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07期1994年12月)
主題特寫:[青年團契]翻山越嶺為開拓──西山區逐家佈道報導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高連財口述



西山區是指南起高雄縣茂林鄉,北至宜蘭南澳,屬於中央山脈地區廣大的福音工場(註一)。四、五○年代多位福音工人,靠著聖靈的引領,翻山越嶺、披荊斬棘、蓽路藍縷在此地從事開拓佈道,真神的同工使真教會一間間地聳立於高山叢林之間。

二、三十年來,社會、經濟及生態環境的變遷,無時不刻地衝擊著這片地土。信徒的大量遷徙、乏人牧養跟進,使此地一些教會逐漸荒涼、信徒失散、信仰冷淡,令人擔憂。逐家訪問並佈道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所採行的因應措施。



動機與理想

1990年,黃恩霖長老(已故)接任西山區區負責,帶著豐富的佈道恩賜與經驗,在西山區推行逐家佈道,目的是希望藉此使每一位同靈能再度發起熱心,參與聖工,並使得救的福音早日傳遍各角落。為了確保福音事工有方向地推展,我們還逐年訂定聖工發展的目標:1990年的目標訂為「開耕」,主要的工作是找失散的同靈,並利用各種機會宣揚真教會的名聲;1991年的目標是「撒種」;1992年是「澆灌」;1993年是「培植」,亦即舉開各類聖經講習會、逐家佈道訓練等;到了今年(1994年)則是「關懷」,亦即將關懷的觸角延伸至遷移平地的山地同靈。


回顧當初推廣逐家訪問並佈道的理想與動機如下:

1.打破地理的阻隔,將福音傳遍這片沃土:西區地形崎嶇,山林阻隔,許多部落深入而且散居在其間,不僅往來交通相當不便,資訊也嚴重受阻,很多村落都未曾聽過真教會得救的福音。本著愛同胞的熱切,就算跋山涉水、困難重重,我們都願意上去。

2.為主找回迷失的羊:山地生活經濟困乏,許多年輕的工作人口為了生存,只好下山謀事,分散各地;其中不少同靈許久與教會疏遠,造成信仰的墮落。因此,我們期望藉著逐家訪問,關心迷羊的近況,促使他們回頭。

3.解決信徒數增長停頓的問題:過去我們固守對內牧養,忽略對外開拓,結果不僅信徒數沒有增加,連內部的同靈也因缺乏共同努力的目標(如傳福音),而熱心不起來。現在我們改變方式,先將原有的信徒找出來,建立聖工的人力基礎,並促使大家對逐家佈道有所共識,再施以個人佈道事工的訓練,然後往鄰近地區開拓。很奇妙的,經過深入開拓後,許多新的信徒產生,這些新人有許多比原來的信徒還熱心,就起了帶動的作用,使教會又再度呈現豐盛的活力。現在信徒數、信徒的靈性及聖工等各方面都一起增長了。

4.培育更多的聖工人才:人力資源實在是每項事工發展的要件,如果每個人都能從事逐家佈道,那麼福音將很快地就能傳遍西山區了。本著這樣的理念,從1990年開始由黃恩霖長老及侯恩源長老,分別在西區各小區中舉開個人佈道訓練班及逐家佈道講習會,培育更多的人參與這項聖工;感謝神,目前已有很多的弟兄姊妹來參與這偉大救人的工作。而實際的逐家佈道經驗,無形中也增長了他們的智識能力,將來必有助於聖工的傳承。

5.恪遵主的託付──傳福音,並擴大全民參與:傳福音是主所託付給每一個門徒的使命(可十六15-20),藉著逐家佈道活動,讓每一弟兄姊妹都能自覺使命,並能在福音的事工上善盡一己之力,使傳福音的工作不再侷限於傳道、長執的職責。



逐家佈道的作法

1.宣導與職前訓練:利用各項信徒的集會、活動,宣導逐家佈道的重要性與使命感。然後分別舉開全區性、小區性及各教會性之個人逐家佈道講習會。

2.展開逐家佈道,先從未信主的親朋好友做起:要到完全陌生的家庭佈道,往往吃力不討好;反之,若先透過信徒認識的關係進入未信者的家庭,則效果通常很好,甚至有意想不到的收穫。所以,在找尋佈道對象的事上,我們會先和信徒聯絡,請信徒帶我們去他們的親戚、朋友家訪問,和那些人話家常,在輕鬆的對談中,我們就伺機將福音「很自然地」傳給他們。

在這段過程中,我們真的體會到聖靈的同工:常常有人聽完我們的見證或講道後,就深受感動,馬上留我們在他家、接待我們;也有許多人事後主動打電話給我們,邀請我們再到他家談道;其中,有些慕道者甚至會帶我們再去認識其他的慕道者(通常是他的親朋好友),介紹我們與他們談道,就這樣一個帶一個地,我們增加了很多慕道者。到現在,西山區每次舉辦「慕道者聯誼會」,反應都相當熱烈,平均每一次都會有三十多個慕道者參加,感謝神。

此外,我們也深深領悟到一件事,那就是:在傳福音的事上,我們絕對不能小看任何一個人的力量;因為,往往就是由於一個慕道者或一個信徒所認識朋友的引介,讓我們可以接觸到更多需要福音的人。因此,我們若好好培養每一個慕道者,他們將會發揮很大的力量、做更多的工,他們會自動到自己的部落,將福音介紹給親戚朋友,帶領他們來查考。

「只要將親朋好友引介給傳道人,並陪同傳道人作家庭訪問。」所以,逐家佈道在西山區,真的是男女老少都可以投入的工作。有時候,傳道或負責人不在,信徒也會自己去找慕道者,當發現有心信主的人時,這些信徒就會請傳道去慕道者家再深入談道,這種方式果效相當好,現在舉辦靈恩佈道會都有好多慕道者參加,而這些人都是信徒所帶來的。

3.搭配詩班,效果更佳:除了逐家佈道之外,我們也不定期地舉開詩歌佈道會,讓區裡面鄰近的各教會、各個信徒,將自己平時所培養的慕道者帶來參加,聆聽詩歌與證道;遇到沒有教會的地區,我們就在信徒家外面的庭院,或是社區的活動中心裡,舉開詩歌佈道;有時我們也會動用小型的詩班,就地在慕道者家詩歌聯誼,不過,在此以先,都會先請慕道朋友多邀集自己的親朋好友一起來聆聽。感謝神,因祂的靈大大地感動,許多人邊聽詩歌邊流淚,讚歎詩歌的美妙及神救贖的偉大;就這樣,我與他們的心靈益發接近,越來越多人願意接待我們,到他們家中談道,進一步認識真教會。



逐家佈道的辛酸甘甜

很多工作都是在實際運作中、在遭遇困難後,不斷地學習、不斷地調整,臻至完善的。

起初,我們踫過很多的「釘子」。原因之一是現代的原住民已不若以往的親切好客,即使是同族的人,他們也多有戒心。剛開始的時候,我們也不懂得利用親戚朋友的關係打入家庭佈道,只是往完全陌生的家庭去逐家拜訪;因此,常常遇到別人藐視我們、不理睬我們的情況,甚至還曾經被阻擋、驅趕、或逼迫(誣告)。後來,我們學會了運用親友關係來進入原本陌生的家庭,進而伺機佈道,被排拒在外的情況就改善了。

其次,隨著人心智識的開化、生活水準的提昇及電視廣播媒體的普及,我們發現人心在變,變得不再單純,變得難以捉摸。因此,「每一個人的想法」都可能會變成逐家佈道工作者的重擔;如何在談道中掌握人性心理、順勢推舟,使所傳的道被接納﹖將是極大的挑戰。每次工作前後,我們都必須聚集在一起禱告,求神親自引領我們的腳步,感謝神,剛開始的時候,或許會有阻擋,但是後來聖靈親自帶領,自動開通了他們的心,許多人的態度逐漸軟化,慢慢地接受了真道。

此外,原住民地區雖然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居民是基督徒,但多屬長老會、浸信會的信徒,聽過真教會的很少,而其中又對真教會多有誤解。許多人以為真教會是「邪教」,觀念一時難以改變,為了扭轉此一逆勢,我們每到一個村落開拓,就先找那裡知識水準較高的人,像是老師、民意代表之類的人,和他們長期接觸,向他們介紹真教會的福音,帶他們參加靈恩佈道會,有時得費一年以上的功夫「培養」,他們才慢慢接受,等到受聖靈之後就完全接受了。這些人可以說是村民的「意見領袖」,他們一個人相信之後,信仰根基穩定,就可以發揮數十倍以上的果效。像是我們最近在新興村辦的詩歌佈道會,就獲得他們女村長的支持,她本人在最近得到聖靈,因此幫我們廣為宣傳,要村民來參加佈道會。

逐家佈道是件需要長期投入的工作,我們往往要花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在追蹤、跟進,及培養慕道者,所以做這項工作極需要耐心、愛心及肯吃苦的精神,最要緊的是看重每一個人的靈魂,因為它勝於全世界的財寶(太十六26)。



極待支援的困境

誠如上述,西山區幅員遼闊,許多地區尚未有真教會傳入,是一片福音的沃土。但在開拓的過程中,我們也常自忖於人力的匱乏,特別是經過「裝備」的人力,因為「培養」慕道者的工作,光靠一個傳道人是不夠的,我們需要更多的同靈與傳道同工,多少分擔傳道者的工作。另外有些地區的老人家只會說傳統的山地母語,因此,我們也需要一些懂得母語的老一輩同靈來參與訪問佈道工作。

談到人力資源,另外一個很根本的問題,是極需全體同靈代禱的:山地生活貧困,經濟拮据,許多年輕的山地同靈都離鄉背井,下山謀生,因此,有些教會的人口不斷在縮減中,能從事聖工的人也少了許多,而那些願意留下來的同靈,其實也多半過著相當清苦的生活,他們往往在佈道會之後就得趕著上零工,已無暇它顧。雖然生活困頓,仍有些人願意固守在那裡,只因為「神的教會」在那裡,不忍心任憑這殿荒涼,因此也就甘之如貽了。

經費問題,是另外一項時常令我們手足無措的困難。但感謝神,到目前為止,我們用有限的經費也做了許多的事。



使命與展望

傳福音是神託付給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可十六15),不傳福音,我們就有禍了(林前九16-17)。每個人對福音工作都應該要具備使命感,特別是對我們周遭的親朋好友,更應該擔負著分享福音的責任。所以我個人對逐家佈道有以下的期望:1.這項工作應該持續推動下去,不管遭遇任何困難。2.全民應該共同參與及關懷這福音的事工:不管是成人或者是學生、兒童,都有自己的親友,只要將你們的親友帶來教會,或請傳道長執去他家訪問,靠著神的大能,總會有機會讓我們多得些人的。3.個人須裝備自己:逐家佈道工作者,本身應該多充實道理的根基、多參加講習會練就聖工的技能,最重要的還要加強禱告,求主同行。

註一:西山區於去年(1993年)重新分區,範圍改為從南投以北到烏來的山區。






作者: 高連財口述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2/01/1994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