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41期1997年10月)
真理論壇:[青年團契]決戰以拉谷(下)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郭祝壽




充滿信心的約書亞,率領以色列人奮勇與亞瑪力人爭戰,
慈愛的長者摩西,正高舉雙手向神呼求,為他們禱告,
亞瑪力人不足為懼,因耶和華我們的神是全地的主,
祂使仇敵作祂的腳凳。



日復一日的繞城,就在號角聲遍響之時,
耶利哥那堅固的城牆,在不可思議的震動中瞬間傾壞,
萬軍之耶和華再次為以色列爭戰,
為祂的子民行奇妙又偉大的事。



非利士的巨人歌利亞,狂妄地謾罵叫陣:
「以色列的神在哪裡?」
面色紅潤的少年人大衛出來迎戰,嘲笑懷疑之聲不絕於耳:
「這少年人能做什麼?」
然而大衛戰勝了歌利亞,證明他的宣告:
「耶和華使人得勝,不是用刀用槍,
因為戰爭的勝敗全在乎耶和華。」


昔日以色列的軍隊,靠著耶和華真神的領導,勝了又勝;
歷史今日仍然說話,
真神大能的臂膀今日未曾也永不縮短!
我們這基督的精兵,是否從中學習到什麼寶貴的教訓?

「聖戰集」將帶領我們走訪古道,再次思想這三件偉大戰役。

經文:

「他手中拿杖,又在溪中挑選了五塊光滑石子,放在袋裏,就是牧人帶的囊裏; 手中拿著甩石的機弦,就去迎那非利士人。」(撒上十七章40節)

前言


大衛雖然宣告是靠著神的名要打敗歌利亞,但是他並不輕易冒險,作那沒把握的嘗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信心與預備,並不產生衝突,反而「預備」是對信心的附和,遂產生更大的功效。

因此,我們在本文,擬討論「五塊石子」,蓋大衛乃是用機弦甩石打敗歌利亞的。

光滑的石子──磨練


大衛所挑的石子,是光滑的石子。

是在溪中所挑選的。

我們都知道,溪中的石子通常是山上的石頭落入溪中;它本來有很多的稜角,但在溪流中,經溪水的沖刷,及石頭間彼此的碰撞,就逐漸消除稜角,而趨向圓潤光滑。玩石的人皆知,大凡在溪河的下游,尋到的石頭,都較為光滑潤手,因一路激盪而來的撞擊,早把稜角消彌於無形;那是神造化的奇妙大工,卻是費了多少功夫?!

所以,光滑石子的形成,乃是經過徹底琢磨的功夫啊!所謂「玉不琢不成器」,而這一番改頭換面的琢磨,目標就是去其稜角,使呈光滑的境界。

大衛是用機弦把石子拋出去的,因此,我們可瞭解,為何大衛要挑選光滑的石子,那純粹是由經驗所累積的反應;因為光滑的石子,在被投擲出去的剎那,由於表面光滑,可減少與空氣間摩擦的阻力,速度很快;同時,因沒有稜角,方向不易偏差;所以,用起來順手,速度快,容易中鵠的;產生極大威力。

其實,當我們在談論大衛手中順手武器時,也似在談論我們自己,如何可成為神手中具威力的武器!

每個人,或多或少,總有其特有的個性,這些就像稜角般,套用時下年輕人的形容,有的很帥,很酷;有的很尖銳,有的很遲鈍……真是形形色色,難以描繪。但不論好壞,在神眼中看來,總還不夠成為完美靈性的訴求,既然我們是神手中的工作(弗二10),祂必要將我們拿捏得合祂心意,要磨練得具有彰顯神榮耀的能力。這種拿捏造就的過程,就如同有稜角的石子,要蛻變為光滑的石子一般。

有人說過:「要接受磨練,才能老練;老練而後通達。」誠哉斯言!

因此,「光滑」所代表的含義是:

經過磨練,造就的功課;達到成熟圓融的地步。

想想摩西,豈不也是如神手中一顆很好的石子嗎?可是他的過程如何?

神給予摩西埃及最好的教育,然後摩西又因信長大,不肯享受罪中之樂(來十一24-26),寧願和神的百姓同受苦害;當他自覺使命地挺身而出,要拯救他的同胞時,他是何等的勇敢啊!可是那種勇敢卻是充斥著血氣與暴力,這種頭角崢嶸的風格,猶不配成為彰顯神諸般榮耀的器皿,所以,神讓他再落入米甸曠野的流沙中,受更嚴苛的考驗,如此,又過了四十年……

我們常講: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

偉大的人才,他的出現也不是偶然的。

合神心意的人,難道那麼容易就能彫塑成的嗎?

同時在那些磨練的過程,必然是極其辛苦的!但請記得:「鐵磨鐵,磨出刃來;朋友相感(原文作磨朋友的臉)也是如此。」(箴二十七17)。往往,神藉著各種人事物及環境來磨練我們;所以,我們的人生,就像長長的江河,一路迤邐行來,我們總覺得,碰得頭破血流,體無完膚,然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我們也由其中學乖了,變得有智慧了,整個個性也更能合乎神的需求。因此,想要打贏聖仗,必須先有光滑的石子;我們本身也要像顆光滑的石子般,才有可能打那美好的仗!

放在袋裏──隱藏


大衛他挑選了五塊光滑石子,「放在袋裏」……(40節)

換句話說,他挑了這石子後,就沒把它們「亮」出來,他們是放在袋裏,它們是大衛的祕密武器,一直隱藏著;因為是祕密武器,歌利亞也無所防禦。

往往神揀選了我們以後,也不見得馬上付予重任,相反地,祂把我們藏了起來。經云:「祢必把他們藏在祢面前的隱密處,免得遇見人的計謀……。」(詩三十一20)。把我們藏在神面前的隱密處,免得遭人陷害;既然是隱密處的生活,那就是與神靈交的修身修心的生活了,而且不顯露出來。

以利亞先知的遭遇,最能說明這個模式了。當以利亞去警告亞哈王後,神就叫他去「藏」在基立溪旁;那一段望溪水日漸乾涸的時期,倒也不容易熬下去;對一個剛被神呼召出來工作的人,心中充滿了維護神榮耀的正義感,偏偏在這當兒,神要他「藏起來」;這豈不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嗎?然而,神必有祂的美意;至少,有兩個含意,一是神要眷顧祂僕人的安危,以及生活問題;二是也藉此環境,給以利亞更深的靈性造就,慢慢地將他信仰各方面該兼具的內涵,推到一個最高峰的境界,以備日後完成更大的事工。

所以,短時間的隱藏,是作更深入的預備。隱藏,是不顯露自己,是不急躁,是能等候,是不動血氣的;看看世人的通病,卻是想盡辦法來顯揚自己,這卻是屬靈與屬世的一大不同。

摩西在四十歲之前,他就是藏不住的,雖然自覺膺任,可是憑藉的卻是自己的力量;這種血氣之勇,誓必無法救同胞於水火,反要賠上自己的性命。

當後來,神於火燒荊棘的大異象,呼召摩西時,神告訴摩西,百姓在埃及所受的苦,神實在看見了;他們受督工的轄制所發的哀聲,神也聽見了(出三7),既然神早知以色列人的苦情(出二25),為什麼神不早點差派摩西披掛上陣呢?

事工雖是急迫,但神卻是不急躁的,祂倒是挺能等候的神,那麼,祂等什麼呢?答案是摩西;這位神欲用的工人,神必須在米甸的曠野中,將他訓練好,訓練得在靈性上合乎神的標準,合乎事工的要求,挺得住埃及舉國而來的壓力,挺得住以色列人因著無知,對神的神聖的冒犯……凡此種種,皆在曠野的隱密處默默進行;可見,神在乎聖工,但更在乎去承擔此項聖工的工人;祂絕不會派出一位還未訓練好的戰士出征的!

以賽亞四十九章2節:

「祂使我的口如快刀,將我藏在祂手蔭之下;又使我成為磨亮的箭,將我藏在祂箭袋之中。」

我們皆是神的僕人,神的器皿,祂必要把我們藏在祂的袋中;我們一方面可得神恩典的蔭庇,一方面作潛藏預備的功夫,凡事有時,工作有時,休息有時,惟有神才知道,什麼時候安排我們作什麼工作最恰當!

「大衛有時離開掃羅,回伯利恆放他父親的羊。」(撒上十七15)

大衛的情操,早在年輕時就顯露無遺;當年他被推薦進到掃羅面前彈琴,對於一牧羊的童子而言,不啻平步青雲,由曠野入皇宮,前途一片看好;然而,他竟然有時又回曠野牧羊;表現了他能尊能卑的特質。

吾人常云:「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這千古不易之理,雖常耳提面命地在周遭,然又有幾人可脫透而出呢?為了要使神在我們身上得最大榮耀,我們當任憑神安排,或出頭,或隱藏,或尊或卑,或明或暗,或高或低……我皆安然,那才表顯出我們靈性成熟超脫,一片清虛之境

「北風啊,興起!南風啊,吹來!吹在我的園內,使其中的香氣發出來。」(歌四16)

機弦與甩石──搭配


大衛用手從囊中掏出一塊石子來,用機弦甩去,打中非利士人的額,石子進入額內……。(撒上十七49)

石子是光滑的,且被挑選出來使用,但真正甩出去的,卻是藉著機弦之助;若無機弦之助,好石歸好石,終究不能發揮力量。因此,機弦與甩石,就成為一絕配;彼此少了對方,都變得無用了。

人何當不是如此!信徒之間,彼此恩賜不同,有人發石子之光滑,有人卻以機弦之奇巧,偏偏彼此少不了對方,而真神就是要我們認清此點,去追求亙相搭配的生活,共同學習一體的精神。

「心中自是的,便是愚昧人。」(箴二十八26)

有才氣的人,較易流於孤芳自賞的侷限裏,偶爾也瞧不起別人;但聖經教導我們的,乃是看別人比自己強,要去欣賞別人的佳美風範(腓二3,四8)。我們彼此間各有優缺點,但教會中團契的生活,讓我們學習了截長補短的道理。「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氣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不要自以為聰明。」(羅十二16)

石子,終須靠機弦,將它甩出去的啊!

你是那石子?機弦?或是大衛那滿有經驗的手?

五塊石子──屬靈團契


大衛只用一塊石子,就打倒歌利亞;那他為何要選五塊石子?是沒有自信嗎?這問題通常有兩大答案;略敘為參考。第一種可能(有人認為如此)根據《撒母耳記下》第二十一章15-22節的記載,那兒有四個迦特偉人的兒子,都是很厲害的角色;很多人認為大衛的其餘四顆石子,是準備要對付他們的。

然而筆者以為,聖經並沒有很明確的記載,大衛打敗歌利亞時,他們也都在場,因此似不宜太過牽強地解釋,何況記載這四個可怕的敵人時,大衛當王應該也有一段時間了;在兩者之間,它們的時空能否配得起來,也是一個大問題!

第二種看法,是筆者本身所持的態度;難道,我們在裝備的觀念上,是否撿幾顆石子,就一定要對付幾個人嗎?阿兵哥在戰爭的時刻,身上備戰的彈藥,難道說,是為了要打中幾個敵人,才發幾顆子彈嗎?絕對不是。因此,竊以為,大衛只是在備戰時,多準備幾顆石子,以備不時之需;而充分的準備,本來就是一件很好的事。

另外,筆者聯想到,若將石子喻作我們這些神的器皿時,那五塊石子,是多數,它們都放入同一袋囊中;既然我們被神藏在祂的袋中,顯明出神是用了許多的僕人,來服事祂,為祂爭戰,所以在整個聖戰的體系中,我們不想看到那麼「個人秀」的領導及表現。

「你們來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為靈宮,作聖潔的祭司……」(彼前二5)

我們都像活石……

建造靈宮是整體的,而非個人的。

因此,這五塊石子,我們可將之認知為代表著有生命,有力量,被神揀選了的真信徒的集合體;已經準備好隨時為神所支配,為神奮鬥,將生命化作一道燦爛,燃起更多的希望……

溪中挑選──沒有隨流失去


「我們當越發鄭重所聽見的道理,恐怕我們隨流失去。」(來二1)

世上的潮流很可怕,不少的信徒抵不住潮流的衝擊,到最後真的流失了。那些品質不好的石頭,怕也早已在洪流中粉身碎骨了吧!

理論是一回事,實踐往住又是另一回事;很多人在道理上,深明大義,可是在實際生活中,卻又是投機取巧。

當押沙龍反叛時,造成一股反動風潮,很多人都附從他的勢力(撒下十五12)。騎牆派的人,在每個時代,總是有許多人加入的。

亞哈王想攻取基列的拉末(王上二十二章),他已經得到四百位假先知的首肯,必可得勝回來。然而有另一真先知米該雅,獨呈凶言。

當王的使者告訴他:

「眾先知一口同聲地都向王說吉言,你不如與他們說一樣的話,也說吉言。」

米該雅說:「……耶和華對我說什麼,我就說什麼。」(王上二十二13-14)

偉哉!米該雅真先知,作中流砥柱,他並沒有隨流而失。當眾人都如此說(匯為潮流),他既能分辨,那不是出於神的指示時,他就卓然而立……。投機取巧的,只會說,平安噢!平安!

主耶穌傳道時,曾講論,祂就是生命的糧(約六34-68),從此祂的門徒中多有退去的,主問他們:你們也要去嗎?西門彼得回答說:「主啊,祢有永生之道,我們還歸從誰呢?」(約六66-68)

群眾往往是盲目的,然而群眾的力量,也是最容易匯集成一股大的洪流,令人不敢違逆;但真信徒,他若是經過鍛鍊後,必能根據真理去辯明是非,不論在道理、生活、道德上……,就不會隨流而失。

朋友!你呢?當你周遭的人們,都有同樣的趨向時,你如何自處?

溪中的石子──平凡的


大衛的石子,說穿了,也沒啥奧祕,它不過是到「溪中」挑選出來的罷了;很平凡。出身地,平凡;石材,平凡。處處顯露平凡,但卻呈現了不平凡的功用(打倒歌利亞)。

小石子,比起掃羅軍裝,算什麼!

小石子,比起歌利亞的銅戟(撒上十七7),算什麼!

可是,小石子卻達到軍裝達不到的效果,同時,它也勝過歌利亞的銅……

信徒何嘗不是如此?主的門徒,多是無學問的小民,卻惹得官府一籌莫展(徒四13-16)。真教會信徒,豈不同出一轍嗎?今日我們多是平平凡凡的一群,卻蒙主同在,傳真理,行神蹟,宣告末世得救真教會的出現,如閃電由東方發出……

小石子,平凡中的不平凡;雖不起眼,卻處處彰顯神的榮耀!諸君,或許讓我們都能有自知之明,我們多數人的資質與恩賜,大概都屬神國浩海中的沙粒與石子,那有何妨,只要能彰顯神的榮耀,就足夠感謝了。可嘆,總有些人,明明是小石子,卻幻想自己是大石頭;明明是螢火蟲的亮光,卻想與日月爭輝;想想,聖經中讓我們印象深刻的大人物,才幾位啊!

突然想起徐志摩的詩:

「在康河的柔波裡,我甘心作一條水草……」

讓我們在平凡的生活中,顯出不平凡的靈性,作出不平凡的事奉吧!

靜默──不喧嚷、不揚聲


石子被挑選後,就靜靜地擱置在袋中;大衛也沒因此而炫耀,所以,歌利亞也不知大衛會用機弦甩石對付他;石子雖被安靜地擱置著,然而,它的功用、威力,卻是清楚得很,只是沒說出來而已!

人性,的確許多地方很可憐;不少人,擔心別人瞧不起他,為了要得到眾人的肯定,很容易誇下海口,要如何如何,到後來,往往雷大雨小,不了了之!

信徒的行事為人,務要腳踏實地,說到作到。

愚以為,事前不大肆吹噓,先踏實作完,再說也不遲。所以,大衛的那顆石子,就變成祕密武器。直到他用機弦甩去,那「石子進入額內」(撒上十七49),整個決戰勝負已定時,石頭才露面的。而留在額內的石子,就是見證,就是宣告;見證大衛的行動,也宣告了大衛的勝利。

溪中挑選──選召


既然是「挑選」,表示溪中石頭很多,形形色色,林林總總,大大小小,相信光滑的一定很多(筆者偶爾到溪邊或海邊撿石頭,若是在較下游的地段,光滑的石頭,到處都是),然而光滑的石子雖多,惟有獲得挑選,放入囊袋中的,投射出去的,才有發揮功效的「價值」。

能獲得挑選,表示合用,堪用。今日我們蒙主恩寵,被選召成為神的兒女,這種恩典是何等的浩大(弗一18),因此行事為人,就當與蒙召的恩相稱(弗四1);盼我輩信徒,能惕勵向上,不斷磨練,自強不息,置自己於神蔭的隱密處,靜候適宜時機,等待神大能聖手的使用,為擊倒屬靈的歌利亞(魔鬼),而煥出生命的光芒吧!

惟其如是,生命才圓滿無缺!

惟其如是,生命才奪目燦爛!

(全文完)

(原[青年團契]1997年10月號)


作者: 郭祝壽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0/01/1997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