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19期1995年12月)
真理論壇:[聖靈月刊]聖經中的用人觀念〈下〉

許恩得

4.以積極思想作為提升能力之起點

聖經用來提升能力的方法,不是學習新的語言(如英語)、新的知識(如管理),或新的科技(如電腦),而是培養積極思想為起點,以形成習慣為終點。

(1)積極思想

提升能力的第一個步驟是培養積極的思想,因為「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四23)。按聖經的教訓,成功的領導者,不論從神、從事、從人、從環境,都可以獲得積極的思想,都可以產生喜樂的力量。保羅的經驗告訴我們:

「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當叫眾人知道你們謙讓的心。主已經近了。應當一無罣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耶穌基督裏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弟兄們,我還有未盡的話:凡是真實的、可敬的、公義的、清潔的、可愛的、有美名的;若有甚麼德行,若有甚麼稱讚,這些事你們都要思念。你們在我身上所學習的,所領受的,所聽見的,所看見的,這些事你們都要去行,賜平安的神就必與你們同在。我靠主大大的喜樂,因為你們思念我的心,如今又發生;你們向來就思念我,只是沒得機會。我並不是因缺乏說這話,我無論在甚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祕訣。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四4~13)。

(2)教育訓練

提升能力的第二個步驟是不斷的教育訓練。當我們發現同仁表現不佳時,第一個念頭不是革職或處罰,而是透過教育訓練提升其能力。耶穌曾設一個比喻來說明這個念頭:

「於是用比喻說:一個人有一棵無花果樹,栽在葡萄園裏。他來到樹前找果子,卻找不著。就對管園的說:『看哪,我這三年,來到這無花果樹前找果子,竟找不著。把它砍了罷,何必白佔地土呢!』管園的說:『主阿,今年且留著,等我周圍掘開土,加上糞;以後若結果子便罷,不然再把它砍了。』」(路十三6~9)。

(3)付諸行動

耶穌所採用訓練門徒的方法,不是講論生動的道理,而是邊行邊教,以身示範,並且給與門徒有實際參與的經驗。例如要給五千人吃飽,雖然耶穌早有定見,但仍要求門徒先想辦法(太十四13~22;可六30~46;路九10~17;約六1~15);要訓練門徒傳福音,便差遣他們兩個兩個出去(太十八20;可六7;路十1)。因為耶穌相信,付諸行動的學習最堅固。

「所以凡聽見我這話就去行的,好比一個聰明人,把房子蓋在磐石上;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總不倒塌,因為根基立在磐石上。凡聽見我這話不去行的,好比一個無知的人,把房子蓋在沙土上;雨淋、水沖、風吹,撞著那房子,房子就倒塌了,並且倒塌得很大。」(太七24~27)。

(4)形成習慣

聖經上培訓人才的觀念不是一夜成名,而是每日逐漸進步,所以聖經上說:「穿上了新人;這新人在知識上漸漸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像。」(西三10)。直到有一天成了習慣,像保羅所說的,「我活著就是基督。」(腓一21)。

5.以授予重責作為激勵人才之酬勞

近來常有人討論教會專職人員的報酬問題,也有人問筆者,教會應採用那一種薪資制度,為此,筆者查遍了聖經中有關薪資制度的記載,結果得到三個結論:

(1)工人得工價是應當的

聖經多次談及工作的人,理應得到報酬(參:羅四4;路十7)。至於工人應得多少報酬,聖經只指出一個基本原則:

「依事先約定,工人不得抗議。」

耶穌說:「因為天國好像家主,清早去雇人,進他的葡萄園作工;和工人講定,一天一錢銀子,就打發他們進葡萄園去。約在巳初出去,看見市上還有閒站的人,就對他們說:『你們也進葡萄園去,所當給的,我必給你們。』他們也進去了。約在午正和申初又出去,也是這樣行。約在酉初出去,看見還有人站在那裏,就問他們說:『你們為甚麼整天在這裏閒站呢?』他們說:『因為沒有人雇我們。』他說:『你們也進葡萄園去。』到了晚上,園主對管事的說:『叫工人都來,給他們工錢,從後來的起,到先來的為止。』約在酉初雇的人來了,各人得了一錢銀子。及至那先雇的人來了,他們以為必要多得,誰知也是各得一錢。他們得了,就埋怨家主說:『我們整天勞苦受熱,那後來的只做了一小時,你竟叫他們和我們一樣嗎?』家主回答其中的一人說:『朋友,我不虧負你;你與我講定的,不是一錢銀子麼?拿你的走罷!我給那後來的和給你一樣,這是我願意的。我的東西難道不可隨我的意思用麼?因為我作好人,你就紅了眼麼?』」(太二十1~15)。

由於「一錢」銀幣是一個工人一天的工資,隱含薪資制度比照當時社會的工資水準。

(2)不作工者不應給酬勞

保羅認為不肯工作,就不可吃飯(帖後三10)。所謂「工作」(WORK),按管理學的定義,是指「對其他人產生價值的活動」。因此薪資制度應依工作的「價值」(VALUE)給予工資,而「價值」的大小是依該活動對目標達成之貢獻而定。

(3)任務本身就是報酬 

談到報酬,不是只注視薪水,尚包括工作及環境。保羅為了不讓信徒受累,曾帶職事奉─織造帳棚(徒十八3),以達成任務本身作為報酬。因此保羅說:「如果我傳福音是出於自願,我就可以獲得報酬;但是,神既然把這任務交給我,我就認為這是一種責任。那麼,我所得的報酬是甚麼呢?就是我有傳福音而不叫人花錢的榮幸,就是說不享受傳福音應得的權利。」(林前九17~18:現代中文譯本)。但我們要特別留意,以任務為報酬是一種激勵與自我期許,而不是制度,所以保羅說:「難道我們沒有權柄娶信主的姊妹為妻,帶著一同往來,彷彿其餘的使徒和主的弟兄,並磯法一樣麼?獨有我與巴拿巴沒有權柄不作工麼?」(林前九5~6)。

6.忠心教導作為授予重責之依據

在教會工作,唯一的報酬是更多更重的責任;這種恩典,神只賜給那些願意忠心,而且又有能力的信徒們。保羅提醒提摩太「要交託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並指出這種人的四種特質:

(1)如精兵

「凡在軍中當兵的,不將世務纏身,好叫那招他當兵的人喜悅。」(提後二4)。

忠心的領導者要有如精兵不被世務纏身的特質,專心事奉神。如保羅所說:「按我們所得的恩賜,各有不同。或說豫言,就當照著信心的程度說豫言;或作執事,就當專一執事;或作教導的,就當專一教導;或作勸化的,就當專一勸化;施捨的,就當誠實;治理的,就當殷勤;憐憫人的,就當甘心。」(羅十二6~8)。

(2)如武士

「人若在場上比武,非按規矩,就不能得冠冕。」(提後二5)。

忠心的領導者要如參加競賽的武士,既要爭取勝利,又要遵守規矩,就如雅各長老對保羅的建議:

「你看猶太人中信主的有多少萬,並且都為律法熱心。他們聽見人說,你教訓一切在外邦的猶太人離棄摩西,對他們說,不要給孩子行割禮,也不要遵行條規。眾人必聽見你來了,這可怎麼辦呢?你就照著我們的話行罷!我們這裏有四個人,都有願在身。你帶他們去,與他們一同行潔淨的禮,替他們拿出規費,叫他們得以剃頭。這樣,眾人就可知道,先前所聽見你的事都是虛的;並可知道,你自己為人,循規蹈矩,遵行律法。」(徒二十一20~24)。

(3)如農夫

「勞力的農夫,理當先得糧食。」(提後二6)。

忠心的領導者要如農夫勤勞,有耐性。如大衛將四百名烏合之眾訓練成勇士(參:撒上二十二1~2;撒下二十三8~39),就是像農夫勤勞經營的結果。

(4)會思想

「我所說的話你要思想,因為凡事主必給你聰明。」(提後二7)。

忠心的領導者,要有理解、判斷與領悟真理的能力,就如詩人所說:「我何等愛慕你的律法,終日不住的思想。你的命令常存在我心裏,使我比仇敵有智慧。我比我的師傅更通達,因我思想你的法度。我比年老的更明白,因我守了你的訓詞。我禁止我腳走一切的邪路,為要遵守你的話。我沒有偏離你的典章,因為你教訓了我。」(詩一一九97~102)。

結 論

從聖經的用人觀念可知,為要將教會管理得更完美,我們要選擇能達成組織目標的人才、設立符合聖經精神的職位、選擇追求自潔的人才、培養積極思想的人才、強調工作即是報酬的價值觀,並以忠誠度作為重用的依據。


作者: 許恩得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2/01/1995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