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恆忠
保羅認為,一個基督徒的愛心,必須要配合信仰的追求,和道理的學習,而不斷增長,靠著主結出仁義的果子,使愛心的行動,堅定而持久,多而又多,因為這樣的愛心增長,不僅能使個人的靈性逐漸達到成熟,也能將榮耀稱讚歸給神。
然而,保羅的禱告中,明顯地透露一個重要的訊息,也就是說,愛心要有屬靈的知識和見識做基礎。明辨是非的愛心,需要有從神來的智慧。愛心若不是建立在屬靈的見識和判斷(DISCERNMENT)上,有時不但會脫離神的旨意,甚至會造成聖工上的困擾。
一、何為沒有見識的愛心?
在《馬太福音》十六章21~23節中,主耶穌指示門徒,祂必須上耶路撒冷去,受長老、祭司長、文士許多的苦,並且被殺,第三日復活。彼得就拉著祂,勸祂說:「主啊,萬不可如此!這事必不臨到身上。」耶穌轉過來,對彼得說:「撒但,退我後邊去吧!你是絆我腳的;因為你不體貼神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
彼得對主一片忠心,對主的愛也比其他人還深,可是當他一番好意地關心主,向主勸說的時候,反而被主嚴詞斥責。照他的觀察,他所敬愛的主,有能力而且也應該阻止這種不平安(或說不幸)發生在祂自己身上。在這裡,他所表現的,是一種對主真實而忠誠的愛,只可惜在愛的付出同時,沒有用心體會主的意思,而失去屬靈的判斷。這樣的愛心,正好被魔鬼利用,來軟化主耶穌赴耶路撒冷的心志。愛得越強烈,對主救恩的計劃和工作,只會造成越大的阻撓,甚至可能成為主耶穌進行十字架救恩時的絆腳石。主耶穌當機立斷,即時讓他瞭解:不適當的愛心,反而易成為魔鬼的工具。主的話雖嚴厲,且似乎不近人情,卻極清楚地點出了正確的屬靈判斷。
我們這個時代的人,面對較多物慾和情慾上的誘惑,對遵行主的道和保守聖潔,充滿了無力感。有些願意抵擋罪惡的人,也經常面對社會價值觀和道德觀的挑戰,而不知如何調適,道德的力量逐漸退縮,人的行道能力更是軟弱。然而教會卻不可因人的軟動,和人意的憐憫,或因「愛心」的緣故,而在真理的尺度上讓步。否則,教會若失去真理,不能引人得救,會成為瞎眼領路的,把人都帶進坑裡(太十五14)。
比如說,神在創世之初,即已定下安息日的旨意,賜福給這日(創二3),這個旨意,不會因人所安排忙碌的生活,而有所調整。
就屬靈的意義來說,我們今日在恩典之下,守安息日,不只是因神誡命的要求,而是要順著神對安息日的旨意,讓我們在一週的忙碌和勞累之後,放下手中的工作,暫別繁俗的一切,安靜而全心地思想神的作為,接近祂的話語,享受屬靈的喜樂,同時羨慕而期待那「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也就是神為祂的子民所存留的永遠的安息(來四9)。我們信主的人,務必要竭力進入那安息,免得有人學那「不信從」的樣子跌倒了(來四11)。說到「不信從」,在米利巴水的事件中,摩西在擊打磐石出水以後,神說:「因為你們不信我。」摩西不信神嗎?他一向尊神為大、信從神,只是在這事件中,沒有「完全」照神的吩咐去執行他的工作(民廿10~13)。最終,在迦南地的對岸,只能遠遠的觀看,卻不得進去(申卅二52)。所以,教會在維護真理上,不能因愛心而失去立場。完全,才是真理。
在淫亂方面,今日社會對離婚再婚的隨便,也不能改變神在創世時,即已傳達的夫妻關係神聖的涵意(創二22~25;太十九4~6)。一般基督教會接納社會上隨便的婚姻態度,和不正常的男女關係,等於是對淫亂的容忍和真理的忽略,正是一種有愛而沒有見識的舉動。
二、何為沒有見識的信心和熱心?
在《馬太福音》十七章1~8節中,主耶穌帶三個門徒上了高山,在他們面前變了形像,臉面明亮如日頭,衣裳潔白如光。忽然,有摩西、以利亞,向他們顯現,同耶穌說話。彼得對耶穌說:「主啊,我們在這裡真好!?若願意,我就在這裡搭三座棚,一座為?,一座為摩西,一座為以利亞。」說話之間,忽然有一朵光明的雲彩遮蓋他們,且有聲音從雲彩裡出來,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祂!」門徒聽見,就俯伏在地,極其害怕。耶穌進前來,摸他們,說:「起來,不要害怕!」他們舉目不見一人,只見耶穌在那裡。
彼得從看見主耶穌改變形像時的喜樂,到聽見從雲彩來的聲音時的恐懼,有一種戲劇性的變化。突然看見耶穌變了形像,又看見歷史中的偉大人物顯現,他一時興奮,想要搭三座棚,所表現的,是一種屬於信仰的熱心。可是,熱心的表現,卻沒有配合屬靈的分辨。對他來說,突然出現的摩西,以利亞和變了形像的主耶穌,顯然都不是一般凡人,所以他願意一視同仁,極力的服事他們,卻不能分辨,主耶穌是天父的獨生愛子(也是天父本身、獨一的神),不同於摩西和以利亞這種信仰的帶領者,而神的旨意,透過雲彩中的聲音傳達,是要他將信心專注在耶穌一人身上。
信仰若非完全扎根於主耶穌,信仰的態度就容易產生偏差。今日基督教社會,尤其在美加等西方國家,總愛強調傳教牧師的資歷和名氣,甚至發行書籍、錄影帶,先介紹牧師的家庭生活、個人性向,和平時都參與什麼活動,然後才介紹他所傳的福音,讓人分不清是因為他才需要信主,還是真認識了主。
像彼得在變貌山上的那種熱心,是建立在連自己也不知其所以然的失去屬靈辨識的信心上,這樣的熱心越強烈,恐怕只會帶來越多的麻煩,不只對自己膚淺而物質化的信仰態度沒有幫助,也混淆了別人對主的認識。
這種因熱心而導致聖工的阻礙的情形,聖經中還有其他的記錄。譬如說,當保羅將主的福音傳到非猶太地區時,也碰到許多有信仰上熱心,而沒有屬靈見識的猶太人,要求非猶太人信主時,也必須受割禮,才能得救(徒十五1)。這些人的熱心,不僅造成福音工作的困擾,也誤導人低估主耶穌十字架的救恩(加五2~12)。
今天,我們偶爾會在路上看見電線桿上或樹上貼著一些標語,寫著:「我們都是罪人」,「信耶穌得永生」,「不信的下地獄」。寫的雖是事實,缺乏說明的結果,倒像是沒來由的威脅和咒詛,恐怕信主的人看了也會覺得不自在,更何況一般非基督徒看了豈不反感?負面的標語應配合聖經的出處和誠摯的說明,才能表現這些警語是出自基督徒對靈魂的關心,否則會有徒增人的排斥感。
至於教會中極重視的信徒訪問聖工,總有一些信徒,本著熱心服事的精神,踴躍參與。然而,訪問信徒牽涉到協談輔導的技巧,若沒有妥當的職前訓練,也常發現有些訪問人員說話不得體,缺乏基本禮節。所以,不適當的工作人員越積極參與,造成聖工上的反效果可能越多。
三、何為有見識的愛心和熱心?
主耶穌被接上升的日子將到,祂就定意向耶路撒冷去。(路九51)
主的生命是有方向的,祂的工作、生活,都有一個不變的目標——耶路撒冷。走向耶路撒冷是祂來到世上的目的(約十二27),是祂要得榮耀,也榮耀天父的地方(約十二23),也是祂為了擔當我們的罪,進行救恩工作,而必須飽受十字架的凌辱和折磨的地方。
這個榮耀的目標,需要經歷極其痛苦的過程,主耶穌也清楚知道,祂面對的不是常人所能承受的苦,可是走向耶路撒冷的腳步,卻一直沒有猶疑,也沒有耽延。所為的,就是那長遠而有屬靈見識的愛,這個愛,到二千年後的今天,還深深地撼動著我們。主耶穌面對十字架的決心,毫無保留。
在《約翰福音》十八章11節中,主耶穌向彼得說:「收刀入鞘吧,我父所給我的那杯,我豈可不喝呢?」
耶穌的力量和祂對世人的愛表現在哪裡?祂能以聖經的話抵擋魔鬼的試探和誘惑,以神的道教訓人,能斥責風和海,平靜風浪,常常行神蹟,醫病趕鬼,甚至能叫死人復活。而祂最令人震撼的力量,卻是能喝下那杯!
祂有行神蹟的能力,足以救自己脫離任何的危險,包括兵丁的捉拿(太廿六53),和十字架的苦刑(太廿七38);可是,當祂最需要以神蹟來救自己時,卻能不動用神蹟,這需要更多的勇氣和自制。祂定睛所看的,是遠方的目標和罪人的救恩,所以定意前往。因為有堅定的屬靈判斷力,所以世上沒有一件事情,可以改變祂的方向,即使必須捨棄祂的生命。
《希伯來書》六章1~2節中,作者談到:我們信主後,要逐漸地離開道理的開端,如悔改、信神、洗禮、按手、復活和審判等基本教訓,追求屬靈知識的成長,進而更深入地認識神,在一切屬靈的智慧悟性上,滿心知道神的旨意(參:西一9、10)。
教會是主耶穌的身體,所以,在外界的形像,要有主耶穌的本質:聖潔明亮,充滿愛心。這種愛心應是源自對救恩真理的深刻瞭解,而非形式上的濫愛。教會是屬神的,神要藉著教會使世人明白歷代以來隱藏在祂裡面救恩的奧祕,和祂百般的智慧(弗三8~11)。一個有屬靈見識的教會,不應只有愛心,也要能引導人來真正認識神。
身為教會的信徒,我們亦應求神賞賜屬靈而超越的眼光,能規劃出5年後、10年後教會的規模和自己所站的崗位,而認定今日該努力的方向。
願一切都彰顯神美好的旨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