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06期1994年11月)
靈修小品:[青年團契]微小的聲音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雨霽



在開始說這個故事之前,有一個小小的要求:想先請大家看看列王記上十九章9-18節,特別是讀熟下面所引的這一段;因為,它是這個故事的重心:

「耶和華說,你出來站在山上,在我面前。那時耶和華從那裡經過,在他面前有烈風大作,崩山碎石,耶和華卻不在風中。風後地震,耶和華卻不在其中。地震後有火,耶和華也不在火中。火後有微小的聲音……」


輝煌的一生

這是聖經中所描寫,以利亞在何烈山上將要見神的一段文字。在這之前,以利亞的一生可以說是極富傳奇色彩的。神賦予他權柄,要他冒著干犯王怒的危險,去見當時拜外邦神的國君,他告訴亞哈王:「這幾年我若不禱告,天必不降露不下雨。」天就真的三年半不下雨;在天不下雨的期間,他先躲藏在約旦河東的基立溪旁,後來住在靠海的撒勒法城中,離耶路撒冷城都不遠,神卻保護了他不為人所見。當盛怒的亞哈因乾渴要找他算帳時,無論那一邦、那一國都派人去找過了,就是找不到他。在基立溪旁,神並且派烏鴉每天供給他的飲食所需;他住在撒勒法的寡婦家,在那裡行了兩件偉大的神蹟:吃不完的麵和油,以及寡婦兒子的死而復活。這兩個神蹟的奇妙,直到二十世紀的今天,我們依然津津樂道。

然而這些神蹟只是一個開端,以利亞後來所行的許多神蹟與此相比,皆毫不遜色。當他後來離開撒勒法,見到亞哈時,他氣勢凜然地責罵亞哈:「使以色列遭災的不是我,乃是你和你父家,因為你們離棄耶和華的誡命,去隨從巴力。」絲毫不因亞哈是國君而假以辭色。在迦密山上的祭壇,他一個人抵擋巴力的四百五十個先知(或許還要加上亞舍拉的四百個先知),他依然無畏地責罵百姓,罵他們不該心存二意,做牆頭草,信奉巴力又信奉神;甚至他還譏笑巴力與占了絕對人數優勢的巴力先知。以利亞在如此充足的信心之下,果然完成了這驚天動地的大神蹟──戰勝巴力並殺了它所有的先知。最後,這一連串的大作為以大雨重降作結;在苦旱了三年半之後,以利亞七次信心的禱告,為垂死的大地重新帶回了生命的甘霖。這一連串的事件,象徵了耶和華的要求以色列民轉回,以及祂的公義和祂的憐憫。


背後的孤單、軟弱

像以利亞這樣的人生,應該可以說是無憾了吧!能在一生當中與神如此密相契、擁有如此大的信心、施行如此大能的作為、受神如此無微不至的照顧,這是多少基督徒夢寐以求的一生。他的一生,就有如篇首所言──如狂風的鋪天蓋地,如地震的震攝人心,如烈火的奔騰昂揚;然而,在他的這些日子當中,卻不是我們所想像的那樣,天天總是一帆風順。在他躲藏的日子裡,他有著極度的孤單與害怕,以致於他雖知道仍有許多耶和華的先知活著,他還是常說:「做耶和華先知的,只剩下我一人。」

他也有過無助的時刻,當他寄居在寡婦家中時,寡婦的獨子死了,寡婦哭求於他,此時寄居其中的以利亞真是情何以堪;以利亞為此把孩子放在自己的床上,向神三次懇求,求孩子能得以復活。他也有過極大的考驗,當他在迦密山上面對無數兇惡的假先知,以及因乾渴而紅了眼睛的百姓,都可能遷罪於他的情況下,他唯有緊緊抓住神而放手一搏,他信心的表現令人激賞,然而其中所面臨「不成功便只有死」的壓力,豈是我們局外人所能體會的﹖他也有過軟弱,當他風聞王后耶洗別要殺他的誓言,由耶洗別平日作風之殘酷兇狠看來,以利亞亦不禁牙齒打顫、骨節發軟地起來逃命,甚至在一棵羅騰小樹下卑微地求死,說他不如他的列祖,求神收回他的性命。這樣的一個人,這樣的一生,我們要怎樣為他下個結論﹖


火裏來、水裏去

我也不知道。當我初讀到這裏的時候,我深深地感到困惑,去查資料嘛,有人說他得勝,也有人說他自義;有人說他信心可比亞伯拉罕,也有人說他只懂得處順境而不懂得處逆境。然而,當我細細品味這段描寫以利亞在何烈山上將要見神的文字,我卻慢慢地、慢慢地抓到了一些感覺,咀嚼到神如此安排的精義。以利亞的一生,可以說都是在火裏來,水裏去,他的工作充滿了神蹟奇事,雜以火燄與刀劍,加上他性格的剛烈,稱他為烈火先知並不為過,他的預言乾旱、他的殺戮、他的求死、他的見神,無一不是燒灼人心之舉;但是走過水火,回首前塵,一次比一次更加猛烈的大能,是無法保證能一次又一次進步的。他一再地行神蹟,也一再的得勝,然而在這循環當中,或許他所相信的已經是神蹟,而不再是神本身了;於是,一旦更大的壓力湧來,他便一塌塗地的灰心了。這之中真正的問題便在於:他有沒有回歸神﹖有沒有自返本心,好好想一想自己得力的根源﹖還是只著眼於目前已完成的大功,而盲目地追求更大的功業;卻忽略了,得力的根源正是根基於我們自己與神這個最基本的關係上。好比我們鍊鋼,是不能一再的用溫度更高的火燄淬鍊它,否則鍊出來的鋼很容易碎;正確的方法應該要反覆地浸水加熱,如此的鋼材,才是真正具有彈性與韌性的好鋼材。我們也可以用這原則檢驗一下我們的信仰生活,在我們為真道大發熱心之際,是否有偶爾停下來反省一下,我是否是真的為神作工?或者,只是為了自己更上一層的追求﹖

當以利亞在非常灰心之時,耶和華讓他到達神的山──何烈山。在那裏神向以利亞上了一個信仰充電的課程:祂向以利亞顯現,卻不在崩山碎石的烈風中顯現,也不在驚人的地震中顯現,更不是在刺目的火光中顯現;而是用微小的聲音,給了以利亞寶貴的教訓,要他繼續以神的能力,完成他在世上的工作。似乎,神用這樣的方式告訴了以利亞,烈火與大水固然都是神的作為,但唯有寧靜思想神的話語,才是真實的力量所在。固然,要實現神的計畫,有時要用大能,有時要展奇事,但要真正完成基督的救贖,卻是要藉著那基督「微小的聲音」在人心中所作的工作,來確立基督的恩典,改變世人成為神的形象!


寧靜適以致遠

是啊,就有如「寧靜致遠」這句話所告訴我們的,唯有將神的話牢記心中,藏在心裏,刻在心版上,能夠時時靜下心來,重新思考、檢討我們一切的作為,才能夠在神的道路上永不疲乏。我們要思考,我們是否有牢牢抓住神?是否有以神為中心?而不是任憑己意,追求更大的功業而已。否則,即使大能如參孫,都有蔽於相信自己的能力而失落的一天,何況是我們這些身處更多誘惑、更多徬徨卻無更大能力的現代人?姑且不論以利亞在神學上所預表的地位為何,雖然他並沒有被稱為信心之父,但他卻用最直接的親身故事,讓我們能夠去深思:為何一個能行如此大神蹟的人也會有失落的一刻;更重要的是,他的故事告訴了我們:要去體驗神「微小的聲音」,來改變我們自己,使我們都能夠在深思之後,成為神更合式的工人!






作者: 雨霽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1/01/1994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