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19期1995年12月)
專題報導:[青年團契]起飛的心情──20歲生日心情記實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佳心



20

飛機緩緩地滑進跑道,逐漸加速,窗外的景物也快速退後。當機身離開地面,我的心情也跟著雀躍不已。第一次躍上機艙,感覺十分新鮮。看著地面上房屋、汽車變得愈來愈小,我不覺想起,這是我曾經居住的城市。

遨遊各地一直是我的夢想,這次能有機會將視野延伸到空中,已讓我期待許久。原來,起飛的心情,就是這麼回事:對未來充滿了未知,而又充滿期待。

不久前度過了二十歲生日。一時之間,我意識到這會是生命中重要的一步。在法律上,過了這一天,就算成年,對自己的一切行為,必須負起完全的責任。這該是起飛的一刻。除了擁有投票權、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以外,對我應該有其他的意義。

攝影是我的興趣。翻閱過去的照片,則有往日的點滴回憶在心中。一張照片,潛藏著過往的種種情懷;一個鏡頭,捕捉了曾經擁有的喜怒哀樂。二十年,其實稱不上是很長的歲月,但其中畢竟也包含了不少的轉折。每一次轉折,影響了今日的我;每一次轉折,都刻劃著神的恩典、神的愛。我不願落入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情結,但偶爾回憶起過往的歲月,感恩的心情便油然昇起。

11

十一歲時,一度在外婆家誤食祭偶像的食物,因而病了好幾天。後來在家人與同靈的代禱之下,蒙神保佑而病癒。那時候,我不懂。直到多年後由母親告知詳情,才驚覺往日神恩。這事對我或許沒有太多決定性的影響,卻提醒我有神同在的事實。從小受洗的我,二十年來一直平穩地成長,生活上如此,信仰、學業亦復如此。從小有機會擁有良好的學習環境,升上高中、大學後,周遭事物刺激我思考問題的習慣,對我從事教會事工及對信仰的省思,都起了相當的作用,也讓我更加理性地看待生活中每一事物。這樣的過程,不能不說是神所賜予的機會。

16

小時候在教會中,傳道、老師都一再鼓勵我們求聖靈。每年兩次的靈恩會,我也和其他小朋友到講台前禱告祈求,緊接著卻是失望而返。當時不明白,只覺灰心。升高一那年參加學生靈恩會的兩百多位學員中,像我一樣未受聖靈的只占一成。就算神經系統再怎麼麻木,此刻也不免感覺不對勁。一晚傳道在台上大論「談受聖靈」,我在台下聽了,一面生氣,一面落淚。只是,事過之後,依然故我。高一一整年的時間,就為此而很少聚會。想必這就是情緒化的反應。

翌年赴羅東教會參加高二班學生靈恩會,動機也不過是為了放假沒事做,於是到蘭陽平原上打發一星期的時間。前幾天倒也相安無事。最後一晚惜別會後,大夥兒就寢準備隔天赴歸。那晚夜空澄淨,明月高掛,只是翻來覆去竟難以入眠。起身走走,發現樓下幾個人不知談些什麼。有點好奇地下樓,「雖然犯的是這樣的過錯,但是就因為不住禱告──極度迫切、痛悔的禱告──最後,神還是憐憫……。」一位老師提到這樣一段信仰回歸的歷程。事隔數年,我只模糊地記得當晚的談話內容,但這事件給我的影響,我卻永遠記得。「只為了沒受聖靈就和神賭氣,合理嗎?」我自問。心裏卻游移不定。

那天的前一兩天,七十多個學員從羅東出發,直奔南澳造訪當地幾處山地教會:南澳、碧候、武塔。我從來不知道,在這樣偏僻的角落,可以有這麼大的會堂,可以有信徒如此熱心的接待。武塔的小朋友在我們這群大哥哥大姊姊面前引吭高唱,歌聲又是那樣純真動人。這是為什麼﹖思考良久,我只得到一個答案:主愛的激勵使然。基於同樣的理由,三年後我因參與山輔工作而回到南澳,心裏激動莫名。

目睹這些,反覆思想之後,我終於告訴自己:回去聚會吧。至少,每安息日一次也好。

「想請你擔任教員。」一位弟兄如此說。我心想,我還沒受聖靈。「沒有付出,神怎會賞賜聖靈給你﹖」我心裏一怔。是啊!怎能不付出而只求賞賜﹖為了學習,也為了回饋從小所受的宗教教育,就同意接見習教員的工作。不知是否真因此緣故,果真在三個月後的靈恩佈道會時,蒙神賞賜聖靈。

我想,這可算是我穩定從事聖工的開始。祈求聖靈的經歷,教導我虛心;擔任教員的工作,教導我耐心;其他需要聖經知識的工作,則堅定了我查考真理的決心。

細細回想,那年學生靈恩會所發生的幾次個別事件,都不是什麼特別的事。然而這樣巧妙地組合在一起,竟給了我這樣重大的意義。

那段十六歲往事,於今思之,更覺溫馨。

18

高中生的歲月,雖是培養獨立思辨能力的時候,總難免衝動。升上了大學,發現在原有的生活圈之外,還有更廣大的一片天空。以今天的眼光看來,以往所經歷的訓練過程,似乎就算不得什麼,但卻是今天的基礎。

我曾經因不滿意自己所唸的科系而重考,新鮮人的歲月因此而又添了一分色彩。後來因缺少準備,考得不理想,又回到原來的學校科系。那時不甘,後來才知,神藉著這樣的機會又讓我上了一課──知足守分、隨遇而安。也許我無從改變自身所處的環境,但神卻讓我適應並接受環境,這是無形的收穫。

19

參與青年團契大專小組的工作,是我一直相當珍惜的機會。原來不擅寫作的我,經常面對一個題目無從下筆。然而,往往在寫作前規劃得愈詳細,愈是深信自己能寫出一篇不錯的作品之際,成果也常常不如預期。反而是原本沒多大把握,在禱告之後寫下的文字,看了卻不敢相信是自己的作品。這樣的體驗,讓我明顯感受神的帶領。此後,每當案前不知如何下筆時,我看見自己的軟弱,也學習交託。「當將你的事交託耶和華,並倚靠祂,祂就必成全。」詩篇如是說。

最近學校課業繁重,考試比以往都多。這情形下卻使我更願如孩子般地依偎在天父的懷中,體會如此這般交託的心情。

20

「過生日了啊!」那天,我對自己的生日,並沒有打算過度強調。入夜後,幾位同學熱情地提著蛋糕來到我寢室。「生日快樂!」我好感動,久久說不出話來。原來,過生日可以是作大事,尤其是跨入雙十年華的這天。

除了可以投票,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之外,二十歲,還象徵了什麼﹖

我想,在這起飛的一刻,我想做的有兩件事,一是回顧,一是前瞻。

飛機的高度漸漸上升,進入雲層。終於,腳下的城市已消失在視線之外,那些屬於過往記憶,也要過去。當機身升高到雲層之上時,窗外是一片藍天,宛如夢境般的雲海之上,有陽光照耀。

帶著宏觀的視野,和一份誠實的心情,我期許自己,在生命的腳步起飛之際,更加認識神,甘心倚靠神。






作者: 佳心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12/01/1995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