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12期1995年5月)
專題報導:[青年團契]剖析前世今生(二)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謝順道



二、魏斯的經歷

透過「前世療法」,魏斯指引凱瑟琳回溯到古代埃及,甚至到史前穴居時代的前世,讓她踏入不可思議的領域。不僅如此,連魏斯自己也深受影響,而有幾項超理智的「靈異經歷」。諸如:(1)他在夢中聽大師的課;(2)他在夢中向心理醫師演講;(3)他的前世療法屢次見效;(4)他的改變(人生觀、通靈)等。如下:

1.他在夢中聽大師的課

凱瑟琳最後一次會診之後的幾個月,我睡覺時會有一種奇怪的傾向。我在夢中聽課,或對講課者發問。夢中的老師叫費羅(Philo),愛好、偏好之意。在此略舉一些例子。

「智慧是很慢才能得到的。這是因為容易吸收的知性知識,必須轉化為情緒的,或潛意識的知識;一旦轉化好了,這種印象就是永久的。這種反應的必要催化劑,就是行為實踐;沒有行動,觀念就會萎縮、褪色。平衡與和諧,如今都被忽略,它們卻是智慧的根本;人類還沒有學會平衡,更別說實行了。然而卻先被貪婪和野心所驅,為恐懼所役使。照這種方式下去,終有一天會毀了自己。但自然界會生存下來;至少植物會。」(182~183頁)。

「宗教人士告訴我們,快樂來自心中有愛,來自信仰和希望,來自行善和散佈友愛。若有這些態度,平衡與和諧也就不遠了。一個人要怎樣,才能有這種改變、這種價值觀?答案似乎很簡單,它是所有宗教的共同點,人類是不朽的;我們現在所做的就是修道、學習,我們都在學校裏。要是你相信不朽,一切就簡單了。若人的某部分是永恆的,為什麼我們還做這些壞事呢?為什麼還要踐踏別人,以謀私利,實際上是當掉了我們的修業?最終我們都要到同樣的地方去,只是速度不同。沒有什麼人比其他的人更偉大。」(183頁)。

「理智上,答案都已經在那裏,不過它們需要身體力行來完成,變為潛意識中永久的印象,才是關鍵所在。談到愛、慈善、信心是容易的,但是去做它,幾乎需要意識的改變。恆久的改變是靠知識和了解、靠行動和實踐來維持的;必須把它轉化成日常生活般地熟悉,把它變成習慣。」(183~184頁)。

另一個夢裏,我問了一個問題:「為什麼你說我們是平等,實際上卻不如此?我們的美德、脾氣、財產、權利、能力、天賦、智慧等等,沒有一樣是相等的。」(184頁)。

答案是:「這好比每個人心裏都有一顆大鑽石,它有一千個面,但面上蒙了塵土;靈魂的工作就是去清潔這些面向,使它恢復光彩,能反射彩虹的多種顏色。現在有些人已經清潔了很多面,使鑽石發出動人的光芒;另一些人只清理了幾面,所以還不能發光。但是在灰塵底下,每個人心裏都有一顆千面鑽石,每顆鑽石都一樣,都是完美的,差別只在於經過清潔的面數不同。當所有面向都已清潔,能反映完整的光譜時,鑽石就恢復到它原來的純粹能量狀態。純粹能量保存在光的彩虹裏,而光裏面有意識和知識。」有時候問題很複雜,答案卻很簡單(184頁)。

「我該怎麼做?」我在一個夢中問道:「我知道我能治療痛苦中的人,他們的人數多到我處理不了,我好累!可是他們這麼需要我,我能說不嗎?說『不行,已經夠多了』,這樣對嗎?」夢中的答案是:「你的角色並不是救生員。」(185頁)。

2.他在夢中向心理醫師演講

某日清晨六點醒來,猶記得我在夢中對一群心理醫師演講。我說:「在心理治療急速醫藥化的今天,我們不該忘記一些傳統方法。我們是少數仍有耐性和同情心與病人談話的醫生,我們仍然花時間在晤談上;不只是用雷射光來治療,我們仍然用希望來治療。在今天,其他醫學分支都認為傳統方式治得太慢、太花時間;他們寧願用科技,也不願用心力建立病人與醫生間一種相互滿足的關係。理想化、合乎倫理、能使個人滿足的方法,逐漸失陷,變成經濟、效率、隔絕治療法的天下。結果是,我們的同事愈來愈感到孤立與沮喪;病人覺得匆忙、空洞,沒有受到關懷。」(185頁)。

「我們不該被高科技誘惑,反而該成為同事的榜樣,做出來給大家看;耐性、了解和同情,能幫助病人,同時也幫助醫生。多花一點時間去和病人說話,喚起他們的希望和對痊癒的期待──這些半被遺忘的醫師特質,我們應該一直以自身做為範例。高科技在研究及增進對疾病的了解上很管用,它是一項無可限量的臨床工具,但永遠不能取代真正醫生的個人特質和方法。心理治療是醫學專業中最有尊嚴的一科,我們是老師,不該放棄這個角色,尤其不能在目前放棄。」(185~186頁)。

我現在仍會做這種夢,不過只是偶爾。通常在靜坐或開車,甚至做白日夢時,話語和想法都會在腦中一閃。常常來得正是時候,解決了我正苦思的問題,並把它們用在治療和日常生活中。我把這種現象視為「直覺」能力的擴展,是我走對方向的標誌。我聽從我的夢境和直覺。當我這麼做時,事情似乎很順利;當我不從時,就有些不對勁。我仍然覺得前輩大師在我身邊。我不太確定我的夢和直覺是否受到他們影響,我想是的(186頁)。

3.他的前世療法屢次見效

魏斯說,他對導引病人的「回憶」一直很小心,除了看他們的徵狀有什麼特性之外,還要看他們是否容易被催眠、對這種方法是否持開放態度,以及端視他的「直覺」是否認為可行(187頁)。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做「回溯治療」,或去找「通靈人」,甚至靜坐。那些有困擾的人才需要(188頁)。

魏斯又說,在凱瑟琳以後,他曾為十二個病人做過詳細的「前世回溯」,他們全有大幅的進步。一個來自邁阿密海灘的猶太家庭主婦,生動地憶起在耶穌死後不久,她在巴勒斯坦被一群羅馬兵強暴;十九世紀,她在新奧爾良經營妓女院;中世紀,她住在法國一個修道院,並且在日本度過慘淡的一生。除了凱瑟琳之外,她是唯一能從「中間狀態」傳遞訊息的病人。她的訊息來自一個特定的靈魂,是完全通靈的;她不但知道魏斯過去的事,甚至具有準確預測未來的能力。一個精明的證券經紀人,在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過了愉快而平淡的一生。一個藝術家,在西班牙宗教審判中受到刑求。一個餐館老闆,不敢開車過橋或隧道,他記得在古代近東地區被活埋過。一個年輕醫生,記得他是維京人,在海上遇難。一個電視製作人,六百年前在弗羅倫斯受過折磨。病人的紀錄還在增加(187~188頁)。

對這些病人所接受「前世回溯」的療效,魏斯非常滿意地說:「這些人記得不同世代的生活,當某一世揭露後,徵狀也就好轉。現在他們都堅信自己以前活過,將來也會再轉世,他們對死亡的恐懼減低了。」(188頁)。

4.他的改變──人生觀、通靈

我知道自己變得較有耐性而平和,我覺得生命中有更多希望和喜悅,更多目標和滿足。我明白自己不再有死亡的恐懼,也比較不怕失去他人,雖然我會很想念過世的親人。死亡的恐懼力量驚人,處處可見人類對這種恐懼的逃避;我們是如此憂懼於自己的死亡,有時甚至忘了活著的真正目的(39頁)。

我的價值觀和人生目標,轉移到較為人性關懷,而非功利的方向。凱瑟琳傳遞的訊息,已變成我日常生活意識的一部分,腦中記著生命的深層意義,及死亡是生命中的一部分。我變得更有耐性、更富同情心、更能愛人。我也覺得更能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不論是正面的或負面的,我知道到頭來,皆會付出代價,一報還一報(181頁)。

我發現自己治療病人的能力大為增加,不僅是在恐懼或焦慮方面,關於生死、哀愁方面的諮商尤有進步。我會「直覺」地知道那裏出了問題?治療方向該朝那裏著手?我能夠傳達平安、寧靜、希望等種種感情。米奈(魏斯的岳母)死後,許多其他走向人生終點或遭喪親之痛的人,都跑來找我求助(141頁)。

我的「直覺」變得很敏銳,更能察覺病人、同事、朋友一些隱祕的部分;即使他們未對我開口,我似乎就知道了好多事。靈媒、術士、巫醫這類人,愈來愈常出現在我的生活裏,我開始有系統地評估他們的能力。卡洛(魏斯的妻子)也和我一同發展,她對死亡與瀕死的諮商格外熟練……(181頁)。

我的家庭也蒙受其惠。卡洛和艾美(魏斯的女兒),變得有超過一般人的通靈能力,我們也玩笑地鼓勵發展這種技巧;兒子約旦成為一個有能力的偶像型青年,很自然地當上領導地位(181頁)。

由於深受凱瑟琳所傳遞的訊息之影響,魏斯不但改變了人生觀,而且變得更通靈,「直覺」更敏銳;甚至連他的妻子和兒女,也都得著那超群的通靈能力了。

依據上述幾項「靈異經歷」,魏斯認為:(1)出現在他夢中的老師費羅的教導,句句都是真理;(2)他在夢中向一群心理醫師演講的內容,都是智慧話;(3)他的「前世療法」屢次見效,證明了「生命輪迴」是不可否認的事實;(4)他所以改變了人生觀,並且變得更通靈,乃受凱瑟琳所傳遞的訊息之影響。因此,魏斯深信「輪迴說」。其實,這一切都是魔鬼的作為。請看下面的分析:


「魏斯的經歷」釋疑


1.他的夢中老師是誰?

在魏斯作夢的時候,向他講課的老師到底是誰?只要分析他的教導,再對照聖經的真理,我們便可以看出,他與「前輩大師」同類,也是魔鬼的化身。他教導的重點是,鼓勵世人追求知識。綜括之,即:(1)知性知識必須轉化為情緒或潛意識的知識,才能得到智慧,成為永久的印象;潛意識中永久的印象之催化劑,便是行為的實踐。(2)平衡與和諧是智慧的根本,也是信望愛的極致。(3)人類生存的目的是修道和學習,其終極是不朽,人人如此;惟有相信人類不朽,才不會害人利己,而臻於平衡與和諧的境界。(4)達到平衡、和諧,以至於不朽的途徑是,身體力行,變成潛意識中永久的印象;善德和信心的實踐,賴乎意識的改變;恆久的改變(意識變成永久的印象),則靠知識和行動來維持。這就是說,為了達到不朽的境界,知識與行動是「互為因果」的。(5)人類因被貪婪、野心和恐懼役使,有一天會自毀;但自然界會生存,至少植物會。(6)所謂「人人平等」,就是各人心裏都有一顆鑽石,而且都一樣地完美。靈魂的工作是,清潔鑽石上的沙塵,使它恢復原來的光彩,即原來的純粹能量;這純粹能量乃保存在光的彩虹裏,而光裏面有意識和知識。換句話說,修道和學習的目標是,使鑽石恢復原來的光彩;應循的途徑是,意識和知識的提昇。(7)至於說「你的角色並不是救生員」,則是說,你的任務並不是施行急救,而只要為病人做「前世療法」就夠了。

夢中的老師費羅這些教導,顯然與聖經的教導背道而馳;由此可見,他的企圖是誘導世人否定聖經,並且拒絕主耶穌的救恩。

第一、費羅教導,行為的實踐,使知性知識轉化為潛意識中永久的印象,是獲得智慧的途徑;這就是說,只要將知識行動化、生活化,便可以得到智慧。費羅所說的知識,如果局限在技術性或生活方面的知識,它當然可以因行為的實踐而轉化為潛意識中永久的印象,並且因此而獲得智慧;但若包括道德方面的知識,則其知識就未必能隨心所欲地付諸行動了(羅二17~24、1~3)。

依據聖經,智慧有屬靈和屬肉兩種,其來源和性質都不同。屬靈的智慧來自上頭,它的七項特徵是,清潔、和平、溫良、柔順、滿有憐憫多結善果、沒有偏見、沒有假冒(雅三17),可由「敬畏神」而獲得(箴九10)。屬肉的智慧不是來自上頭,它的七項特徵是,嫉妒、分爭、自誇、說謊話抵擋真道、屬地的、屬情慾的、屬鬼魔的(雅三14~15),乃由亞當和夏娃偷吃善惡果而來(創三4~7)。此外,智慧和知識也有「互為因果」的密切關係。因為凡是智慧充足的人,領悟能力都很強,所以容易吸收知識;反之,一個智慧不足的人,只要努力充實知識,日積月累,他的智慧還是會增長的。

第二、「平衡與和諧,是智慧的根本。」這就是說,一個有智慧的人,必知道他應該堅持平衡與和諧的原則;倒過來說,懂得如何保持平衡與和諧,便是智慧的具體表現。「平衡與和諧,也是信望愛的極致。」因為一個人的信望愛若已到達巔峰,則不但會保持平衡,而不走極端;並且與神、人和眾生之間也能維持和諧,而不會發生衝突的。如何臻於「平衡與和諧」的境界呢?費羅教導,惟有相信人類不朽,才不會害人利己,而臻於平衡與和諧的境界;達到不朽的途徑是,不斷地修道和學習,並且身體力行,變成潛意識中永久的印象。又說,善德和信心的實踐,賴乎意識的改變;意識變成永久的印象,則靠知識和行動來維持。為了達到不朽的境界,知識與行動是「互為因果」的。

費羅所說的不朽,就是不斷地修道和學習,並且身體力行,而到了終局,人人都能達到的。他肯定地說,最終我們都要到同樣的地方去(都變成不朽),只是速度不同(各人修道和學習的功力不同)。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麼要做壞事?為什麼要踐踏別人,以謀私利,實際上卻當掉了我們自己的修業?結論是:「惟有相信人類不朽,才不會害人利己,而臻於平衡與和諧的境界。」費羅如此教導,合乎聖經的真理嗎?答案是否定的。

聖經所說的不朽,包括身體和魂。所謂「身體的不朽」,就是當基督再臨的時候,那些在基督裏離世的聖徒要復活,從墳墓裏出來,變成靈體(約五28~29;林前十五42~44);活著還存留的聖徒,則不必經歷肉身的死亡,而直接變成靈體(林前十五51~54)。然後,那些從死裏復活,變成靈體,以及活著改變為靈體的聖徒,便一同被提到雲裏,在空中與主相遇,並且與主永遠同在了(帖前四13~18)。因為「血肉之體,不能承受(屬靈的)神的國;必朽壞的(血肉之體),不能承受不朽壞的(永存的基業)。」(林前十五50)。所以必朽壞的血肉之體必須改變,成為不朽壞的「靈性的身體」(林前十五51~53、44)。所謂「魂的不朽」,就是魂得永生。聖經說,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的鼻孔裏,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創二7);這「活人」,原文是「活魂」,欽定版也譯為「活魂」(living soul)。神吩咐亞當說,不可吃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如果違背祂的命令,「必定死」(創二17)。後來,亞當雖然偷吃善惡果,卻非但沒有即死,反而得享長壽(創三6,五5)。原來,神所說「吃的日子必定死」,乃是說「魂死」;就是「魂」喪失永生,「活魂」變成「死魂」。所謂「魂死」,當然不是說「魂失去知覺」,更不是說「魂消滅」;乃是說,魂「與神所賜的生命隔絕」(弗四18),喪失了永生。而人的「死魂」若要重獲永生,就必須相信耶穌基督為救主,並且悔改受洗,歸入基督的名下(羅十9;徒二38;加三26~27)。所以聖經說,洗禮有復活(西二12),或重生的功效(多三5),能叫人得生命;又說,「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得永生);不信的,必被定罪。」(可十六16)。我們的結論是:「除了必朽壞的肉身變成靈體,以及死魂重獲永生之外,沒有不朽;除了相信耶穌為救主,並且悔改受洗,歸入基督的名下之外,沒有『通往不朽』的途徑。」

「不斷地修道和學習,並且身體力行,是達到不朽的途徑。」費羅這種教導,既與事實不相符,又不合乎聖經真理。就前者而言,前輩大師教導,轉世投胎的目的之一是學習,一次學一樣,直到變得完全(29頁、52頁、188頁)。事實如何?凱瑟琳不是輪迴八十六世,不斷地學習過了嗎?但她卻毫無進步(45頁、57頁、60頁、96頁、118頁)。凱瑟琳歷時數千年的學習,成績竟然如此可悲!由此可見,人類想透過學習來達到不朽的願望,是永遠不能實現的。就後者來說,法利賽教門時代的保羅,原是一個虔誠的律法主義者(徒二十二3;腓三5)。後來蒙主選召,領受從上頭來的啟示(加一11~12),才恍然大悟,「人稱義是因著信,不在乎遵行律法。」(羅三28)。「稱義」,就是被神稱為義、算為義;「律法」,就是神的命令。這就是說,人若要被神稱為義,就必須相信耶穌為救主;而不在乎遵行神的命令,顯出義行。理由是:(1)律法只叫人知道什麼是罪(羅三20),並不能幫助人不犯罪。(2)律法屬乎靈,人屬乎肉體,本質不同;而且人已經賣給罪,做罪的奴僕(羅七19)。因此,人所願意的善,反而不做;所不願意的惡,倒去做(羅七19)。(3)違背律法就是罪(約壹三4),犯罪的必惹動神的忿怒(羅四15)。所以凡想靠律法稱義的人,都必被定罪(羅二12~15,三9、19)。「不斷地學習,並且身體力行,以達到不朽。」之教導,與歸主前的保羅之努力,正犯了同樣的錯誤!正確而可行的途徑是:相信耶穌為救主,奉祂的名接受重生的洗,洗淨一切的罪,並且得著成聖和稱義的身分(徒二十二;多三5;林前六11)。然後,藉著聖經的教導,以及自身的努力靈修,加上聖靈的幫助,謹守遵行真道,以臻於完全的境地(提後三16~17;林前九27;加五16;帖前五23)。除此之外,人類沒有「達到不朽」的方法。

第三、費羅說,「人類有一天會自毀,但自然界會生存,至少植物會。」但聖經說,當基督再臨的時候(太二十四29~30),要毀滅天地萬物的是神,而不是人類;那日稱為「耶和華的日子」(賽十三6~13),或「耶和華大而可畏的日子」(瑪四5)。那日一到,凡有形質的,都要被烈火銷化,地和地上的萬物都要燒盡(彼後三10);並且日月無光、眾星墜地、山嶺挪移,宇宙大混亂(啟六12~14)。「出於神的話,沒有一句不帶著能力。」(路一37);聖經上的預言,到時候都必應驗。既然如此,自然界(包括植物)何能生存?

第四、費羅說,「各人心裏都有一顆鑽石,而且都一樣的完美。修道、學習,提昇知識,乃使鑽石恢復原來的光彩之途徑。」就基本觀念上而言,費羅這些教導是錯謬的。其一,自亞當犯了罪,將罪帶入世界以來,天下萬民便都有罪;這種罪稱為「原罪」,是與生俱來的(羅五12;詩五十一5)。由此可知,所謂「各人心裏的鑽石都一樣的完美」,並不合乎聖經的真理。其二,「修道和學習,乃使鑽石恢復光彩的途徑」,更是不可能。關於「修道和學習,無法達到不朽」的問題,前面已作詳細的解釋,在此不再贅述。

第五、費羅所以說,魏斯的角色並不是救生員,乃要他專心於為病人做「前世療法」;既有驚人的療效,又可以縮短治療時間。然而,這卻是迷惑人,而且是危害社會的教導。

2.他的演講資訊來自何方?

魏斯在夢中向一群心理醫師演講的重點是:(1)在心理治療上,用耐性和同情心與病人晤談,是不可忘記的傳統方法。(2)耐性、了解和同情,能幫助病人,同時也幫助醫生。(3)多花時間與病人談話,喚起他們的希望和對痊癒的期待,是半被遺忘的醫師特質。(4)心理治療是醫學專業中最有尊嚴的一科,我們不該放棄「老師」這個角色。

魏斯這些演講內容,原無可厚非。問題是,老師這個角色要怎麼演?如果採取傳統的心理療法,純粹扮演老師的角色,很有耐性地輔導病人,使他的心理正常化,則縱使沒有顯著的療效,也不致於產生不良的後果,倒還不用擔憂。然而,魏斯卻因施行傳統的心理療法無效,而改用前世療法,導引凱瑟琳踏入不斷地輪迴的靈異領域之後,才發生驚人的療效。這就是魏斯所說的「老師」的角色。

魏斯說,每逢需要的時候,合宜的話語和想法都會在他的腦中一閃;這些話語和想法,不但解決了他正在苦思的問題,他又把它應用在治療和生活上。他認為這種現象是「直覺」能力的擴展,是他走對方向的標誌。他甚至覺得「前輩大師」隨時都在他身邊,他的夢境和直覺都受他們的影響。他若聽從夢境和直覺,事情就很順利;否則,就不對勁。至此,真相畢露,魏斯在夢中的演講資訊,原來是前輩大師的思想傳遞,而前輩大師便是魔鬼的化身。

3.他的前世療法為什麼屢次見效?

魏斯說,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做「回溯治療」,或去找「通靈人」。他的取捨原則是:要看病人的徵狀有什麼特性?是否有困擾(心理障礙)?他是否容易被催眠?對回溯療法是否持開放態度?魏斯自身的「直覺」認為是否可行?換句話說,凡因心理障礙而來求醫的病人,都必須與魏斯合作,並要聽從前輩大師的導引(魏斯的直覺,即大師的思想),才能踏入不斷地輪迴的靈異領域,而發生治療效果。聖經教導我們說:「不可給魔鬼留地步。」(弗四27)。但魏斯的教導卻是,要完全開放、完全放鬆、不要疑慮;這等於說,要給魔鬼留地步,讓牠隨時都可以迷惑人。

魏斯又說,在凱瑟琳之後,他曾為十二個病人做過詳細的「前世回溯」,他們全有大幅的進步。其中有一個猶太家庭主婦,能從「中間狀態」傳遞訊息。她的訊息來自一個特定的靈魂,是完全「通靈」的;她不但知道魏斯過去的事,甚至具有準確預測未來的能力。

魏斯所做的「前世回溯」(前世療法),為什麼能屢次見效呢?答案是,魔鬼離開病人。因為魏斯決定要施行這種療法的原則之一是,那些病人必須有困擾(心理障礙)。他們的病源往往來自魔鬼的纏擾,魔鬼一離開,病狀便消失了。所謂「中間狀態」,即在人死後,靈魂等候轉世投胎那個時段(29頁、32頁、34頁、40頁)。既知轉世投胎是無稽之談,何有之中間狀態?說穿了,它不過是魔鬼的騙局而已。那一個「特定的靈魂」,顯然是魔鬼的化身。牠所以知道魏斯過去的事,乃因那些事都是既成的事實,如同放映過的電影,劇情的一切細節,牠都看過,當然全知道了。至於未來的事,牠能準確預測的,卻局限在神准許的範圍內,而無法全知(120~121頁)。舉例說,魔鬼雖然知道耶穌是至高神的兒子(可五7),為了救贖人類而降生到世上來,卻不知道祂要用什麼方法來完成祂的任務。因此,牠以為只要誘惑猶大去出賣主(約十三21、26~27,十八1~3),使祂被釘死在十字架上,祂就無法救贖人類了(太二十七38~44)。沒想到,主耶穌卻藉著十字架的死來成全律法,完成救恩(約十九30;太五17~18;徒二23~24、36;林前一18、22~24)。因為神就是愛,沒有愛心的,就不認識神(約壹四8);魔鬼既然毫無愛心,怎能知道神愛世人,竟然愛到這種地步呢(約三16~17;羅五6~8)?

「這些人記得不同世代的生活。當某一世揭露後,徵狀也就好轉。現在他們都堅信自己以前活過,將來也會再轉世,他們對死亡的恐懼減低了。」魏斯非常滿意,他所做的「前世回溯」,竟然有如此顯著的療效。

由魏斯這段話可以知道,前世回溯的療法所以能屢次見效,乃因魔鬼在暗中耍把戲。牠主要的企圖是,誘惑世人深信「輪迴說」,以否定聖經的真理,並且拒絕主耶穌的救恩;其次是,使世人因迷信有不斷地轉世投胎的希望,而可以降低對死亡的恐懼。關於「輪迴說」之荒謬,前面已做過評論(本刊四月號,8~13頁),這裏不再贅述。值得一提的是,魔鬼為了叫世人降低對死亡的恐懼,所教導的是要他們深信他們會不斷地轉世投胎;而為了逼使他們不得不堅信輪迴謬論,牠所採取的策略便是藉著魏斯的前世回溯療法,治癒他們的病。然而,前世回溯的療效卻是魔鬼的騙局,當他們一旦知道轉世投胎是無稽之談,對死亡便再產生恐懼了。這種海市蜃樓一般的轉世幻象,是遲早會消失的。惟有相信耶穌為救主,才能實實在在地除掉對死亡的恐懼。主耶穌所做的有效方法是,親自成了血肉之體,背負我們的罪孽,藉著十字架的死,敗壞那掌死權的魔鬼(來二14~15;約一29);就是從死裏復活,廢掉死亡,使我們有復活的盼望(徒二23~24;提後一10;林前十五12~19、50~57)。因此,我們一切受洗歸入基督的人(加三27),都不再懼怕死亡;不但如此,我們甚至認為離世與基督同在,是一件「好得無比」的事(徒七59~60;林後五1~8;腓一23)。

4.他改變的緣由何在?

魏斯的改變是,人生觀和通靈。

首先,分析魏斯改變後的人生觀,乃包括他的個性、價值觀和做人的態度,以及對生命之意義的看法。就前者而言,他變得更有耐性、更富同情心、更能愛人;他的價值觀,則由功利的方向,轉移到人性的關懷;同時,他也覺得更能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就後者來說,他覺得生命中有更多希望和喜悅,更多目標和滿足;他明白自己不再有死亡的恐懼,也不怕失去他人。魏斯的人生觀,為什麼會有如此的改變呢?答案是,他相信「輪迴說」,「到頭來,皆會付出代價,一報還一報」;「死亡是生命中的一部分」,死後還可以再轉世投胎,沒有真正的死亡。

由此可知,魏斯的個性、價值觀和做人的態度之改變,並非基於純粹的愛德,而只因深怕下一世必須償債;他對生命之意義的新看法,也不是由於存著復活的盼望,乃因以為他可以不斷地轉世投胎。總而言之,魏斯的人生觀所以會改變,乃深受凱瑟琳所傳遞的訊息之影響;而凱瑟琳在「中間狀態」所傳遞的訊息,則來自前輩大師的教導。這種以「輪迴說」為基礎的人生觀,與基督徒奉聖經為圭臬的人生觀,相去何等遙遠!聖經教訓我們說,我們所以非但不可傷害人,而且還要尊重人,乃因人人都照著「神的形像」受造,具有神的尊嚴(創九6;雅三9~10)。我們所以連那「不可愛的人」也要愛他,乃因這是天父留給我們的好榜樣,為的是要使我們成為名副其實的天父的兒子(太五44~48)。我們所以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乃因神不但賜給我們自由意志,而且祂也尊重我們的自由意志(創二16~17,三11);因此,為了使自己獲益,又能造就別人,我們必須善用我們的自由意志(加五13;林前十23~24、33)。至於我們的生活所以充滿希望和喜樂,並且對死亡不再有恐懼,則因我們的人生已有正確的方向;就是敬畏神,謹守祂的誡命,盡人所當盡的本分(傳十二13),而且有復活得享永生的盼望(羅五2、10~11;帖前四16~17)。基督徒這種人生觀,豈不是更積極,而且具有更實際的意義嗎?

其次,讓我們一起來探討,魏斯改變後的通靈。他說:(1)他的治療能力大為增加,包括恐懼、焦慮、生死、哀愁方面之諮商;其緣由是,他「直覺」地知道病源及有效的療法。(2)米奈(魏斯的岳母)死後,許多走向人生終點或遭喪親之痛的人,都來找他求助。(3)他的「直覺」變得很敏銳,能察覺病人、同事、朋友一些隱祕的部分。(4)靈媒、術士、巫醫這類人,愈來愈常出現在他的生活裏。(5)他的妻子卡洛與他一同發展,她對死亡與瀕死的諮商格外熟練。(6)卡洛和他的女兒艾美,都得著超人的通靈能力,魏斯和家人玩笑地鼓勵發展這種技巧。(7)他的兒子約旦成為一個有能力的偶像型青年,很自然地得著領導地位。

上述魏斯和他的家人都變得更通靈,這些事實要如何解釋?他們的通靈能力究竟來自何方?未來的精神科醫學和社會,將演變到什麼地步呢?請看下面的分析:

第一、魏斯是精神料醫師,他的治療範圍局限在那些有心理障礙的病人。他們的病源多數來自魔鬼的纏擾,魔鬼一離開,病狀自然消失。他說,他能直覺地知道病源及有效的療法;而他的直覺,便是前輩大師的思想傳遞。至於魔鬼所以要使他的直覺變得更敏銳,藉以增強他的治療能力,乃為向他證實,他的「前世回溯」療法走對了方向,而使他更加深信「輪迴說」。其終極目的是,迷惑更多對靈界無知的世人,導引他們拒絕聖經的真理。

第二、魏斯的岳母米奈死於癌症。當米奈的病加速惡化,離死亡不遠的時候,他把凱瑟琳的靈異經歷和啟示告訴她,並給她閱讀這一類的書。令他驚訝的是,她頗能接受,因而減輕了對死亡的恐懼。凱瑟琳來醫院和她見面之後,使她更確信來生真的存在(即轉世投胎)。臨終時,她的呼吸雖然很費力,卻不再痛苦。魏斯說:「米奈是我第一個用這種態度導引死前階段的人,她的信心增強,我們的哀傷也因這整個經驗而獲得緩解。」(140~141頁)。他所說,「米奈死後,許多走向人生終點或遭喪親之痛的人,都來向他求助」,便是以米奈臨終的經歷來安慰他們。換句話說,魏斯的安慰所以發生效果,乃以「輪迴說」為基礎;因此,「輪迴說」之荒謬一旦被揭穿,對死亡之恐懼和哀傷便再產生出來了。這種安慰方法,豈不是經不起考驗嗎?

第三、魏斯說,靈媒、術士、巫醫這類人,愈來愈常出現在他的生活裏。這就是所謂「物以類聚,臭味相投」,邪靈與邪靈原是相通的。到了這個地步,魏斯幾乎已由精神料醫師化身為靈媒,他的治療方法也已越過正統的精神科醫學之範圍了。若然,未來的精神科醫師豈不是可以縮短學術研究的時間,而用更多時間來研究「前世回溯」療法嗎?精神科的發展趨勢若是如此,未來的醫學界和社會,將演變到什麼狀態呢?這種思想對未來的人類所造成的傷害,豈不是比任何事都更加可怕嗎?

第四、魏斯的妻子和兒女,全家都得著超人的通靈能力,魏斯因此而和家人玩笑地鼓勵發展這種技巧。若是如此發展下去,在不久的將來,魏斯的家庭豈不是將由邪靈所控制嗎?這種思想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而一直傳播下去,我們未來的世界將變成什麼世界呢?

(下期待續)






作者: 謝順道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5/01/1995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