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16期1995年9月)
專題報導:[青年團契]女二305──宗教比較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本刊大專小組策劃 雨齋



一個北上求學的大學新生,也是初信主不久的信仰新鮮人──馨怡,面對大學中新鮮的人、事、物,無不感到好奇與心喜。然而,剛接受生命救主,甫踏上重生路的她,卻因著許多與信仰衝突的難題,而不知所措:基督徒的生活與非基督徒的生活到底有何差異?安息日一定要守嗎?金錢的運用、奉獻的觀念,怎麼才是恰當的?當未信的家人在生活中為難信仰時,當如何適切地面對?……這一切一切、許許多多纏繞著這才吃奶階段的信仰幼童。神的帶領、主的安排,一位從小在真教會受洗的室友──佳琳,陪伴著馨怡,一起度過信仰的初階,隨時隨側在旁攙扶;但同樣為室友的未信學姊──芊華,明朗、新潮、瀟灑的個性,一心追求自我,卻也不時影響著馨怡。連載小小說──「女二305」要讓大家更熟悉、更穩貼地走在信仰這條路上!

前 * 情 * 提 * 要

佳琳發生車禍了!一向幸福健康的她,從未遇過挫折,一切都是那麼順理成章,那麼平安;等到試煉臨到,她無法接受這事實,她不明白神為何會讓她發生車禍,她開始埋怨神。

在住院期間,佳琳思忖這些問題,苦無滿意的答案。有一天半夜醒來,佳琳發覺爸爸站在她床邊禱告,她內心激盪,感動不已!她突然驚覺「信心沒有行為是死的」,並非信耶穌以後,從此就風平浪靜、海闊天空;真正的信心是不隨著環境起伏而改變的狀態,只有耶穌基督的平安在心中作主,才能感受真正的平安──那種從神而來的,不像世人想像「平安無事」的那般,也不是人所能奪去、侵擾的。

這次的車禍,她終於明白一件事──主耶穌一直愛她,永遠不變,而且神應許恩典夠用,她還擔心什麼呢?神是不說謊的!

馨怡日記

今天中午下課時,我小雲一起去吃肯德基。奇怪的是,平常最愛吃炸雞的她,竟然只點了柳澄汁和比司吉。我以為她在減肥,小雲卻對我說,她最近去聽了幾次晨曦社辦的專題講座,還蠻有共鳴的,因此她開始試著吃素。和小雲聊著,我心裡突然有些難過。和小雲認識一年多,她可以算是我大學中最要好的朋友了,也曾帶她去團契,和她一起查經,但終究還是佛學比較吸引她。我不禁開始懷疑,像小雲這樣,到底是神沒有揀選她呢?還是我們在帶領上出了問題?連我最好的朋友,也沒辦法讓她感受到基督的可貴?

回到房裡,佳琳正趴在床上玩著她的小電子琴,叮叮咚咚地自得其樂。我一屁股坐在她旁邊,把她嚇了一跳,她抬起頭看著我,「怎麼了,小女孩,看妳一副眉頭深鎖的樣子!什麼事讓妳這麼不高興?」

「佳琳,妳記得小雲嗎?」

「記得啊,就是有一次和妳一起去團契,紮了個大麻花辮的女孩子嘛。她怎麼了?」我沉默了一會兒,才對佳琳說:「小雲不願意來團契,迷上佛學了,甚至還開始吃素了呢!」「怎麼會呢,上次妳們不還在討論到底人死後有沒有永生?我看她對這些還蠻有興趣的啊,怎麼一下就改變地這麼快?」

是啊,佳琳的問題也是我的疑惑。回想過去這一年,自從來到台北,不知不覺地,就和小雲熟了起來。大概是因為我們都是從南部上來,有著同樣的背景吧,開學後很自然地便坐在一起。慢慢的熟稔起來,話題也多了,成為無所不談的好朋友,我們這才發現,年少的我們,就像少年維特一般,有著無限的好奇與煩惱。對絢麗的愛情、生命的意義、永恆的歸宿這些話題,我們總是有著說不完的憧憬。

就拿上次來說吧,我們兩個一時興起,便爬到宿舍頂樓,在地上舖上雨衣,躺下來看那被台北夜色污染得厲害的星空。看著看著,小雲突然問我說:「馨怡,妳最大的夢想是什麼?」我望著微紅的夜空,那顏色讓我聯想到地獄的火燄。我不假思索地說:「當然是上天國啊,那裡沒有煩惱,只有喜樂。小雲妳呢?」「我不知道。我甚至不知道這世上有沒有神。現在的我只想趁著年輕好好的活我自己,也許等到有一天活夠了,就可以離開這世上了,我想我應該沒什麼好留戀的吧!」

正因為我們如此的親近,我能感受到小雲內心裡是有著她真正的需要的。真正的她,並不像她所說的那樣灑脫、那樣不在乎。其實她內心是很在乎的,在乎是否能找到人生的意義,在乎將來生命的歸宿如何。

就從那一次起,我就立志要把神的恩典源源本本地告訴小雲,讓她也能分享神在我身上顯出的平安。

於是我開始帶她接觸神,帶她到團契、和她一起參加校園查經。她對這些其實都還蠻感興趣的,記得有一次查經的進度是創世記,她和朱大哥便為了人是由神創造的抑或是由猴子進化而來的辯論了好久;另外,她對人死後的世界也很感興趣,因此永生、輪迴、前世今生這些一直都是我們的話題。

然而,最讓我感到洩氣的是,正當我開始要告訴她,神所賜給我的恩典和平安時,她卻在此時作了另一個選擇……。

「是什麼原因讓妳開始接觸佛學的呢?」在小雲的房間裡,午後的陽光照得牆壁白花花的一片,說實話,我不知道該怎麼和小雲談,只好先這樣問她。

「其實也是因緣巧合啦,有一次經過活動中心,看見晨曦社在大禮堂裡辦演講,題目是『從自我觀照尋找人生智慧』。我那時剛好有空,覺得題目還蠻有趣的,就進去聽聽看。說實在的,聽了他們所說的內容,和妳所說的救贖相比,我反而比較能接受那師父的說法。他說,一切的道都是不假外求的,道就在心中,佛學便是自救的法門。它並不直接拯救你,而是要你自悟,進而超脫自我,臻於成佛的境界。」

「我覺得這樣的說法跟我原來的想法很接近,人本來就應該先自助,再求天助的啊。像妳說人的得救是因著神的憐憫和救贖,而不是靠自己的努力。我覺得這似乎是一種相當不負責任的說法,把一切的責任推給神。而且,」小雲接著說,「之前每次和妳一起讀聖經,總覺得它的內容跟我距離好遠,裡面都是外國的人名地名。然而當我讀佛經時,卻覺得有一種好親切的感覺,好像回家看到媽媽一樣。當時我就有一種很深的感受:我覺得我是個中國人,應該還是比較適合中國本土的宗教的吧!」

「小雲,我懂妳的感受,我知道妳認為反求諸己才是最可靠的,我也知道妳一直都在這樣做。但難道妳不覺得靠自己終究還是有所不足嗎?」我試著就我所知道的部分,向小雲解釋,「人的智慧、能力有限,我們本來就不是萬能,更何況我們今天是與屬靈氣的魔鬼爭戰,我們這些屬血氣的若不靠神的力量,如何得以勝過惡魔?靠自己是不夠的,我們必須依靠神的大能。但這並不代表只要靠神,自己就可以什麼都不做。聖經也告訴我們,一個好的基督徒,要有相稱的信心和行為,也要在人群中發出基督的香氣來啊。而且,小雲,我認為真理就是真理,它是不分國界的。今天妳對佛教有親切感,是因為妳對自己文化的熟悉,但實際上……」

「咦,那妳又怎麼知道妳們信的是真理呢?」小雲打斷我的話,「別的不談,光看實際的表現,妳不能否認在很多方面基督教團體愛心的表現不如佛教團體。妳說你們是真理,但從這一點來看卻無法讓我信服。我覺得真理不是用說的,而是用做的。從這些實際的作為,妳能說佛教徒都沒有真理嗎?當然愛心並不是真理唯一的標準,但是就像慈濟所主張的:先入善門,再入佛門,透過這樣一種行善的體驗,讓我能夠感受到自我的存在。馨怡,妳說呢?」

我一時啞口無言,我確信我們是有真理的,但在表現上我們卻好像也是真的不如別人。看到我這種表情,小雲抱歉地笑笑,「對不起啦,馨怡,我不是討厭你們,我也覺得你們團契很好、很溫馨呀。只是我還不習慣你們的方式。其實我現在只想要多聽聽各方面的說法,再選擇一個最適合我的。妳不要那麼擔心嘛!讓我自己好好想一想,OK?」

從小雲房間出來,回自己房間的這幾步路,反而比去的時候更沉重了。原本替小雲擔心的心情,彷彿都被小雲丟回了自己身上。是啊,每次看到一些佛教團體熱心助人的新聞,往往連自己都會動容,「我們是真教會,但為何在愛心和行為上,會輸給了別人呢?」以前這樣的問題偶爾也會浮上腦海,但總是一下子就淡忘了,不像這次就發生在我身邊,對我的衝擊如此之大,竟讓我有些無所適從。

回到房裡,佳琳不在,只好一個人躺在床上想這些問題。以前遇到這樣的問題,總覺得信仰是人和神之間的關係,最重要的是做好我們自己的靈修就好了。然而小雲的話卻讓我感觸良深。若是果真如我原先所想的,那麼不就像撒瑪利亞人的比喻所說的,我們與那祭司和利未人又有什麼不同?若果真如此,我們又憑什麼向人說我們是唯一得救的真教會,又如何能夠吸引更多的羊,來就近這得救的道?

想著想著,仍是沒有答案,我告訴自己,或許先睡一覺,明天再說吧。在睡前的禱告中,我向神交託了我的煩惱。突然,我想到一個問題:當初我是為了什麼來信主的?想著想著,思緒回到了去年。那時我就像小雲一樣,育萍正在帶領著我,而在這之中最吸引著我的,便是育萍對我那無微不至的關心了。在重考的壓力下,沒有誰顧得了別人的死活,然而育萍就是那樣的特殊,充滿了活力不說,還能夠真心地關懷著我,讓我覺得好溫暖。正因為這樣的一份愛心,一步一步堅固了我的信心,引領我認識了真神。誰說基督徒沒有愛心?育萍當初這樣的付出,不正是一種愛心的表現?

想到這裡,突然腦海中冒出了一大堆的人與事:這一年來佳琳就近的照顧,讓我能適應沒有媽媽在身邊的日子;朱大哥對團契無私的接待和付出,甚至無條件地資助家境不好的阿凱,讓他能無後顧之憂的讀書;醫院佈道媽媽們對病人的關懷,甚至讓有些病人感動得流淚,說媽媽們比自己的家人更照顧他們;甚至,回過頭來看看自己,自己全心的關心小雲,不也是因著這樣一份盼望她能得救的愛心?

有了這樣的一個引子,腦海裡出現愈來愈多的故事:王阿姨當育幼院的長期義工;開計程車的蔡叔叔向每個坐車的客人傳道;郭醫師的義診;教會的關懷山地同靈……有太多太多愛心的例子就在我們身邊,只是因著神的愛,讓我們不願誇耀自己,以致於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忽略了太多身邊愛心的表現。但,這並不代表我們沒有愛心,就像馬太福音十章裡所說的,「無論何人,因為門徒的名,只把一杯涼水給這小子裡的一個喝,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人不能不得賞賜。」一杯涼水,不也是愛心的表現?

或許我們常會忽略這樣一杯小小的涼水。然而若在乾渴的沙漠中,一杯涼水卻是最好的幫助,比黃金更寶貴。或許我們在世上所傳的福音便是這樣的一杯涼水,外表並不耀眼,但所做的卻是救人靈命的工作。也正因為許多人這樣默默地付出愛心,才讓我們今天能在教會裡,得以同享主恩的滋味。

感謝神給我這樣的啟示,讓我原先的疑惑一掃而空。或許我們在愛心的表現上仍有許多不足的地方,以致於有許多人沒有感受到我們的付出;以致於有人說我們的愛心只對內而不對外,甚至說我們不如別人。但,我們並不是冷漠的,有太多的人正在我們中間默默地付出,誰能說我們的愛心不如別人?

或許我們現在是該好好地想一想,只要我們救人靈命的大方向不變,我們可以把力量整合起來,發揮更大的效用;是否我們在牧養信徒之餘,可以把眼光放遠,為這社會盡一分力;是否我們應該更深刻、明白的讓大家知道,我們真心地關懷所有人的靈命都能夠得救?

我現在明白了,在現今眾多的宗教之中,原來我們並不是沉默的一群!藉著我們對神純全的信心,從神領受的愛心與盼望,我們便成為神的代言人,要在這世代中,宣揚神的慈愛和憐憫。身旁有這麼多迷路的羊,我怎能轉頭不看,閉口不言?或許芊華、小雲她們,正等候著我的引領呢。

但願在未來的日子裡,神能賜我像育萍那樣的愛心和耐心,告訴芊華、小雲,我的盼望如何,我的力量在那裡。或許真有這麼一天,我們能夠同聚一堂,能夠同享神的恩典。






作者: 本刊大專小組策劃 雨齋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9/01/1995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