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191期1993年8月)
真理論壇:[聖靈月刊]愛是忍耐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忠光

一、愛的真諦──忍耐

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對於愛的真諦說:「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林前十三4-7)。他以「恆久忍耐」開始,以「凡事忍耐」結束,來說明愛是什麼。其中凡事包容(呂振中譯「凡事忍受」),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家的惡等,那一種不需要忍耐的工夫?人原來是自私的,都是在求自己的益處;因此,為表示愛而不求自己的益處,天下有幾人?是故,不求自己的益處,豈不是需要忍耐的工夫?經上說:「不輕易發怒的,勝過勇士;治服己心的,強如取城。」(箴十六32)。可見不發怒是何等的困難?當怒氣湧上來時,若非有忍耐的工夫,豈不將大顯愚妄來呢?(參:箴十二16,十四17、29,十九11,二十九11)。人容易看出別人眼中的刺,卻不易看出自己眼中的樑木。因此,多計算人的惡,乃是人的通病;為克服這些人類與生俱有的慾望、短處,豈可缺少忍耐的工夫?這樣說來,我們若要有愛心的表現,就必須有「忍耐」的靈修工夫;不然,就將常得罪人,對人失去愛心。

主耶穌教訓「愛仇敵」的道理說:「不要與惡人作對;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太五39);保羅也教訓我們說:「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又說:「你的仇敵若餓了,就給他喫;若渴了,就給他喝。」(羅十二l9-20)。這種對仇敵的愛心,就需要有更大的忍耐,才能作得來了。

二、以忍耐表示愛心 (消極的愛)

茲舉幾個以忍耐表現愛心之榜樣,以資參考。

1.因愛罪人而忍受十架之苦的「耶穌」

經上說:「為義人死,是少有的;為仁人死,或者有敢作的。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羅五7-8)。祂不但在十字架上受了骨頭都脫節,精力枯乾如同瓦片等肉體上的痛苦;祂也嚐了「我的神!我的神!為甚麼離棄我?」的精神上的痛苦(參:詩二十二;太二十七46)。祂為什麼需要忍受這麼大的痛苦呢?豈不是為了愛世人,擔當世人的罪下陰間,叫一切信祂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約三16)。

2.因愛羅得而忍耐的「亞伯拉罕」

當亞伯拉罕與羅得的牛群、羊群增多以後,他們的牧人為牧養這些牛羊而互相爭取地皮來了。這時,亞伯拉罕對羅得說:「你我不可相爭,你的牧人和我的牧人也不可相爭,因為我們是骨肉。遍地不都在你眼前麼?請你離開我,你向左,我就向右;你向右,我就向左。」難道亞伯拉罕沒有與生俱來的自私之心嗎?他既然是人,也一定是有的。因人人有自私之心,才有「孔融四歲,能讓梨」,成為千古美談。亞伯拉罕因愛姪子羅得的緣故,不求自己的益處,先讓羅得選滋潤的約但河的全平原,直到瑣珥之地去了(創十三8-11)。

後來發生丁四王與五王之戰,四王把所多瑪和蛾摩拉所有的財物,並一切的糧食都擄掠去了;又把當時住在所多瑪的羅得的財物擄掠去了。亞伯拉罕知道這個消息之後,就率領他家裏生養的精練壯丁去殺敗敵人,將被擄掠的一切財物奪回來,連他姪兒羅得和他的財物,以及婦女人民,也都奪回來了(創十四11-l6)。這是亞伯拉罕不計算羅得的惡(不尊敬長輩先選美好之土地),卻去救他的愛心的表現。亞伯拉罕對羅得的愛心,真是無微不至啊!由此可見為表示愛心的亞伯拉罕的忍耐工夫。

3.為愛信徒而忍耐的「保羅」

保羅曾經對以弗所的長老說:「你們應當儆醒,記念我三年之久,晝夜不住的流淚,勸戒你們各人。」(徒二十31)。為了勸戒信徒而三年之久,晝夜不住的流淚的話中,不但能看出保羅愛信徒之心何等的深,又可看出他忍耐之工夫何等的大。如果普通的人,對於這些似乎無可救藥的信徒,一定老早就放棄了,怎能持續三年之久,又晝夜不住的流淚加以勸戒呢?

保羅看哥林多教會的信徒,是屬肉體,在基督裏為嬰孩的信徒;因為在他們中間有嫉妒分爭的事(林前三1-3)。但是保羅給他們的信中說:「你們常在我們心裏,情願與你們同生同死。」又說:「我甘心樂意為你們的靈魂費財費力。」(林後七3,十二15)。這又是何等困難的事?若沒有對信徒的真愛心,又有堅忍的工夫,怎能作得到?

從保羅所說的「你的仇敵若餓了,就給他喫;若渴了,就給他喝」的話,可見保羅的愛心能推及到仇敵,而他的忍耐工夫也達到極點了。

三、浪子的父親(以忍耐表示愛心)

現在來看主耶穌所說的浪子比喻中之父親的愛與忍耐的工夫罷!

這個浪子要求父親把他應得的家業分給他之後,到遠方去任意放蕩,把一切所有的浪費掉了。又遇著那地方大遭饑荒,就窮苦起來去投靠一個人作放豬的工作。但是他連豬所喫的豆莢都得不到以充饑,便醒悟過來,想回父親那裏去。離家還遠的地方,他父親看見了他,就動起慈心來跑去抱著他的頸項,連連與他親嘴(路十五11-20)。你看,這個父親何等的愛他這個浪子!但是在看不到的地方,我們應當體會到這個父親心底下的忍耐工夫。如果是普通的父親,一定對於這樣的浪子,氣得不得了;怎能盼望他回來,又怎會這樣親熱的歡迎他呢?但經上一點也沒有記載他父親的發怒,真是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的表現。並且這個浪子離家還遠的地方,他父親就看見了而跑去抱著他的頸項,連連與他親嘴。從此可見父親相信這個兒子必有一天會回頭過來,並盼望他能回到身邊來;所以可能每天都在門外等候他回來。這就是這個父親的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的愛的表現。這位父親是何等有恩慈的父親啊!

我們反過來看這個大兒子(浪子的哥哥)的態度。當這個大兒子從田裏回來時聽見作樂跳舞的聲音,一問,知道是父親為浪子歸來的弟弟辦歡樂的筵席時,就生起氣來,不肯進去房子,而要使他的父親出來勸他。為什麼他不肯進去一同歡樂呢?因他不但對這個弟弟沒有愛心,倒嫉妒起來發怒了。他對父親說:「我服事你這多年,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你並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樂。但你這個兒子和娼妓吞盡了你的產業,他一來了,你倒為他宰了肥牛犢。」(路十五29-30)。這個大兒子已經不承認這個浪子是他的弟弟了,所以向父親說「你這個兒子」。對弟弟的骨肉之親情已經淡薄,對父親抱起不平來了。他真是沒有愛心的表現,不但計算弟弟的惡,又自誇、張狂自己的優點來責備父親。但是父親還是溫柔的安慰他說:「兒阿,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只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們理當歡喜快樂。」(路十五31-32)。何等有恩慈、有耐心的父親啊!這個父親與大兒子對於浪子的表現真是天壤之別。但是這個大兒子所表現的乃人情之常,因人類與生俱有自私、嫉妒、自誇、願指責人家之不是,說人是非之天性。如路加福音第十八章所記載的那個「法利賽人」的禱告:「神阿,我感謝你,我不像別人勒索、不義、姦淫,也不像這個稅吏。我一個禮拜禁食兩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路十八11-12)。這豈不是完全暴露了他好大喜功以自誇其優點而指責別人之不是的毫無愛心之表現?殊不知神是願意聽人悔改的禱告(詩三十四18,五十一17);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彼前五5)。因此,主耶穌說:「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路十八14下)。

四、結語

保羅說:「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林前十三13)。因為先知講道之能,終必歸於無有;說方言之能,終必停止;知識也終必歸於無有。但愛是永不止息的(林前十三8)。保羅又說:「愛是不加害與人的,所以愛就完全了律法。」因為愛心是聯絡全德的(羅十三10;西三14)。

主耶穌給門徒的一條新命令,就是叫他們「彼此相愛」;這是表現作耶穌門徒的特徵(約十三34-35)。因此,正如保羅所說的,愛心是我們靈修的最大項目,而為了表現愛心必有忍耐的工夫。彼得也說:「你們若因行善(以愛為最大之善事)受苦,能忍耐,這在神看是可喜愛的。」(彼前二20)。可見行善要忍耐,尤其是因行善而受苦,更要忍耐。善事中可說以愛心為大,故為行愛心的事而受苦,必須忍耐。這種忍耐是神看為可喜愛的事。

有話說:「你如要快樂,就該把忍耐帶到你家去。」又說:「志忍私,然後公;行忍性,然後修。」願我們以修忍耐之工夫表現愛心於家庭、教會與杜會。那麼,我們或可享受到「在地如天」的快樂來了!


作者: 忠光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8/01/1993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