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05期1994年10月)
自由來稿:[青年團契]飛在空中的天使──淺談宣教與大眾傳播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Mr.Hope

在啟示錄十四章記載一位飛在空中的天使,將永遠的福音傳給各國各族各方各民。根據黃以利沙長老的解釋,這位天使就是利用無線電波來傳達福音的僕役,藉由大眾傳播的優勢來完成神託付我們的宣教使命。


傳播與宣教的關係

有人問什麼是傳播﹖以美國社會學者拉斯威爾(lasswell)所定義的:



就是有一群人,有計畫、系統地生產某種訊息,藉由某種管道,將這些訊息傳送給一群特定的對象,而產生某種效果。事實上,大眾傳播與宣教並無衝突,因為主託付我們要「廣傳福音」與「牧養群羊」,使人類能領悟屬靈國度的精髓,所強調的重心是上述公式的「訊息」與「接受者」。而大眾傳播目前仍以「來源者」與「效果」為主流,傳播科技的重心就落在「通道」的領域。最終目標就是將神國的奧祕,傳給祂所要揀選的人,另方面也要相信祂的人活出主的樣式。


大眾傳播的魅力

傳播科技到了二十世紀可真是「翻兩番」,從RADIO、TV、錄影機、電腦、通訊衛星到ISDN(數位整合服務網路),讓現代人應接不暇。隨著傳播科技的介入,已縮小了世界的空間,加上媒體文化氾濫,各族群間彼此的差距愈來越小。都市化的來臨,造成社會解組,使傳統社會的人際傳播漸漸式微。現代人心靈空虛不安,使得傳播媒體替代了其他休閒活動,構成一種新的生活方式,甚至改變日常生活型態,造成許多人依附於大眾媒體,尤其以電視、廣播最為明顯。以我們信徒為例,八點檔連續劇是扼殺信徒晚間聚會的殺手,甚至電視、電影在台灣出現的初期,或有教牧人員禁止信徒觀看。不諱言地,傳播科技的出現,對我們的信仰產生極大的衝擊。

有人會有疑問,電子媒體真的有效果嗎?會產生什麼效果?當然這些牽涉到傳播理論的問題,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交代清楚的。大致說來,媒體一定有它某種效果,只是程度差別的區分:有人只有「被告知」的效果,有人有「態度改變」的效果,有人就會有「行為改變」的效果。所以現今這個時代,誰掌握了媒體就掌握了形象、選票、政經利益……等。


宗教界的明日之星

台灣的社會真是千變萬化,政治經濟生態的鉅變,舉世皆知。然而媒體生態更是如此:從報禁解除,有線電視開放,無線廣播、電視開放,公共電視臺成立,及最近政府準備開放如「臺灣之聲」的小功率電臺……,開放的速度,令有心運用媒體的團體及個人目不暇給。

今天,有些宗教團體無不卯足全力,利用大眾傳播作為引領人入教之媒介,並加上以人際網路強化牧養與輔導,例如:慈濟功德會,不但其公益廣告頻頻出擊,更企圖將其觸角伸入公共電視台。而浸信會也加緊腳步製作許多節目以及代理國外宗教節目以充實片源,儼然想成為全國性有線電視宗教頻道經營者的霸主。而天主教的光啟社,早在數十年前加入大眾傳播的市場。標榜超教派的救世傳播協會,更利用「空中英語教室」的盈餘,大力投入傳播事工,其所屬的傳播大樓,猶如一座小型電視臺,一步步地生產他們的宣教節目。


屬真教會特色的大眾傳播事工

在路加福音十四25-35記載,內中主旨是說到背起主的十字架要酌量自己的能力,是按照我們所有的,而不是所無的(林後八12)。傳播事工耗資繁多,以我們有限的資源,更應該符合經濟效應,制定我們發展大眾傳播事工的策略,走出真正屬於我們教會的大眾傳播事工。

根據美國知名傳播學者Defleur所言:傳播組織由P(MEDIA PROFESSIONAL媒體專業)、T(TECHNOLOGY技術)、M(MANAGEMENT管理)三大部門所組成。以教會立場而言,P是我們視聽工作的腦,因為它不但要有媒體專業知識,如傳播理論、傳播政策、臺灣媒體生態、傳播科技理論……等媒體專業知識。二方面,又要深入了解教會教義、文化、意識形態、神學等屬靈知識,猶如經濟新聞記者了解經濟問題,政治新聞記者了解政治運作般,將訴求的主題整合成幾十分鐘的節目供人觀賞。T是視聽工作的手腳,負責執行P的號令,藉由ENG(註)的操控,將抽象的意境具象化。所以,它不但要有拍攝、剪輯、後製作、成音、音效等……技術能力以外,更要配合美學基礎,使構圖、色彩調度、抽象空間概念……等賦於機器生命力的能力。M是視聽工作的神經,當P與T發展到成熟的階段時,常會被所謂的「專業」部門拖累到沒有節制的危機。所以,藉由M將有限的資源極大化,並在P與T之間做平衡的橋樑。個人認為P→T→M可作為未來教會視聽工作發展順序的參考,也就是先強化軟體部門,再漸漸擴充技術部門,迨發展到成熟階段後,再加入媒體管理的工作。

當然我們不一定要追逐流行,一下子將視聽事工組織搞得十分龐大,重要的是先確認我們的目標,再建構配合目標的組織,才不會過於膨脹輔助性質的視聽事工。但也必須突破科層組織的狹局,用更開闊的心發展視聽事工。以我們教會豐富的真理,數不清的神蹟奇事,優秀的人才素質,加上聖靈的帶領,必有意想不到的局面(亞四6)。

【註】ENG(Electronic News Gathering)

原是用來蒐集新聞的機材,為美國CBS電視公司命名的。因其免除沖片過程,而且剪輯作業比電影更方便,又易於攜帶,故十分適合戶外作業及深受電視公司的喜愛。

近幾年來I、C(積體電路)的發展,使得電視工程技術提升,ENG攝錄影的品質亦相對提升,因此這種製作節目方式不再專美於採訪新聞之用,如許多記錄片、劇情片、歌唱節目外景、商業廣告等,甚至本會出版的「台灣傳教史」,「北區簡介」及八月分製作的「埔里仁愛之家報導」等,皆是採用ENG作業方式製作節目。






作者: Mr.Hope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0/01/1994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