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10期1995年3月)
主題特寫:[青年團契]「催眠?輪迴?生命觀!」座談會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編輯室



時間: 十二月十八日星期日下午二點

地點: 總會大樓三樓小會議室

座談人員:

郭志信醫師
(主持人,文中簡稱「郭」)

羅讚坤傳道
(文宣處處負責,文中簡稱「羅」)

謝順道長老
(神學院院長,文中簡稱「謝」)

卓長珍醫師
(台中榮總精神科,文中簡稱「卓」)

陳錦生博士
(東海生物系教授,文中簡稱「陳」)

鄭啟清博士
(台中榮總研究員,文中簡稱「鄭」)

謝宏惠老師
(明道中學輔導室,文中簡稱「宏惠」)

陳聖明弟兄
(台大農化博士班,文中簡稱「聖明」)

郭:感謝神,也謝謝各位能夠撥忙參加這次的座談會。最近電視有馬丁秀,突然之間大家對催眠有一股熱潮。有人開玩笑說,台灣每隔幾年就要有些東西來流行一下,而催眠現在正熱門;事實上,我對催眠也是外行人看熱鬧,雖然我本身是牙醫,在求學當中,剛好教授做特別的演講,我大概聽了四堂課,有兩堂課的示範。所以今天特別要借重卓醫師和陳教授兩位的專業知識,並謝長老的真理立場,以及受邀參加座談人員的專業領域,來為我們解開「催眠?輪迴?生命觀!」的迷思。以下即進行我們的座談:


●何謂催眠?

郭:睡眠與催眠有何不同?被催眠的人意識狀態如何?為何有些人無法被催眠?

卓:我個人曾見過台中榮總牙科殷念德教授的示範表演,他在台灣算是第一個作催眠術的醫師。我想精神科醫師並沒有這方面的訓練,不過精神科的教科書可以找到一些資料。催眠術(Hypnosis)Hypno希臘文是睡眠之意,事實上不是睡眠狀態,是人很清醒的狀態。因為在睡眠的時候腦波會改變,人壓抑管狀護膜系統(管意識狀態Consciousness),例如車禍受傷昏迷或吃安眠藥昏迷,管狀護膜細胞會受到壓抑或傷害,但在催眠狀態時,管狀護膜系統並沒有被傷害,而是保持完整的情形,被催眠者意識清醒,處在一種朦朧狀態,且腦波沒有改變,是一種相當強烈的注意力集中一點,本身對周邊的感覺會減少。睡眠與催眠不同的地方是人睡著後,對於周邊的環境沒有感覺,但被催眠者本身還是有感覺,但不一定只限於被別人引導,也可以自我暗示、自我催眠。催眠要具有兩個條件:a.注意力要集中、要專心,b.要有暗示(Suggestion);有人說:「在我們的生活中,無時無刻不在於自我暗示。」或是催眠的這種暗示,不一定要特別某個人為你催眠,只要有強烈的意願想進入另一個朦朧狀態,例如想要找死去的親人,他可以專注地想著上述事情。但有人必須藉助催眠者的暗示來作引導。

郭:好像我們看到的影片都拿著一個懷錶,在被催眠者面前晃來晃去,其作用如何?

卓:被催眠者必須注意這個錶,其動作很刻板,一直單調的重覆,讓他對周圍環境的注意力慢慢減少,而去注意那個事情,而且給一個暗示,使被催眠者接受暗示而受影響。記得以前殷教授是拿一枝筆,教你專心看那枝筆的某一點,然後以單調之聲音來暗示,引導他進入催眠狀態。我記得小時候有所謂的「關落陰」,那時候的人很迷信,可能有些人很想念死去的親人,或是在日常生活中碰到一些挫折時,心想:會不會是祖先對我有一些話要交代,所以就藉著「關落陰」來了解,這是一般的民間風俗。我親眼看見一個「關落陰」的人,她雙眼蒙著一條毛巾,兩條腿繞圓圈一直跑,另一個引導她的人,在旁邊拿著尺一直單調的敲,她就很專心地聽著這個聲音,然後就忽略了周邊的一些聲音,慢慢地被引導,而道士就問她說:「妳現在走到哪裏?」她說:「我現在走到橋邊,看到旁邊有一棵樹,我看見一隻小鳥在樹上。」道士說:「妳現在把手伸上去,用雙手去把小鳥拿下來。」她就真的用雙手把牠拿下來;事實上「關落陰」只是她的一種想像或幻想,然後以內在的意願來看見一些東西。我在想是不是近代人的壓力或困擾無法解決,就藉著一些奇怪的書,像《前世今生》來滿足某些人的需求。就像一個小孩子有困難時,他會藉著一些幻想、希望、想像來滿足他的需求。

郭:催眠後情形如何?

卓:被催眠者進入另一種意識狀態(解離),但不是昏迷,他自己可以走路、開車或做任何事,只是精神狀態到另一個境界,被催眠者只是本身意識上的解離,當他回到現實世界時,有時候需要人提醒。

郭:為何有些人無法被催眠?

卓:他可能無法專心、沒辦法集中注意力。一定要有很強烈的注意力才能被催眠。

郭:催眠的歷史淵源?催眠的醫療效用如何被發現的?

卓:十八世紀在佛洛依德以前,有一個人叫做Mesmer曾做過催眠表演,使用動物磁場的形式來催眠,後人發現這些不正統、旁門左道,只是一種想像,類似法術、變魔術之類。二十世紀佛洛依德不接受催眠的觀念,將它變成意識狀的hysteria,就是精神的壓力用身體的症狀來表現,也就是歇斯底里的意思,這種轉化的過程當中是潛意識的,這種只能到幼年時代,不能追溯到前世。在傳統精神醫學並沒有「前世」這個觀念,只有到兒童時期。

郭:從科學觀點看《前生今世》這本書,各位有何意見?

陳:這本書在美國不轟動,為何在台灣能暢銷?第一,因為作者是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也是耶魯大學很有名的精神科主治醫師。書上所提到的催眠療法、前世療法沒有經過驗證,沒有經過成熟的理論來解釋,也沒有其他的研究者一再測試來得到相同的結果,他藉著「靈媒」來作實驗,這是沒有說服力的表現;第二,書中的研究對象──凱瑟琳,沒有詳載她的背景資料,另一個「靈媒」也沒有實驗依據,這是完全不科學的。一個科學的實驗必須將實驗的過程、材料詳述清楚,而且要在醫學期刊發表,或在精神醫學大會上發表研究成果,而不是寫成小說形式的書。此外,這本書也是一種宗教的書,書中「大師」所講的話似乎很有道理,無論是基督教、佛教、禪宗的人,都很容易就接受了。書中一直強調要不斷地學習,今世做不完,來生再繼續,這些說法都很主觀,最後提到「靈媒」,變成一種通靈、宗教的書了。特別是書中提到有關聖經的部分,作者並未證明來源及參考文獻,而且所述經過查證亦不正確,此亦證明作者的治學態度似嫌草率,更不是一種科學研究的態度。

郭:我也簡單地看一看這本書,作者一直提到自己是受正統的訓練。我記得好幾年前聽過殷教授的演講,印象中,催眠好像是在馬戲團表演的活動,藉此得到的資料是否有謊言?可信度有多少?

陳:催眠所得到的資料,不一定完全是真的,例如催眠後回到幼年時代看自己的童年,印象會扭曲,有很多事情是幻想的,不完全是事實。因為催眠有暗示、引導,所以有可能是自己編造的,有時候催眠了三次都講一樣的話,我也不覺得奇怪,有些人會幻想他是總統,他常常想,你問他一百遍,他還是說他是總統。對於催眠的過程,我並不清楚,我知道有些人不容易被催眠,可以用鎮定劑,就是「麻醉催眠術」;有時候醫療上是需要的,例如拔牙齒、減肥等,都有這樣的效果。在診斷方面可能用了很多,例如在壓力下,很多平常不願說出來的事,在放鬆的情形下就會講出來;我想催眠術就是由一個催眠大師給你引導,讓你放鬆,其實腦波可以看出來,例如淺睡時腦波是慢的,正常時是比較密,催眠時和淺睡或沉睡時是不一樣的。

郭:若公司欲利用催眠術來激發員工潛能,那麼基督徒參與此類訓練是否恰當?催眠真能激發「潛能」嗎?

陳:我不太清楚催眠能否激發「潛能」,但我發現很多公司有超覺靜坐、瑜珈等五花八門的方式來進行激發「潛能」,特別有很多書來推銷這種方法,但催眠處理不好時,可能會走火入魔,前不久報紙記載有人被催眠回到前世卻回不來的情形。

郭:最近的報紙只要是有催眠的報導,我都會注意,報紙提到中國氣功學會吳長新,他用氣功幫人治病,他說中國本來就有氣功催眠,例如:氣功催眠後,脖子一直轉就是脖子有問題,有些說法實在很難了解。另有一個問題是:施行催眠的人是否可能誤導一個被催眠的人?

卓:有可能。在好的方面可以幫助病人止痛或解決困擾,例如一個很沮喪的人,我們給他一個暗示或提醒他的優點,把潛能引發出來;但用在不好的方面,可能會用來作不法之事。假設一個病理的現象要變成好的,例如得癌症,神經質的人可以藉著催眠暗示而得醫治;有些神醫佈道醫治的原理也可能有暗示的作用,另外乩童也是催眠的另一種應用。

郭:金光黨是否也應用催眠術來騙錢?

卓:金光黨利用人性的弱點──貪,也利用一些類似催眠的手法,相信他能給你更多的好處,運用一些東西使你只注意某一特點,而忽略其他部分,再將你的錢拿走,這種方法類似催眠與魔術,等到你發現時已來不及了。我岳母就是把戒指拿起來交給他,後來發現時,他已經開車走了。

陳:其實在大陸,路邊有兌換金錢的地方,你如果在那邊兌換金錢,可能一千元換成五十元也說不一定,我有一個同事是國科會的,他拿了一千元卻換了五十元回來,他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可能是動作快或是障眼法。

郭:醫生使用催眠術的尺度何在?他如何判斷病人需要催眠?

郭:有些醫生使用催眠是為了麻醉病人,因為有些病人無法使用麻醉劑。一般情況下,為什麼不使用催眠?因為很麻煩,催眠必須要誘導老半天才能達到目的。精神科醫生也將催眠用於診斷、治療;但醫生使用催眠的動機必須是正面的,是為了恢復病人的健康。

鄭:美國有這種案例,就是用催眠把祕密講出來,控告父親性虐待。不管是不是真的,有些法院就用這種例子來當作審判的工具。如果說這種案例不成立,也會造成家庭分裂、名譽受損,在美國已經濫用這種催眠的方法,有人很反對這種方法,因為有人好好的,但在精神治療時幻想一些事情,旁人就信以真;另一個現象是金光黨,最近台灣有很多類似馮大善人的事,這種事一再發生,為什麼還會有人受騙?國外有的是整個教會狂熱,教徒集體自殺,這種事情是用什麼方法,讓相信的人受迷惑?韓國的「統一教」所有信徒被洗腦,被洗腦到和父母都決裂,一心一意為了教會,奉獻自己所有的東西,如果父母不讓他參加也不行,要用法院的方法,讓他接受反洗腦才可恢復正常。

鄭:廣義的催眠可以涉及很多人,狹義的是一二人受騙,催眠基本上是奧祕的問題,為什麼會受影響?為什麼會受迷惑?另外就是關於書上所講的問題,用催眠可以表現出從來不會的技能,或沒有過的經驗,例如小孩子可以說到歷史上的某一個事件,去考察時發現真的有這件事,在小孩子的經歷上應該是沒有接觸過這種東西,這種事如何解釋?

郭:我曾看過一個報導,在美國有一實驗,在催眠以前將大學生分成二組,有一組對他們談到東方輪迴的觀念,有一組都不講;發現刻意灌輸輪迴觀念的一組,比較容易進入前世,有60%的人進入前世,另一組完全沒講的就少一點,所以可信度值得懷疑。我想腦袋裡面記憶的東西太多了,有的可能是幻想;有的是真正的經驗,或從書本、影片上看到的,這些全部加起來。有時候我有這種困惑,比如說有一件事,我覺得很重要,想去告訴某人,但不確定是否已經告訴他了,像這種事連我們自己都會「當機」了,人腦也是一樣,可能時間久了,記憶力模糊,這些事都混雜在一起,有些事可能只是想像。

陳:催眠的內容,有很多只是假記憶,有些是自己作夢,留在記憶中,或是自己編造的故事,或是小說,然後在催眠的狀態下,這些都會講出來,會被認為是事實。我想《前世今生》所提到的女主角,她三歲時曾被性騷擾,三歲怎麼會懂?這些很可能是她長大後看見很多的實例,然後轉化成記憶。剛剛提到激發「潛能」,使我想到語言學習機,原理是在快睡覺時,一直播放,然後進入到潛意識。

卓:關於睡眠學習機,我的想法是這樣,例如人要講英文時,在緊張時反而講不出來,因為要經過第二個語言的邏輯過程,想一想文法才會說出來,除非是母語。睡眠學習機是讓我們在很輕鬆的情形下,但不能完全睡著,在矇矓狀態時,一再地重複灌輸,希望我們運用時也是在很輕鬆的情況下說出來,但事實上效果不是很好,因為記憶要靠睡眠(動原時期)才能儲存,睡覺要足夠,記憶力才能集中,不是靠睡眠學習機來記憶。

陳:如果催眠用「電腦」來比喻,要將電腦檔案叫出來,沒有輸入的就叫不出來,從小到大的事可以叫出來,但前世的事從何而來?

郭:以生理學來講,例如人的大腦從胚胎開始有功能,應該從這時期開始儲存。既然這樣,那前世的東西從何而來?例如有一個三歲小孩,他回到前世,他會講西藏的語言,我想可能是邪靈工作,不然我沒辦法解釋。

陳:有可能是邪靈附身。例如三毛的先生死掉,三毛很想念她先生,就利用筆仙來問問題,一問一答,後來她發現答非所問,她就用西班牙文問他說:「你是誰?」他就說:「我是魔鬼。」三毛就很緊張,就奉耶穌基督的名叫他離開。我相信《前世今生》所寫的內容是邪靈的工作,並沒有八十六個前世。

郭:洗腦與催眠的區別?

卓:洗腦是先有預設立場,例如在不舒服的環境下──很單調、安靜、灰色的監獄,逼問口供的人聲音單調、一再重複,類似催眠的作用,重複暗示到最後將無罪的變成有罪的。另一種的審問是疲勞轟炸,使嫌疑犯在無意中供出犯罪的口供。洗腦和佛洛依德所謂的催眠動機相反,但目標一樣。佛洛依德之催眠是在很輕鬆的椅子上躺著,從現在一直回想到童年時代,去找出原因。


●真有輪迴嗎?

郭:《前世今生》一書第十八頁,作者曾引用哥倫比亞大學所用的比較宗教學的教科書,指出:舊約及新約中的確提到輪迴觀點;只是該觀點後來在尼西亞會議中,在定聖經文時被刪除。此乃有關於正典與旁經的爭論?現在的聖經究竟是否完整?

謝:當時神學家認為旁經沒有正確性,沒有權威,所以刪掉,留下六十六卷,就是所謂的正典。有人懷疑是否有些真理被刪掉?因為聖經是神向人的啟示,既然如此,一定是神認為需要啟示才啟示,只有錯誤的才會被刪掉。基督教認為六十六卷是權威,旁經沒有權威,不是正典。

郭:天主教是否比較注重旁經?

謝:天主教不但注重旁經,也注重口傳。口傳就是使徒時代所留下來的口傳,但使徒時代距今年代遙遠,實在不可靠,所以我們不接受口傳、旁經。

聖明:我對新約的形成舉一些歷史上的事情,現在的基督教用六十六卷,但廣義的基督教裡面至少包括三個大宗教:羅馬天主教、希臘東正教、更正教(台灣泛稱基督教)。基督教是一五一七前年馬丁路德之後的事,在一五一七年以前的耶穌教會主要有兩大宗派:一是羅馬公教,一是希臘正教,至於他們用的聖經和馬丁路德(更正教)以後的是不一樣的,羅馬天主教除了六十六卷之外,還有第二正典,也就是旁經。第二正典的歷史,要追溯到七十士譯本;第四世紀耶柔米(Jerome)完成了拉丁通俗譯本(Vulgate),原不含旁經,但後來教會將拉丁文旁經加入通俗譯本中,此拉丁通俗譯本成為馬丁路得改教前西方基督教的通用聖經。馬丁路德因不贊成「煉獄」、「贖罪卷」,且當時猶太經典(Tanak)並不包含旁經,故認為旁經不應該和六十六卷有相同的地位。我們承受馬丁路德的看法,一直採用六十六卷。羅馬公教重視旁經;馬丁路德不採用旁經,基督教是沿用他的看法;東正教比羅馬公教(天主教)的旁經又少了一些,但也注重旁經。基督教正典的形成是西元一五○年之後才有人蒐集保羅的書信,一直到四世紀末確定為六十六卷。因為範圍很廣,北非有基督徒,敘利亞、羅馬也有基督徒,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認為的正典,最後才有所謂的大公會議。

聖明:《前世今生》作者的宗教觀念薄弱,書中所提到西元三二五年之尼西亞會議與君士坦丁會議(西元五五三年),這二次會議都和輪迴無關。所以說聖經有沒有刪除?作者並沒有很考究他所看到的那本書是怎麼寫的。「輪迴」英文是 reincarnation;「道成肉身」是incarnation,所以作者將incarnation和reincarnation混淆了,因為這二次會議是在討論incarnation,耶穌是不是神、耶穌和人之間的關係是他們討論的重點。因為當時有一個異端,亞流提出一個論點:怎麼可能再有一個神出現呢?只有一個神,除了我們所相信的神之外,怎麼可能有第二個神出現呢?耶穌絕對不可能是神;他所提出的觀念有很多人相信,因為大家都相信獨一神觀,所以無法接受耶穌是神。在尼西亞會議決定亞流會議是錯誤的,耶穌也是神。在君士坦丁會議時,討論耶穌到底是神和人的合一呢?或是祂只有神性,沒有人性呢?所以那時還是討論和incarnation有關的問題。所以可能是作者沒有仔細去看字眼所造成的誤會。

郭:從催眠術、相關電視節目及《前世今生》一書的風行,反應出哪些社會心理現象或人生問題?

宏惠:人的問題來自許多方面,自古以來,從有人開始,人即與天爭、人與環境爭,或人與人相爭、人與自己爭,在不斷「爭」的過程中,產生許許多多的心理困擾,這些都是我們所有不悅的來源。每個時代都有各自的「心理困擾」,面對如此的危機時,都會有一套「有效」的方法來解決困境。在西方就叫「心理治療」;而在中國,可能多以自助式的方法解決困擾。在亂世時,人無法解決問題,就有很多學派出來,例如:春秋戰國時代──老莊的「無為」思想治療無助;魏晉南北朝,沒有說話自由的知識分子,選擇「清談」方式,求取心理平衡;各朝代大師經典作品,給予不同年代的中國人平穩心理的處方;另外宗教方面:抽支籤、殺豬公、占卜或算命,也可達心理「安心」作用;現代人心靈空虛,也想了解前世解決自己的疑問。催眠術、《前世今生》的暢銷說明幾件事實:(一)人們還是「戀生」的,希望「長命百歲」,從古至今皆然,秦始皇是代表人物;(二)人處在混亂、不確定、無法掌握的環境時,這類資訊,便趁「虛」而入,滿足個人對未知的解釋;(三)《前世今生》標榜專業醫生以科學方法,長期觀察的結果,與一般坊間以臆測思考方式呈現的書籍不同,可信度大為提高;(四)《前世今生》的說法,提供了人們對目前(今生)遭遇處境有了較令人接受的「合理化」解釋,例如:今生家貧、殘疾……等是因為前世自作孽的結果,如此才能解釋「人生而不平等」的怨嘆!

郭:什麼因素導致人們渴盼心靈的滿足,追求與靈界的溝通,或期盼更深的自我認識(自己的前世)?

宏惠:我的學生大都是高中生,近年來,更有一些國中生(年齡有降低的趨勢)和我談及人生的意義,他們對「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去哪裡?」及「人生活的目的是什麼?」等有著極大的心理困擾,他們試圖從哲學、心理、玄學甚或宗教尋求合理的解釋。從古至今,不知有多少人提出如此的疑問?宇宙的奧祕,確實讓「萬物之靈」的人類存在著「不知道」的焦慮,因此急於了解並尋求這個奧祕,各類宗教、學說因應而生,透過算命、占卜、求神問佛,或者熱衷於前世今生的說法,來尋求「我之所以是我」的答案,以真切地認識自己。人如何認識自己?依據心理學的觀點,人的行為模式或多或少受到小時候經驗的影響,但小時候經驗並不能完全代表現在的「我」,因為每個時期呈現的風貌是有所不同的。心理諮商八大學派中,除佛洛依德的心理分析學派之外,均一致強調每個人當下(現在)對自己的覺察(awareness)能力,例如:我現在的想法是什麼?行為的動機?情緒如何?甚至於我的價值取向?能力、喜好偏向?以至於生活目標等等,以價值澄清的方式來認識、了解自己,進而規畫自己的生活;覺察目前的「我」,遠比追溯過去來得重要,認識自我,計畫未來,才能真正解決心理的困境,掌握人生的走向。

郭:我想這也點出了陳教授所提到的新時代運動,這些事讓人反而走入一個迷途,剛剛謝老師所提到的「我現在在做什麼?想什麼?」最重要,如果沒有,整個方向都失去,而且深深影響到將來整個的發展。這些思潮讓人感到你現在不重要,反正是以前的造孽,以後還可以繼續學習,強調神就是人,人就是神,兩者都混在一起,誤導我們捨本逐末,忽略了最重要的「現在」,一直在追溯以前怎樣,或寄望將來怎樣。

陳:我先提出為什麼輪迴觀念容易被接受?因為人生下來有很多是既定的條件,事實上也無法改變,例如生來瘸腿、瞎眼,如果他是相信有神的,他會認為有神美好的旨意;如果他不相信有神,他只好推到前世,他會認為是他前世作孽,這樣他至少會好過一些。《前世今生》這本書並不科學,因為書中沒有正確地寫出比較宗教學的作者、出版公司,且有很多地方如諾斯替教(Gnostic)是基督教的一支,這是錯誤的;另也有很多地方曲解事實,例如:猶太人的觀念是相信人死後肉體復活,而不是輪迴,所以在舊約沒有輪迴觀念,新約更是沒有。如果我們看這本書,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就會被洗腦了。如果聖經有輪迴,可能有很牽強的理由,當時有人碰到施洗約翰,認為他是以利亞所輪迴的,如果用這觀念,很牽強的說古代有「輪迴」的話,這觀念是錯誤的。在看這本書時,我有些疑問:輪迴的那些靈魂從哪裡而來?台灣以前六百萬人口,現在二千萬人口,多餘的人口從哪裡來的?另外女主角經歷八十六世都是西方人,沒有東方人,我想八十六世很久,應該會輪迴到中國,當秦始皇或是楊貴妃,都沒有,都在西方,最不可思議的是第一次輪迴時間是西元前一八六三年,離現在有四千年,實在很難考證了,她怎能那麼精確地說出來呢?太不可思議了,我認為這不是輪迴而是附身。新時代運動的觀念是「萬物都是神,人也是神。」這本書其實是新時代運動的經典,有一點和基督教不同的是都沒有提到「罪」的觀念,不需要去為自己的罪負責,你現在的錯誤是前世所造成的,你現在做不對,也不要為後世負責,反正有很多世。另外提到我們不斷地學習,一直到最完全的境界;我看女主角輪迴了八十六世也沒有進步,反而更糟糕,這是我讀這本書的感覺。

卓:當我們有壓力時,神會讓我們維持體內的恆定,例如發高燒、白血球增加等,心理上的是心理防衛機轉,這是神給我們的一種保護精神,或自我強度心理防衛機轉,用來維持體內恆定。當我們有壓力時,潛意識可能用投射、內射、退化、合理化的解釋來抒解壓力。一般人碰到挫折時會有罪惡感,信耶穌的人會在神面前,檢討自己和神之間是否要重新定位,讓神光照,與神和好,讓神赦免我們的罪。可是一個不相信神的人,他可能用其他的事來合理化的解決問題,例如作股票老是虧本,他就會尋求合理化的解釋;另一種是幻想,用幻想來滿足自己的需要,減少壓力。催眠可能會讓那些幻想者以為是「真的」而造成錯誤。傳統的輪迴觀念,例如人會輪迴成動物,像我小時候吃雞肉,後來想到這隻雞會不會是我的祖先,越想越有罪惡感,因而輪迴的觀念反而帶給人不平安,無法讓人的心靈得到真正的平靜安穩。

陳:《前世今生》所講的八十六世輪迴都是人,都沒有變成畜類,這和佛教所講的「六道輪迴」、「三界」的理論來講,應該是要作好事才能變成人,使我想到一個矛盾的地方,就是要修行很好的人才能達到涅槃,才能離開輪迴,像西藏那些修道很好的人為什麼還要轉世?

謝:剛提到「關落陰」(牽魂),有需求的人有幻想,然後就給他看到想要看到的人或東西,很可能是幻想引起心理作用,但也可能是邪靈工作,因為在「撒上二十八8~25」提到掃羅想見撒母耳,而交鬼的人看見撒母耳從地底上來,這和台灣所流行的「關落陰」不同,「關落陰」是需求的人看見,而這裡是行邪術的人看到,這是邪靈的工作。什麼是純心理作用?什麼是邪靈工作?有時很難分辨,不過有三種可能,可能是純心理作用,可能是邪靈工作,或是兩者都有。在電視上的催眠表演,大部分是演員,他們都很合作,因為要作秀,收視率才會高,有些人無法被催眠,就叫他下台,因為不合作。剛剛談到輪迴和聖經不合,有一個簡單方法就是神造亞當和夏娃兩人,如果以輪迴觀念來講,怎麼輪迴還是他們兩個人,現在怎麼有這麼多人,如何解釋?另外談到人會輪迴成牲畜,而現在人和牲畜愈來愈多,這些人和牲畜從何而來?這很不科學。猶太人有復活的盼望,所以他們沒有輪迴的觀念。還有「路十六23」耶穌說拉撒路死後到亞伯拉罕的懷裡,當然這是一個教訓,不是一個事實,但這教訓也有真理,因為教訓不能和真理抵觸;亞伯拉罕是舊約時代的人,距離耶穌約二千年,二千年前的人在樂園裡等拉撒路去那邊,他怎麼沒有輪迴,還留在那邊。另外「太十七3」耶穌在山上改變形象,有摩西、以利亞出現;摩西經過死亡,以利亞沒有經過死亡,沒有死亡可能再出現,但摩西已經死了,怎麼沒有輪迴呢?此外,剛剛談到以利亞輪迴成約翰,但約翰自己否認他是以利亞,聖經上說約翰有以利亞的心志能力,但不等於說約翰就是以利亞。從聖經來看,催眠或輪迴都不合乎聖經。

卓:催眠本身是一種中性的東西,您可以用來幫助人,可是如果被邪靈利用就不好了,就像電視上所表演的催眠,等於是一種魔鬼的工作,邪靈在那邊暫時滿足現代人的需要,就好像吃鴉片一樣。

陳:邪靈的工作,像《前世今生》這本書,第一眼看似很有道理,在靈裡,很難去分辨好靈或惡靈,聖經上說撒但也會裝成光明的天使。


●基督教應持的態度

郭:面對上述種種社會現象、問題,對基督教的福音策略而言,隱含是機會?或是威脅?如何因應?

卓:聖經上說到莊稼成熟,等待我們去收割。這時代有很多人需要我們去關心、輔導,很多人會去算命,可能是心靈空虛,我們應在福音的道理上讓人重新歸回神,與神和好。聖經上很多神的話語不但能安慰我們,也能讓我們心靈得到平靜安穩,就不會讓他們去找輪迴、算命或「關落陰」等,基督徒如果有機會看到周圍的同事、朋友、親戚有這樣的問題,我們能向他們關懷、傳福音的話,讓他們與神重新和好,比去算命或看輪迴這類的書都有幫助。

陳:有些類似《前世今生》的書,例如胡茵夢、曹又方等的看法,有些似是而非的觀念──人人都是神,人可以變成神。事實上人就是人,人不是神,永遠不會變成神。人從亞當、夏娃開始就想變成神,他們想吃分別善惡的果子,就可以變成和神一樣聰明。我們應該認清一點:人因為想要當神,才會悖逆神。新時代的想法就是迎合人肉體的慾望,尤其在台灣,有很多環境的因素影響人去接受那些觀點,例如都市化、專業分工、資訊爆炸,造成精神上的虛空,而這本書趁虛而入。對基督徒來說,我們可以想到心靈空虛之人這麼多,市場這麼大,我們應該好好研究出一個策略來因應。新時代運動就好像嗎啡,我們老是說「你有罪」,人家不容易接受,我們要用何種方式去讓人接受,就要找出一套方法。

郭:怎樣和一個朋友說「你有罪」?我們請謝長老來回答。

謝:人是神造的,神造人有一些期待和理想,當人的行為違反神的期待和理想就是罪。神造人是照神的形象去造,當人表現不出神的形象,在神看來這就是罪。例如你造一張椅子,如果椅子可以坐就達到目的;如果椅子壞了,就變成廢物。所以讓人曉得自己有沒有罪,要先讓人肯定是否有神,如果他不相信有神,那你的話他一定聽不進去。

聖明:這本書有很多缺點。

(一)年代有問題:例如西元前一八六三年值得懷疑。

(二)記載之過程不合乎科學,所以這本書不應該當作科學之書,而是一本通俗的小說,但它卻披上了專業的外衣,所以帶有欺騙的成分。

(三)女主角經過八十六世的輪迴還是沒有進步,值得懷疑。西方有輪迴觀念,而東方的輪迴觀發源於印度的婆羅門教,大概在西元前一千年左右,有一本《梵書》,是婆羅門教的書,裡面提到人的輪迴問題。在西方,很早就有輪迴觀念,在西元前六世紀,畢達哥拉斯有一次制止他的同伴打一隻狗,因為他從那隻狗的吠叫聲,聽到他以前一個朋友的聲音。「六道輪迴說」是東方的,而西方的輪迴是相信「靈魂永恆」,要求再一次輪迴,再一次成為肉身。新時代運動有一個大特色:相信輪迴,相信人一直往前進,就是人本思想、人文主義。新時代運動的意思就是從一個舊時代到一個新時代,舊時代是雙魚座,新時代是寶瓶座,雙魚座是基督教的代表,而寶瓶座是屬於女性化、比較和平的,所以現在要進入一個比較和平、無限光明的時代。一個黃曆宮是二千年至二千五百年,而基督教到現在已經差不多了,接下來就要進入一個新時代。台灣推行此運動的代表是胡茵夢、曹又方,他們極力推行新時代運動。《前世今生》18、19頁提到的Gnostic,是非常符合新時代運動的說法,Gnostic盛行於西元後二至四世紀,很多基督教徒受到影響。事實上Gnostic是在基督教之前就開始流行的,故在新約的歌羅西書、哥林多前書都可看到Gnostic的跡象。Gnostic是知識的意思,人內在有一個像神的知識、火光,只要有一個人點燃內在的火光,你就可以回到神那邊去,所以知識對他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你沒有那個關鍵(Key)的時候,你就回不去了。而誰來幫你點燃那火光呢?後來發展成「大師」,大師會根據你的情況,給你一個指引。書中談到每一個人都是神,為什麼?因為我們可以回到太初裡面去,有很多人文主義家希望天人合一,中國人的思想跟這些很接近,所以這種思想來到台灣就受到很多知識分子的歡迎。文藝復興運動後,人文思想蓬勃發展,肯定人的前進,雖然二次世界大戰毀滅一些希望,但到了世紀末,又重燃起人對未來的希望。這和基督教完全相反,基督教認為人是完全墮落的,人墮落到毫無可能靠自己力量來得拯救,所以需要耶穌。輪迴觀念和新時代運動是密切結合的,可是我們不可以用印度教、佛教的輪迴來看這件事,雖然在一九八○年,美國作一統計,有20%的人相信輪迴觀念,但東方和西方的輪迴觀還是有差異,雖然有很多觀念是從東方傳過去的,尤其是印度,事實上西方本身還是有輪迴觀念。

(四)這本書在資料方面沒有引用出處,像他引用一個哥倫比亞大學的「比較宗教課」的一本教科書,有人以為是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的,跑到哥倫比亞大學去問有沒有這本書,所以出處引用不合乎科學的方法。

(五)資料引用不當:例如俄利根、耶柔米、革利免並不相信有前生,但書中卻說他們倡言輪迴。事實上,耶柔米不是諾斯替派(Gnostic)的人,俄利根是主張「靈魂先存說」而非輪迴。很不幸的是,這些說法目前大量出現在前世療法和新世紀運動書籍中,多人視此說為真。這本書81年10月出版,83年8月是324刷,一般來說一刷是三千本書,324刷大概有99萬本,表示台灣有5%人在看這本書,反映出台灣人多麼希望解決自己的心靈問題,也許是我們傳福音的一個契機,但他們為什麼去找這本書,而不去找基督教來解決,這是我們的責任,我們應該先了解台灣目前的問題,才能處理他們為什麼那麼關注這件事情。

杜敏學:在台灣,人本問題和天人合一來解決人心問題的趨勢一直存在,從劇場問題、新時代運動等可窺一二,為什麼大家不把基督教當成需求的目標?這是我們必須正視的問題。我覺得《張老師月刊》只是丟一塊石頭進去,激起很多漣漪,不求解答,也不提供解答;可是在很多問題上,我們可以發現很多真實面,人心的需求問題。我想在基督教出了很多輔導上的問題,但我們並不是很正視這些輔導上的問題,雖然《張老師月刊》因為這本書引發了這麼多宗教的問題,但不管是否拋磚引玉,或是拋磚引磚,至少這塊磚拋出去了。我學校有很多老師在輔導學生時,用了很多的技巧,降低他對其他環境的注意力,有很多的輔導效果是不可否認的,我覺得在這點上是不是可以斟酌一下,另外就是「正視自己」的問題。

宏惠:在美國,真教會佈道方式,針對知識分子採用「科學證據」證明宇宙有神,因為知識分子多追求理性與客觀實證,因此針對不同層次、不同背景的人,須採用適宜的方式進行佈道,才能達到美好的果效。


●結語

郭:對這次座談會的期許和看法。

宏惠:要解決人的心理困擾,須從「現在」做起,加強個人當下對自己的覺察能力,或許比去追溯以前或研究來世的方式來得更重要。

鄭:這時代的人心靈空虛,需要東西填滿,由於整個基督教教會的工作做得不夠好,才會有許多錯誤的訊息讓一般人去追尋,所以我們應檢討反省,究竟要用何種方法將寶貴的道理介紹出去,讓大家接受。藉著教會的刊物進入學校,使那些心靈空虛的人得到安慰。大家多思考這些問題,自己理出社會的亂象,多了解聖經的看法,將現代的知識加上屬靈的知識,兩者互相配合,應該對這些工作有所幫助。

陳:《前世今生》這本書不是科學的書,也不是學術性的書,大家只要把它當成「小說」就可以了。《前世今生》這本書所提到的事如果是事實,我相信是邪靈的附身,邪靈附身不等於是輪迴;另外靈的問題不是目前的科學所能研究的,是超乎科學的,所以不要相信它是科學的書,也不要披上科學的外衣來仿冒。最後以一節聖經作結:聖靈明說在後來的時候,必有人離棄真道,聽從那引誘人的邪靈和鬼魔的道理。這是因為說謊之人的假冒,這等人的良心如同被熱鐵烙慣了一般(提前四2)。

卓:近代人因為在生活中有競爭、刺激、挫折、不滿與空虛,所以無形中會產生罪惡感,他們會用心理防衛機轉來解決問題,有很多人藉著《前世今生》這本書來暫時滿足需要,但並沒有解決問題,反而陷入了更深的迷惘中。我們要在適當的時機接納他們,就像耶穌接納罪人一般,所以我們在傳福音時,先用愛去包容、關懷、接納他們,當他們了解到已經被接納後,減少了心理防衛機轉的需要,他們就會想要認識你,並認識這一位真神。這時候,你再和他談到人的軟弱,人和神之間的關係、罪的問題,讓他能蒙恩得救。真正的基督徒因為有神的生命,就沒有罪惡感、挫折和空虛、茫然,因為人不懂得尋找神來解決這類問題,反而找那些假師父、假學說來暫時麻醉自己,反而無法解決問題。藉著這次座談會,我學習到一些功課──如何竭力而總動員去傳福音。

謝:《前世今生》在美國能風行是因為基督教在美國已沒有生命、真理、神蹟、聖靈,一般基督徒無法得到滿足,才會去找別的出路。不但是這本書,還有光源派、五旬節運動、新五旬節運動,一直從美國出現,他們想藉此來得到滿足。五旬節運動的興起或此書的風行對教會有正面和負面的影響:例如五旬節運動受聖靈會倒下去,奇怪的動作令人感到害怕,讓人對於聖靈的充滿產生誤會;正面的影響來講,他們明白「說方言是受聖靈的憑據」。此書的出現也有正面和負面的影響,負面的影響:誤導大家去接受輪迴觀念,反而不接受聖經的道理。正面的影響:反映出大家心靈虛空,需要解決問題,正是大家傳福音的機會;所以我們可利用教會的刊物或青年聚集的地方,去宣傳正確的觀念。

聖明:期望教會能看重現代人的需要,以期有更多人能在基督裏找到心靈的安息。

羅:在物質這麼豐裕的時代,人反而心靈空虛,這是末世的社會現象。人的弱點是「病急亂投醫」,所以造成台灣宗教的混亂,尤其是迷信。知識水準高,但是迷信還是存在,這是很可憐的現象。我們基督徒應該發出基督的生命之光,這真理的光是燈塔,才能真正達到安全的地方。傳福音這項工作是基督徒目前急需的工作、責任。






作者: 編輯室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3/01/1995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