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47期1998年4月)
情詞愛語:[青年團契]她的故事

沐芳


對你的關心及幫助實在微乎其微,
所做的只是報給妳這福音的好信息,
妳應該感謝的是主耶穌,
若不是主施恩眷顧……


娟,一個看起來嬌小柔弱的女孩,童稚時一起玩泥巴長大的童伴,小學六年同窗之誼,在學業成績上我們總是不分軒輊。但從國中開始,卻各分殊途,我一路順利升學,而娟,因著母親病逝,父親體弱,兩個幼小的弟弟待扶養,身為長女的她,國一時,不得不輟學,14歲小小的年紀,就已負起全家生計的重擔,因著家貧嚐盡了世間的冷暖。人間何處有溫情,信主後,在真教會裡,她找到了。

苦楚


二年前,接到娟的電話,她以歎息的口語,道盡了她內心的苦楚與悲哀,幾番萌生自殺結束自己生命的念頭,只因她悲嘆自己命途多難,年少年學,離鄉背井只為家中生計重擔。

如今婚後,可能因懷孕初期,在不知自身已懷孕情況下誤服感冒藥物,而導致小孩子出生後罹患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二年來,為了照顧稚兒身心俱疲,又在得不到親人的諒解下,頓感生命了無生機。但夫婦同心,愛兒心切,堅持留下小兒生命,雖耗費家財卻甘之如飴。

來!親近主耶穌


娟,傾吐了滿腹苦悶之後,因著基督愛的激勵,多麼盼望她能從神那兒得到安慰。於是在電話中告訴她,人的命運或許生而不平等,在世各有不同,有人一生榮華富貴,奢華宴樂卻不認識神,如無知的財主;有人貧賤一生不得志,有如可憐的拉撒路。

但這些天壤之別也只不過是短短在世七、八十年,幻滅後無存不足為重,我們屬靈的人所看重的是那永遠的生命,是主所應許的永生。如今我已找到這位真神,感覺無比幸福。娟,妳又何必自怨自艾呢?主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太十一28)。來親近這位救主耶穌吧!妳將同我一樣得享主裡的平安幸福。

不久,娟的小兒子住院開刀,這次是較簡單的小手術,兩年後複雜的心臟手術才是決定生命存留的關鍵。在連絡上台北長庚福音小組就近關心探訪後,第一次來到長庚醫院,見到娟的丈夫,除了贈送他一些福音書刊外,因著信心軟弱,心中幾乎不敢奢望他能否來接受這信仰。

但在數月後教會舉行的靈恩佈道會上,娟的丈夫雖然到教會次數不多,竟然比熱心追求道理的娟,先求得聖靈,讓苦求聖靈卻不得著的娟稱羨不已,此時不禁從內心發出對神的讚美。「神啊,我們稱謝祢,我們稱謝祢,因為祢的名相近,人都述說祢奇妙的作為。」(詩七十五1)。

因著工作的轉調,遷到彰化後,與娟便只著電話來往聯繫,澆灌牧養的工作便託咐教會一位李弟兄幫忙。也因著李弟兄事主的熱忱與愛心,時常不畏路途遙遠前往訪問,才能屢次在娟的丈夫信心冷淡時,適時使其對信仰再度燃起火熱的信心。

一日,娟告訴我她又懷孕了,但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又誤服感冒藥物,娟擔憂地問:「怎麼辦呢?我們夫婦都很擔心孩子生下來後,重蹈覆轍同哥哥一樣,若如此,我們再承受不住了。若將孩子拿掉,會不會違背信仰呢?」我勉勵她當倚靠真神,生命在神手中,教會裡也有諸多這方面的見證,蒙神眷顧,小孩生下來健康平安。

後來又經傳道的勉勵,他們夫婦便決心留下孩子,靠著禱告交託給神。感謝主!日後生下一女娃白胖健康,滿心喜樂。

文宣造就


今年四月,娟來電告訴我,她想帶著孩子在五月春季靈恩佈道會受洗,原本年初醫生希望給孩子動第二次手術,但她實在害怕此次手術若不成功,便會失去孩子。我勉勵她不管將來手術成功與否,應該讓孩子先受洗後再決定是否接受手術,孩子靈魂先得救最是要緊。

因著關心娟對信仰的執著點,是否建立在主耶穌身上,便問她:「妳可知為何要相信耶穌嗎?」娟言:「為了要得永生啊!妳都以為我對信仰認識還不夠清楚,其實我告訴妳,妳為我訂閱的《青年團契》,《聖靈》月刊我每期都有在看,至今的少也已明白一些道理了。」回想起自己未信主前,因著軟弱不信有二年時間未再接觸教會,但從教會每期寄來的《青年團契》,《聖靈》月刊中得蒙造就,才有今日信仰上的根基。

因著希望娟也能從雜誌上得蒙恩惠,便幫她訂閱,感謝主!如今目睹福音的種籽已在娟的心中發芽成長,如同當初的我一樣,文宣的工作實在功不可沒。

五月時,娟帶著三個孩子受洗了,娟的丈夫因著來自父母的壓力,原本就非常孝順的他,一直不知如何啟齒向父母表明信仰,又逢孩子動手術在即,不便在此時與父母因信仰起衝突,便暫緩接受。娟受洗後來電頻向我致謝,感謝我引領她走真理這條路。

我愧咎難當告訴她:「自從遷居到彰化後,因著路途遙遠,對你的關心及幫助實在微乎其微,所做的只是報給妳這福音的好信息,妳應該感謝的是主耶穌,若不是主施恩眷顧,妳丈夫如何能如此容易得到聖靈呢?也因著聖靈的體驗,才能使其不畏路遙開車載著你們全家繼續到教會慕道,否則身為三個孩子媽媽的妳,到教會聚會確實困難不便啊!」

想起外子所言:「因一人的緣故,全家皆能受洗得救,原本當初妳傳福音給娟,是希望她能信主得救,沒想到其夫蒙主賜聖靈也能來認識主,進而三個小孩能受洗歸主。當初我能從一般教會不正確的信仰,找到得救的真教會,也因妳的緣故,而妳是因妳哥哥生病的緣故,有人傳福音給妳哥哥,妳才有機會接觸教會認識主,所以因一人的緣故,主的美意原是要救更多人的靈魂。」

是啊!我父啊!我要稱頌的救恩何等奇妙,經上云:「你看父賜給我們是何等的慈愛,使我們得稱為祢神的兒女。」(約壹三1)

神的美意


六月時,娟告訴我,他們夫婦決定讓四歲的兒子接受第二次心臟開刀手術,因為孩子日日成長,若不接受手術心臟衰弱無法負荷,也是隨時會有生命危險。醫生囑咐:延緩手術日期對孩子身體日後復原情況,有害無益。娟託咐我連絡各地教會為兒唱名代禱,希望藉著禱告,靠神能讓孩子度過難關。

從開始住院到手術期間,長庚福音小組不斷關心探訪,以及教會同靈不畏路遙慰問,讓他們夫婦倆深受感動。六月底,原本照預定日要手術的前二天,孩子突然感冒了,手術前一晚發燒不退,醫生只好將手術日期延緩,這一延竟半個月,這期間教會同靈繼續不斷前往探訪慰問,一日娟從醫院來電時,聲音啜泣,我擔憂問其為何?她言:「我好感動,從來沒有感受過人間這麼有溫情,路途遙遠,教會同靈竟然頻頻來探望我兒。」

七月中旬,手術那一日,守著電話機隨時等候娟來電告訴我手術進行如何?也是身為人母,對娟那種望兒受苦肝腸寸斷的心腸著實能體會,只有禱告再禱告,求主憐憫眷顧。午後一點,娟來電云:「感謝主!手術尚順利,只是還有一個多星期的危險期,需要在加護病房再觀察,若心臟無法正常輸送血液,還是會有生命的危險,需要大家再代禱。」手術後第三天一早接到娟的電話,告知孩子情況不樂觀,發高燒血壓很低漸不省人事。

她憂心忡忡傷悲難抑。我安慰她當靠主交託,生命在神手中,我們唯有馬上跪下禱告祈求。中午時分,娟來電聲音哽咽:「醫生說情況很不好,孩子生命恐難捱過今日。」主啊!這是祢的旨意嗎?這麼可愛的孩子我們實在捨不得啊!等待的時間一分一秒是那麼難捱,晚上六點時分,接到娟的電話,她已沒有哭泣,平靜地告訴我:「我兒下午五點已被主接回。」一時之間,我真不知要如何安慰她,主啊!如果祢的旨意是如此,求祢保守他們夫婦初信的信心,不至因此跌倒。

告別式那一天,來到桃園市立殯儀館,見到娟與其夫後,我明白主已拭去了他們的眼淚。娟告訴我,孩子去世那一天,其夫悲慟地幾乎無法接受事實,抱著兒子的遺體直哭喊我兒!我兒!夜半時分也不入眠,說要到殯儀館守著兒子怕兒寂寞,那般模樣真令人擔憂,倒是我能靠著主平靜地強忍著淚水接受事實。

幸好這幾天有長庚醫院福音小組四處協助我們一切的喪葬事宜,又接待我們到教會安歇,大同教會的傳道長執弟兄姐妹們,不斷愛心代禱用神的話語安慰我們,才能漸漸撫平我們內心的悲痛,鼓舞我丈夫從悲傷的心靈裡走出來,明白萬事都有神美好的旨意。此時此刻又見到這麼多的同靈不畏路遙前來參加我兒的告別式,會場佈置的如此莊嚴隆重,大家的愛心實在令我們夫婦倆感動萬分。

之後福音小組的劉媽媽告訴我,娟的丈夫如此告訴她:「教會弟兄姐妹的愛心關懷,比自己的親兄弟姐妹還親,這條信仰之路,我是走定了。」聽聞此內心的擔憂一掃而空,感謝主!經云:「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羅八28)

在回家的歸途中,車上聽聞傳道見證,在孩子手術前幾天,他前往探望時,便感覺那天孩子特別與往常不同,在他一進病房時,孩子便高興地衝向前,要他抱向他撒嬌,與以往逢人靦腆截然不同,教他禱告很順服地馬上跪下來就學著禱告,大人們在禱告時也一直在旁自個兒玩耍,不吵鬧特別乖巧,現在回想起來似乎主的旨意早已預備好了。

再談孩子發燒延後手術日期,竟一緩半個月,神的旨意似乎要讓更多的弟兄姐妹有更充裕的時間用愛心關懷,以堅固他們夫婦倆的信心。況且這次手術若成功,醫生說孩子的生命也只能再維持十幾年,這期間孩子的身體健康狀況並不是完全痊癒,還是需要父母細心呵護照顧,這種長期的熬煉,對他的父母也是無止盡的精神壓力與重擔,在孩子最純真無邪的時刻裡,蒙主召回靈魂得救,何嘗不是主的美意。

是啊!經上云:「深哉,神豐富的智慧和知識!祂的判斷何其難測!祂的蹤跡何其難尋!」(羅十一33)

主內一家親


前些日子,娟來電告訴我,她又懷孕了。感謝主!又賜給他們一個孩子,撫慰了他們夫婦倆傷心的心靈。其夫甚是歡喜,彷彿孩子又得回,近來熱心參加聚會,勤於禱告,聖靈充滿,抽煙的壞習慣也改掉了,且將不畏父母攔阻,決心在這次秋季靈恩佈道會受洗。

而後娟又談到,在一星期六,他們全家開車北上,特地前往大同教會守安息日,是希望再一次向長庚福音小組的同靈們當面致謝,感謝他們在孩子住院期間所給予的關懷幫助。幾日後,長庚福音小組們竟也驅車南下前來探訪,其夫特地請了一天假,在家接待,屬靈交通甚是喜樂,最後娟以充滿幸福的口吻云:「主內一家相親,真好!」

(原[青年團契]1998年04月號)


作者: 沐芳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4/01/1998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