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43期1997年12月)
信仰社會:[青年團契]吳小弟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拙小子


甫於去年六月中旬踏出校園,因無兵役問題,隨即在六月底返回家鄉附近一家醫院復健科報到。雖談不上什麼救世濟人的偉大情操,但也懷抱著捨我其誰的責任感及達到專業物理治療師自許,物理治療的生涯就此展開了。如何也沒料到主耶穌給我上的第一堂課,會是那麼深刻、紮實。

9月24日


從主任手中接到一個病人,也是我的第一個住院病人,台南來的,是一位15歲的吳小弟,診斷是:1.腦外傷,開顱手術後(TBI, P craniotomy)。2.右側股骨骨折內固定術後。3.左側腓骨骨折夾板內固定術後。另一項是「不語症」後註「疑失用症」(Nutism, R/O apraxia)。

初次到病房時,吳小弟正熟睡。吳媽媽娓娓道出就醫過程:7月15日車禍送嘉義某大醫院急救並動腦部手術,情況穩定後於8月2日轉高雄某大醫院對下肢骨折進行手術及初步復健物理治療,但復健一直不見成效,聽說這兒有針灸又有復健科而轉院過來。

可看出吳媽媽不肯放棄對孩子有幫助的任何治療,那怕是如何東奔西跑、犧牲勞碌。但以所接觸過的腦外傷案例中,經開腦手術者,若意識不清,有良好預後的實在少數;另一方面吳小弟的斷層掃描片顯示出的損傷部位也不小。只能對吳媽媽表示會盡己所能,也請吳媽媽保重,可別累倒了。

我不能也不願做生命的判官,雖然知道並不樂觀。

9月25日


吳小弟一早被連同病床送到治療室接受初步檢查、評估:當叫吳小弟姓名時似有些微的點頭動作,想和他拉手接觸時,吳小弟卻翻過身去,因而判斷其意識有部分是清楚的,但全身因腦傷引起的全屈曲及全伸直不正常張力,限制了吳小弟所有功能性的動作,使他只能躺著,坐起便會全身往後頂。在病人意識不十分清楚下,只能教吳媽媽一些腦外傷的日常例行性治療項目:如被動關節運動、翻身,多接觸前熟悉及喜愛的東西等,相信吳媽媽一定聽過不下N次吧,但她還是認真地聽著、記著。

不是該「視病猶親」嗎?望著自覺預後不好的病人,好怕自己會變得「例行性」!

9月26日至9月底


開始將吳小弟改在他的5130病房進行治療活動,希望能和他拉近距離、減少陌生感,也試著能和之前的復健物理治療能連貫或改進,然卻只能停留在那些支持性治療,而每每從病房走出時,心中有無盡的感慨又摻著無力感及挫折感。

一個年少的生命,一個突如奇來的意外,讓一首生命之歌唱的如此沉重;而我,一個治療師,好想幫你,卻找不著著力點,又是不是該有失望的權利呢?

在接連幾日的針灸後,吳小弟出現高度的恐懼與排斥,不得不放棄這項存幾許希望的治療。

往後的治療,試著請主任在降低肌張力的藥(anti-spasticity drug)增加劑量,卻未見成效,反致吳小弟更加嗜睡。在治療上陷入膠著,每天當要往5130病房走時,腳步總覺愈拖愈沉,面對吳媽媽更有一份掩不住的心虛。對自己的專業信心逐漸被啃噬掉,就最基本的翻身動作而言,毫無進步,豈敢奢望吳小弟坐起、站起,真的,人算什麼?醫學算什麼?

有限的是人,有限的是醫療,如何搞得過造化弄人。生活原是要如此真實的去面對,才發現自己的空虛、無奈,發現對於所學自認專業的治療理論的樂觀,是如此的淺薄、無知。心中不禁吶喊,神啊!祢為何讓我走這條路呢?如果是祢的安排,又為何祢袖手旁觀呢?

10月1日至6日


一切依舊,但還是提醒自己該仔細注意有無任何神經系統上的變化。吳媽媽面容更憔悴,但卻是戰兢。如夢的青春就似乎只能如此度過!

10月7日


在病房走廊遇到吳媽媽,吳媽媽臉上的表情有點複雜:似有幾許喜悅(驚喜)夾著幾許憂慮,跟我說:「他(吳小弟)怎麼一直講話,又一直要東西吃,又亂講亂罵。」進了病房了解情形,雖然吳小弟的語言輸出(Verbal output)還不是很正常,但總算開口了呀!再見了,「不語症」!神啊!祢終於動手了!也給了我治療上的著力點!

靜下心來,反思了這段時間,自己的心境隨著病人的狀況起落,又成就了什麼事呢?回頭望去,才知道如何更沉穩,學會耐心等候,主耶穌大概要我修這個學分吧!

往後幾天,因有言語可大略與吳小弟溝通,使他療程持續推進:半鼓勵半強迫是我們慣用的「伎倆」,由躺著而坐著,我和吳媽媽及看護協力下坐起,由兩分鐘而5分鐘、10分鐘,雖身體及下肢張力仍還不小。

10月12日-16日


吳小弟稍可藉面前食物作出彎身向前,張力持續降低下肢可藉綁帶(Gater)幫助下扶床欄站起,語言輸出亦逐漸改善。大家都覺樂多了!

10月19日 出院


吳媽媽接受我們建議出院讓吳小弟去接觸熟悉的環境,改門診治療。由每天治療改每週兩、三次,至今已可放開助行器走路,恢復了往昔的開朗、可愛,總讓我們治療室笑聲不斷,但吳小弟及吳媽媽體重日益上升,體型日益「圓滿」則是我們始料未及的。

回顧吳小弟這一路走來,醫學上的瓶頸不少,如由「不語」卻開口了,失平衡卻回復站穩、走穩了等等,醫療上無法解釋,更奢談突破;於人的有限,才看得見造物主的無限,而另一種無限大概是母親的愛與付出!靜夜中仰視無垠星空,虔敬地向主獻上頌讚,對母愛致上最深敬意。

回想實習結束畢業前的未來規劃,如何也料不到會回到這距家僅十數公里遠的醫院,而如吳小弟這樣真實的故事更是不斷上演,這該只是個起點吧,我心漸然明瞭神所安排的路、當補修的學分,也學著該謙卑地去學習如何去盡一個治療師的本分。

(原[青年團契]1997年12月號)


作者: 拙小子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2/01/1997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