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18期1995年11月)
自由來稿:[青年團契]我思我念鄭恩民長老

張國清



前言

「台北教會鄭恩民長老已蒙主召回安息……」的消息傳來,正值香港教會舉開第一屆短期神學訓練,有位七十高齡的學員是新界鴨洲小學最後一任的校長,他坦率讚嘆道:「真耶穌教會聖靈月刊上真理的文筆,最欣賞、最佩服的是鄭恩民長老所寫的。」殊不知長老已安息主懷而成絕筆了……。使得長年在外的台灣遊子,觸景傷情,倍加思念,昔日之景,歷歷在目,滿懷感念,追述如下:


老少行

台北教會聚會前,常常看到一老一少早早來到,先跪在弟兄席位後面禱告,然後打開聖經,但是年長者拿起放大鏡來,一行一行,由上到下,嘴唇微啟,慢慢的與年少者分享著、領受著,使人感受到鄭長老自然流露出詩人的心語:「人對我說:我們往耶和華的殿去,我就歡喜。耶路撒冷啊,我們的腳站在你的門內。」(詩一二二1-2)。


補聖經

年長者唸完聖經,走到會堂後面的聖經架上,一本一本看過去,見有倒放的,就擺正過來,再一本又一本的仔細檢視,發現折頁、將脫頁、破損的,慢慢整理,又見長者從自己的手提袋裡,拿出剪刀、膠水、針、線、紙張……,貼貼補補,修修復復,此情此景,使人想起人人注目的「撒網」固然重要,可是幕後的「補網」同樣重要。因此聖經特別記載:撒網、補網者,主耶穌都要(太四18-22)。願更多默然愛神的人,效法鄭長老,多做靈內雙方的「補網」工作。


寫題目

聚會時間到了,只要將證道題目交給鄭長老,他老人家一定自己先將黑板擦了又擦,直到非常乾淨,才一個字一個字的慢慢寫,絲毫不敢輕率,恭敬又虔誠的心態,自然流露在字裡行間,小心謹慎的完成後,再拿起板擦到會堂外面,拍拍打打,從頭到尾,正好顯示出主所應許的:「好,你這又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你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我要把許多事派你管理;可以進來享受你主人的快樂。」(太二五21-23)。


拾飯粒

浪跡台北,舉目無親,險成飛仔之際,幸蒙長老、長老娘雙雙愛心收容,始得入住其屋。但見生活起居,勤樸規律,共餐之際,遺落飯粒,長老靜靜的從餐桌上拾起,放入口裡,喃喃自語──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若有隔夜剩飯,煮成粥自己吃,另把新鮮米煮成的給我們吃;這種絕不輕易丟棄、蹧蹋食物的作為,正合主旨意(約六12),或許有人認為這年長者太吝嗇,那就大錯了!誰知他老人家自己向來省吃儉用,樸實度日,卻默默幫忙許許多多貧困的慕道者,主內同靈及傳道人急時之需,甚至長期支助子女較多者的教育費用,使多人適時解飢、止渴、得幫助,溫馨之情,方香四溢。正如主所說的: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太二五40)。深信鄭長老息了自己的勞苦,作工的果效也隨著他這位慈祥的老人家了(啟十四13),他真的可承受那創世以來所豫備的國(太二五34),更足為眾人楷模。


真愛徒

鄭長老曾任教第一屆神學生。內人雖是無學問的小民,承蒙長者一視同仁,熱誠栽培,不論堂授、函授或面授,皆予不斷安慰、鼓勵,造就及指導。直到婚後,因生產小女以琳而開刀住院時,年紀老邁的長老,偕同長老娘,親身趕來台大醫院探望,懇切關懷,溫馨濟助;為人之徒,躺臥床上,盛情甚難卻,卻之更不恭,滿懷感激地含淚領受,迄今難以忘懷……。

蒙主不棄,得繼內人之後,由台北教會推薦報考神學院,加入專職傳道行列。鄭長老叮嚀有加,百般期許;熟料畢業工作若干年後,不成器的我臨陣退怯,多人勸誡,內人更為哀傷,苦苦相勸,不為所動,終致黯然神傷的半途而廢,逃避退隱……。長老聞悉,憂傷焦急。有一安息日,內人在台北教會大門口,正巧和長老相遇,長老愛徒心切的當面痛心力斥,內人百口莫辯的含淚體會老人家的心腸;幸得大家不住地代禱,甚至多人禁食禱告,才得主的格外垂憐、施恩、赦免,將這塊破器皿,修修補補,勉勉強強的再派上用場。由台灣、阿根廷、新加坡直到今天的香港,在這段遊子生涯的道路上,仍是不斷地得到多人的代禱與鼓勵,其間長老屢次的書信手諭,使我們感受到慈祥的老人家的心境,是憂是喜,常常隨著我們在外的福音工作上上下下,實在是莫大的激勵。如今長者已矣!誠然惋惜;明主美意,悅納長老已滿有基督馨香之氣,且必留下美好結局(林後二14-15;來十三7)。






作者: 張國清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1/01/1995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