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e-Library       中文 
e-Library Home |  Browse By Category |  Study the Bible    
(No Title)
TOC | Previous | Next

思柔


早上為了某一件事遭人誤解,內心覺得委屈,幾乎要哭出來,雖已就此事經過一番處理,並作過當面解釋;未料,下午竟然聽到他在眾人面前還提起此事,語氣中仍是那般地責怪與不諒解,因此,引起內心極度地氣憤,從初覺委屈至滿懷怒氣的情緒,久久不能釋懷,於是去找教會的執事訴苦,他早知此事的個中原委,在耐心傾聽我一番苦情後,教我一句話「學習肚量」,意思要我能接納別人的批評,有錯即改、無則嘉勉,我不服:「若明明自己沒有錯,對方還一直這麼認為,怎麼辦?」他說:「這就是肚量的學習呀,當你對別人的批評、誤會不以為然時,那就是修養到家了。」

的確,常人最難忍受別人的誤解,當誤會產生了,總是想盡辦法為自己辯白,可說是隱藏的自義心作祟吧;一旦因著他人的誤會而覺委屈、氣憤時,往往忍不住為自己伸冤。因此,常會花許多時間去作解釋,而如此費盡心力的目的,或許只是在維持自我的那一丁點兒形象,害怕被別人輕看;但事實上,即使澄清了誤會,但主觀的印象早已形成在對方的腦海中,那是無法單憑三言兩語的解釋就可以改變的,唯有讓「時間」作自己最好的證人,方是上策,自古有言「宰相肚裏能撐船」,當人的職位越高、越是公眾人物時(如教會負責人、長執、傳道),就越要經得起別人的批評,無論是建議、諍言或指責,一律歡喜接納,這就是肚量。如同主耶穌的一生,無論別人如何待祂,祂總是溫溫和和的待眾人,即使站在公會的審判台前,面對那一張張欲致祂於死地的嘴臉,祂仍然「沒有犯罪,口裏也沒有詭詐,被罵不還口,受害不說威嚇的話,只將自己交託那按公義審判人的主。」(彼前二22、23),這是主所留下的榜樣,身為主的兒女,怎能不好好效法學習呢?尤其我們所受的苦,臨到自身的委屈尚不及主的千萬分之一呢,若是能叫自己的良心對得住神,就忍受冤屈的苦楚,在神看來,這是可喜愛的(彼前二19);更何況,隨著時間的運轉,日子久之,別人自然能明白我是怎樣的人,或許他能給我一個重新的評價也說不定,此時此刻的冤屈、誤解,還有何可計較的?

有句話說「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一個有肚量的人自然懂得「智者爭千秋」的道理,而基督徒只要凡事對得起神,敢將自己所作的任何一件事、說過的任何一句話,都能毫無愧咎地呈現在主面前,更是心安理得、不畏人言。想起主耶穌說的話,「我心裏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裏就必得享安息。」(太十一29),因為主的軛是容易的,主的擔子是輕省的,所以今後若我再面對這樣的誤會時,我依然能在心裏得享安息,不激不怒、不氣不躁,別人看到我的肚量,而我卻看到主的安慰。


Publisher: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Date: 09/01/1993
Print
Email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