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美慧
緣起
近年來因台灣社會的危機之一──青少年犯罪年齡不斷降低,面對台灣教育界對學校教育無力改變學生的現況,而興起了「以宗教來輔導青少年」的理念,於是短短二、三年內,各校漸漸開放宗教團體進入校園,或開課或闢社團等,都是過去教育當局所禁止的。基此信念,佛教「無塵營」、基督教「成長營」或各種營會等活動紛紛主動與學校合作,用宗教的力量來感化、引導學生。
1.天母國中
民國八十一學年度,北區天母國中輔導室主任,向在該校執教的本會姊妹謝永后老師提議,邀請本會在學校聯課活動時間舉辦宗教輔導的專題講座,謝老師聞此即與當時北區大專聯契的校園輔導陳忠揚傳道聯繫,經陳傳道的邀請、鼓勵,挖掘福音工作有經驗的蔡靜枝老師及熱心的大專生,在八十一年的九月舉辦兩次福音講座,舉辦結果調查反應不錯,於是次年(八十二年)本會向該校訓導處申請成立宗教社團,正值其聯課活動社團不足,馬上獲得校方同意,隨即開始籌備社團(名為「葡萄園」)的成立。
開學前先設計上課內容,列出參與此社團的名單及其資歷,呈上給學校審查,因天母國中校風自由、開放,學校很快即通過。
課程內容分為三部分:(一)詩頌:十分鐘,由大專生帶領;(二)故事(由聖經故事挑選適合的主題):約二十分鐘,講員由經驗豐富的教員擔任;(三)輔導時間:由大專生分組帶領,平均每組四~六名學生。
2.北投國中
繼天母國中成立社團不久,北投國中亦有本會任教的體育老師尤盛輝弟兄,學校主動向尤老師提出有意藉宗教來輔導學生,幾經聯絡商討,因尤老師暑期進修回來已開學,延誤時效,遂順延至下學期開班。課程如天母國中所設計的,人數比原定的國一、二每班三十名多,原來是學校的需求,特增開國二班一班,學生均是學校頭痛的問題學生。
3.桃源國中
北區桃源國中也在八十三學年的下學期開學前二、三天,由本會教師向該校申請,因天母、北投等國中舉辦成效獲得肯定,而獲准成立,每班限收四十名學生(因工作人員有限),一切教材設計亦採天母國中「葡萄園」社團所用的。
4.海山高工
另外八十二年九月台北縣土城海山高工,也由其他教派的教會教師成立教職員團契,而輾轉成立了類似以上國中的「葡萄園」社團。高中內容略不同於國中,大多以讚美詩、青年詩歌或適合慕道者心聲的短詩,於學期開始就影印、裝釘成冊;而後有三、四十分鐘的短講,以勵志性、宗教性和關懷性為主題;短講後是茶點時間,由土城教會提供,輔導員趁機與學生親近、溝通;最後四十分是分組活動,引伸短講的內容至見證或直入信仰。國中組「葡萄園」時間僅五十分鐘,高中組則約一百分鐘(兩節課),在運用上高中組比較充足。
累積經驗,日漸擴展
自天母國中開啟校園福音工作後,投入此項聖工的人力從各校教育人員到社青、大專院校的學生,由少數的幾個團契,相邀到今天的淡大、師大、師院、輔大、北師、文大……等大專院校。直至今年暑假結束,國中又增闢新民國中國一、二兩班,成淵國中國一、二兩班,及高中部分的復興美工;而工作人員作整合後,使這項工作組織化,將目前參與工作的人員分為:
一、行政人員:
1.企劃小組:組員五名,組長一名。
2.輔導小組:組負責三名。
3.執行祕書:一名。
4.各校駐校代表:一或二名。
5.行政協助人員:一名或二名。
6.宗教教育組兩位傳道協助。
二、每班執行人員
1.班導、副班導各一名,班導皆為社青。
2.大葡萄(輔導員):各班四~六名。
現有的國中葡萄園工作人員計有九十名,三分之一為大專生,三分之二為社青,含學校教職員及教會執事、負責人,高中則亦有十多名工作人員。他們除了時間、精神的付出以外,財物的奉獻也是常需要的。
經過一年多的「葡萄園」福音工作,使參與者漸漸摸索出一些帶領學生的原則;由於各校風氣的不同、學生背景各異,擔任直接輔導學生的大葡萄們,都感受到壓力頗大。而壓力是來自多方面的:有的來自家庭(須先生諒解,兒女有人照料)、有的來自信仰的歷練(有初信不久或過去少有帶領人經驗者)、有的來自工作(身為學校教職員,時間有限或有的是個人職業須兼顧),種種的壓力卻有共同的信念──這件聖工必須靠禱告,因為阻撓常在意料之外發生;神藉著這件聖工教導參與者,使之在工作中學習彼此搭配、互相代禱,尤其為「小葡萄」(學員)代禱更是顯著,部分單親家庭或家庭有變故的小葡萄,都是需要我們特別關懷的對象。
曾經親耳聽到「小葡萄」跑來告訴「大葡萄」說:「這是我最快樂的時刻,因為沒有課業壓力,又有傾訴的對象。」內心受到不少激勵,雖然羊圈有九十九隻羊,但主卻放下那九十九隻羊,踏著荊棘的路尋找迷失的那隻。但願在北區校園福音開始的路上,有更多的同靈伸出您的手支援,踏出您繁忙的生活,也加入這個行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