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22期1996年3月)
專題報導:[青年團契]PART 4 專欄小組策劃記 向「文字終生義工」齊步走
目錄 | 上一章 | 下一章

明賢



民國七十一年,《青年團契》成立策劃小組不久,我有幸躬逢其盛,接受一群對文字事奉具有強烈使命感的前輩們的感召,進入青契學習文字事奉,忽然已歷十四載。感謝主的保守,其間雖苦,尚能甘之如飴,不改初衷地愛上「她」。

記得大三時,一個冬季禮拜天的清晨,寒流來襲,窗外下起傾盆大雨,我看著手錶,再等下去就趕不及策劃小組開會時間,只好向主禱告,鼓起勇氣,穿起雨衣,騎著我的老爺車,在寒風冽雨中,冒起斗大的雞皮疙瘩馳向台北教會。一路上,人車稀少,視線有點模糊,腦海中突然閃起「若非主愛的激勵、主恩的揀選,此刻的我依然躲在被窩裡呢!我是誰,竟能如此來事奉神」的想法。此後,我告訴自己,這是一條用文思字句鋪成的永不回頭的路,無論如何,只要主願意,總要努力「賴著」走下去。

在義工中,大家常常彼此傳誦二句這樣的話:第一句是「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作為勉勵同工和自己多寫稿的座右銘;第二句是「為義逼迫人的有福了」,作為向同工或作者邀稿的圭臬。不諱言的,文字事奉不是一條易路,好像天國的窄門一樣,參與的人本就很少,留下來的人更少了。以大專小組為例,據個人私下統計,十四年來曾經參與小組服事的同工,每年平均並不超過十人,每個人在小組服事的期間平均不到三年,如果說第一年是觀察適應期,第二年是培訓磨鍊期,那麼第三年才稱得上是養成貢獻期,而好不容易同工即將有所貢獻時就莎喲哪啦(再見),這是人力資源何等的浪費啊!所以小組現在極力倡導「終生義工」的理念,企盼所有老同工們趕緊歸隊吧!

傳福音是主對我們一生一世的託付,也是基督徒最重要的本分。口傳是一般人最常使用的傳福音方式,也最直接,但有時間與空間限制,成效畢竟有限;文字事奉雖然較間接,卻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其力量是無遠弗屆的。當以賽亞先知正在感歎所傳的福音有誰相信時(賽五十三7~~8),如果他沒有藉文字把它寫成以賽亞書,可能就沒有七、八百年後埃提阿伯太監的歸主了(徒八26~38),這就是聖經中文字事奉力量最明顯的一個例子。正因它如此重要,所以更值得你我一生一世的投入,不是嗎?


期待一個文宣新世紀
◎存信


十餘年前,某天,張麗美姊妹正趴在一張小桌子前忙著編一本小冊子,名為《青年團契》;我靠在門牆邊看她,心想為什麼這年輕瘦弱的女孩,充滿著熱心與幹勁?這時的《青年團契》是在台北教會發行的,位址於舊台北教會木製房屋的一間小室內。

如今,時序忽焉已將邁入二十一世紀,我們這一輩,從懵懂無知的青少年,竟已成為年近四十的中年人。近二十年中,也是我們成長的時域,世界經歷了許多變動,尤其是台灣,從封閉保守的年代,透過政治的解嚴,進入一個蓬勃發展的年代。台灣社會的各種潛力一下子全都爆發出來,造就了令人羨慕的經濟成長與令人憂心的政治情勢。

然而,好戲正開演而已,隨著整個世界的急速發展,我們可以說,人類文明的進展,在二十世紀這一百年取得的成就,將遠遠超過已往千年的努力,尤其,這二十年發明的資訊工業已到成熟的階段,將會造成人類社會的另一次大革命──數位革命或資訊革命,這次的革命將會把地球帶到什麼境界,恐怕很難想像,甚至是匪夷所思,所以,未來的好戲正開演而已。

現在,我們把眼光轉回教會內,觀察教會本身的發展,我們滿意嗎?我們是否夠忠心、夠負責?我們有客觀的進展嗎?或只有主觀的洋洋自得?我們對教會的事工是否真心的感到自豪?或者只感到軟弱無力?

以下謹以「文宣事工」為例,做一些討論,僅供參考。

文宣事工?辦雜誌?

長期以來,教會把文宣事工與辦雜誌劃上等號。事實上,文宣不等於辦雜誌,文宣工作在一個教會內應類似國家的新聞局,它必須整合所有的媒體做為工具,文字媒體只是其中的一樣,只要是對外宣揚及對內宣導任何訊息,都是文宣的工作,所以,文宣工作是一種策略性的工具罷了,當然也是一種專業性的工作,它要求著有專業素養的人才,才能做出有效的運作。

辦一份雜誌,也須要某一程度的專業能力,在印刷出版日益精良的時代,除了文章的素質之外,優秀的創意與企劃人員也是成敗關鍵,甚至外觀上的用心,如美編、圖片、設計製版、印刷技巧運用等等,是當代雜誌必備的能力。

說的容易,做的難。如果要求更好的雜誌與更具效能的文宣事工,專業人員可能是個難題,這問題已經困擾多年了,因為我們一直沒有穩定的專業人員,只有一堆義工,而這些義工必須面對自己的生活變遷,如畢業、當兵、就業,結婚遷居等,所以,在文宣與辦雜誌的工作上,很難有重大突破。

四合一?

或許現在是研討教會事工制度面的時候。趁著教會傳教七十周年的紀念火熱,當然,若有人認為改革是不容易的,那麼在技術上改進,總比在制度上改變容易的多了。

所謂制度上的改革,是指本會聖職人員的養成管道的改變。這個問題太大,現在不是本人探討的範圍;但在技術上,我們或許可考慮「四合一」的可行性。所謂的「四合一」是指:集中本會的一切文宣力量,先辦好一份雜誌刊物再說。

由於現存的三大一小刊物是:《青年團契》、《聖靈月刊》、《宗教教育》以及台總會訊。這四份刊物雖各有定位,各具價值,但本會整體的文宣力量卻被分散成三或四股,以目前的資訊社會而言,相當不具效能。為何不把本會原本十分有限的文宣資源擺在一起,然後每個月,紮實地出刊一本綜合雜誌,包括《聖靈月刊》的優秀神學文章、《宗教教育》的專題深度報導、《青年團契》的造就性文章與聯合總會的重要訊息。如此,可集中人力、財力、物力,做有效的分工與整合,相信應能在短期內做出一份更好的月刊。

當然實際上的實施步驟,恐怕須要大家開個專案會議研討,並評做各種可行性與作法,本文不可能也無法再詳細的說明,重要的是大家觀念上的突破。

本篇短文的目的是關心本會的文宣事工,所以,請大家繼續關懷我們的刊物與工作人員,並不斷思考未來的路向,也謹藉本文問候許多的昔日文字同工們:張麗美、趙雲霞、陳豐美、高淑玲、許恩得……,想念那段不論風雨在《青年團契》的日子。


與你談心
◎明賢


從編輯手中接下厚厚的一疊青契歷史資料,我的心是沈甸甸的,直到我一頁一頁細細咀嚼時,我的心終於隨著前人的腳步飛揚,彷彿坐著時光機器回到從前,一幕一幕親眼看著他們不辭辛勞,默默在文宣路上盡自己那一份小小的心力,我的靈立時在沸騰,淚珠兒竟不聽使喚地掉下來。

二十五年來,他們伴著青契走過多少滄桑,守著青契承受多少壓力,您可知道?儘管他們深知,青契在主客觀環境上,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他們投入文字事奉的心志卻更加堅定,前仆後繼般地走下去,對於您的批評指教、鼓勵或建言,他們總是感謝領受,禱告的心也更迫切了。曾任總編輯的趙雲霞姊妹在「成長的故事」(74年1月)裡這樣寫著:「……因著愛,有人為《青年團契》迫切禱告,有人按月匯來捐款;因著愛,有人默默地辛勤耕耘,有人燃燒了自己短暫的一生,……每一期都是一個神蹟。」子芙在「參與青契十年誌」(74年1月)裡也這樣寫著:「……他們不計名利、破開時空限制的事奉與青契共存榮。而我們都從工作實務與青契歷史學會:『歸榮耀給神,追隨祂每一程的導引,與祂綿密相契,把臂籌鑄青契更可觀的未來!』」

撫今追昔,除了為他們喝采外,衷心地邀請您加入我們的行列,一起在文字事奉上與主有分。您可以幫自己、家人或您關心的人訂閱本刊,也可以來稿將您的佳作與讀者分享,來函讓我們知道您的心聲,知所改進,更歡迎您加入文字同工的行列,共同策劃、開創青契跨世紀的嶄新的未來。






作者: 明賢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3/01/1996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