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47期1998年4月)
見證見證:[青年團契]回首所走過的路

葉美真


因著這一點點內心的軟弱,
讓我時刻想到神,想到祂的恩典,
想到以往那一段日子,祂如何領我走過……


我們一生所遭遇的,無論禍、福、患難、挫折、或滿足、喜樂,其中都充滿著神的恩典,不管祂把我們安放在什麼環境總有著祂親手帶領!

祂領我走過坎坷困苦的日子,教我深切認識祂的恩典慈愛,讓我在苦難之中更加懂得向祂呼求!讓我在孤單困苦的日子之中更加深切體會祂的大愛、大恩典!讓我在回首所走過的路時,更覺主恩滿溢!

幼年失學


1961年初夏,當時就讀於某小學六年級,有一晚深夜傳來學校發生火警的消息,在警方調查期間而停課了多天。

部份同學已經參加是年全港公開的小學會考,為著升上中學而作好準備。由於所讀學校只能派出8名小學生參加,剛好考獲第8名的我,被派往參加會考的資格給考了第21名的校長的姪兒取代,對於這一不公平的對待,我並沒有絲毫怨憤。

記得家母曾經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你生性那麼愚笨,讀書也是沒有出頭的,不如早日出來工作,學一點謀生技能吧!」

幼年純真,對於家母的一番話未敢違背,更體恤到家庭環境,弟妹眾多,真的未敢存著半點升讀中學的奢望及念頭。更加想到早於一年以前,比我大一歲多的姊姊,因參加全港公開小學會考獲派入讀政府輔助中學,家母也曾因著家庭環境問題勸告姊姊放棄讀書的念頭,姊姊聞得升中學無望,日日以淚洗臉,幸得班主任急切前來家訪,對家母作出多番勸告:「不可讓女兒失去求學的機會。」姊姊才僥倖地得以升讀中學。

至於我參加會考的資格早已被校長的姪兒取代,這更加促使我早日出來工作的順理成章的安排吧!

童工生涯


未滿12歲,便成為一間家庭式工廠的童工,每天工作十多小時,星期日也要加班,除了農曆新年便沒有假期。那裏出產的是一些小型燈泡,我們負責將一條極細小用來發光的鎢絲扣在兩條細小銅絲的末端,每人每天大約完成二千多枚,由於鎢絲和銅絲都極其細小,長時間工作對視力有一定的影響。

我由於年紀小,身份又被人看不起,老板娘常將一切惱氣發洩於我身上。小小年紀,遭受挫折,不懂得向人表達,只能埋於心底,默默忍受。直至多年以後,我內心常湧出自殺的念頭,我好想離開這一個不屬於我的灰暗世界。

神憐憫我,祂把我的生命留存下來,直至今天。我雖然是自幼受洗,對聖經一直都不明白,童年沒有宗教教育,長大後又因長時間的工作而沒有機會參加安息日聚會,偶然有機會參加,也是聽不明白。只有一件事,我是自幼受家庭薰陶,就是父母的話,必須聽從。

心靈上的創傷


經過了8年長時間的工作,我的眼睛已經受到相當程度的損害,除了近視、散光,更患上了「飛蚊症」,雖然表面上看起來跟常人的眼睛無異,但在視物時,覺有浮游物體飄浮於空中,那是由於眼球內玻璃晶體混濁所致,醫學上俗稱「飛蚊症」。

肉體的創傷往往可以適應下來,但心靈上的傷口像是永久不能癒合,長期的身心折騰以及在那種不健全的環境下長大,確實為我帶來了性格上的缺點。

長大之後,我的性格顯得自卑,缺乏信心,容易產生恐懼,無法排除童年的陰影……

這心靈上的傷口煎熬了我的大半生,我曾經多次求神醫治我內心的傷痕!也曾經多次希望憑意志力克服內心的軟弱,可是這傷口的痛楚一直沒有離開我,因我仍時常不自覺地走進一個孤獨無助的世界……

想到保羅身上的那一根刺,想到主的恩典夠用,想到神的能力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祂加於我身上的,是於我有益的(林後十二9)。

就因著這一點點內心的軟弱,讓我時刻想到神,想到祂的恩典,想到以往那一段日子,祂如何領我走過。神要我不可忘記:那一段孤單困苦的歲月中,那一段我仍未深切認識祂的日子之中,祂已經愛我,祂領我走過生命那一段崎嶇坎坷的人生路途。

雖然至今,我仍偶然感受心靈上那隱隱的傷痛,因我仍時常不自覺地走進一個孤獨的世界,而這一點往往是別人仍然未能諒解的,但感謝主!祂的恩典夠用!祂憐憫我!讓我在多次的禱告當中得著能力,勝過軟弱!

操練


童工生涯,深刻難忘,回憶起來,歷歷在目,當中是喜、是悲,總有著神的恩典帶領!

記得那一段童工的日子,由於長期工作,女工們唯一的娛樂便是收聽電台播出的國語歌,我因為完全聽不懂國語,只感到很厭煩,後來漸漸地喜歡了兩首歌曲,一首是〈讀書郎〉,歌詞描述上學的孩子不怕風吹雨打,而另一首是調子極其幽美的歌曲〈小小羊兒要回家〉,也許是童心未泯,我常幻想自己是一隻小羊在太陽下山,黑夜將臨的時候,緊緊跟隨著羊媽媽踏上歸家的路途,雖然驚慌懼怕,但歌詞最尾的一段:「小小羊兒回家吧,不要怕、不要怕!我把燈光點著哪!」

那是牧人安慰的聲音由於這一首歌曲調子非常優美,所以至今仍是我最喜歡的一首歌。

13歲那一年,隔璧搬來了一位20多歲的年青人──阿浩,每逢下班回家或假日,便留在家中,開著唱機,聲量很大,播出震耳欲聾的國語歌,大慨他真的以為我們很喜歡收聽吧!

每晚下班時間,阿浩總是走到門外,傻兮兮地望著我們下班,有時甚至跟著我們走好幾條街。我們每晚9時才下班,大約到了6時左右,阿浩總是送上三明治或點心給我充飢,我聽取家母的意見:「不可隨便領受人家的好意。」因而每次都拒絕了。

我長得比較高,阿浩以為我已經18歲,老板娘向他報上我的年紀,竟把他嚇了一大跳:「怎麼那個長得最高的女孩子年紀只有13歲?」

同事們迷上了國語歌,卻沒有勇氣走到隔鄰向阿浩借歌詞,於是慫恿我去,還硬說那些歌全是播給我聽的,我被氣個半死,又不敢違命,深怕被她們排擠,只得硬著頭皮走到隔鄰向阿浩借歌詞,阿浩當然是很樂意借出。

借到歌詞後,便替她們把歌詞抄下來,然後她們又努力地每天練習學唱起來,待老板娘到市場買菜,或接送小孩往返學校,便全體停工,一起練習。老板娘回來後,又匆匆回到工作崗位上。由於抄過了,又每天聽她們練習,所以後來都能夠聽得明白。由於那裏有幾位是北方女孩子,因而也當起了我們的國語補習老師。

就在那一段被迫抄寫,被迫收聽和被迫練習的過程當中,我由完全聽不懂,到後來可以聽得懂,更學會了一點國語的讀書,由最初的感到極其厭煩,到後來可以聽得明白了。

或許這是神給我的一種操練的機會,「操練」在起初的時候往往是自己不大願意接受的,到後來才深深體會出這實在是主的奇妙恩典以及祂的美好安排!

經過三十多年後的今天,我才體會得出來,今天我能夠有機會聽到從台灣或其他地方來港的傳道在台上講道,並能夠有機會參加東北亞宣道中心舉開的短期神學訓練班,有時候在沒有翻譯的情況之下也能夠聽得明白。

並且非常感謝神,讓我有機會接觸到一些外來同靈,有來自北京、江蘇、福建、南京、台灣……或其他地方的同靈,也能夠彼此在言語上溝通,我實在很感謝神,給我這些恩典和學習的機會,真是感謝主!

童工的日子,我的性格內向、自卑、缺乏信心、又不懂得向人表達,那個時候,家中沒有電視機,也沒有電話可以跟朋友聊天,甚麼娛樂都沒有。於是每晚下班後,我便埋首於日記簿上,我把白天所遭遇到一切事情在日記中傾吐出來,起初執筆感到頗吃力,後來卻可以隨著內心的感受一一寫下來。

那時候我仍未懂得凡事交託神,在孤單無助中把一切都傾訴於日記簿上,「它」如同我的一位最親密的朋友,因為它不會輕視我、取笑我。久而久之我習慣了以文字表達內心世界。

有人感到訝異:以我的學歷怎麼可以寫出流暢的文章?尤其在香港這個中文水準極低的社會。我想:這是神特別加給我的恩典,也是神特別給我的一種「苦難中的熬煉」。雖然至今,我仍慚愧於未曾受過高深教育,未能以更好的文筆來頌讚神,然而神一再加給我的恩典,操練與及學習的機會是自己永遠感到不可忽略和抹煞的!

主的憐憫尋找我


在往後的日子,我不斷經歷人生旅途上許多的不如意,尤其婚姻帶給我的種種無奈和慨嘆,在絕望之中忽然想到天上那一位全能至高者天父真神。我想:「既然在世上已經活了一輩子,仍然無法擺脫世間一切苦惱、重擔的纏累,那麼為何不就此刻開始,將自己的生命完全交托給天上的神,由祂來作我今後生命的主宰!」有一次安息日回家,內心突然起了這樣的念頭。

當我有了這樣的意念之後,神開啟我的心,讓我在苦惱、重擔之中如釋重負。「祂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賽五十三4)。」並且,神賜給我寶貴聖靈,使我以後更懂得凡事交托給神,實在非常感謝主!

我想:是神格外的施恩憐憫尋找我,信主多年,一直都在迷糊之中度過,信心也是不冷不熱,但非常感謝神!由那時開始讓我真正認識這一位全能至高者天父真神,祂給我的愛是何其深!使我在迷失之中尋找到祂給我安歇的居所!神如何帶領我從苦境回轉的經過已見證於1993年8月號的《青年團契》,因此在此不再贅述。

神的安排


童工的日子,家庭式工廠不受勞工法例管制,我們每天由早上8點工作至晚上9點下班,星期日也要加班。後來我因為要在晚上到夜校讀書,才得以獲准在6點半下班,每晚下班後又趕著到學校上課,讀至中學四年級的時候,終於因身體不支而放棄了。

讀書的意願表面看來是因著家人(姊姊及爸爸)的鼓勵,但我深信一切來自天父真神給我作出的安排!

就因著這四年的夜校攻讀,能夠學到一點點知識,讓我在香港經濟不好的時候,讓我在香港工業陷入低潮,而婚後家庭更需要我負擔一部份開支的時候能夠找到合適的工作。許多人都說我幸運,但我深信:一切非出於偶然,更非自己勞力所得,而是神早已為我作出的美好安排!實在非常感謝神!

家母當年給我所學到的謀生技能早已被日新月異的科技所淘汰,唯有真神能體恤到我們生活所需,因此祂加給我了。讓我想到聖經中主耶穌的教訓:「你們不要求吃甚麼、喝甚麼,也不要掛心。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必須用這些東西,你們的父是知道的。你們只要求祂的國,這些東西就必加給你們了。」(路十二29-30)

奇妙的恩典


繁忙的日子,讓我時刻渴望能夠早日過退休生活,將全部時間獻給神。奇怪的是,多年以來,一份來自心靈的催逼,促使我以高齡學生身份,1988年再次進到夜校,在日間工作,又要照顧家庭的情況之下完成全部的高中課程,取得高中畢業證書。

同學們好奇我的多重身份(兩子之母、診所護士、夜校生)也佩服我的學習精神。半工半讀的日子對我來說並不吃力,而是如許的輕鬆,但畢業證書對我來說實在起不了甚麼作用,也許只是廢紙一張而已。然而對於當年來自心靈的那一番掙扎、催逼,促使自己再次進到夜校讀書一事,始終百思不得其解,卻原來也是神一再為我作出的安排!

1996年末,香港面臨1997回歸之前,經濟陷入最低潮,失業人數高漲,部份僱主開始對屬下員工要求苛刻,為確保服務素質,自己工作了五年的社會服務機構也受到有關方面(社會福利署)的監管,對屬下員工的資歷要作出全面性的重新評估。

家母曾經為女兒感到非常憂慮,擔心女兒本身的學歷不足,不能在評估之中順利通過,也為女兒日後的生活感到徬惶!卻不知道原來全能至高者天父真神,祂早已在多年以前為女兒的今天作好了準備。

由於能夠向所服務單位提供學歷證明書,符合有關方面的要求,因而在評估之中得以順利通過,至此我除了感謝神!也實在感謝祂奇妙的作為,祂實在知道我們生活所需,在我們還未知道的時候已經加給我了!

信心的考驗


在神的恩典帶領之下,兩個孩子已經長大,小兒子正就讀香港城市大學,大兒子也因著神的恩典得以進入政府部門工作了三年多,現在已晉升為正式長期服務僱員,真是感謝主!

大兒眼見不少具大學資歷的同事,工作性質也是跟他一樣,但都只是合約僱員,香港政府為了節省開支,近年入職的同事,不管學歷怎樣,都只能是合約僱員,每隔一段時期便續約一次,而當中福利又遠不及長期僱員,工作又不穩定,對於這點,大兒深切體會神特別的恩典,而且更加獲得有關部門保送往理工大學完成兩年的高級證書課程,真是非常感謝主!

在最初考進政府部門的時候,有兩個部門同時聘請他,我和大兒一時之間不知怎麼選擇,經過了禱告之後,感謝神為大兒選擇了現今的一份工作。

1996年7月初在其所屬部門的升級試中,大兒的信心曾經備受考驗,但非常感謝神!藉著這次事件加給大兒信心!在這次考試中,由於太匆忙,大兒忘記將課本及講義放好便開始考試,後來被監考官誤會他在考試之中作弊,百詞莫辯。

由於一向紀錄良好,又深得上司的信任,經過了部門開會討論,一致通過,大兒在這次考試當中獲晉升為長期僱員,並繼續獲得有關部門聘用。

我們都捏了一把汗,也非常感謝神的保守眷顧,假使大兒不再獲得信任和聘用,在記錄上蒙上污點,前途實在堪虞!就這件事,大兒深深體會神給他的恩典、大愛!在一切患難、考驗當中神實在看顧他,使我們無論在逆境、順境都應當時刻倚靠神。經過了這次事件之後,大兒更加懂得凡事交托給神,真是感謝主!

傳道的安慰


大兒在學業上也曾經有過失意,入大學無望,甚至以為主耶穌已經不愛他,沒有聽他的祈禱,幸得當時駐牧香港的吳永順傳道偕舍弟前來訪問,對大兒作出適時的安慰。

今天吳傳道已經離港多年,我們除了懷念之外,並且特別要在這兒向吳傳道問好!謝謝傳道當年對大兒的關心及愛心!今天大兒的心已經得著安慰,並蒙神賜下寶貴聖靈,實在非常感謝神!

婚姻的創痕


兩個孩子已經長大,更蒙神特別施恩眷顧,保守他們的腳步,不致偏離。對於這一點,我實在體會出神特別的憐憫和恩典,因我仍遺憾沒有帶給自己孩子一個信主的父親,沒有帶給自己孩子一個完美的主內家庭。

孩子的回報填補了心靈上傷痕,婚姻造成的創傷更加有著神的憐憫和纏裹,如果說:配偶是自己生命的另一半,那麼我的另一半一直是負傷的另一半。

有時候感到自己真的走得好累好累,好想棄下這負傷的肢體孤身一人上路,然而神的愛告訴我:負傷的肢體更加需要愛心、纏裹,更加需要耐心呵護才能治愈,神一再加給我力量,讓我在身心俱裂的痛苦之中越走越輕省!越走越堅強!

信與不信的原不配,不可同負一軛(林後六14)。我深深體會跟外邦通婚所帶來的一切苦果以及其中一方所要付出的代價。唯有神使懷疑變為寬恕,使嫉恨化作包容,並且神要我不斷在逆境當中學習愛,學習恆久忍耐的功課。

默然守候


就因著這一段婚姻讓我再次在苦境之中向神呼求!祂回應了我!讓我更深切地認識祂的恩典!

壓傷的蘆葦主不折斷,將殘的燈光祂不熄滅!

神再次讓我在患難失喪之中聽到祂的慈聲呼喚!讓我更真確地認識祂的大愛、大恩典!

於今,環境沒有改變,祂改變了我!讓我的生命每天活得更加堅強!讓我甘心廝守著這一段曾經使我身心俱裂、傷痕纍纍的婚姻之約,讓我每天都以耐性守候著「她」!

願終有一天,在神的憐憫、恩典眷顧之下,「她」的傷痕痊癒!

更切願終有一天,我和我的兩個孩子,並他們的爸爸,能夠彼此攜手同心,一起共同走天國的路!阿們!

(原[青年團契]1998年04月號)


作者: 葉美真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4/01/1998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