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彼得
挪亞是個義人,在當時的世代是個完全人,挪亞與神同行。挪亞生了三個兒子,就是閃、含、雅弗。世界在神面前敗壞,地上滿了強暴。神觀看世界,見是敗壞了;凡有血氣的人在地上敗壞了行為。神就對挪亞說:「凡有血氣的人,他的盡頭已經來到我的面前;因為地上滿了他們的強暴,我要把他們和地一併毀滅。你要用歌斐木造一隻方舟……」挪亞就這樣行。凡神所吩咐的,他都照樣行了……洪水氾濫在地上四十天,水往上長,把方舟從地上漂起。
水勢浩大,在地上大大地往上長,方舟在水面上漂來漂去,天下的高山都淹沒了。水勢比山高過十五肘,山嶺都淹沒了。凡在地上有血肉的動物,就是飛鳥、牲畜、走獸,和爬在地上的昆蟲,以及所有的人都死了……只留下挪亞和那些與他同在方舟裡的。水勢浩大,在地上共一百五十天。神記念挪亞和挪亞方舟裡的一切走獸牲畜。神叫風吹地,水勢漸落……方舟停在亞拉臘山上。(聖經 創世記)
驚異的探索
上述這段聖經,記錄遠古洪水毀滅世界的故事。由於記載了事件發生的地點,尋找亞拉臘山的方舟證實它的存在,成為許多人──特別是想證明聖經真實性的人的夢想。
驚異的發現(Surprise Discovering)節目,便是在這樣的理念下,展開搜尋方舟的行動;並針對聖經中發生的神奇事蹟,提出合於科學定理的新解釋,且將考古科學的發現作一番整理,呈現在觀眾面前。從證實聖經的真確性,以致使更多的人信仰真神,成為製作該節目的目標。
有方舟嗎?它確實停在亞拉臘山嗎?該節目的結論是:有的!有數位見證人做證曾看過或到過方舟;甚至還有敲下來的木片為證。透過科學的觀念與發現,說明大量洪水如何產生?動物如何進入方舟?方舟裡怎麼可能有足夠的飲食?它漂得起來嗎?……等問題。然而,卻也有人提出節目有作假之處。就像許多的信仰爭議一樣,又是一個令人眼花潦亂的無解局面。
或許,除了感受探尋過程的種種刺激,與扼腕失敗結局的情緒外,了解方舟所含的時代意義,釐清信仰與迷信的本質差異,更值得我們去探索與發現!
出奇不意的災難降臨
挪亞當時的世界為何遭到神毀滅?因為那時的人類敗壞,充滿強暴的事。在道德上的墮落,已使得他們生命的盡頭來到神的面前。人類常常否認道德敗壞,會對人類造成什麼樣的威脅,甚至輕蔑的認為這不過是一種宗教的恐嚇。
然而,挪亞的事蹟卻告訴我們,實情絕非如此。道德淪喪首先帶來的,便是人際關係的破裂與損壞;地上充滿強暴(創六11),正說明了這個事實。除了人類生存危機的發生外,大自然也會受到人類行為的牽累。這樣的觀念其實並不難理解,它不須想像,而是事實。以今日的世界來說,經濟學說指出人類無窮的欲望與有限資源的機制來分配;卻無法阻攔人類的貪婪,對資源的掠奪與破壞。
然而,這與神創造人類與世界心意完全相違。神創造人類,是要人活出真理的正義與聖潔,而這種性情具備積極的人際和諧功能。而神創造大自然,則是讓人類享受與照顧,因此我們可以從希伯來律法中,看出人類不可過度使用土地,必須逢數年休耕的規定。這一切的美善,在挪亞的世代中破壞殆盡。神會放手不管?正像許多人所說,不論這世界與人類是否為祂所造,祂都已經被趕出人類的歷史了。
但是,挪亞的經驗告訴我們,不!神仍看顧與管理這世界。主耶穌再次肯定,人類終究要面對所行的罪惡:
人子來臨要像挪亞時代所發生的事一樣。洪水沒來以前,人照常吃喝嫁娶,直到挪亞進入方舟;他們糊裏糊塗,洪水來了,把他們都沖走。(太二十四37-39)
然而,神仍為人類留下回頭的機會,正如神為敬畏他的挪亞預難的方舟。聖經描述當時的人類並未聽信挪亞所傳的訊息。而這些人是真神耐心並盼望等待回頭的。今日,神也藉耶穌拯救我們,賜下愛子給祂所深愛的人。使相信耶穌者不致滅亡,而能得到永遠的生命。
要神蹟?要智慧?
保羅說:「猶太人要求神蹟,希臘人尋求智慧。」(聖經 哥林多前書)說明人類對認識與理解信仰的兩大進路──猶太人表現務實精神,多說無益,拿出證據來;希臘人則展現人類精粹的理性思維,現象可能是空夢與幻影,不若頭腦裡的東西可靠與準確。然而,正如《哥林多前書原文解經》作者所說:
猶太人多篤信耶和華,他們喜以神蹟奇事等凡所無之特徵來判斷先知之真偽,神是否喜悅……。因此他們遇事都盼望此特徵之出現。而希臘人,尤其哥城(哥林多:作者按)之人,因自幼長於此文化城,遇事多喜追求智慧,聽取雙方之辯論、分析理據以斷定是非。但在神看來,二者皆過猶不及……(註1),都未是認識與相信信仰的最佳方式。
沒看見相信,有福
當耶穌(復活)顯現時,十二門徒中之一的多馬沒有跟他們在一起。多馬對他們說:「除非我親眼看見祂手上的釘痕,並用我的指頭摸那釘痕,用我的手摸祂的肋旁,我絕對不信。」
一星期之後,門徒又在屋子裡聚集;多馬也跟他們在一起。門關者,可是耶穌忽然顯現,站在他們當中說:「願你們平安。」然後他對多馬說:「把你的指頭放在這裡,看看我的手吧;再伸出你的手,摸摸我的肋旁吧。不要疑惑,只要信。」
多馬說:「我的主!我的神!」耶穌說:「你因看見了我才信嗎?那些沒看見而信的是多麼有福啊!」(聖經 約翰福音)
人類審視信仰時,常有多馬個性。然而,經驗神蹟卻不必然增加信仰內容的深度。首先,神蹟未必能具建立正確信仰對象的功能,而這樣的失誤乃導因於人的私慾。聖經記載耶穌以五個餅與二條魚給五千人吃飽,並且還有剩餘。眾人在驚訝、歡樂與滿足之餘,決定一起擁戴耶穌為王。然而意外的,耶穌卻獨自退到山上,拒絕群眾的擁抱。
眾人要立祂為王的動機到底是什麼呢?有人以歷史角度解釋,認為當時的猶太人受羅馬帝國嚴厲統治已久,耶穌必定能以神奇的能力拯救他們脫離苦境。然而,聖經卻記載群眾第二日即急忙尋找耶穌要跟從祂;耶穌卻直指他們的動機,說
「老實說,你們找我,不是因為看見了神蹟,而是因為吃餅吃飽了。不要為那會腐壞的食物操勞,而要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勞力。這食物就是人子(耶穌;作者按)要賜給你們的,因為人子是父神所印證的。」(約六26-27)
眾人不僅看見甚至親身經歷神蹟,耶穌為何說他們沒看見呢?因為群眾想追隨與需求的,以現代用語來說,不過是一部隨時可滿足的食品神奇製造機。同時,主ㄝ穌來到世上是為拯救人類脫離罪惡進入永生,而非成為政治領袖。
巴克萊(William Barclay)指出:
「那群猶太人當時跟從基督,因為祂給他們所需要的,他們想利用祂滿足它們的目的。這種對基督的態度今日仍然存在人的心中。」(註2)
另外,神蹟對硬心不信的人未必具有任何證明的功能,使人的心轉變。一如當時不信耶穌的猶太人,面對耶穌所行趕出污鬼的神蹟,硬說祂是靠著鬼王趕鬼。
智慧不足以指導全部人生
此外,堅實的智慧對人生而言,確實是有益與有效的。希臘人喜愛智慧,置身於一切之上,正是這個原因。聖經肯定智慧的功用與果效,並昭示那是值得追求的一件事。例如智慧人大有能力;有知識的人力上加力。因為智慧比珍珠更美;一切可喜愛的都不足與比較。(聖經 箴言)然而,正如聖經傳道書所說,智慧並不能帶來對生存的滿足,因為這世界有許多煩惱是智慧無法解答與解決的。正如端立斯(William Dyrness)所說:
「智慧面對的難題,是很快便達效其本身的極限。這不是挫敗,而是要提醒人智慧有其侷限的一面。……神所創造的市物,不管多美好,都不能指導人生的全部。真正有智慧的人認識到這侷限,生命為此而變得更謙卑。他們不會因為智慧的侷限感到惆悵;他們的信心不單建立在智慧上,而是在耶和華──智慧的源頭──身上。」(註3)
認識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正是此意。對高舉智慧、認為人有能力解決一切困難的人,上述的話不啻是一帖良藥。
結語
神蹟與智慧,對生命都是有造就性的。但真實的信仰,卻不是建築在這兩者之上。主耶穌曾說:凡聽見我這話不去行的,好比一個無知的人,把房子蓋在沙土上;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並且倒塌的很大。(太七26)
理智的認識與神蹟的展現,並不是真信仰的判斷準則。惟有聽信基督的福音,並實踐其中的教訓,生命才經歷真正的改變。方舟的真實與邏輯論證的完美無暇,不是邁開信仰生命的第一步。
備註:
1.江南瑩著,《哥林多前說原文解經》,台中‧棕樹出版社,1991,p.29。
2.巴克萊著,胡慰荊譯,《約翰福音注釋上冊》,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1982,p.209。
3.威廉‧端立斯,馮美昌譯,《認識舊約神學主題》,台北‧校園書房,1996,p.185。
(原[青年團契]1997年08月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