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186期1993年3月)
真理論壇:[聖靈月刊]天國是努力進入的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忠光


有一個人問耶穌說:「主阿,得救的人少麼?」那時,耶穌並沒有回答;只對眾人說:「你們要努力進窄門!」(路十三23-24)。主耶穌在馬太福音又這樣說:「從施洗約翰的時候到如今,天國是努力進入的,努力的人就得著了。」(太十一12)。

保羅對他進入天國的問題也這樣說:「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穌裏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三13-14)。

從這些經節看來,得救的人多或少,乃在於努力的人多不多而定。按照神的旨意,祂是願意萬人得救,不願有一人沈淪。

一、神願意萬人得救

保羅說:「祂願意萬人得救,明白真道。」(提前二4);彼得也說:「主所應許的尚未成就,有人以為祂是耽延;其實不是耽延,乃是寬容你們,不願有一人沈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彼後三9)。

神既然不願有一人沈淪,乃願人人都悔改以得救;那麼,得救的人必定很多才對。因主耶穌說:「在我父的家裏,有許多住處,若是沒有,我就早已告訴你們了。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約十四2)。主耶穌既然為我們去預備許多住處,將來得救進天國的人還會少麼?

職是之故,許多教會都引用保羅的話說:「你若口裏認耶穌為主,心裏信神叫祂從死裹復活,就必得救;因為人心裏相信,就可以稱義;口裏承認,就可以得救。」(羅十9-10)。這樣說來,得救的人必定很多;因為要得救很簡單了。

但是,我們如果多查考聖經,便可知道得救並不那麼容易,得救的人不會太多。因為努力進天國的人太少了。

二、得救的人不會太多

從上段所引用的經節看來,能得救的人似乎不少;但從很多其他的經節,我們就可以明白「天國路不好走,努力進天國的人並不多;因此,將來真能進入天國享受永生的人不會太多。

茲舉幾處經節,以資參考:

1.義人僅僅得救

彼得說:「若是義人僅僅得救,那不虔敬和犯罪的人,將有何地可站呢?」(彼前四18)。義人是接受主耶穌寶血之洗禮,使罪得赦的人;就是馬可福音所說的,信而受洗的人(可十六16)。接受洗禮使罪得赦的人,就能蒙神稱義為義人,便可穿白衣,得有進天國的資格了(林前六11;多三5;雅二24;加三27;啟三4-5)。

但是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游行,想要吞喫我們(彼前五8)。我們若被引誘去犯罪,白衣就有所玷污,將喪失進天國的資格了。所以彼得說,那不虔敬和犯罪的人,將有何地可站呢?

2.當恐催戰兢作成得救的工夫

保羅勉勵信徒說:「當恐懼戰兢,作成你們得救的工夫。」(腓二12)。為甚麼要恐懼戰兢作成得救的工夫呢?因為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想要吞喫我們呢!因此,連保羅也說:「我是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傳福音給別人,自己反被棄絕了。」(林前九27)。

3.信心沒有行為是死的

雅各說:「我的弟兄們,若有人說,自己有信心,卻沒有行為,有甚麼益處呢?這信心能救他麼?……,這樣,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虛浮的人哪,你願意知道沒有行為的信心是死的麼?」(雅二14-20)。沒有行為的信心既然是死的,這種信心有甚麼用呢?這種信心能救他麼?因此,我們就不能憑著保羅所說的「心裏相信就可以稱義,口裏承認就可以得救」而大意地忽略努力靈修的工夫。因為行義的才是義人(約壹三7)。

僅略舉這幾節經文就可知,得救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一回事,必須立志努力奔跑天國路的人,才能進去阿!

下面將舉一些「得救的人不會太多」之例證,作為我們的警惕。

三、「得救的人少」之例證

1.田傳道娘(吉雅雲姊妹)之異象:

1992年2月23日(星期日)在彰化教會舉開慕道者聯誼會時,田傳道娘為了從望美教會帶來之慕道者能得聖靈而迫切禱告。她忽然看到榮光顯在眼前,後來見到兩列火車從左右而來。從左邊來的坐滿了人,都穿著黑衣服,臉都被燻黑了;從右邊來的火車沒坐幾個人,是穿著白衣,臉都是白白的,雖只看到側面,卻都是光明潔白的樣子。可惜,裏面還有許多空位沒有人坐,應驗「神願意萬人得救而準備了許多座位。」(參:提前二4;約十四2)。但是神雖願萬人悔改信福音以搭上進天國的列車;人卻不願意,或不配,而真能坐上進天國的火車者不多。

2.撒種的比喻(路八4-15)

主耶穌曾設比喻說:「有一個撒種的出去撒種;撒的時候,有落在路旁的,被人踐踏,天上的飛鳥又來喫盡了。有落在磐石上的,一出來就枯乾了,因為得不著滋潤。有落在荊棘裏的,荊棘一同生長,把它擠住了。又有落在好土裏的,生長起來,結實百倍。」(路八5-8)。同樣的種子撒在不同的四個地方,唯有撒在好土裏的才得生長而結實。關於這比喻,主耶穌接著加以解釋(路八11-15)。對於那落在好土裏的,祂解釋說:「人聽了道,持守在誠實善良的心裏,並且忍耐著結實。」先天有「誠實善良的心」,後天有「忍耐著結實」之努力工夫,始能獲得百倍的果實。

3.娶親的筵席之比喻(太二十二1-14)

主耶穌也曾設了娶親的筵席之比喻,說明神願以福音的筵席(開佈道會),請更多的人來享受盛宴(領受福音);但眾人都以種種理由推辭了。因為所召的人不配,終於差人往岔路口上去,凡遇見的都召來赴席,使筵席上坐滿了客。但王進來觀看賓客,見有一個沒穿禮服的,就叫人捆起他的手腳來,把他丟在外邊的黑暗裏。這比喻告訴我們,神雖願萬人得救,人卻不願意。即使來領受福音相信了,仍然沒穿禮服而終被推下地獄裏去。禮服表示要見王的高貴衣服,即信徒的好行為,就是聖徒所行之義的光明潔白的細麻衣(啟十九8)。所以主耶穌說完了娶親的筵席之比喻後,接著說:「被召的人多,選上的人少。」

4.撒網的比喻(太十三47-50)

馬太福音第十三章,記有主耶穌所設的七個比喻。其最後的「撒網的比喻」也可說明「被召的多,選上的少」之教訓。這個比喻是「天國又好像網撒在海裏,聚攏各樣水族。網既滿了,人就拉上岸來。坐下揀好的收在器具裏,將不好的丟棄了。世界的末了,也要這樣;天使要出來,從義人中,把惡人分別出來,丟在火爐裏;在那裏必要哀哭切齒了。」從義人中,把惡人分別出來,表示信徒當中亦有稗子之類(太十三39-42),在審判之日必將他們分別出來。所以主耶穌說:「凡稱呼我主阿,主阿的人,不能都進天國;惟獨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太七21)。

5.七個教會唯有兩個教會未受責備

啟示錄第二、三章記載主耶穌在拔摩海島向使徒約翰顯現,叫他向當時的七個教會(以弗所、士每拿、別迦摩、推雅推喇、撒狄、非拉鐵非、老底嘉等教會)傳祂的信息。其中除士每拿與非拉鐵非未受責備以外,其他的或多或少都受了責備。尤其是老底嘉教會只有缺點,未有一優點被提起。主耶穌責備說:「我知道你的行為,你也不冷也不熱;我巴不得你或冷或熱。你既如溫水也不冷也不熱,所以我必從我口中把你吐出去。」(啟三15-16)。啟示錄中的七個教會,是古今中外所有教會的代表。今天像老底嘉教會者何其多,我們豈不當發熱心,也要悔改!(啟三19)。

6.出埃及者約二百萬人,進入迦南者只有二人

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時,人數不下二百萬人(參:出十二37;民一46);但神對他們說:「你們的屍首必倒在這曠野,並且你們中間凡被數點,從二十歲以外向我發怨言的,必不得進我起誓應許叫你們住的那地(迦南地),惟有耶孚尼的兒子迦勒,和嫩的兒子約書亞,纔能進去。」(民十四29-30)。

保羅述說這古事給信徒作鑑戒說:「他們中間,多半是神不喜歡的人;所以在曠野倒斃。」(林前十5)。我們信徒現在正是走曠野路的人,我們豈不當恐懼戰兢作成得救的工夫?

四、天國是努力進入的

慈愛的真神不願有一人沈淪,乃願人人都悔改以得救(彼後三9;提前二4)。但因人不願悔改,並不肯努力奔跑天國路,以致真正能得救的人不多。那麼,甚麼是天國路,應當怎樣努力才能進去呢?現在根據聖經來查考這個問題罷!

1.你們要努力進窄門(路十三23-24)

主耶穌說:「你們要進窄門;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進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太七13-14)。因此,只傳「信耶穌就得救」,豈不太攏統,太簡單了!今天信耶穌的何其多!他們都能得救麼?信徒能得救者不多,已經在上段述說過了。保羅說:「人心裏相信,就可以稱義;口裏承認就可以得救。」(羅十10)。這是針對當時的羅馬教會之信徒說的,與今天信耶穌並沒有甚麼困難,沒有甚麼逼迫的我們之情況,是大不相同的。當時如果你敢承認「我是信耶穌」的話,就將被砍頭或被釘十字架的迫害之下,你能心裏相信,口裏承認信耶穌,如果非有真信心豈能如此?這種敢冒生命之危險承認信耶穌的真信徒,誰說,他們不能得救!他們豈只努力而已,他們是冒命信耶穌的。他們所進入的不是引到滅亡的大門,他們是找著了永生的窄門,沒有多少人可進去的。因此,我們必須如使徒時代的信徒,準備隨時為信主而犧牲的決心,肯進這種窄門,對進天國才有把握。

2.甚麼是窄門?

保羅說:「我們傳揚祂(耶穌),是用諸般的智慧,勸戒各人,教導各人;要把各人在基督裏完完全全的引到神面前。」(西一28)。因此,只提聖經中的一句:「信子的人有永生」(約三36),「信主耶穌就必得救」(徒十六31),或「心裏相信,口裏承認就可以得救」(羅十10);而不把全部聖經融會貫通,怎把各人完完全全的引到神面前?如果得救是那麼簡單的一回事,保羅還需要用諸般的智慧來勸戒各人、教導各人麼?因此,所謂「窄門」乃指「得救之正路」而言,應當把聖經中所指示得救的門路,毫無一失的找出來,建立一條得救的正路,使人有所遵循,才能對得救進入天國有把握。

3.得救之正路:

根據筆者所查考,做一個基督徒努力走天國路,必須經過三個階段。我把它分成:①準備得救恩、②領受救恩,與③完成救恩之三階段。茲分述於下:

①準備得救恩的階段──悔改信福音

人因有罪,要信耶穌之前必須悔改;因為罪不得解決,就無法進入聖潔的國度──天國。所謂悔改,就是「痛悔前非,改過自新」的意思。做主耶穌之先鋒的施洗約翰以及主耶穌本身,在傳福音之開始都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太三2,四17)。這是因為想要進入天國的人,必須先悔改解決罪的問題。一個肯悔改的人,才有資格信福音,接受福音。

所謂「福音」就是信耶穌是救主,藉著祂來得救的大喜信息。因為「除祂(耶穌)以外別無拯救;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徒四12);主耶穌本身也說過:「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天父那裏去。」(約十四6)。因此,要領受真正救恩的人必須悔改信耶穌。這是奔跑天國路的大原則,是進天國的第一步,也是必須持守到底的條件(來三14)。

悔改信耶穌是進天國的第一步,並不是因此而完成。一個肯悔改信耶穌的人才有資格領受真正的救恩。這第一階段就使許多人難踏進去了。因為人都自義,不承認自己有罪,他們認為殺人放火才是罪;不以拜偶像、撒謊、貪婪、淫念等為罪。至於信耶穌更難,因為他們不認識耶穌為唯一的救主,他們看許多聖人、偉人為神;何必信外國的神耶穌呢?信耶穌之後,不能拜祖宗,更使我們中國人為難了。但是你如果不肯悔改信耶穌,就與天國無分了。

②領受救恩的階段──領受水靈二洗

a.水洗:悔改是使罪得赦的準備工作,並不因你的悔改,罪就隨即獲得赦免。真正的赦罪,在於接受主耶穌寶血之洗禮(徒二38,二十二16)。洗禮的水,有赦罪的功效,乃因有聖靈的運行在其中,成為主耶穌的寶血之故(約壹五6-8)。因此,必須在有聖靈的教會接受洗禮,罪才得赦免(約二十22-23)。

b.靈洗:就是聖靈的洗(徒一5),是如使徒時代的信徒一般,被聖靈充滿說方言(靈言)的意思(徒二5,十44-46,十九6)。很多教會的牧師告訴信徒說:「你信的時候就有聖靈了,受洗的時候就有了,或你有好行為的表現,就證明有聖靈了。」但這種說法,是不合乎聖經的(請參看:徒十九2,八16,十1-4、44-48)。

很多教會的信徒,認為他們已經接受了合法的洗禮,也有聖靈了;因此,並不再想查考追求真正能使罪得赦的洗禮,也不想到有聖靈的真教會來迫切祈求聖靈,以致沒有領受真正的救恩──水靈二洗,而白作基督徒了結一生。能否得聖靈,與合法洗禮有密切關係,不當等閒視之(參看:徒十九1-7)。

③完成救思的階段──順從聖靈行事

在真教會領受了合法的洗禮使罪得赦的信徒,就蒙神稱義,而會領受得天國基業的應許的聖靈(徒二38-39;弗一13-14)。但是我們還活在世上的期間,必須保守蒙神稱義所賜的白衣不要弄髒,如果被魔鬼引誘去犯罪,就是污穢了這件白衣,就將喪失進天國的資格(參:啟三4-5)。因此,必須靠著聖靈的引導,順從聖靈的感動行事(羅八13-14)。為此,凡在真教會領受了水靈二洗之真正救恩的人,不可大意,不能忽略多禱告使聖靈充滿,藉著聖靈的能力走完天國的道路。我們現在正是如以色列人出埃及向迦南地走曠野路的人。當時神藉著雲柱、火柱帶領他們走曠野(出十三21-22);今天我們就要藉著聖靈的引導,走完這條向天國的道路。這條天國的道路是不好走的,因為中途跌倒的不少;所以必須靠著聖靈的引導,並要有我們的努力,才能進去。保羅在臨終的時候說:「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提後四7-8)。我們也必須效法保羅,努力奔跑天國路,才能像保羅一樣,得以坦然見主。

4.「天國難爬上去」之異夢

最後介紹田傳道娘所看的異夢「天國路何等的難爬!」以資參考.

1992年2月10日,她夢見大家要回家鄉,她背著小孫女走到一個面向絕壁的深谷,前面已經沒有路可走了(我們在信仰過程中,有時也會遇到似乎已經無路可走之地步)。她正在苦於沒路可走之時,聽到有聲音告訴她:「前面不是有一條繩子麼?你可抓住那條繩子爬上去!」(繩子就是神的救恩,靠著神的救恩,努力前進!)她看到懸崖那麼高深,怎能靠這條繩子爬上去呢?何況,我還背著小孩哪!回頭一看,後面排有一列人群也要等著爬上去,使她非爬不可。她握住那條繩子,拚命地爬。不久,手都痛了,但如果掉下去一定只有一死無疑。有時也會聽到有人掉下去哀叫的聲音,使她只有繼續爬以外,無法退後了(參:腓三13-14)。她忍著手痛,又流著滿身大汗,往上繼續爬去。後來,她感覺到好像有甚麼東西墊在她的腳底。一看,原來有一個籃子使她踏在其中(對於努力進天國的人,神會視其能力幫助他;因神知道我們的軟弱(林前十13;林後十二9-10)。

她盡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爬到上面了。當她想在上面找她先生(田水木傳道)的時候,就醒過來了。對於這個異夢,她告訴我:「不僅要自己努力爬天國路,作父母的,也必須背著孩子爬上去;就是顧慮孩子們的信仰,為了孩子背十字架共奔天國路。這是為人父母的責任。」


作者: 忠光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3/01/1993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