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社
(一)宗教淨化人心的呼聲日高,宣教處處是機會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副主委張植珊,曾發表一篇論文《宗教信仰與倫理道德》,文中分析台灣社會的現況指出:「在追求科技發展、經濟開發的現代社會,各階層的價值觀,承受各種物慾的衝擊而急速變形;國人的道德觀念、價值標準超向立竿見影的物質效益之結果,導致人們精神上的空虛和道德的淪落。」(註一),張副主委認為,要解決目前台灣社會的精神困境,免於將來的道德「浩劫悲劇」,勢必藉著「宗教信仰」的力量,從根本來教化人心才行。類似的呼聲,近年來不斷地出現:「回歸宗教信仰」、「藉宗教力量淨化人心」……,似乎已成為這個病入膏肓社會的一帖良方。
教育當局准許各級學校包括中、小學,開辦宗教教育課程或宗教社團活動,鼓勵宗教團體參與公益活動,甚至各種社會機構主動要求開闢宗教時間……等種種宗教開放趨勢,都是值得欣喜的發展。凡此種種對本會的宣道工作而言,毋寧說是一次又一次的「機會」;事實證明,這些機會的確值得我們好好把握。彰員小區各教會響應救國團「國際家庭年,淨化心靈,邁向祥和社會」健行活動,在往來奔走間,打響了「真耶穌教會」的名聲;中、小學校園的「葡萄園」社團,將基督的愛深植於青少年的心;雲林教養院的宗教輔導課程,安慰了無數心靈嚴重受創的「不幸少女」……,都是「真耶穌教會」掌握社會脈動,讓信仰更生活化、更入世的具體進步,但這些都只是剛開始,往後要努力的更多,請看我們後續的報導。
(二)資訊社會,福音傳播的契機
有人說,羅馬帝國便利的道路網,促成了福音在歐陸的遍傳、活字印刷術和發明,藉文字傳播間接助長了宗教改革的聲浪;即將進入世紀的今日,微電腦、光電技術及大眾傳播科技的長足進步,更促成了資訊全球化的新紀元。現代的大眾傳播媒體已經從第一代的媒體「紙」(文字)、第二代的「廣播」(聲音)、第三代的「電視」(影像),進步到現今所謂的「第四代媒體」:電腦資訊網路。有朝一日,藉先進傳播媒體快速傳達福音訊息,將蔚為宣教事工的另一主流,這是可預期的,只是我們適應得很緩慢……。我們的福音廣播節目、福音電視節目才剛要起步,亟需要同靈的代禱。另外,新興的第四代媒體,電腦網路(或稱電子佈告欄BBS),目前在本會僅止於信徒或少數教會間連繫或資訊交流的層次,但有心之士,仍期望將來能利用它來做為傳福音的另一種工具。詳細的介紹,請讀者翻閱本期的相關報導。
(三)走出教會,走入人群間播散福音
或許是神所賜的機會,抑或是時勢所趨,近年來,許多同靈都感受到:本會有必要走出固守的本位,以更積極主動的態度及方式,走向人群,宣揚本會的特質,以撇清一般大眾或其他基督教派對本會的不解。事實上,真耶穌教會有真理、有聖靈及純正的教導,引人至得救的道路,這正是本會最寶貴的資產與優勢,也是亟待發揚之處。
北投教會將福音推向社區,並做成愛護社區環境、敦親睦鄰的功夫,不僅受到鄰舍的歡迎,還為我們添加了不少慕道者及新同靈。西區舉辦詩歌觀摩會,亦主動邀請一般教會詩班及各階層機關人士或民意代表與會,將本會的美妙恩賜與見證,呈現在世人面前……。感謝神,這些都是本會在宣教事工上的一大突破。
(四)創新、精美的文宣品,使人們更願意持有、或主動索取
以往,本會的福音傳單,經常遭遇被人「看完即丟」,或連看都不看隨手就丟的窘境。現有些腦筋動得比較快的教會,索性在傳單上加印一些一般人認為「實用」的訊息,如健康常識、火車時刻表、區運消息、勵志小語或藝文活動等,這些附加的內容,無疑地為本會的傳單,增加了許多的「可存留性」,但,我們真正的目的還是希望,真正的主角:「福音訊息」能深入慕道朋友的心,更希望有朝一日,藉著這福音傳單能引導他們到教會,能帶給他們真正的幫助。本主題最後也將有部分文宣品的展示。
(註一)張植珊,《宗教信仰與倫理道德》,教育資料文摘八十二年三月號,4~17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