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07期1994年12月)
主題特寫:[青年團契]無論得時不得時!──基隆海軍醫院佈道報導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林珠玉



在軍中服務期間,聖工的方向只有探訪住院的同靈,或來此服役同靈之聯繫,並於每半年教會舉開佈道會時分發傳單,帶領醫護人員參加,如有感動的慕道朋友則繼續帶領追求。



起緣、轉機

及至1992年底始,我參加院方醫護人員及住院軍人之聚會(約十人),但聚會時間常常中斷,至1993年10月向基隆教會聖工人員提起院方的聚會,教會即主動關心參加每星期四聚會;緊接著12月中旬為醫院一年一度之「聖誕節報佳音聚會」,因周聯華牧師及一般教會詩班均沒空,而希望本會支援此項聖工,藉此機會乃由本會主辦「詩歌佈道會」,慕道者四十六人,蒙神帶領、聖靈運行,正濱教會詩班詩歌扣人心弦,令人感動。在爾後幾次的聚會中,也逐漸發現參與者中,其他教會的信徒對「真耶穌教會」排斥,而使聚會氣氛相當不協調,參加的人均可感受到這些教會信徒聯合默默地排擠本會參與聚會,甚而又另外請牧師向我們表示不歡迎,這是挫折的開始,卻也是事工的轉機!



神蹟、聖靈親領

這使我們重新省思及調整腳步,並須作一抉擇,從此時起即同心為此聖工代禱,尋求神的旨意,因為福音工作並不限在海軍醫院,正在此時,神讓我們看見一件神蹟。

即參加聚會的病人曹文富先生,本是長期拄拐杖,經多次代禱及基隆教會不斷的唱名代禱後,居然奇蹟似的痊癒,且陸續自動參加基隆教會的聚會,後於佈道會期間受聖靈,接受浸禮,曹弟兄是第一位初熟的果子,使我們決定無論得時不得時,福音須傳給病痛中的人,因聖靈自然會帶領。

因為福音中心缺乏文宣資料,北區亦給予福音小冊之供應,小本讚美詩、詩歌集錦,均成為聚會中所用詩本。雖然在聚會時,參加的各教會聖工人員本會佔大多數,但是大家仍不敢掉以輕心,每次均迫切祈求聖靈的同工,能化解彼此間之隔閡,為福音工作同心;唯一不同的是聚會時暫不用靈言禱告,而用悟性禱告,截至目前為止,感謝神,現在每次聚會慕道者約有十五至二十人左右。



期許、展望

在此,實在感謝目前投入聖工之傳道、聖工人員(約有5人)。但尚有一呼求,即希望更多年輕人能挺身而出參加此行列,因為病房中生病的年輕軍人相當多,在此所做的是播種的基層工作,把參加聚會的人憑自願填入聯絡住址,並予本會之傳單、小冊,介紹參加聚會之地點,不管退伍與否均能就地找「真耶穌教會」聚會,且把較願意參加聚會之病人,由傳道聯絡當地教會給予關心,所以這是撒種的工作。現在各地教會的聖工,對外主動出擊較少,醫院佈道工作是一種突破,一者打破外人對真教會之誤解(一般教會目前對真教會的評價是:真耶穌教會的信徒是現代的法利賽人),拆除彼此之圍牆;二者因著愛靈魂的心,這是一個機會,把真道植入人心。

我們不知道神對此聖工的棋子如何下,但我們深信:我們是神的工作,神自有祂的旨意。我們須加強的是個人對道理、福音有表達的勇氣(因為聚會是座談式的),和悟性禱告的訓練,有些信徒幾乎人人均能講出某某人道理講的如何如何;但是很少能好好去思考,我到底在生活上將神的福音對未信者傳講多少?當接受教會很多道理後,是否個個願意自覺使命?在此以幾句經節互勉:

務要傳道,無論得時不得時(提後四2)。早晨要撒你的種,晚上也不要歇你的手,因為你不知道那一樣發旺,或是早撒的,或是晚撒的,或是兩樣都好(傳十一6)。



願我們所行的都為福音的緣故。阿們!

傳道的話:林珠玉姊妹在海軍醫院多年表現良好,現今海軍醫院聚會聖工,使她學到不少對外開拓聖工的智慧。主曾說:凡不抵擋我的,就是幫助我的。本此心懷,來做聖工,將使更多的基督徒認識聖經的真理,這是本會要努力的方向之一。別人對真教會的誤解,是因我們的教導理念和傳道心態不妥當所致!實在需要研究改進,例如在稱呼上:

1)對於各基督教派,要稱:一般教會或某某教會,不要稱為「外教會」或「外邦教會」。
2)對於未信主的朋友,要稱:慕道朋友或某某先生、小姐,不要稱為「外邦人」。
3)對於各基督教派的牧師、長老、執事、傳道人、弟兄、姊妹,我們就依各教派的職務來稱呼,表示對他們的尊敬。
4)對於各基督教派常用「上帝」來稱呼「真神」,我們也需要包容,有機會再解釋用「上帝」不妥的原因,因為「上帝」一詞是多數,而真神是獨一的,合乎聖經。
5)對於「奉主耶穌聖名禱告」和「以上是奉主耶穌聖名禱告」的秩序問題,也不必爭論,而加以解釋即可。
6)福音組的聖工人員,在精不在雜,在乎品質好,不在乎人多。「傳家寶典」中有話說:「以言勸人、說人,要先顧自己行止何如?果能自立於正,然後舉而示人,彼人亦有不服從者,倘以己所不能者,以之說人,不但人不服從,且將得謗矣!」盼望諸位從事福音工作的同靈,切記此話;如此,主必幫助我們,無往而不利,廣傳真福音了!






作者: 林珠玉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2/01/1994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