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43期1997年12月)
你來我往:[青年團契]所盼為何?談基督徒的今生盼望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劉明暉


倘若要用最簡單的字來形容基督徒的特質,除了愛心,大概就是盼望了。對中國人來講,似乎唯一的盼望就在兒孫身上,如果再進一步恐怕也只是美其名為精神不朽的立德、立功、立言。除此之外,我們很難看出在這個號稱最勤勞民族一生的汲汲營營裡,還有什麼超越性的追求。

於是五子登科或立身揚名以顯父母大概就足以形容一般中國人的人生目的。但是對基督徒而言,聖經的教導卻是:基督徒若只在今生有指望,豈不是比眾人更可憐?究竟基督徒所盼為何?我們又能不能對世上的事有盼望?如果可以,這樣的盼望與一般世人又有什麼不同呢?

一個基督徒的盼望是在今生抑或永生?
我知必然有永生的盼望 ,
那麼,今生呢?對此生可有盼望?
或許我並不盼望功成名就、榮華富貴,
若我盼望的只是一生平平凡凡,
單純地為人妻、為人母呢?
我是個對永生有指望,卻對今生沒有指望得的基督徒,
我知還有要傳福音的指望,
但誰能告訴我該不該對那真屬世上的事存有希望呢?

【回應】


首先我們應該了解,生命的意義是有很多層次的﹐否定別人對自己生命意義的詮釋其實是一種很粗魯的行為。以為生命的過程若賺不到永恆價值性的東西﹐生命便是白過﹐這仍是一種功利主義的觀點。所以我們以下的討論並不是要否定一般人對自己生命意義的追求,只是我們也要指出,在聖經的光照下,我們知道生命還有更大的可能性。

就像一個小學畢業的孩子,他可能認為他所學的已經夠了,而自滿自足於他的現況;卻不知道知識可以為他開更多扇窗,讓他的人生更豐富,得到更大的喜樂。因此,我們正是以這樣一種謙卑的心情來思考這個問題。

什麼是「盼望」?有人盼望考上大學,有人盼望一棟房子,有人盼望生個兒子,這些都是盼望,卻不是盼望的本身。盼望其實是一種意義的追問﹐追問關於自己是否可以不如此活著。只要是人,少有人沒有這樣的追問。這是因為神將永恆性放在人裡面(傳三11),因此渴求完美、渴求生命更大的實現,就成了人心普遍的盼望。

對於基督徒而言,因為開啟了心眼,所以知道「永生」才是真正能夠滿足人內心渴望的盼望。他們雖然也在這世上生活,卻清楚知道若只有屬世的追求並不能帶來完全的滿足,只有那永恆的源頭──神本身,才能夠滿足他們。

所謂「永生」就是與神(永恆存在的源頭)生命的聯結。對某些人而言,永生似乎是死後才能得到的獎賞。但這樣的理解卻不夠完整,「約壹五13」清楚告訴我們:「我將這話寫給你們……要叫你們知道自己有永生。」因此更合乎聖經觀點是:永生是一種在今世就開始的生命;永生並不始於彼岸,它是始於此岸,而完成於彼岸。

因此「信耶穌得永生」是從現在就開始與神生命聯結,並且持續到永遠。至於不信的人,現在就與神隔絕(因為拒絕了救恩),他們死後不得見神的面只是一如生前,並非神不憐憫。

所以我們應該重視今生、現在的每一個機會,與神保持親密的關係,這正是保羅內心一天新似一天的力量泉源。但我們也了解今生與永恆生命的聯結還不完全,我們知道活著的世界不只是眼前可見、可經歷的世界,還有一個更真實、更美好的世界在等待我們(羅八21),這種盼望成為我們忍耐最大的支持。

有了這樣的認識,我們就可以進一步來思想聖經的天國觀。一般人都把天國等同於天堂,是死後才到的地方。其實天國就是神國,在聖經上有三種意義:一方面是在「遙遠的將來」,猶太人與外邦人要共赴天國婚筵(太八11-12 ),這也是一般通俗所理解的天國。

但從聖經中我們看出,天國有時是在「很近的將來」──指耶穌死和復活所要展開的事,包括五旬節。更重要的是,天國也是指「現在」──天國已臨到,表現在耶穌的趕鬼裡(太十二28;路十一20)。

因此,比較整全的天國觀應該是:天國已經來臨、並且開始擴展,但還未完全實現(already, but not yet)。歸納聖經對天國(或神國)的定義,就可得知天國是指「神的掌權」。所以我們傳統把世界劃分成屬靈國度與屬世國度其實只是一種方便。兩個國度只是種類上的劃分,其原則只有一個:都在神的統治下。表面上這世界暫時由撒但掌管,但基督早在十架上敗壞了魔鬼的權柄,所以神與魔鬼的交戰必然得勝。

過去約十八36:「我的國不屬這世界」這節經文經常被理解為神的國與世無干,造成的結果就是基督徒拿到一張天國護照的心態(但實際情形往往是把教會內外的生活割裂,在教會內是基督徒,離開後又繼續愛世界)。其實上述經文的原文並無「我的國不在這世上」之意,「國度」一如前述是指來源和主權,與位置無關。所以耶穌的意思是:我的國不屬於世界,而是屬於神;不是從世界來的,而是從神來的,不是在世界主權之下,而是在神主權之下。

因此基督徒不是要從世界退卻(否則耶穌就不會吩咐我們要做世上的光與鹽),而是要盼望在這世上經歷到天上神的主權。主禱文不是說:「願的國趕快接我們到天上去體驗的旨意」,而是「願的國降臨,願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所以教會的盼望是在地上經歷天上的事。今天教會憑神的應許行神蹟、醫病人,正是在今世預嚐來世的權能(來六5 )。當然我們也要平衡地指出,我們尚未得著復活的身體,到那時才能無災、無病、無死亡。

深入思考這種「已然與未然」的關係,不但能使我們往上提昇,也能向前期待,讓我們對於基督國度有更積極的態度。就像我一開始所說,盼望是一種意義的追問﹐追問關於自己是否可以不如此活著。換句話說,盼望是一種向遠方看的動作,今天你盼望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明日才可能成為那樣的人。

如果我們對未來的盼望只是死後的天國城民,而不是從現在就經歷神統治的權能(也就是聖靈在人身上做王),則我們的人生能有怎樣的意義可想而知。正因為基督徒在世上所作的一切乃是以我們的終末論為前提,所以我們對於所謂永生的盼望就該有更符合聖經的認知。

由於永生是當下就可以體驗的,所以基督徒永遠相信自己今世的生命有更大的可能性(其實這也是信仰對我們的要求)﹐因此一個滿足於現狀的基督徒絕不會是合神心意的基督徒。

今天有些人把世界當作一艘注定要沉沒的船﹐認定在這艘船上的一切是沒有價值的﹐這不是聖經的看法。儘管這艘船注定要沉沒﹐但我們若在這艘船沉沒前﹐扶軟弱的弟兄一把﹐給最小的弟兄一杯涼水﹐這樣的事絕不會隨這艘船一起沉沒﹐反而會記在神的冊上。因此我喜歡這樣一種說法──愛在本質上是「受地心引力影響的」。

同樣的﹐很多基督徒談愛主﹑屬靈﹐就把應有的雄心都捨掉了﹐他們把屬世的事都當成虛空﹐殊不知這樣的了解是不完全的。真屬這世上的事或許是虛空的﹐但我們按著神的呼召獻身在這些事上卻絕不是虛空的。

我相信神不只是呼召人做傳道﹐祂更呼召人做老師﹑商人﹑記者﹑藝術家﹑建築師﹑醫生﹑媽媽。「無論做什麼﹐都要從心裡做﹐像是給主做的﹐不是給人做的。」(西三23),這才是聖經的教導。因此﹐「全職」與「帶職」事奉的區別並不符合聖經的真意﹐基督徒只有一個「呼召」﹐就是榮耀與見證神。我們將來做什麼在乎神對個人的帶領﹐但在個人工作上獻身的心志則是一樣的。

所以不要把做妻子﹑做媽媽當成隨便的事情﹐如果神對我們的呼召是「媽媽」﹐我們就要有做最好媽媽的準備﹐才不致辜負神的呼召。(當然最好的定義不是根據世俗的標準﹐那只會落入令人作嘔的比較﹐及帶來患得患失的心理。所謂「最好」是把神在你生命中的可能性發揮到最大﹐當你如此努力時﹐就有從神而來的喜樂與平安)。

回到原來的問題,我們對真屬世上的事能不能存有希望?當然可以﹐可是最好不要盼望神滿足我們一切的需要。如果神對人有求必應的結果﹐可能是如所羅門的一生﹐糟蹋了神所賜的恩典。

永生是從今生直到來世﹐對人的善意與愛也都是從今世到永遠。泰瑞莎修女有個願望﹐她希望每個人都能在臨終前知道神及別人愛他們﹐她窮一生之力來實現這個夢想。這是真屬世上的盼望﹐你說有沒有價值呢?但願我們死的時候﹐不要在地上找我們的墓碑﹐而是在神與人們的心中。

(原[青年團契]1997年12月號)


作者: 劉明暉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2/01/1997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