話的感受是如何?真的只有基督教才可以得救嗎?
回應
「宗教就像超級市場,必須要多元才能滿足不同顧客?」
達賴的「市場論」是佛教用以解釋內部教派及修行方法分歧的典型理論,以維持佛教的一元性。這理論確實好用,因為條條道路通羅馬,每個人都照顧到了,沒有人會不高興。當他跨界向其他宗教「示好」時,這理論一樣有其威力,反正井水不犯河水,容易獲得認同。
如果你需要的是日用品,超級市場確實更能滿足不同人的需要。如果你需要的是宗教,我也同意達賴多元共融、因應眾生根器的說法。面對其他宗教,我更相信我們應該有一種對話的心態﹕有決心去除掉偏見,不再以取笑其他宗教為樂,試著站在他們的立場去了解他們,為什麼聽不見福音?看不見基督?了解他們的疑慮、恐懼,甚至從他們身上學習。
然而,不是所有的需要都可以在超級市場滿足的,更麻煩的是當你連自己的需要是什麼都不曉得時,又從何在超級市場裡挑選(最不感覺需要福音的人,往往最需要福音)?
「市場論」無異於「選神大會」,只是祂若真是神──宇宙萬物的主宰,我們就絕無可能是裁判。「選美大會」對女性的尊嚴已經是一種屈辱,何況是神!宗教一旦變質為滿足信眾需要的商品,最後的下場可能就是臭水溝裡被大家樂迷丟棄的神像。
基督徒不是一些尋找到神的人,而是對尋找他的神作出適當反應的人。
沒有絕對真理?
達賴的回答很善巧,不過佛教的真理觀卻不是如此,事實上佛教最流行所謂「判教」,把別人的宗教說成是自己系統中的第幾重境界,於是基督教的神不過是色界忉利天的帝釋,仍在輪迴之中,享盡福報仍要墮落,在佛教看來根本是不究竟的外道、魔說,只會障礙人的覺悟成佛。這種將別人都涵攝到自己門下的作法,仍不脫先入為主的獨斷心態。
從「真理論」的角度來看,達賴的說法是一種「相對主義」,也就是認為真理是相對的(因時、因地、因人而異),並無所謂絕對真理。相對主義者最常用的比喻就是「瞎子摸象」,他們認為事物的真假隨你觀察的角度而異,因此沒有人有權宣稱自己擁有唯一的真理(推到更極端則一人一義、十人十義,人是萬物的尺度)。這種說法相當的迷人,尤其符合當前價值多元社會的潮流,因而備受歡迎。
但是卻忽略了一個事實,就是那六個摸象的盲人全錯了,他們的結論沒有一個是真的,然而那裡確實有一個客觀的東西存在,只是他們沒有發現。所以這個寓言根本沒有解決真理的問題。相對主義更大的困難在於,當你主張「所有的真理都是相對的」時,你正在反對你自己的主張,因為按照你的前提,沒有任何真理有絕對的意義,因此最後的結果就是,相對主義的主張只有對他自己而言才是真的。
不過我仍願相信達賴說這話是心口如一的,這也是他偉大的地方。達賴的態度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因為在真理面前我們都是追求者,虛心是認識真理唯一的鑰匙。就這點而言,基督徒毋寧是更謙卑的,因為基督徒自始認為,人墮落後的理性不可能找到終極性的真理,因此當某些宗教宣稱自己證悟、發現、擁有、甚至創造了真理時,基督徒則形容自己像迷失的羊,被真理尋回。宗教是人找神,基督徒的信仰則是神找人;宗教是人擁有真理,基督徒則是被真理擁有,差別就在這裡。
所有的宗教都是同一原理?
逕自認定所有的宗教都是殊途同歸,以強其同,這其實是非常顢頇且不尊重別人的一種態度,也違背了對話的根本精神(傾聽對方說些什麼,而不是替對方說些什麼)。另一種流行的說法則指所有的宗教都是「勸人為善」,說嚴重些,這也是強姦別人的態度,而且還把宗教貶為成就道德的「工具」,在看似圓融的背後,卻是最霸道的。
其實除了儒家以外,各宗教都不是以勸善為目的,佛教求解脫痛苦,道家以虛靜心重尋人性本真,基督教從啟示獲赦罪自由,勸善只是宗教的副產品而已。宗教的多元說明了每個生命都渴求遇見「神」,但解決之道絕非殊途同歸。
「藥物的目標是治病,只要能治病的都是好藥,宗教亦然?」
說得好,有病就必須對症下藥。當藥對絕症患者說,如果不吃我,你就死,這樣的話其實是一點也不獨斷的。同樣的,當耶穌說,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祂也只是在陳述事實,不存在驕不驕傲的問題。設想你是一個醫生,你把絕症的處方開給一個病人,他卻拂袖而去,你作何感想?
真的只有基督教才可以得救嗎?
這個問題的另一個提法是﹕難道不信基督教都得下地獄?若福音是說﹕一大群人都要下地獄,則在常理上許多人都要起來反對。這的確是許多人對基督教產生誤解的主要原因。
所謂信耶穌得永生是說,人在罪惡中間,基督是唯一無罪替我們死,把我們從罪中拯救出來的,我們藉著與祂合一回到神的面前,就得到這赦罪的平安。這是沒有任何一個宗教能給我們的。
至於在此以外神有無特別的憐憫,聖經有許多不同的經文。啟示錄七章九節說,在神寶座前得救的人是「許多的人,沒有人能數得過來」,我們或許可以因此寬心。
(原[青年團契]1997年07月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