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39期1997年8月)
真理論壇:[青年團契]利非訂之戰(下)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郭祝壽





充滿信心的約書亞,率領以色列人奮勇與亞瑪力人爭戰,
慈愛的長者摩西,正高舉雙手向神呼求,為他們禱告,
亞瑪力人不足為懼,因耶和華我們的神是全地的主,
祂使仇敵作祂的腳凳。



日復一日的繞城,就在號角聲遍響之時,
耶利哥那堅固的城牆,在不可思議的震動中瞬間傾壞,
萬軍之耶和華再次為以色列爭戰,
為祂的子民行奇妙又偉大的事。



非利士的巨人歌利亞,狂妄地謾罵叫陣:
「以色列的神在哪裡?」
面色紅潤的少年人大衛出來迎戰,嘲笑懷疑之聲不絕於耳:
「這少年人能做什麼?」
然而大衛戰勝了歌利亞,證明他的宣告:
「耶和華使人得勝,不是用刀用槍,
因為戰爭的勝敗全在乎耶和華。」


昔日以色列的軍隊,靠著耶和華真神的領導,勝了又勝;
歷史今日仍然說話,
真神大能的臂膀今日未曾也永不縮短!
我們這基督的精兵,是否從中學習到什麼寶貴的教訓?

「聖戰集」將帶領我們走訪古道,再次思想這三件偉大戰役。


上文談到以色列到利非訂,遭遇亞瑪力人的爭戰,因為這是一種新的經驗(面對面與敵人廝殺),所以,摩西在整個對抗的佈局中,作了一個新的調整;我們可從這個故事中,濾出一個理念;就是教會在動盪不安的局勢中,每每受到新的衝擊,新的挑戰,甚至遇到了新的挫折,我們將如何去衝破橫逆,調整自我,從而使教會復興,達到彰顯神榮的地步;或許這個故事中的某些細節,能給予我們更實質的幫助……

(出埃及記第十七章8-16節)

選出人來出去爭戰(第九節)


以色列百姓出埃及時的大約數目是二百萬,其中包含男女老幼,因此不是每個人都能打仗,如今面對狡猾的敵人,當然不能做無謂的犧牲,所以,要挑選人出來爭戰。

所謂「選人」,當然是挑出合適的人員,而予任用。這很像我們今日所談的「幹部訓練」;隨著教會事工的拓展,我們需要的工然也愈來愈多,我們必並會儘量按著各人不同的恩賜,安排不同的事工;更多時候,我們為了要裝備這些工人,而給他們一些訓練。

教會在發展的過程中,必須重視這項門徒訓練的工作;信徒若沒經過栽培或訓練,他不會自然變成門徒的,想想主耶穌在世,有許許多多的信徒,真正產生力量的那七十個門徒,及十二使徒,他們都經過主耶穌親自訓練與指點,才能在福音事工上,留下長遠的影響。

我們今日透過各種講習會,或神學訓練班的舉開,不斷地要加強這一環的工作,它將長期地培養教會中的精英,以備爭戰;也願我們全體,皆有此共識,則不乏屬靈戰力之不足矣!

不論是栽培像約書亞般的領導者,或是挑選爭戰的人員,都會碰見一個困難:「識人」。要用人,必先會識人;這卻是大學問、大涵養了。

想及約瑟時代的埃及法老王,心中隱隱感動;當法老聽約瑟解夢的一席話後,即時作個判斷:

「像這樣的人,有神的靈在他裏頭,我們豈能找得著呢?」(創四十一38-40)

法老可謂有識人的智慧了,然而更難得的是他用人的魄力了;約瑟當時可是階下囚,又是希伯來人,而且年齡只有三十(創四十一46),法老能破格提拔,賦予宰相重任,誠然是具慧眼了。

慧眼識英雄,伯樂識千里馬,確是不易之理。

若無伯樂之眼光,千里馬當作駑馬使用,那才蹧蹋。

吾人覺得法老王最令人心折的一點是,他那關心國家,民胞物與的心懷,既預知埃及在不久的將來,會遭遇大饑荒的侵蝕,他於心何忍?這種完全以國家安全為己任的熱愛,難道不能感動我們這些受神委託、經營神國大事的聖工人員,以完全無私的熱愛,去提拔更多優秀青年,為神國未雨綢繆地預備嗎?

世上對人才的使用,有兩大極端:一是大材小用,二是小材大用。會造成如此現象,除了主政者沒有識人的眼光外,恐怕是「私心」作祟。

這種結果,小則個人受虧損,大則國家蒙其害。

教會是屬靈的國度,企盼不至受此世俗觀念所影響,則神國幸甚,我輩幸甚!

舉手垂手


「摩西何時舉手,以色列人就得勝,何時垂手,亞瑪力人就得勝。」(十一節)

「但摩西的手發沉……」(十二節)

眾所皆知,舉手代表著禱告。倚靠神,就得「勝」,垂手,就得「輸」。可見,祈禱是勝敗的關鍵,且是唯一關鍵。所有參與聖工的弟兄姊妹,皆須認識此點。

奇特的是,既然耶和華世世代代要與亞瑪力人爭戰,而且摩西舉手,他們就得勝了,那為什麼神不行個神蹟,讓摩西的手,永不發酸,不垂下來,不是很好嗎?神允許一切照自然律來進行,這樣將更能凸顯問題所在。

很巧的,我們發現英文聖應,第十一節中的「手」,是單數(hand);第十二節摩西的「手」卻是複數(hands)(註1、2、3),因此給我們一個領悟:起初摩西手拿神的杖,舉手禱告,必是用單手,但一段時間後,手酸了,所以他換手;他也知道,只要他手一下垂,以色列民這邊,必定輸的;據猜測,他必定左右手交替使用,直到後來,兩隻手(複數)都發沉,再也沒辦法……如果事實是這樣進行時,我想有兩點值得我們去推敲的:

首先,摩西他必是苦苦支撐,雖然手酸下沉,猶可換手,因他知道關鍵在於禱告,他不能成為時代的罪人,民族的罪人,他再辛苦也須要忍耐下去,然而,肉體確有它的極限,他不可能突破身體的自然律,最後,他的雙手,終於發沉。

在此,想談談意志的問題,我們很容易有種錯覺,那就是忽視了人的自然需求,特別在做神的工時,容易將自己或別人,當作超人,然後予取予求,希望得到無限的供應,其實那是不對。

摩西在帶領以色列人時,甚至曾因管理百姓的責任太重,而向神祈求呢(民十一11-15)。這些因身心負荷過重的煎熬,而產生的現象,都在提醒我們去重視,人的肉體畢竟有它能承受的極致,不管意志多麼堅強,我們卻不能惟意志是賴,以竟全功。

主耶穌說過:「你們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太二十六41)

以利亞豈不也是「身、心、靈」三方面負荷過重,而向神求死嗎?(王上十九1-8)。

如果我們都明瞭這淺顯的道理,則對自己就知道如何去調配作息時間,使自己常呈最佳狀況對別人也會較用愛心去體諒,去照顧。

亞論和戶珥後來是如何幫助摩西呢?


「他們就搬石頭來,放在他以下,他就坐在上面,亞倫與戶珥扶著他的手……」(第十二節)

通常我們喜歡用靈意解釋它,可是別忘記表面的含意,它給我們最實際的指導;摩西站久了,體力付出甚多,或許現出倦態,所以他們給他坐下,至少有休息的舒適感;摩西手酸了,所以他們幫他撐住。這兩個動作,皆說明了若讓肉體得短暫休息,它將帶來更好的果效。

休息,是為了走更遠的路。

同樣地,當以利亞先知求死的時候,神怎樣去醫治他那可憐的僕人?當然是對症下藥的;其中藥的部分含量(劑),是針對他的肉體:神讓他睡了,起來吃了(餅),喝了(水),如此二次,待精神飽足後,再繼續往前走。(王上十九5-8)

第二個因摩西手垂所引發的問題是,摩西因舉手禱告,苦苦奮鬥到最後,終於兩隻手都發沉,在整個過程中,我們感受到摩西的奮鬥、苦撐,可是我們要問,當亞倫、戶珥伸手之前,他們在作什麼?他們伸手幫助摩西,那是事情進展到後面階段的時候;雖然他們陪摩西上山,他們三人成為一小組,一小團契,可是看起來,剛開始的時候,他們似乎沒有真正投入,沒有參與,也沒有出力,他們可能在旁觀看而已,所以,對摩西而言,起初是他獨力在支撐;這種情況,是不是很類似我們今天的工作場面?

小組很多,組員也多,但真正投入事工的,卻往往是少數,那少數人,苦苦支撐,可是總覺得「孤單」;這種孤獨感,若不解除,將擴散成更大的弊病。

孤單


當以利亞先知信心低潮,躲進何烈山的洞中,神問他在做什麼的時候,雖然他回答得很自義,也很糊塗,但總是有那麼一點是他心中潛藏的感受(即使是整個世局看,他判斷得不見得對),那就是孤單,所以,它一再強調,只剩下我一個人。

偉大的先知以利亞,在信心軟弱的時候,都禁不起孤單的摧殘,何況是我們這些信仰上的小人物呢!難怪保羅要提摩太尋求清心禱告主的同伴(提後二22)。信仰上、聖工上的同伴,皆是我輩信徒所需要,盼望我們彼此都能進入團契真正的生活中。

到此,我們似可把山上的問題,作個總結;兩大項:個人問題及同工問題。

個人問題:不論作什麼(包括禱告、拜神、交通、追求……),單靠自己的能力,都是有限的,所以我們需過團契生活。同時,我們受生理自然律的限制,因此在屬靈的戰爭中,該如何用智慧去調整身心臥息,使達巔峰狀態,是我們今後不容忽視的課題。

同工方面:既然有幸成為團契一分子,盼能早日付出屬於你的那一分力量,而不是成為湊熱鬧的觀望者,使得旁邊的同伴如摩西者,苦苦支撐,身受煎熬,你於心何忍?因此,摩西在山上舉手禱告,但神還是允許自然現象呈現出來,讓大家能在當中醒悟過來。也教導了靈戰的規則,絕不是「個人秀」,不是看摩西一個人表演的,乃是全體都投入的。

手就穩住直到日落


有問題出現,才會暴露毛病所在,也才有可能修正,趨向更成熟完美的階段,教會亦然,在發展的過程中,有時很順利,但常常到某一階段就卡在那兒,不然就是出狀況了;其實,這就像摩西的手下沉下般,因著他下垂的手,我們發現一些問題。所以,後來亞倫、戶珥的表現,即是一種行為的修正,而他們這種修正,是否也驚醒了今日的我們呢?

「同工或同攻」這是我們常諷刺的話題;同樣是拿石頭,有人是向對方擲過去,丟得對方頭破血流,體無完膚,傷痕累累;有些人是像亞倫、戶珥般,搬石頭在對方以下,讓他坐下休息,飽得愛的關懷,而得撫慰。人性的卑污點,喜歡爭大,一有機會,總想把高位者拉下,換自己坐坐看,當年米利暗豈不是用這一招,把毀謗的石頭丟到摩西身上嗎?

神可愛的兒女們,請謹慎保守你那顆純淨的心吧!

讓我們都體會,用禱告的手托住禱告的手,惟有如此,在聖戰中,我們的手才能穩住、得勝,直到日落。

請看摩西,因著亞倫、戶珥二人,真正的投入幫助,他們三個人渾然成為一體,心思意念也一致,使得摩西的手就穩住了;多美的畫面,多雄渾的力量,無堅不摧!這就是真神今日向我們要的。

很特殊的是,整段經文的描述,重點都放在山上,而對於山下約書亞等人的奮戰,卻著墨不多;這並非意指山下的工作,不具價值;聖經如此記載,更要強調在爭戰中,禱告的影響力及他的進行,是如何地艱苦。

因為,禱告本身就是一場爭戰,慘烈的爭戰。它絕不輕鬆的,若有人不信,你想想雅各的摔跤。(創三十二章)

想想但以理先知,克苦己心的三星期的禱告吧!(但十章)

再想想主耶穌客西馬尼園的禱告吧──「耶穌極其傷痛,禱告更加懇切,汗珠如大血點滴在地上。」(路二十二44)

所以,真正深入的禱告,甚至是一種體力、心力意志都投入的戰爭,因此,它的影響也是長遠的。可是,因為它看起來比較靜態,靈修的性質,往往不被重視;許多人,寧願拿著工具,跑到戰場,參與第一線的廝殺,那是動態的,也是可見的,容易使人有工作的成就感;如果根據本段聖經看來,靜的功夫比動的功夫,更難,也更累。

得力在乎平靜安穩你們竟自不肯


建議將「賽三十15」當作信仰的座右銘,刻在我們的心版上;可是最後一句話提醒我們,「你們竟自不可」,多遺憾啊!

我們比較摩西和約書亞,在本次戰爭中所負擔的角色,最具關鍵性的,當然還是山上的禱告了。通常,我們的禱告是隱密處的靈交,是內室的生活,是不容易為人所知的;就因為它是隱藏的,也是個人享受與主相交的甘甜,所以,若用工作成果的角度去衡量,那似乎什麼也沒作,在凡事講求效益的社會潮流下,當然不少信徒就被誤導,而不肯多花一些時間,安靜於主的腳前,傾心吐意,與主作靈裏更深入的交融,讓聖靈大大的充滿。

因此,有人說:「工作容易,但支持工作的禱告困難;出風頭容易,但隱藏的禱告困難。」你以為如何?

順便一提的,摩西上山頂禱告,雖表示專心,遠離地面,但他們的眼睛,必須注視著山下情勢的變化,也正因如此,在摩西的手垂下時,他們才能知道山下以色列百姓輸了的狀況,而馬上予以修正自己的行為。所以,當我們為某件事禱告時,務必專注你的心眼,觀察事件本身的變化,這樣,就可隨時調整我們的步伐,走向更正確的道途。記得以利亞先知求雨的禱告嗎?他每禱告一段時間,就吩咐僕人向海觀看,如此七次……(王上十八42-44)

千萬記住,我們的禱告,與事件本身,及周遭的情勢,都不可脫節。這樣,我們禱告的手、作工的手、爭戰的手,就能穩住,直到日落(貫徹始終)。

神的杖


摩西說:「明天我手裏要拿著神的杖,站在山頂上。」(9節)

或許,我們除了禱告外,更該強調的,是學習摩西手裏拿著「神的杖」。

因為神的杖,代表神的權柄;摩西靠此杖,行了許多神蹟,也撫慰了許多的心靈。值此末後世代,人心剛硬,以不信的惡心,與神作對,因此真教會的領導者,除了具備高瞻遠矚的眼光、儆醒禱告外,似乎更需要向主祈求。從神那兒得到大權柄和大權能,藉著聖靈充滿時所賜下的諸恩賜,能有闡明真道的能力,行出神蹟的權柄,處處彰顯神同在大榮耀,則在屬靈爭戰的旅程中,必更能無往不利!

讓我們都能具有說出,我手裏要「拿著」神的杖的豪情吧!

耶和華尼西


摩西築了一座壇,起名叫耶和華尼西。築壇,拜神,感謝神的恩典,記念神的權能,宣告耶和華,神是我旌旗!祂使我得勝!祂是帶領我的,祂是前導,也是力量!祂以愛為旗,在我以上。’(歌二4)

感謝神,常率領我們在基督裏誇勝(林後二14)。豈不知我們這些神的兒女,就是基督精兵嗎?我們要在各處彰揚那因認識基督而有的香氣。可是我們的仇敵,是空中屬靈氣的惡魔,因此我們必須穿戴全副軍裝,大家同心協力,彼此扶持,堅忍百忍,儆醒禱告,你的手托住我的手,我的手托住你的手,惟有真達到「心連心,手連偶」的境界,我們才能寄望得到最大最終的勝利!

備註

1.根據欽定版(King James Version)「第十一節」And it came pass, when Moses held up his hand, that Israel prevailed; and when he let down his hand Amalek prevailed. 「第十二節」But Moses hands were heavy...

2.R.S.V版,意思亦然。

3.The New Berkeley Version in Modern English 亦同。

(原[青年團契]1997年08月號)


作者: 郭祝壽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8/01/1997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