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昶月
等到年紀老了, 勞心、勞力的事交給下一代接班人, 也常常為年輕人禱告, 求神加添心力、智慧……
前言
人類是群居的動物,原有的特性,都會受到周遭的人、事、物所影響。聖經更明確地告訴我們,要去察看螞蟻的動作,就可以得智慧(箴六6-11)。這是師法大自然最明確的指示;在此,小弟以人為本,看看別人,想想自己,運筆寫下心中的感觸。
知足篇
那天安息日上午聚會,郭子民長老以「知足常樂」為題與同靈分享。其中有一段提到30年前他當教職員時,月薪是1200元,如果扣除房租600元,則每個月生活費僅剩600元,自己常常埋怨生活不好過。
有次遇到一位清潔工人,問起他的薪資多少?
工人回答:「月薪400元。」
原本常常埋怨自己生活費短缺的他,不禁感到自己該知足了;雖然比上不足,但是比下可大大有餘了。其中還有一段提到:他的父親雖然一生沒有房子,可是卻有一棟免費的房子可以住,而且直到肉體的生命終了,依然樂天知足。這是多麼超然於現今的功利主義社會!
隨著社會環境的變遷,人們追求名利、權勢,生活品質也因而大大提昇,但卻反而使「喊窮」的人越來越多;不禁正應了那句「人心不足,蛇吞象」的成語;幾年前曾翻閱到明清時期流傳於坊間的一首歌,歌名為〈不知足歌〉,筆錄於下:
終日奔波只為饑,方才一飽便思衣; 衣食兩般皆無慮,遐念嬌容美嬌妻。 娶得美妻生子弟,恨無良田少根基; 買到田園大無比,出入無船少馬騎; 騾馬兩樣合心意,嘆缺官職受人欺。 縣丞太守嫌小氣,至少朝中掛紫衣; 若要事事心滿意,除非南柯一夢裏。
看看歌詞,想想自己,吾輩何嘗不是正在往這條路邁進!也許只是速度快慢而已;可能有人早日達到「朝中掛紫衣」的目標,但是想想看,成功的有幾人呢?音樂創作者李壽全先生唱的〈我的志願〉,歌詞中說到:小時候,一手拿著玩具,一手拿著糖果,立志長大後要當總統,最少也要當個科學家;可是等他長大後才知道,原來總統只能有一個,而科學家也不太多;最後他終於認清自己所需要的是什麼!是沒有煩惱、沒有憂愁,而且能唱出自己心中的歌……。
此首歌頗有樂天知足的味道,確實發人深省;誠如聖經所言:「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提前六8)
要來總會工作之前,有位同靈告訴小弟說:「總會那邊操練多,工作壓力也大,生活費又少;倒不如在外面隨便找個工作也比到總會好。」感謝主,當初沒有聽這位弟兄的話,否則到現在可能還不知道「知足」生成什麼樣子。
在外面工作,不管輕鬆或辛苦,生活津貼一定比總會多出一倍有餘;可是以小弟的個性,想要在社會上打滾,可能尚嫌太嫩。感謝主,在這邊操練雖多,卻使人更注意自己,因為個人行為不良,可能會影響到全體;個人遇到的不如意,看開一點,交託主,總能安然度過。
進到總會工作之後,第一次領到生活津貼,確實比以前在外面工作時所拿的薪資少一大半;由於家計原本並不寬裕,父母年事已高,都已退休在家,姊姊亦在國外唸書,致使家計一度差點陷於無米可炊之境,讓小弟深深體會到節儉的重要。曾經好幾次想要辭職換工作,可是每次想到已簽了兩年之約,總不能輕易毀約,要不然可對不起主耶穌的厚愛。
於是在咬緊牙根,省吃儉用之下,總算撐了過來,而且神的恩典馬上就臨到,生活費不僅夠用,而且還有剩餘。兩年時間匆匆而逝,這期間雖有同靈及負責人鼓吹小弟回鄉工作,連工作都已安排好了,使得小弟內心交戰良久,但最後還是決定留在總會繼續工作。也許是這份工作深深吸引了我,也許是主的使命感在激動,更或許是「感恩」的成份居多吧!
兩年,也許不算多久,可是甘心奉獻20餘年光陰於總會事工上的前輩們,若是沒有很大的決心與毅力,如何能夠!想想,20年光陰,如果在社會上好好打拚工作,早已飛黃騰達,甚而成為一方富豪了;可是默默奉獻20餘年光陰,埋首於總會事工而不後悔者,幾希矣!
記得剛到總會報到時,邱執事拿一份「契約書」要小弟回去給家長、教會負責人簽章;小弟看了內文,心想:「兩年!一年都不知能不能做到呢﹖還兩年!要是簽下去做不到呢?」於是便順口問邱執事,在總會工作多久?他說21年。當時,我嘴巴張得大大的,吐了吐舌頭,心中暗道:「21年!那我豈不要從小菜鳥變成老芋頭了?」可是卻見他好似對工作甘之如飴。
拿著「契約書」一看再看,在回家的路上想了很久:「人家都可以為主付出20年的青春,難道我就不行?」於是下定決心,簽下這張「契約書」。想起幾年前,邱執事到鹿港領會,曾經有人問起他在總會上班這麼久了,生活費這麼少,怎麼夠供給孩子讀書?他的回答竟然是「耶和華以勒」。當初很難體會這句話的涵意,而今才深深悟出他的生活哲學是「知足則夠用」,這又讓小弟上了寶貴的一課。
在學習中的兩年過去了,神的恩典沒有減少,反而大大地加添;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就在這裡找到了。而今,又增添了一份產業(詩一二七3),這是當初所沒料到的。因為丈母娘不放心她的寶貝女兒及外孫是否吃得飽,穿得暖,睡得好……。這是天下父母心,小弟不得不謹慎;雖不能有「耶和華以勒」的信心(創二十二14),但最起碼先學習「知足」而後有餘(腓四11-13)。對岳母也好有個交待,這是小弟現在刻不容緩的功課。
守時篇
《以弗所書》五章16節:「要愛惜光陰……」。也許大家都已承認了「中國人最會拖時間」的不良習慣;但是,承認歸承認,知道歸知道,偏偏就是不知道要改進,究竟如何?中國俗諺云:「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讀過書的大都能朗朗上口,就是不知道有多少人能確實把握時間,做自己該做的事,又或是能當個守時的上班族,讓這種不守時的壞習慣從我們這一代漸漸消跡。
也許是中國人的天性使然,使得小弟懶惰成性,作事總是拖拖拉拉,參加聚會更是常常遲到,上班倒還算滿準時的。年輕時代曾經放蕩過一段不算短的歲月,雖然不是醉生夢死,但放棄與神親近(雅四8),反而讓自己的生活頹喪不已;上學遲到、作業沒寫、聽課不專心……。白白浪費了兩年的光陰,實在愧對慈愛天父的包容;經過好長一段時間的掙扎,才漸漸體會出天父的慈愛(弗三14-19)。
於是在姊姊的鼓勵下,才又重新回到主的懷抱,歸入教會事工行列中;經過幾年的操練,總算知道要在年輕時多為主的工付出勞力、心力(約九4;傳十二1),就算衝刺幾年也好,等到年紀老了,勞心、勞力的事交給下一代接班人,過過悠閒的生活,也要常常為年輕人禱告,求神加添心力、智慧,如此方不枉費此生,和主對我們的豐富大愛。
加入中區社青團契之前並不知道要付出那麼多的時間、精神,等到察覺的時候,已不能辭去不管;不知什麼時候我才能再次的站起來衝刺一番?最近在禱告中常常感覺無力,雖然想起自己的軟弱,卻總是死要面子的不肯承認,但又不會改進,真搞不懂先前的衝勁那兒去了?往往等到時效快到了,才感到緊張的去完成那件事,致使工作果效大打折扣;這又是浪費寶貴光陰、不守時的充分表現。
有位70多歲的老弟兄,很少看到他聚會遲到,因為他每次聚會都是提早到教會,就算不能早到,也能準時參加聚會,如此數十年如一日。打從小時候有記憶開始,每次到教會總是見他坐在第一排座位。聚會精神不輸阿嶽伯,守時的精神更是令我們這些晚輩望塵莫及。
好幾次小弟都是以玉銘伯為精神目標在跟進,但是維持一段時間之後則又懶散起來,如此反反覆覆總不能堅持到底,恆守既定的目標。說我年輕不定性,偏又已達而立之年;說我個性懶散,這倒沒錯,惟知道錯又不會改過,這倒是鮮少人能跟我比擬的。
這位老弟兄已於84元旦蒙主召回天家安息。對於他的聚會精神及守時觀念是值得吾輩同靈切實學習的。想想一位痀瘻長者的背影,消逝在對面街角的時候,眼淚已然盈眶;再回頭想想自己,年紀輕輕卻不知愛惜光陰,反將時間白白浪費於「發呆」(腦筋一片空白)的繽紛世界;如此浪費主所賜的寶貴生命,實在對不起慈愛的天父;耳中不禁響起爸媽的叮嚀:「少年不會想,老來才不成樣。」(閩南語)。行文至此,驚覺若不是主的大愛包容,今日何能如此平安坐在這裡思想神的恩典呢!
(原[青年團契]1998年06月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