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健
在「孔子與道元的教育法則」乙文中,談到孔子與子路的對話,其中有一則令人省思的故事,子路說:「南山之竹不用烘揉,自然就直了,據說砍下來用,連犀牛皮都可刺穿。果真如此,有天稟之才的人,就不用學習?」然而孔子說:「你所說的南山之竹,如果加上箭羽,裝上箭頭,予以琢磨,就不只是能刺穿犀牛皮而已。」子路辭窮,謙卑不自欺稱服的說:「恭請敦誨」。
今教會的聖工發展乃至個人的靈修,也常存有自以為是,或自我陶醉的現象,不願領受聖靈的訓誨和憂傷。在哈利路亞詩篇裏頭,作詩的人描寫神的屬性-祂是坐在至高之處,自己謙卑,觀看天上地下的事,施行救恩,抬舉提拔那貧寒、窮乏的人(參:詩一一三);天父為了人的罪,竟是如此的謙卑成了肉身,而今得蒙主恩的我們,能不虛懷若谷,像天父一樣嗎?謹試從「三不欺」作為彼此的互勉:
一、人若無有,自己還以為有,就是自欺了(加六3)
明白自己的軟弱,是互相擔當的第一步。教會是愛的團契,她有耶穌基督的生命在裏頭,彼此的關懷是必然的,但是不要看自己過於所當看的,總要認清相互聯絡、同作為肢體的道理(羅十二3~8;林前十二12~26),凡事看別人比自己強,彼此服事,做神的好管家。如此,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教會事工必由神親自帶領。
昔日約押和亞比篩兄弟二人,在面臨亞蘭、亞捫聯軍時,能作好相互支援的默契,是當次戰場上得勝的重要因素之一(撒下十9~14,二18~23);因此,在屬靈的爭戰,面對成群的惡魔,更應相互祈求同工(參:傳四12),打一場美好的仗。
二、若說自己無罪,便是自欺(約壹一8)
認罪悔改能促使靈命更新,認錯向上猶如浪子回頭金不換,然而人一切所行的,在自己的眼中看為聖潔(箴十六2),因此欠缺虛心受教的心,也容不下他人的意見,輕則被人議論沒有靈修,重則卻影響教會的整體工作的推展。在神的教會裏,當應以聖經真理為導向,以祈求聖靈的帶領為要務。
思想亞哈王身為以色列國之君,理應帶領神的百姓歸向真神,惟事與願違,反倒變本加厲,致民亦受旱災之苦,甚至不思檢討,將此旱災歸罪予先知以利亞(王上十六29~30,十八17~18)。今我們宜學習所羅門王所言:「你須側耳聽受智慧人的言語,留心領會我的知識,你若心中存記,嘴上咬定,這便為美。」(箴二十二17~18)。
三、聽道而不行道,就是自己欺哄自己(雅一22)
「聽道容易,行道難」向來就是人最大的通病,今我們明白很多的聖經知識,只可惜有時我們就好像照鏡子,看了之後揮揮衣袖,翩然地離去(參:雅一23、24)。主耶穌重視的不是「奉你的名傳道」、「奉你的名趕鬼」、「奉你的名行異能」,而是強調,惟獨遵行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天國(太七21~23)。
亞伯拉罕九十九歲時,神曾對他說:「我是全能的神,你當在我面前作完全人。」(創十七1~2),由此看出,神眼中的義人、好朋友亞伯拉罕仍須知行合一。今我們是亞伯拉罕的後裔,當循其美好的蹤跡去行,得享神給亞伯拉罕的福(參:加三29)。
結 語
真教會是聖靈建設的末世方舟,一切的材質、規格及造法,完全是神親自吩咐去行的(參:創六13~22)。今我們處於末後的日子,靈戰更趨為激烈,當存謙卑不自欺,儆醒保守純正的信仰、聖靈的充滿,換言之,在真教會裏,我們必須持續「因信真道,又被聖靈感動成為聖潔,能以得救。」(帖後二1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