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43期1997年12月)
主題特寫:[青年團契]祂的名叫以馬內利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西華


「因此,主自己要給你們一個兆頭,必有童女懷孕生子,給祂起名叫以馬內利(就是神與我們同在的意思)。」(賽七14)

列王時期的信仰


列王時期,當以色列人對真神的信仰起伏不定時,神即不斷選召先知向以色列人傳達訊息,表明神對以色列民所要求的是他們敬虔的心。只要以色列民能敬拜耶和華真神,不隨從外邦人崇拜偶像,神不但會保守他們的平安,並且會賞賜豐盛的恩典與福氣。但是很可惜的,以色列民往往聽不進先知的勸告,在君王的帶領之下,舉國上下的信仰搖擺不定。

當君王設立邱壇祭拜偶像時,以色列民也就跟著行耶和華真神所不喜悅的事;當敬畏真神的君王繼任時,總是必須花費一番心力重建人民的信仰,將百姓帶回耶和華真神的面前。以色列民的信仰從墮落到復興再墮落而後又復興,這樣的過程不斷地循環重複,直到最後神允許外族入侵,北朝的以色列國和南朝的猶大國相繼滅亡,選民被擄掠到異域。

亡國時期的信仰


亡國之後,以色列民曾因為省長尼希米和文士以斯拉的努力,回到耶路撒冷重建聖殿並復興信仰,嚴禁與外邦人通婚,以保持信仰的純淨。然而當時的以色列民終究是被外邦統治管轄,宗教信仰雖能維持,但是在政經、文化等層面不免遭受影響與感染。

從以色列亡國之後,百姓散居各地,此時神的啟示或默示沉寂下來,直到施洗約翰宣告彌賽亞即將到來的訊息為止,這一段長達約400年的時期,一般稱之為「沉默時代」。在政治制度方面,由於祭司長被波斯帝國委任為地方的統治者,形成祭司參政的制度,成為日後許多禍患的根源。祭司長不再只是宗教信仰上的領袖,而且實際握有政治大權,結果祭司長的職位成為祭司們爭奪的目標,釀成許多紛爭,也使得信仰不再是祭司們最關注的事,間接影響到百姓對神的敬拜。

在文化方面,由於以色列民長久居住在異邦,生活起居都深深被不同文化背景的外邦人影響,再加上當時是大帝國時代(參:但二26-45),征服以色列的波斯帝國被亞歷山大率領的希臘所滅,波斯和希臘的文化都十分發達,成為吸引人學習效法的目標,所以以色列民很快就接納外來文化。

許多以色列人都另取一個希臘名字,接受希臘的哲學思想,甚至嘗試將希臘的學術和祖先傳下來的信仰結合;但是也有另一種以色列人強烈抗拒希臘文化,將精力專注於律法書的研究,日後成為拘泥於傳統和律法書字句的法利賽人。

神與亞伯拉罕的約定


談到這裏,讓我們再回想神與亞伯拉罕所立的約:「我必使你的後裔極其繁多;國度從你而立,君王從你而出。我要與你並你世世代代的後裔堅立我的約,作永遠的約,是要作你和你後裔的神。我要將你現在寄居的地,就是迦南全地,賜給你和你的後裔永遠為業,我也必作他們的神。」(創十七6-8)。

聖經也描寫:當初神應許亞伯拉罕的時候,因為沒有比自己更大可以指著起誓的,就指著自己起誓,說:「論福,我必賜大福給你;論子孫,我必叫你的子孫多起來。」這樣,亞伯拉罕既恆久忍耐,就得了所應許的。(來六13-15)

亞伯拉罕是以色列人的先祖,也是以色列人心目中的信仰之父,以色列人雖然遭受異族入侵,過著漂流異鄉的日子,但是他們深信耶和華真神必定會信守祂對亞伯拉罕的允諾,差遣彌賽亞來拯救他們脫離苦難,不可能讓他們永遠在世界上漂流,沒有屬於自己的家。有關彌賽亞的預言,很多先知都曾經提到,讓以色列人在亡國的歲月裏得到信仰的盼望。

在先知以賽亞的預言中特別提到「人要稱祂(彌賽亞)的名為以馬內利」,為什麼呢?原來,以馬內利的意思就是「神與我們同在」。以色列人遭遇亡國時期,而且神的默示又沉默了400年,使得他們十分渴望彌賽亞來到。一方面讓他們重新回到神的懷抱中,另一方面他們也希望彌賽亞的到來可以幫助他們復國,不用再受到異族的欺負。其中,他們最期盼的是彌賽亞帶領他們建立新的以色列國。

彌賽亞的出現


耶穌就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道成肉身離開天上榮耀的寶座來到世上,祂就是舊約時代眾先知所預言的彌賽亞。但是以色列人無法接受他們長久仰望的彌賽亞竟然降生在如此卑微的家庭,而且從耶穌傳道的內容中,也看不出耶穌有復興以色列國的打算,耶穌所傳講的都是有關天國的訊息,終日所相處的不是無學的小民就是眾人所厭棄的罪人。

所以,當時有權勢的祭司、文士、法利賽人等,認定耶穌不是彌賽亞,只是一個妖言惑眾的拿撒勒木匠。然而當他們發現信從跟隨耶穌的人愈來愈多的時候,就千方百計要除掉耶穌,並且付諸實際的行動。最後,耶穌在眾人的齊心努力下,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神在舊約時代藉由摩西、約書亞等人的手,率領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並且攻取那地,建立以色列民安居的家園,也實現了祂對亞伯拉罕的應許。為什麼神在舊約時代允許以色列人建立自己的國度,並且幫助他們抵禦外族的入侵,但是到了新約時代神親自道成肉身來到世上,並且當時以色列民係受外邦人統治管轄,神卻不直接帶領以色列民重建自己的國度,而只是宣揚天國的福音呢?關於這點,必須由「以馬內利」這四個字來探討。

以馬內利


以馬內利翻譯出來的意思就是「神與我們同在」,但是神要如何與我們同在呢?

以色列人以為神的同在是為了幫助他們在世界上建立一個可以安居樂業的國度,殊不知自從始祖亞當、夏娃犯罪之後,罪就進入了世界(羅五12),罪使人與神的愛隔絕,人在世界上不能得到真正的平安,也因為罪的緣故,死亡臨到每一個人。在神的眼中,世界充滿了罪惡,因此在挪亞時代神用洪水毀滅世界,只有挪亞一家八口存活下來,雖然神與挪亞以彩虹為記立約:不再以洪水毀壞世界,但是世界仍因罪惡滿盈而終將被神毀去。

因此耶穌曾說:「我的國不屬這世界;我的國若屬這世界,我的臣僕必要爭戰,使我不至於被交給猶太人。只是我的國不屬這世界。」(約十八36)。世界因為充滿罪惡使神厭棄,所以神為敬畏祂的人所預備的地方不在這世界,耶穌也說:「他們(門徒)不屬世界,正如我不屬世界一樣。」(約十七16)。神是全能、公義又慈愛的,祂所預備的是比世界更美好的地方。

耶穌說:「你們心裏不要憂愁;你們信神,也當信我。在我父的家裏有許多住處;若是沒有,我就早已告訴你們了。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我若去為你們預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裏去,我在哪裏,叫你們也在那裏。」(約十四1-3)

然而當時的以色列人始終不懂耶穌的用意,因為這是極大的奧祕。耶穌來到世界,是要拯救人的靈魂,讓信祂的人離開罪惡,進入神豐盛的恩典之中。所以保羅說:「因祂使我們和睦,將兩下合而為一,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而且以自己的身體廢掉冤仇,就是記在律法上的規條,為要將兩下藉著自己造成一個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既在十字架上滅了冤仇,便藉這十字架使兩下歸為一體,與神和好了,並且來傳和平的福音給你們遠處的人,也給那近處的人。」(弗二14-17)

所以,耶穌來到世上之後,所謂的「神與我們同在」,乃是祂住進我們的心裏。約翰說:「神將祂的靈賜給我們,從此就知道我們是住在祂裏面,祂也住在我們裏面。父差子作世人的救主;這是我們所看見且作見證的。凡認耶穌為神兒子的,神就住在他裏面,他也住在神裏面。神愛我們的心,我們也知道也信。」(約壹四13-16)

舊約時代,神帶領選民在應許之地──迦南建立國度,藉著會幕、約櫃、聖殿等看得見的形體與選民同在,也藉著一次又一次的教訓和摩西所頒布的律法,讓選民知道該如何仰望倚靠神。但是神與人之間仍有間隔,因為律法本是叫人知罪,凡有血氣的,沒有一個因行律法能在神面前稱義。

新約時代,神親自道成肉身成為人的樣式來到世界上,在祂完成救恩之後,被接升天,但祂仍然要與信祂的人同在。當時,門徒問耶穌說:「主啊,祢復興以色列國就在這時候嗎?」耶穌對他們說:「父憑著自己的權柄所定的時候、日期,不是你們可以知道的。

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馬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徒一6-8)。可見耶穌所要建立的國度是屬於天上的,不在這物質的世界上,因為這天地終將廢去。(參:太五18;來一11;彼後三7)。

耶穌說:「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賜給你們一位保惠師,叫祂永遠與你們同在,就是真理的聖靈,乃世人不能接受的;因為不見祂,也不認識祂。你們卻認識祂,因祂常與你們同在,也要在你們裏面。」(約十四15-17)。耶穌雖然要回到天上為我們預備住處,但是祂仍不忘在地上的這些祂所喜悅的人,所以應許賜下聖靈,繼續與我們同在。

當耶穌降生時,有天使歌頌道:「在至高之處榮耀歸與神!在地上平安歸與祂所喜悅的人!」(路二14)。耶穌也對門徒說:「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的,不像世人所賜的。你們心裏不要憂愁,也不要膽怯。」(約十四27)。可見當神與我們同在時,我們就能得到真正的平安,是世界上任何事物都無法取代的。

結語


神藉著以賽亞先知說:「我離棄你不過片時,卻要施大恩將你收回。我的怒氣漲溢,頃刻之間向你掩面,卻要以永遠的慈愛憐恤你。」(賽五十四7-8)。不管什麼時代,神都與信祂的人同在,這就是最大的慈愛與恩典。

經上說:「因為凡從神生的,就勝過世界;使我們勝了世界的,就是我們的信心。神就是愛;住在愛裏面的,就是住在神裏面,神也住在他裏面。這樣,愛在我們裏面得以完全,我們就可以在審判的日子坦然無懼。因為祂如何,我們在這世上也如何。」(約壹五4,四16-17)。是的,祂的名叫「以馬內利」!藉著耶穌降生到世界上,讓神的愛完完全全、充充滿滿地臨到每一個相信祂的人。神與我們同在,那是無比的平安喜樂,也是至大的福氣。

(原[青年團契]1997年12月號)


作者: 西華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2/01/1997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