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44期1998年1月)
主題特寫:[青年團契]耶穌的童年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言成


耶穌童年是少年人的良範,也是一切信徒的佳範。
效法耶穌童年的優點,能使我們在主裡凡事長進、榮神益人……


那些日子,該撒亞古士督有旨意下來,叫天下人民都報名上冊。這是居里扭作敘利亞巡撫的時候,頭一次行報名上冊的事。眾人各歸各城,報名上冊。

約瑟也從加利利的拿撒勒城上猶太去,到了大衛的城,名叫伯利恆,因他本是大衛一族一家的人,要和他所聘之妻馬利亞一同報名上冊,那時馬利亞的身孕已重了。他們在那裡的時候,馬利亞的產期到了,就生了頭胎的兒子,用布包起來,放在馬槽裡,因為客店裡沒有地方。(路二1-7)

羅馬共和國建立以後,亞古士督(或譯:奧古斯都)是第一個領袖,他曾封希律為猶太王;耶穌就是生在希律為猶太王的時候。由於耶穌是神道成肉身降生到世間,祂本質是真神,無生之始也無死之終,聖經中對於祂降生的日期便沒有記載。

但知道耶穌大約三十歲開始出來傳道,傳道有三年,因此,耶穌在世三十三年的歲月,必然經歷過由出生、嬰孩、童年、青年、壯年等時期。關於耶穌的童年,雖然聖經所敘不多,但記在經上的卻也值得我們去探討與效法。

一、耶穌住在拿撒勒

希律死了以後,有主的使者在埃及向約瑟夢中顯現,說:「起來!帶著小孩子和祂母親往以色列地去,因為要小孩子性命的人已經死了。」約瑟就起來,把小孩子和祂母親帶到以色列地去。到了一座城,名叫拿撒勒,就住在那裡。這是要應驗先知所說,祂將稱為拿撒勒人的話了。(太二19-21、23)

1.拿撒勒的地理位置

拿撒勒在加利利南部的山腰小城,是主耶穌長大的地方(路四16)。四面八方被山環繞著,如果站在山頂上遠眺,北可看見黑門山的雪,東可望見河東的基列、巴珊二地,南可見他泊山、耶斯列平原,以至撒瑪利亞比巴路山,向西望見地中海。這真是一個理想的地方,能使人的心胸寬大,耶穌正是在這地方長大的,對於祂將來所要從事的聖工有著非常的意義。

拿撒勒位於一座小山上,本應與外界阻隔,第一世紀時,羅馬人在這裡開闢了幾條大道,前往耶路撒冷朝聖的人不絕於途,埃及或大馬色來的商旅隊伍,都在此地寄居,拿撒勒的居民於是漸漸受到外界影響,惡俗盛行,有如「坐在黑暗裡面的人」(太四15-16)。因此,當時拿撒勒被一般人認為是「沒有好人之地」(約一46)。

2.耶穌童年在拿撒勒的生活

在主耶穌時代,拿撒勒並不算得是一個「城」,連「鎮」都說不上,只是一個「徙置區」。羅馬帝國統治猶太時,曾在約旦河東設立歐洲移民城十個,那十城統稱為「低加波利」,意即十城。但在猶太境內,則為農工界新設「徙置區」,使他們住在一起,拿撒勒便是這樣一個地方。當時,住在拿撒勒的多是工人、農夫,所以被人藐視、輕看。耶穌的養父是木匠,所以也徙置於此,過極簡樸的生活。耶穌在天父旨意安排中,也在拿撒勒過工人的生活,被稱為「木匠的兒子」與「那木匠」。

3.應驗先知的話

耶穌住在拿撒勒,是要應驗先知所說,祂將成為拿撒勒人的話。「應驗先知所說的話」,在《馬太福音》記載有十次之多,這是《馬太福音》著書的主要目的,是根據舊約聖經的預言、應許,證明基督就是神所要差來的彌賽亞。耶穌也說:「摩西的律法、先知的書,和詩篇上所說的,凡指著我的話都必須應驗。」(路二十四44)

馬太談耶穌將稱為拿撒勒人,是應驗先知的話,可從「賽十一1」來解釋。耶穌是耶西的根所生的「枝子」。「枝子」一詞原文的音意與「拿撒勒」相近。這就是說,耶穌是大衛的「枝」,又住在「枝子城」(拿撒勒),枝子必萌芽、長葉、結果,成就神的救恩計畫,充滿天下。「枝子住在枝子城」,證明耶穌要稱為拿撒勒人,這話也指耶穌出身卑微,被人厭棄。(可六1-6)

二、耶穌童年紀事

每年到逾越節,祂父母就上耶路撒冷去。當祂十二歲的時候,他們按著節期的規矩上去。守滿了節期,他們回去,孩童耶穌仍舊在耶路撒冷。祂的父母並不知道,以為祂在同行的人中間,走了一天的路程,就在親族和熟識的人中找祂,既找不著,就回耶路撒冷去找祂。過了三天,就遇見祂在殿裡,坐在教師中間,一面聽,一面問。凡聽見祂的,都希奇祂的聰明和祂的應對。

祂父母看見就很希奇。祂母對祂說:「我兒!為什麼向我們這樣行呢?看哪,?父親和我傷心來找?!」耶穌說:「為什麼找我呢?豈不知我應當以我父的事為念嗎?」祂所說的這話,他們不明白。祂就同他們下去,回到拿撒勒,並且順從他們。祂母親把這一切的事都存在心裡。(路二41-51)

此段經文的描述,使我們明白孩童耶穌的佳範:

1.自覺使命

耶穌說:「為什麼找我呢?豈不知我應當以我父的事為念嗎?」耶穌至少在十二歲時就已自覺祂來到世上的目的,祂已意識到將要扮演彌賽亞角色之任重道遠。十二歲的孩童從鄉下到熱鬧的耶路撒冷城市,通常是迫不及待、好奇地到處遊玩嬉戲,可是耶穌卻在聖殿裡潛心追求真道。

「以我父的事為念」小字是「應當在我父的家裡服事神」,以神所託付祂的為己任。可是,耶穌也是約瑟和馬利亞的兒子,也當住在父母的家裡盡人子的本分。耶穌清楚認識自己的特殊身分與使命,只是時候未到,祂仍然要住在父母的家裡。

2.渴慕真理

耶穌在聖殿裡,坐在教師中間,一面聽,一面問。

兒童教育在當日猶太是極為人重視的。孩童自襁褓時代就開始有父母的教育,以後更有教師教導他們律法,儘量使他們認識神為天父,為創造世界的主宰。耶穌有一個敬虔而又賢慧的母親,從耶穌童年起就把舊約的故事與教訓教導他,滿了六歲以後,可能也依從當地習慣送他到「會堂學校」學習舊約聖經與拉比的著作。當時,耶穌一定很用心地背誦與了解。耶穌可能將平時讀經不明白之處記錄下來,趁著與父母到聖城守節良機,與教師談論真理,虛心受教。

耶穌是熟讀聖經的,祂常反問談道的人一句話:「這經你們沒有念過嗎?」(太二十一42、16,十二3,二十二31)耶穌明白聖經的精意,祂要我們去「揣摩」明白聖經的話(太九13,十二7),因此,耶穌從小就明白聖經,為要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三16-17)。

3.順從父母

祂就同他們下去,回到拿撒勒,並且順從他們。(路二51上)這裡提到耶穌兩種順從:

一是順從父母的意思,不再留在聖殿裡,跟父母親回到拿撒勒。

二是泛指耶穌素常的順從。從內心到行為,都順從父母。由於耶穌小時候就是一個乖巧順從父母的孩子。父母一發現這孩子走失,就憂心忡忡,四處尋找,總共走了四天的路程,疼愛之心,不言而喻。

耶穌在家庭中是長子。長子是繼承某些特定的權利,與祂父親一樣,長子有權柄管理家中其他較年輕的成員。父親去世後,祂不僅能得著雙倍的家產,並且也代替父親成為一家之主。一般來說,長子比較有家庭觀念與責任感。耶穌小時候就順從父母。順從父母的人,會比較體貼父母辛勞,替父母做家事,照顧弟妹。甚至,像約瑟去世後,耶穌就繼承養父木匠的工作,挑起一家大小生活的擔子。

耶穌三十歲開始出去傳揚神國福音,以慈悲憐憫的心腸為人醫病趕鬼,以堅毅不拔的精神承受工作的壓力和挑戰。取奴僕的形像服事,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這些善行都與祂在三十歲以前在家裡「順從」父母,善盡人子的角色有關聯。因此,保羅說:「若寡婦有兒女,或有孫子孫女,便叫他們先在自己家中學著行孝,報答親恩,因為這在神面前是可悅訥的。」「人若不知道管理自己的家,焉能照管神的教會呢?」

三、耶穌童年的成長

1. 兩種成長

孩子(耶穌)漸漸長大,強健起來,充滿智慧,又有神的恩在祂身上。(路二40)

(1)身體成長

耶穌是道成肉身的人,身體長大與常人完全一樣:

a. 漸漸長大:有如「地出生五穀是出於自然的:先發苗,後長穗,再後穗上結成飽滿的子粒。」(可四28)耶穌自出生,也經歷過嬰孩、童年、青年等成長過程,是漸漸的、自然的長大。

b. 強健起來:耶穌身體強健,是綜合了父母養育之恩、真神眷顧與自己規律節制的生活等三種客觀的因素。經上說:強壯乃少年人的榮耀(箴二十29),耶穌有強健的身體,也和我們一樣曾受過試探,只是祂沒有犯罪。(來四15)

(2)靈性成長

a. 充滿智慧:學者研究「智力的來源」所下的結論:人的智力,先天的因素遠大於後天的因素。一個小孩的智力雖然有後天的因素影響,但先天的因素佔的比例比後天的多,智慧是神所賜,比如:神給但以理與他的三友聰明知識,又使但以理的智慧聰明比巴比倫的術士勝過十倍。

b. 耶穌童年已充滿智慧,眾人聽見祂的講論,卻希奇祂的聰明和應對(路二47)。耶穌是真神的「獨生子」「愛子」(約三16;路三22),所以,耶穌童年先天的智慧增長的速度比常人快且多。

c.神恩在身:耶穌降生後,希律王就暗中要殺害祂。由於神的保守看顧周全,先是「祂的星」出現引導幾個博士去朝拜耶穌。之後,有主的使者指示約瑟要帶著小孩子和祂母親逃往埃及,住在那裡。他們就把博士送來的禮物作為逃難的費用,這是神奇妙的預備。等到希律死後,主的死者又叫他們從埃及回到以色列地去,住在拿撒勒。這足以窺見神恩在耶穌身上之一斑。

2.一齊發展

耶穌的智慧和身量,並神和人喜愛祂的心,都一齊增長。(路二52)
 
(1)對自己,智慧和身量一齊增長

「身量」指人的身材和年紀。身量增長,智慧不長,會是「智障兒」。智慧增長,身量不長大,則會有「殘障兒」之虞。二者不均衡發展都足以令父母擔憂一輩子。經云:「親愛的弟兄啊,我願你凡事興盛,身體健壯,正如你的靈魂興盛一樣。有弟兄來證明你心裡存的真理,正如你按真理而行,我就甚喜樂。」(約叁2-3)耶穌童年,智慧與身量都能一齊增長,身心健全發展。我們的身體與靈性也要均衡長進,才能蒙神喜悅。

(2)對別人,敬神與愛人的心一齊增長

「神和人喜愛祂的心」是「敬神和愛人」結果,二者互為因果關係。神喜愛祂,表示童年耶穌就明白當以父事為念,愛慕真理。「人喜愛祂」是童年耶穌順從父母、友愛弟妹、敦親睦鄰,得眾人的稱讚。

「神和人喜愛祂的心,都一齊增長。」才是真正的、正常的增長。如果只得神喜愛,而人討厭祂,或只得人的喜愛,神卻厭惡祂,那麼這種長進都是自相矛盾,並非實在的增長;保羅說:「凡所行的,都不要發怨言,起爭論。」這是得人喜愛祂的基本條件;又說:「使你們無可指摘,誠實無偽,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作神無瑕疵的兒女。」這是得神喜愛祂的原因。二者並行不悖,一齊增長,才能顯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榮神益人。

3.成長原因

(1)住在愛的家庭

耶穌童年雖是生活在卑微、窮苦的家庭,可是祂的家庭有一對恩愛、虔誠的父母,耶穌小時候就在這種溫馨的環境中長大成人。

(2)住在神的愛中

耶穌在拿撒勒長大。「拿撒勒還能出什麼好的嗎?」耶穌童年生活在這種惡劣環境中,不只不為惡所勝,且能凌駕之上而繼續長進,因祂住在神的愛中,正如一棵樹栽在溪水旁,又如枝子常常住在葡萄樹上一樣。

結語


耶穌童年是少年人的良範,也是一切信徒的佳範。效法耶穌童年的優點,能使我們在主裡凡事長進、榮神益人。

(原[青年團契]1998年01月號)


作者: 言成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1/01/1998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