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幼苗
社會迅速轉型與傳播媒體的推波助瀾,人們的思想觀念與生活方式隨之改變,值此突破性科技飛速發展的社會環境下,也塑造了新思想、新生活的新世代;最為突顯的是各種電腦科技與通訊網路的使用,節省人們耗費於周張生活的時間,擁有更多的餘暇思考自我、消費享受與安排休閒,使自我的生命更多采多姿。因此,新世代的新人類注重與追求個人的獨特風格、快速效率、消費享受與功利主義(馬家輝,民79年);然而在群體生活中,個人的性格、態度等皆多受先前經驗與長輩教誨薰陶,走過舊世代的年長者生活經驗,仍富涵處世睿智,值供新世代參考與傳承。新世代的新人類處於講求個人自我意識與求新求變的時潮下,當如何萃取永恆的真理與人生觀,思索及了解自我性格,建立生涯發展方向,珍視神賦予人類生命的真諦,不致迷失於多變的迷惘中,值得關切。
顯出自我的尊嚴與價值
長久以來,思索自我及如何使生命更豐盛,是人們終生追尋的目標;時值今日在人本主義思潮下,自我如何顯出尊嚴與價值,更成為新世代思索的焦點。由於生活的每一層面,皆與人的相處息息相關,探索生命的真諦與自我尊嚴,群體互動中的人際關係是種考驗,也是提供個人自我形像的訊息回饋來源;認識自我、監控自我性格是建立適當自我抱負與生涯規劃的基礎,同時也能藉以在人際互動中,了解他人性格傾向,合理地解釋一些令人難明的困惑現象,使自己在未來角色定位,於撲朔迷離的過度階段,能掌握些許重心,不致因附和他人或似是而非的流行文化錯亂方陣;同時,培植心靈的真理信念,使自己在「我選擇,我喜歡」的情境下,也能重視「忠實與負責」的重要性。
從自我意識發展的歷程而言,每個人從家庭與學校生活中,認識「我是誰」、「我如何做個受歡迎的人物」,學習應對進退的規範;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習取向也有所轉變。從年幼時對父母師長觀點照單全收式的學習,到了青少年階段,探索心靈的觸角更為積極且敏銳,對知識與人生觀也逐漸萌生個人的價值判斷。在追尋自我的歷程中,冀求多元訊息的回饋,除了師長的開導以外,同儕的互動、模仿與討論、書籍刊物等傳播媒體的訊息提供等,皆成為個人了解自我性格、性向特質的途徑;尤值資訊活絡的時代,傳播媒體與書籍刊物,更成為新人類的寵兒。
過濾資訊,汲取真理
的確,年輕人若能藉由書刊閱讀與視聽媒體,吸收訊息並從中抽絲剝繭,細心品味文字或圖像所傳達的深層意義,將其理念意涵對應實際生活以求真,是值得鼓勵的好途徑,更為適應當前知識時代,成為知識人的要件;次則與同儕互動的經驗與學習,貴於從人際互動中,認知個人的角色形象,藉由他人的訊息回饋,反省自己的人際能力與處世態度,或建立修正自我思考模式。實際上,在了解自我與認識生命意義的課題上,上述兩種途徑是相輔相成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年輕人自由開放的發展自我之際,成人社會應明櫫真理與正確的倫理道德,導引年輕人引以為自我惕勵,否則放縱其不確定的摸索,也可能使他們陷入是非不明的道德荒原。例如:根據BBC對十五~三十五歲的英國人作的道德觀念調查,發現三分之二的年輕人迷失了道德方向,聖經裡的道德規範已被淡忘,取而代之的只是一些消極式的生活道義。新世代舉不出摩西十誡中的三誡,只拼湊出屬於自己的新十誡:不可殺人,不可酒醉駕車,不可偷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不可訴諸暴力,不要成為種族主義者,要具備環保意識,不可嗑藥,要對朋友忠誠,不可外遇(引自《遠見雜誌》,民國83年11月);其所潛存的危機可窺而見之,也值得省思。
年輕人的主動積極、情感豐富,固然是學習的優利資源,但是從心理社會發展層面而言,自我角色認同猶待發展,價值判斷理性尚未十分成熟,生活與處世經驗也較單純,在閱讀書籍接收訊息時,易因作者某些想法或作為,而深受吸引甚或萌發崇敬之意,在情緒性的不當認同後,反倒引發不良的負向效果。為避免不當認同的危機,年輕人在廣讀書籍以後,理性、冷靜地批判作者的論點,跳出作者的觀念圈囿,理出個人的思考與觀點,截取適合自我的理性建議,此種閱讀思考是值得重視的。因為任何書籍的資料,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絕無法完全囊括個人的全部自我,自我是不斷在進步的,即使某種觀念或思維模式,在媒體包裝與渲染下,似乎已成為流行文化或討論議題,年輕人更應善用智慧,過濾與萃取正確理念,澄清似是而非的論點,表現道德義氣;即或不然,操持真理信念為人生方向盤,不趨附時潮,尤為表現自我獨特氣質的消極之道,固當堅持。例如:時下流行的催眠術談前世、夢的解析談個性,及大受年輕人歡迎的血型與星座分析人格特質等書籍,其內容蘊含神祕性與趣味性,頗誘惑讀者思考。就催眠與夢的解析而言,其雖為心理與精神治療的方法之一,但應用於個人實務時,往往因個別差異懸殊,解釋內涵也變異顯著;在人格特質解析方面,其分析內容是經過多量數字資料統計以後,才得的最大概率,其特質的描述是相對性而非絕對性,廣泛性而非精確性的,年輕人在參閱之餘,應給自己一種建設性的信念──在人際處事中,無論順利與失敗,檢視自己的性格特質,看到真實的自我,突顯優點,強撤缺點,追求更新與進步。因為每個人皆承自不同的父母之生物遺傳,先天氣質即具差異,再加上後天環境及際遇各殊,自我改變的機會多且富彈性,個人豈止三言兩語即能被預料?
在成長中展現尊嚴與價值
同儕相處與意見討論交流,是促進自我成長的要素,但是由於年輕人也具有強烈的從眾傾向,一方面冀求自我與他人不同,另方面又害怕個人的個殊遭同儕團體孤立與揶愉,此種矛盾的衝突也是同儕互動中常有的心結。事實上,在當前多元價值取向的社會裡,可貴的是在不違反社會倫理法紀前提下,尊重每個人的個殊特質,賦予每個人性向特質最大展現的空間與自由;重要的是,自我尊嚴與價值的肯定,需將心靈中潛存的倫理道德信念,適情境而合宜展現,此也是同儕相處表現自我特質的方式。畢竟流行文化非盡皆合乎真理與倫理道德,監控自我免得迷失於弔譎的新思潮。
因此,沒有責任感的享樂,沒有是非觀的知識,沒有人性的科學與不勞而獲的財富等,皆為毀滅人類的毒器。新世代新人類習慣於訊息知識的認知,求新求變是時尚,但是在變幻之際,不妨冷靜思考周遭尚有許多值得我們去掌握與傳承的生命哲學,真理雖不如流行文化那麼奇幻誘人,但它豐盛的生命與價值,卻相當耐人咀嚼與追尋,更是導引年輕人穩健發展人生旅程的力量。年輕人應被鼓勵博覽群書,藉各種書籍、媒體工具及同儕互動等激盪,多方了解自我性格,但值得提醒的是敏於思考與反省的自我要求,操握真理,使自己在尊重生命的努力上,展現尊嚴與價值,此也是新人類的成長責任。
參考書目:
1.馬家輝,《都市新人類》,遠流,台北,民79年
2.《世界觀,觀世界》第102期21頁,遠見雜誌,民83年11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