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順道
二、透視輪迴謬論
1.「輪迴說」有聖經根據?
魏斯說,他從哥倫比亞大學的《比較宗教》那一本教科書發現:「舊約和新約聖經中,的確提過輪迴的觀念。公元三二五年,羅馬康士坦丁大帝和他母親海倫娜,下令刪掉了新約中所提及輪迴的部分。公元五五三年,在康士坦丁堡的第二次會議中,證實了確有此行動,並把輪迴觀念定為異端邪說。顯然地,他們認為『人不只有一輩子可以尋求救贖』的說法,會削弱教會的力量。但原始資料的確提到,早期的神父確實接受輪迴觀念。公元第二世紀興盛的早期基督教的一支,諾斯替教(Gnostic)教徒──亞力山卓的克萊蒙、奧瑞根、聖傑若米,和其他許多人──相信他們曾有前生,並會有來世。」(《前世今生》18-19頁)。
魏斯又說:「她(魏斯的岳母米奈)為我和卡洛(魏斯的妻子),安排了一次猶太教神祕哲學的課。在猶太神祕文學裏,輪迴和『中間』狀態是基本的要旨,不過現代猶太人多不了解這一點。」(140頁)。
本段質疑
對於魏斯所說這些話,我們要提出的質疑是:○1舊約聖經中,那一處經文提到輪迴觀念?○2新約聖經中,被康士坦丁大帝下令刪掉的「輪迴部分」,原始的經文如何?○3康士坦丁堡第二次會議,證實康士坦丁大帝確曾刪掉有關「輪迴」之經文,並把輪迴觀念定為異端邪說等,其議題和決議文是什麼?○4康士坦丁大帝下令,刪掉新約聖經中的輪迴部分;或早期的教父和神學家,多數接受輪迴觀念;或認為「諾斯替」是基督教的一支,而且主張「輪迴說」;以及猶太教的神祕文學,以「輪迴」和「中間狀態」為基本要旨等,其資料的內容和來源如何?
上列這些質疑,魏斯能不能公開答覆,讓《前世今生》的讀者群獲得更具體的資料,以便深入思考?魏斯若無法逐項答覆這些質疑,我們怎麼能認定他所引證《比較宗教》一書的資料,是否靠得住呢?
本段解讀
針對魏斯的言論,筆者依據平素的查經心得,再綜括《基督教會史》、《早期基督教教義》,以及《基督教教義史》等參考書的資料,將個人的看法敘述如下:
第一、魏斯所以說舊約聖經提過輪迴的觀念,或許依據「看哪,耶和華大而可畏之日未到以前,我必差遣先知以利亞到你們那裡去。他必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免得我來咒詛遍地。」(瑪四5-6)那一段預言。但該處經文並不是說,先知以利亞將要轉世投胎;而是說,類似以利亞這種先知,將再出現。理由是:主耶穌兩次提到,施洗約翰就是那應當來的以利亞(太十一13-14,十七10-13);但約翰卻否定祭司和利未人的猜測說,他不是以利亞(約一21)。原來,主耶穌所說,施洗約翰就是瑪拉基先知所預言,將要奉差遣而來的以利亞,並不是說約翰的前世是以利亞;乃是說,約翰賦有「以利亞的心志能力」,而且要為主預備合用的百姓(路一17)。其次,「太十四1-12」敘述,希律在他的生日那一天,下令斬了約翰;但「太十七1-3」卻記載,當主耶穌在山上改變形像的時候,以利亞竟然在異象中向主的門徒顯現。如果以利亞真的轉世投胎,成為施洗約翰,為什麼在約翰被斬首之後,以利亞又出現在「變貌山」上呢?再者,依據《前世今生》所報導的信息,任何人在轉世投胎之前,都必須先經歷死亡;然後,靈魂上升於「中間狀態」等候,才能投胎於即將分娩的產婦之腹中(21-22頁、26頁、29頁、32頁、34頁、40頁)。但以利亞卻未經死而昇天(王下二11),怎麼會轉世投胎呢?
香港建道神學院講師黃玉明牧師說:「輪迴之說不合聖經真理,新舊約正典都沒有此說。持輪迴說的新紀元運動者認為,馬太福音十一章十四節的記載是,指耶穌以施洗約翰是以利亞再生,……。」(《今日華人教會》月刊,一九九四年十二月號,8頁)。魏斯所說,舊約聖經提過輪迴的觀念,若是以「瑪四5-6」的預言為根據,則我們不得不懷疑,魏斯與新紀元運動者是否「一靈相通」?從《前世今生》一書所報導,前輩大師的許多教訓與新紀元運動者的思想之一致性看來,那個運行在魏斯心裏的靈與運行在新紀元運動者心裏的靈,不言而喻,必定是相同的。否則,怎麼會有這麼多的巧合呢?至於這兩者之間的一致性,則將在第三段「前輩大師的真面目」,作更詳細的分析,在此暫擱不贅言。
第二、身體復活的盼望(詩七一20;賽二六19;但十二2;約五28,六39-40、44、54),以及死後的審判(詩九六13;傳十二14;林後五10;來九27),是舊約和新約一貫的真理。而復活的盼望,必須等到基督再臨的時候,才能實現(林前十五23、50-54;帖前四15-17);緊接著,便是大審判(太二五31-32、46;約五29;帖後一7-9;啟二十12-13)。換句話說,聖徒離世,被接於樂園安息的靈魂(路十六22,二三43),是在那裏等候身體復活,被接與主永遠同在(帖前四13-17);並不像《前世今生》所報導,在「中間狀態」等候轉世投胎。既然如此,舊約和新約聖經中,怎麼可能提到「輪迴觀念」呢?說穿了,不過是魏斯一廂情願的想法罷了。
第三、公元三二五年五月,羅馬皇帝康士坦丁在尼西亞所召開,帝國教會第一次大議會,主要的議題是「確立三位一體神觀」,與「輪迴說」毫不相干。其次,公元三一二年,康士坦丁統治西部帝國;三二三年,統一羅馬全境,獨攬大權;三三七年五月二十二日,與世長辭。縱觀康士坦丁自執掌國權至去世,前後二十五年,始終未見他曾下令,刪掉新約聖經中「輪迴部分」的任何記錄(《基督教會史》122-131頁)。眾所週知,刪掉聖經的某部分是非常重大的問題,為什麼在基督教的教會史上竟然隻字未提?可能嗎?由此可知,魏斯所說,「公元三二五年,康士坦丁大帝和他母親海倫娜下令,刪掉了新約中所提及輪迴的部分」,乃是無稽之談。
第四、俄利根(《前世今生》譯為奧瑞根)首次被定罪的場所是,在他的家鄉亞歷山太所舉開的議會上,時在公元三九九年或四○○年。之後,皇帝猶斯提念(公元五二七至五六五年)在公元五四三年所召開的議會上,又下令申斥俄利根之為人及其思想言論;五五三年,猶斯提念在康士坦丁堡所召開的第五次(魏斯誤寫為第二次)大議會,再斥責俄利根為傳講異端的人。但在這三次議會上,俄利根所以被判定傳異端的罪名,卻不是因為他宣揚「輪迴說」,乃是因為他所主張的神觀牴觸了「三位一體」的教義。事實,這三次議會的主要議案,都以「如何解釋神觀」為問題的焦點,而從未牽涉到「輪迴說」(《基督教會史》90-91頁,171-173頁)。而俄利根所堅持的神觀便是:○1聖子是次等的神(Theos Deuteros),在本質上第二位屬於第一位。○2聖靈從屬於聖子,乃由聖子所創造之受造物。○3俄利根派傾向於亞利烏派,反對聖子與聖父「同質」(homoousios)的教義;而建議用「似質」(homoiousios)一詞,取代「同質」(《基督教教義史》61-67頁)。魏斯所說,「公元五五三年,在康士坦丁堡的會議中,證實了康士坦丁大帝確有刪掉新約聖經上輪迴部分之行動,並把輪迴觀念定為異端邪說」,不知道依據什麼資料?魏斯能不能提供?
第五、「顯然地,他們認為『人不只有一輩子可以尋求救贖』的說法,會削弱教會的力量。」魏斯這種推理法,究竟屬於那一門的邏輯?誰都知道,基督徒應有的共識是,聖經是神的啟示(提後三16),也是基督教信仰的依據(弗二19-20;林前三11);任何人都不得更改(加一6-9)、謬講(林後四2;彼後三16),也不得增刪(申四2;啟二二18-19)。這就是說,聖經有絕對的權威,既超越時空(詩一一九89),又超乎教會之上。職是之故,如果新約聖經上真的有「輪迴說」的根據,豈可為了顧忌「會削弱教會的力量」,而以皇帝的權力刪掉它?其次,如果「輪迴說」是新約聖經的原始教訓之一,為什麼新舊約聖經上有那麼多否定「輪迴說」的經文,卻始終未被早期的神學家發現其矛盾;直到公元三二五年,才被康士坦丁大帝的慧眼識破,而下令消除其矛盾的經文(輪迴部分)?可能嗎?
第六、魏斯說,「諾斯替」是早期基督教的一支。又說,「諾斯替教」教徒──亞歷山太的革利免、俄利根、耶柔米(《前世今生》譯為亞力山卓的克萊蒙、奧瑞根、聖傑若米),和其他許多人(早期的神父),相信他們曾有前生,並會有來世。魏斯所說這些話,是否確實可靠?茲將有關資料節錄如下,以供諸位讀者作判斷之
參考:
亞歷山太的革利免
在亞歷山太,代表「諾斯替」運動的中心人物,就是革利免。他用哲學解釋基督教,使之成為有系統的思想。他說,我們的訓導者,乃是聖潔的神、耶穌、道,他是全人類的導師。知識最高的造詣,即是領人達到認識神的地步;認識神比得救更高尚,因為其中包涵得救(《基督教會史》84-86頁)。
革利免認為神絕對超越,不能言傳,不可思議;要認識祂,只能藉著祂的道,或子。道從父而生,並無開始;並且祂和祂原為一,父在祂裏面,祂也在父裏面(《早期基督教教義》85-86頁)。
革利免認為道成肉身,就是道成了完全的人,有完整的人性,有人的身體和靈魂,但他卻不能脫出「幻影說」的教訓。他說,耶穌基督吃東西,只是要藉此使一般人不能否認祂的人性。那些沒有信主的人,他認為他們在陰間仍有悔改的機會,但他們必須在那裏,直到那審判大日(《基督教教義史》54-57頁)。
俄利根
在生活上,他抱著極端的禁慾主義。他認為神是完全的靈,萬有的源頭,不是被造的。聖子是由神自永遠而生,基督不過是次等的神。在一切受造物之中,聖靈居最高地位。又說,犯罪較大的降落塵世,有獸類的魂,也有必死的身體,這就是人類。凡作基督門徒的人,到了臨終的時候便進入樂園,惡人則下到地獄。關於靈魂的來源,他所主張的是「靈魂先存說」,並且認為今世是「靈魂的桎梏」(《基督教會史》86-91頁)。
俄利根相信,每個靈魂都是「先存的」。這些靈魂,顯然因以前的罪行而有罪。神造了現在這世界,把靈魂困在身體裏面作為刑罰。少數學者接受這理論,但多數的希臘教父卻反對它;在第六世紀,此說正式被定為異端。他對復活的見解是,聖徒復活所擁有的身體和他們在地上的身體,絕對相同。身體能夠復甦,雖然復甦後的品質不同。靈魂需要更好的袍子,好活在更純淨、靈妙,及屬天的環境中。關於末日的大審判,他則認為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受審判。只有神能司法官之職,祂才能正確的區分善惡(《早期基督教教義》122-123頁、240頁、325-326頁)。
他研究當時最著名的異端神哲主義,及其他各異端的教義。他認為若不是出於聖經的教訓,或是根據聖經的教義,就當被拒絕。他竭力反對神哲主義,像那些反對神哲派的教父們那樣,他反對神哲主義者將善神與「造物主」(Demiurge)分為兩位神的看法。神是一,舊約與新約的神是同一位。關於耶穌的人性,他與革利免一樣,認為道成肉身,就是道成了完全的人,有完整的人性,有人的身體和靈魂(《基督教教義史》52-54頁)。
耶柔米
耶柔米博學多聞,特別在翻譯聖經的事上,他的才能找到了最好的施展機會。由於教皇達馬蘇的建議,他以拉丁文重譯聖經,公元三八八年譯完新約;接著,在伯利恆城翻譯舊約。他傾心於修道主義,以終其一生。曾寫許多論文和書翰,說明獨身主義與修道主義的優點。公元三八二年,利用一切時機,在羅馬宣講修道生活的功德。三八六年,在伯利恆的男修道院擔任院長,直到四二○年去世(《基督教會史》192-193頁)。
關於靈魂的起源,希臘的神學家普遍的觀點是創造論。他們認為每個人的靈魂都是神單獨創造的,其時刻是在他注入人的身體那一剎那。西方的神學家,包括耶柔米,都接受此說(《早期基督教教義》240頁)。
諾斯替主義
「諾斯替主義」(Gnosticism),原先由「知識」(gnosis)一詞而來。但諾斯替主義者所說的知識,並不是普通的知識,乃是一種神秘的、屬靈的知識;藉著他們所教導的知識,人才可以真正了解宇宙,並且由這物質的惡世被拯救出來。
諾斯替主義起源於基督教出現之前,其最大的特性是混合主義。有來自猶太教,以及埃及、巴比倫、波斯等異邦宗教的混合思想。它的根本概念是,這現象的世界完全是惡的,是囚禁人類的監獄。既然物質世界是惡的,所以那位創造與管治這有形世界的主,不可能是一位高明而良善的神;而不過是次等的、不完全的神靈,稱為「得繆哥」(Demiurge)。人要得救,除非脫離這有形世界的捆綁,以及一切管轄這世界的空中游靈;知識就是救人脫離這種捆綁的工具,因為信從這主義的人,得以與那靈性世界的真體交通。
惟因物質世界是惡的,所以基督不可能真正成為人身。對於基督的降世,他們的解釋是:○1基督降世為人,不過是幻影;○2基督暫時寄居在耶穌的人體之內;○3那由童女所生的,並非物質實體。他們認為基督不具有人性,未曾「取肉身」成為人,也未曾死去。基督誠然降世作過人,也教訓了祂的門徒;但終其一生,祂都是天上的靈體,並非血肉凡軀。他們的努力,就是要把歷史的耶穌與信仰的基督劃分為二,以解釋兩者之間似有的矛盾。
公元一三五至一六○年,是諾斯替主義擴展其勢力,登峰造極的時期。這種主義之興起,使有歷史性的基督教信仰大受威脅;教會固然勝利的渡過了這種危機,但所付出的代價也不小。(以上關於諾斯替主義的資料,係依據《基督教會史》58-61頁,稍加整理者。)
神哲派(即諾斯替派)稱自己是基督教的一派,又一廂情願的說,他們的教訓是使徒們遺留下來的奧祕的傳統。但史伯格卻認為神哲派並不是基督教的一派,而是一種異教。談到耶穌基督的人性和神性之時,他們說耶穌與基督是完全分開的,耶穌是人,基督是更高的靈。當耶穌受洗時,基督的靈降在他身上;當他被釘在十字架上之前,基督的靈就離開他了。使徒約翰所寫的福音書和書信,就是為了嚴正指摘,這個異端的謬誤(約一14,二十31;約壹二22,四2、15,五1、5;約貳7)。
他們的教義著重「二元說」,認為宇宙間有善惡二位神。那位至高至善的神是無可測度的,祂在有限的受造物中間,又造了分神。又說,善神與這些分神合在一起,稱為「完滿」(Pleroma),就是神性本質的豐滿。世界並不是善神所造,乃是一位分神墮落而造;他是低級的神,稱為「造物主」(Demiurge)。他們認為這位造物主就是舊約的耶和華,其地位低於至高之神。他們更進一步說,物質的世界就是這位低級的「惡神」所造的,所以所有的物質都是邪惡的。在物質的世界,人類的靈魂若要得拯救,祇有藉著善神的救功。其途徑是,參加神哲派,領受入教的祕密儀式。
有時候,他們主張苦修主義。但也有人認為屬靈人既有屬天的祝福,肉體的行動並不能影響他們的救恩,所以就不禁止肉體上的情慾,而可以過著屬肉體的生活。基於這種觀念,他們一方面注重苦修主義,另一方面卻過著放蕩的生活。在他們的教義中,他們也否定死人復活的教訓。理由是,當一個人的靈魂離開物質的身體之時,他就能進到「完滿」的境界之中,這就是人生的結局。(以上關於神哲派的資料,係依據《基督教教義史》28-32頁,稍加整理者。)
上列資料顯示,魏斯的言論與史實不符。筆者站在護教衛道的立場,認為必須負起責任,揭穿魏斯的謊言,以正視聽;同時提醒主內的同靈,凡事慎思明辨,防備異端的迷惑(林前十四29;弗四13-14;提前四1)。
首先,我們要質問,魏斯所說,「原始資料的確提到,早期的神父確實接受輪迴觀念。」究竟是那些「原始資料」?確實接受「輪迴觀念」的早期神父,是那些神父?他們對輪迴的主張如何?我們所要的是正確的史料,以及具體的內容,而不是不負責任的輕描淡寫。
其次,魏斯說,「諾斯替」是基督教的一支。其實,從「諾斯替」的起源、教義,以及對基督教的傷害看來,它乃純屬一種異教,而不得算為基督教的一派。就其起源來說,它除了涵蓋來自猶太教,以及埃及、巴比倫、波斯等異邦宗教的思想之外,再以希臘哲學為底,並以被曲解的基督教教義為包裝;然後,拉雜湊合,變成非驢非馬的混合主義。正如哈納克所說:「神哲主義是,完全希臘化的基督教。」或如華爾特教授(Prof. Walther)所說:「這些人(神哲主義者)乃是將基督教中一些破布偷去,為要遮掩異教的醜態。」(《基督教教義史》30頁)。
如此綜合各種宗教和哲學,不倫不類的古怪結構,也可算為基督教的一派嗎?再就其教義而言,○1他們否定「造物主」是至高至善的神,而認為祂只是受造的分神,甚至詆毀祂為低級的「惡神」。○2否認耶穌是「道成肉身」的基督,而將耶穌和基督劃分為二;主張耶穌只有人性,基督只有神性。○3強調加入神哲派,接受他們所教導的「知識」,就是得救的途徑。換句話說,在他們的教義中,舊約的耶和華與新約的耶穌,都毫無地位;惟有神哲主義超越一切,他們的「知識」至高無上。○4他們既教導人可以過著放蕩的生活,又否定死人復活的真理;不但誤導人放縱情慾,而且剝奪了基督徒對復活的盼望。試想:如此竭力推翻基督教信仰根基的異端(林前三11;弗二19-22;加一6-9),豈可列入基督教的一派?至於諾斯替主義對基督教所造成的傷害,則在公元第一世紀末葉,已經可以看出其端倪了。原來,約翰所以要著作「約翰壹書」,乃為了提醒信徒防備,當時正在教會裏活躍的諾斯替主義之迷惑(二26)。約翰說,他們的特徵是:○1否認耶穌是成了肉身的基督(四2-3);○2滿口謊言,稱為敵基督者(二22、18,四3);○3否認父與子(二22)。結果,有些信徒因受迷惑而離開了教會,加入敵基督者的行列(二18-19)。到了第二世紀中葉(公元一三五至一六○年),就是諾斯替主義最興盛的時期,基督教所受的傷害就更大了。此事可由《基督教會史》一書所記述那兩段話,知其梗概。該書說:「這種主義之興起,使有歷史性的基督教信仰大受威脅。」(58頁)。又說:「諾斯替主義危害教會最大,它把基督教的歷史基礎推翻了。」(61頁)。請問:如此傷害基督教會,被使徒約翰斥責為「敵基督者」的諾斯替,可算為基督教的一派嗎?
再者,魏斯認為,「革利免、俄利根和耶柔米等,都是諾斯替教教徒;而且他們都相信,他們曾有前生,並會有來世。」然而,只要仔細檢視上列的資料,我們便可以看出,魏斯所說這些話真是荒謬,不足採信了。怎麼說呢?請看下面的分析:
革利免雖然是「諾斯替」運動的中心人物,卻不等於說他就是「諾斯替教」教徒;而頂多只可以說,他運用哲學的思惟方式來解釋基督教,使之成為有系統的教義。理由很簡單,他相信:○1他所敬拜的神,就是那一位創造萬物的天父;○2道即子,祂與父原為一;○3道成了肉身,有完全的人性。這些信仰的表白,每一項都與諾斯替主義格格不入,他怎麼可以稱為諾斯替教教徒呢?其次,他相信未信主的人,在陰間仍有悔改的機會;又說,他們必須在那裏等候,直到那審判大日。這些信仰固然不合乎聖經,但至少它已否定了「輪迴說」。既然如此,他怎麼會相信他有「前生來世」呢?
俄利根所說,「神造了現在這世界,把靈魂困在身體裏面作為刑罰」,雖然有一點諾斯替主義的色彩,但他仍然不是諾斯替教教徒。其一,他像那些反對神哲派的教父那樣,竭力反對神哲主義者將善神與「造物主」分為兩位神的看法。其二,他相信:○1神只有一位,舊約與新約的神是同一位;○2道成了肉身,有完整的人性。此外,在生活上,他抱著極端的禁慾主義。這些信仰和生活態度,都與諾斯替主義迥然不同。所以我們可以肯定,他並不是諾斯替教教徒。至於「輪迴說」,他更不可能接受。因為他相信:○1末日大審判的時候,每個人都要按著自己的行為受報應;○2基督徒一旦離世,靈魂即時進入樂園,惡人則下地獄;○3基督徒死後,身體必復活,得著與肉體不同本質的靈體。俄利根這些終末論,都足以否定「輪迴說」而有餘;他的信仰如此,怎麼會接受「輪迴說」呢?退一步說,他雖然主張「靈魂先存說」,也不等於他相信他有「前生來世」。因為他所說,先存的靈魂進入「胎兒」身體的時候,不過是那個靈魂歸屬於那個身體而已;並不是說,某人離世後,他的靈魂離開他,等候轉世投胎,歸屬於另一個人的身體。所以說,靈魂先存說」不等於「輪迴說」,此理甚明。
耶柔米傾心於修道主義,以終其一生。這種刻苦己身的生活,與諾斯替主義者放縱情慾的生活,大異其趣。因此,他不可能成為諾斯替教教徒。關於靈魂的起源,他與西方其他的神學家相同,接受希臘神學家普遍的觀點,主張創造論。就是說,每個人的靈魂都是神單獨創造的,其時刻是在他注入人的身體那一剎那。這種觀點雖然未能解釋「原罪」的來源,而尚有商榷的餘地,但它卻是排斥「輪迴說」的。職是之故,我們可以斷言,耶柔米不可能相信他有「前生來世」。不是嗎?(下期待續)
本段參考書目
《基督教會史》,華爾克著,謝受靈譯,基督教輔僑出版社出版。
《早期基督教教義》,凱利著,康來昌譯,中華福音神學院出版社出版。
《基督教教義史》,伯克富著,趙中輝譯,基督教改革宗翻譯社出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