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187期1993年4月)
信仰社會:[聖靈月刊]主騎小驢駒進城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仲理

「主騎小驢駒進耶路撒冷」,是主在世上最後一週的盛事,因此聖經中有多處記載(太二十一1-11;可十一1-11;路十九28-44;約十二12-15)。

馬太福音二十一章敘述著:「耶穌和門徒將近耶路撒冷,到了伯法其在橄欖山那裏(註:他們走近耶路撤冷,到了橄欖山地區的伯法其。現代中文譯本),耶穌就打發兩個門徒,對他們說:『你們往對面村子裏去,必看見一匹驢栓在那裏,還有驢駒同在一處;你們解開牽到我這裏來!若有人對你們說甚麼,你們就說主要用牠,那人就必立時讓你們牽來。」……門徒就照耶穌所吩咐的去行──牽了驢和驢駒來,把自己的衣服搭在上面,耶穌就騎上。」這段經文說明:主把握最後機會,要帶給耶城和平的福音,而門徒、母驢及小驢駒有幸陪著主耶穌進出服事。同樣的,主耶穌再臨的日子近了,在這末世最後的一段時光,我們有許多事工要做,仔細查考這段經文,將會給予我們信仰上頗多的省思和造就。

信仰的傳承


「母驢和小公驢同在一處」,強調在主未用牠之前,母子同在一起生活、學習,隨機教育;所以母驢平時的一舉一動,影饗小驢駒日後的表現。

我們大多數青少年的信仰,源自父母或上幾代的傳承,如同提摩太一般;這是上主美好的旨意和安排。提摩太能有「誠實無偽」的信仰,日後成為基督精兵,便是早年祖母及母親親自栽培的(提後一5)。亞伯拉罕與以撒的「父子同行」傳為美談,以撒年幼隨同父親走三天的路程,到摩利亞地獻祭,還得自己背著燔祭的柴,卻能有禮貌地問他父親「燔祭的羔羊在哪裡?」(創二十1-8),沒有中途懷疑退怯;這些都得歸功於亞伯拉罕平日給予以撒的宗教教育及良好的身教示範。所以為人父母的,平日要將主的話牢記在心上,也要慇勤教訓自已的子女,無論坐在家裡,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才是(申六6-7)。

為基督丟棄萬事萬物


其次,「門徒解開牽到主這裏來」、「主要用牠」。「門徒」可指教會長執、傳道、負責人、教育系教員及幹部。「解開」則是指排除來自妻兒、家庭、事業、婚姻、慾望、名利的牽絆;唯有不將俗務纏身(西三1-4;約壹二15-17;太十36-37),才能忠心專一地到主跟前,主要用他。

兩個門徒去牽驢子,只說了「主要用牠」就可以牽來。就屬靈意義而言,兩人做工的果效是比較美好,可以相互搭配,不致因缺乏屬靈同工而使聖工功虧一簣(傳四9-12),所以尋求屬靈同伴格外重要。此外,我們要勉勵青年或信徒出來為主做工,不是訴諸威脅利誘,更不是透過情感面子,而是以「主的教訓」、「聖靈的感動」去牽引他。換言之,只有「神的話」才能改變人的硬心,才能使人完全順服基督的引領;如同昔日萬物進挪亞的方舟一樣(創七6-7)。亦唯有當事人心中肯接納主的話語,感念主愛的長闊高深,這樣的奉獻服事才能可大可久,才能真正蒙主悅納!

因此,平日道理的栽培及人員的訓練,便非常有意義。所以保羅才說:「我小子啊!我為你們再受生產之苦,直等到基督成形在你們心裏。」(加四19);「基督成形」是每一位聖職人員或幹部應持有的接棒心態。

鼓勵孩子趁早為主做工


至於「母子同來」,是表明母親往往是主導孩子為主做工的關鍵。所以為人母親的,應該多鼓勵自己的孩子趁早勇於也樂於服事基督,甚至主動跟教會取得配合,協助孩子克服一切來自課業、工作及心理上的阻擋。因為孩子一旦養成做聖工的習慣,自然會親近教會,心中有神,行事便多所保守,而父母得到「智慧之子」,心中便無比歡欣暢悅(箴十1)。

耶穌的父母每年的逾越節,必定帶著孩子耶穌前往耶路撒冷守節,使耶穌十二歲就能在殿裡,坐在教師中間,一面聽,一面問(路二41-46)。哈拿在孩子撒母耳斷了奶後,就將他帶到聖殿,跟隨以利學習服事耶和華;哈拿以此為快樂歡欣(撒上一24-二1)。

「門徒牽了驢和驢駒來,把自己的衣服搭在上面,耶穌就騎上」。耶穌騎的是「小驢駒」,小驢駒肯前來服事主,自然是主的預定、門徒的解索牽引,也必有母親平日的教導和鼓勵在,加上當事人本身甘心樂意。我們主內青年就像那小公驢,不要以自己年輕拒絕,也不要以自己學識粗淺怯步,反而要勇敢前往,如經上所說的:「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作信徒的榜樣。」才是(提前四12)。

謙卑服事教會


「門徒把自己的衣服搭在驢上,讓耶穌騎上」。脫掉外衣,就是丟棄外在身分的尊卑名位,也捨棄自身的溫暖安舒。這說明帶領人須先有犧牲一己的享受和安舒,並且不把社會的地位習氣帶入教會,去轄制信徒,反而是以謙卑更新的生命形態去管理教會,服事眾信徒,所謂「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向著標竿直跑」,做群羊的榜樣,進而服事基督,成為「義的奴僕」,忠心做成美善的工(腓三13;羅六17-18)。

試想:摩西寧可和神的百姓同受苦害,為基督受凌辱,就是因為他能丟棄「法老女兒之子」的身分,丟棄「埃及財物」的誘引所致(來十一24-27)。

小驢駒的背上加了門徒的外衣,主騎在上面,倍感舒適安穩,這正是前兩者同心的果效。教會中,聖職人員有日趨年輕化的現象,而事工的繁重,卻相對地需要青年人力的大量投入,所以「如何透過協調溝通,彼此接納美善的建言,使聖工榮神益人?」是亟待學習的課題。

因小驢駒、母驢和兩位門徒的配合無間,終於完成高舉主耶穌和散那的美名。而主雖只用小驢駒。母驢卻可以隨同在旁,因自己的兒子獻給主用而歡欣(詩六十一4),因基督被稱頌而同得榮耀。

當然,這次進城所以能得到榮耀歡呼,都因有耶穌騎乘在小驢駒上。換言之,有基督的參與,使這次投入服事行列的每一位,都感同身受,與有榮焉!如同迦拿的婚宴,因有耶穌的參與,使主人的危機變成轉機,不足反得豐盛(約二1-11)。

結語


今天,主再臨的日子近了,傳福音、餵養小羊等事工,在在需要更多的「小驢駒」踴躍投入,也需要更多的聖工人員、事工幹部及教員,肯犧牲奉獻;更需要有賢慧的母親,牢記用心把身邊的孩子磨成勇士手中鋒利的箭,充滿箭袋(詩一二七4-5)。

這次進城之行,背負最重最辛苦的,莫過於小驢駒,榮耀卻也最大最彰顯。主內青年就是小驢駒,因你們的犧牲奉獻,多做主工,使養你的父母親人暢悅;因你們謙卑順服主的帶領,和長執幹部取得密切配合,在尚未衰敗的日子,背負起基督的十字架,為基督活得莊嚴而有意義,這是你個人的殊榮,也是上主期望你許久的美善旨意,願主內青年學習「小驢駒」的精神,共襄盛舉,讓你今生來世福氣綿長!也願我們全體信徒體會這寶貴教訓,戮力以赴!



作者: 仲理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4/01/1993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