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52期1998年9月)
藝文特區:[青年團契]如何禱告,比禱告的行為本身更重要

石子


我學習放下自己的想法、不平、不解,
然後會略為感受到一切的安排,
甚至包括與這些朋友在此時此刻的錯肩交會,
都是可喜悅的,都有神的美意。


再年輕兩歲那時候年少輕狂的我,絕對無法相信自己有一天會書寫標題中包含「禱告」兩字的文章。也是因為在筆耕的同時整理自己的思緒,我發現原來從信主至今14年的光景,在信仰裏的禱告行為已儀式般的行之多年,卻竟然是到最近才似乎真正開始在禱告……。

這樣對自己突如其然的認識,好像驀然中認清了以前從不曉得的自己。認清自我的感覺令人覺得惶恐,訝異於自己過往的靈修生活不知是建立在怎樣的空殼之上。

寫作這個題材的靈感,其實是來自於自己的以及周遭朋友的,在最近生活中所面臨對未來的不確定感而引起的困惑與焦慮。人在困惑與焦慮的同時,最容易主動去尋求神;尋求神最尋常又最不尋常的方式就是藉由禱告。

然而在經歷一段時間持續的禱告之後,主意仍然拿不定,心意仍然煩亂,恐慌依舊,焦慮依舊;那麼神應許「擔重擔的人可以在祂那裏得到安息」、「呼求祂、禱告祂、他就應允我們」、「在患難之日求告祂,祂必搭救我們」,這些平安、應允、與搭救,在哪裏呢﹖為什麼投資時間精力在禱告上了,還沒有得到報酬呢﹖

**  **  **


也許是巧合罷,似乎最近我的幾個朋友們,都在他們人生的這一段歷程中,遭遇生命中令他們措手不及的事件。在他們手足無措的反應中,我同時都接收到了他們眼神中流露出的孤單,或者,害怕孤單的感覺。一位朋友在他已逾而立之年的時候,大概遭遇很大的「生命意外」(Life accident)。

用句約翰‧藍儂(John Lennon)的話:「生命的意外是我們在做其他計畫時,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生命的意外,不期然地就毫無緣由的襲來,在各方面應該是已經穩定下來的年齡,卻有從高處下跌,身段凌空,左右手不曉得該抓什麼的寂寥與恐懼。

另一位朋友是一條侷限在一只巴掌大的玻璃缸裏的魚;窄窄的玻璃缸裏涵養著的一尾,小心翼翼害怕受驚尋求安全的小金魚。因為害怕受傷,所以在他小小安全的生活空間裏,面對他的只有自己,以及另一隻透過玻璃倒映的他自己。

然而拘束久了、無聊慣了、安全膩了、孤獨怕了,小金魚也開始羨慕起外面絢爛熱鬧的生活型態;他開始有了想冒險的衝動,幻想著即便奮身躍出玻璃缸可能付出的代價是落在乾涸之地渴死枯死乾死,他仍然渴想著悠遊於大海的自由而蠢蠢不安著。

我又想起了另外一朵玫瑰花朋友。印象中以前的她總是以一份高傲的姿態掩飾內在的自卑與不安,其實我知道她的出身家庭背景讓她從來沒有被人愛過,所以她只是期待有個人能夠愛她卻又害怕受傷害。一朵期待卻又沒有愛人與被愛的能力的玫瑰花,只能用她身上僅有的幾根刺護衛她自己……,這是先前的她。

再遇見她的時候,我欣見神的愛已經在她身上有若干改變,她已慢慢地敞開自己接納自己與別人。然而令人不解的安排是,在我們觀察她終於第一次有能力踏出第一步去獻上她稚嫩初綻的花苞時,她的愛並沒有被接納。

也許是個性使然,每一個朋友的孤單讓我也感同身受的孤單起來,每一個朋友的困境也彷彿是我的困境一樣;我會有點像是自己也遭遇同樣的狀況,先是困惑,然後不解,接著苦惱,然後在禱告中,有時在為朋友代禱中會不禁嘆息起來,然後感受到一點點的憂傷,不明白神這樣的安排其背後的用意何在,更不曉得該如何扮演一個朋友安慰的角色。

在更後來的禱告當中,我學習放下自己的想法、不平、不解,然後會略為感受到一切的安排,甚至包括與這些朋友在此時此刻的錯肩交會,都是可喜悅的,都有神的美意。

人都不喜歡被修剪,但是修剪對植物是好的,可以幫助他們更有完好的成長。第一位朋友的經歷讓我體悟到,由生命中的意外所帶來挫折是痛苦但也是必要的,好讓我們去蕪存菁,修剪掉不必要的慾念、想望、野心、驕傲與幼稚,更看透生命中最真實最重要的價值是什麼。

第二位朋友不滿現狀的心情,也許現在神還沒有明白直接地動工改變他的困境,但是我認識到神若不帶領他直接跳脫現在所處的環境到他所想要的情境,必會改變他現在所處的環境;神若未改變他現在所處的環境,也必定會改變他的心情、他的想法去欣賞他現在所處的環境。無論神選擇哪一種方式動工,即便未依我們心意未依我們時候,也必定是他安排最適合我們的方式。

至於像一朵玫瑰花的這位友人,儘管表面上看起來她並未實際得到她所想要的那份具體的愛情,但是神已經賜給她她真正所需要的;她心裏所想望的那個人那分愛未必真正適合她,但是她真正需要的是一種能力……,一種愛人與被愛的能力……。儘管她不一定意識到她真正的需求,而神已經藉著一個最後並不屬於她的人,教她學會她最需要的東西了!

**  **  **


我一直單純地相信,在每一時刻所認識到的每一個人,都有神的安排神的美意。而在與這些朋友的禱告與彼此代求的經驗裏頭,我回想起行文起始的一個問號:為什麼投資時間精力在禱告上了,還沒有得到報酬呢﹖為什麼禱告了卻仍然心煩意亂,不知所措﹖

因為我們花時間在禱告上,雖然從外在上看起來是具備禱告的行為,但是就禱告的內涵而言,我們並不真正知道該如何禱告;或者,聖靈雖用說不出的嘆息在為我們代求,但是我們在禱告的心態上仍然充滿自己的慾望與意念,以自己以為最好的方式向神求。這樣的禱告看起來是投資時間下去了,卻沒有投資相等的時間去體察神的心意,去請教神究竟要我們在所困惑的事上學習什麼,去感受怎麼樣的禱告、如何禱告,才是蒙神所垂聽悅納的。

這樣的禱告,並不是與主耶穌的密切交談,只說話卻沒有對話;就像與一位朋友的交往,在兩個人的關係裏頭只要求對方聽我們說話、配合我們的需求,卻不曾用心聆聽對方的聲音、體察對方的心意,這樣的情誼是建立不了深厚的關係的。

在另外一些情境底下,我們所困擾的迷惘與難題,原是有神的美意,為要教我們得益處。在每一次每一次所遭遇的事情上,就像不斷進階的課程一般,每一課的教材有要我們負擔去學習的功課。用一個比較差的比喻,在這項功課裏頭的評分方式也許是我們交出去的禱告作業;從一個人在所遭遇的事上是如何禱告的,可以約略知道他在這關考驗中還要熬煉多久的時光。

所以在很多的時刻裏頭,與其說是我們在等候神的時候,未若說是神在等待我們何時真正學會祂期待我們習得的功課,好將祂所欲賜給我們的福氣澆灌在我們的杯中。所以,知道如何禱告,比禱告的行為本身還要來得重要。然而若不能放下自己的慾念、自己的想望,似乎是不太容易在禱告中進入與神更親密的對話……。

(原[青年團契]1998年09月號)


作者: 石子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9/01/1998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