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23期1996年4月)
主題特寫:[青年團契]留學與我

正哲



時下移民與遊學常掛在人們的嘴邊,尤以政治環境之動盪使此事更叫人不絕於口,遂成流行。不過人之行動與作為,常受主客觀因素的不同而有所改變。感謝主,我也曾歷練過這樣之經驗有八年之久。當然,除了主恩典以外,其餘的實不足掛齒,今藉此與主內年輕學子交換留學經驗,願神悅納您所立的心志,順利的出國,並達成目的。

為何要留學


也許有人會為自己的留學找出很多的理由,其中以拿學位為最。回憶八年的海外求學中,常想到一些問題:我為什麼要離開家人、親友?為何要離開所熟悉的信仰環境而遠渡重洋?再者,我從小並非熱愛功課、善於考試之類,很難想像將來會出國留學,亦不敢想能拿學位或執教鞭,就連現在也盡是「懷疑」、「不敢相信」目前的自己。但神如此愛我,賜給我美好機會,讓我平安地回國,更使我完全體驗人的腳步乃為神所定。可以說,從我立定志向的那一刻起,也等於進入了神恩典帶領的開始……

專校時期,幸逢兩位啟蒙者,一位是學校的恩師陳教授──他,年輕且滿懷教育熱忱,不斷在課堂上啟迪我們的心靈,勉勵我們出國留學,開拓視野;他將在日本所學的智識充分運用在課堂教學上,活潑有趣的課程,影響我至深且遠。第二位則是當時從美國返台參加第三屆世界代表大會與真理研究會的蔡執事。短短一個月的相處期間,受到他不斷地勉勵:「年輕人應到國外走走,看看神的工、教會的發展,這種體驗是絕非常人所能得的。」蔡執事敘述他早年如何負笈海外求學到修完學位、在美國大學任教,一直到獻身傳道工作。回憶往事,道盡甘苦,見證早期美國教會信徒如何建立教會、熱心聖工等。往事歷歷,猶在耳際,於是,出國留學的心志深植於心……

留學初期


第一次出國,也是第一次搭747豪華客機,甫踏上日本東京國際機場(成田),就被這寬廣的建築所震懾住了,偌大的中庭,熙熙攘攘的人群,只有手提行李、大同電鍋和母親為我特製的棉被陪伴著我(後來還被幾個熟識的日本人嘲笑說:「你們台灣旅客來日本總是急著買“Made in Japan”的電子鍋和純蠶絲被帶回台灣,怎麼,你卻是把台灣製的當作寶貝給帶來日本了呢?」)唉!我心想,他們豈能了解這看似不起眼的電鍋、棉被裡,蘊含著母親疼愛孩子的殷切?又豈能了解這熱滾滾的湯鍋、暖洋洋的被窩,卻是另一種型式的鄉愁?

搭上前往目的地的電車,到達時已是深夜十二時,聯絡了專校同學,在那兒借住了三宿。等到辦妥了日語學校之註冊,終於也和黃弟兄夫婦取得了聯繫。第一次在海外接觸到主內同靈,頗有「他鄉遇故知」的溫馨,大家熱切接待,帶我四處尋找可租屋安歇之處,並請吳執事為我開車搬運行李,異鄉遊子受到如此待遇,何其有幸!是啊!「土不親,人親」,同靈情誼,彌足珍貴,一思想起來,只有不住地讚嘆與感恩。

身心甫定,適逢安息聖日。第一次踏上海外真教會的地土,第一次與外國同靈相遇,陪同長輩們一齊屈膝祈禱、一同敬拜,會後彼此溝通、相互關懷,那時的心情直叫人永難忘懷。是啊!是主耶穌讓我們平生素昧卻心靈相契,這何嘗不是一種恩典!之後連續的52個安息日,我從不缺席。

每個安息日中午的愛餐時間及下午聚會後的喝茶溝通時間,就是留學生學正統日語及緬懷教會歷史的時刻。親切可人的五十嵐長老,是我們的好老師,他很善於活用教學法指導我們說道地的日語;他也很會運用比喻,加深我們對日語的理解;聽他講起東京教會的發展史,更是盪氣動人。原來東京教會是由二次大戰後,從台灣返回日本的信徒所建立的(當時有日本人在台灣領受了真教會的道理,並受洗歸入基督),五十嵐長老是其中之一,他在家裡以少許幾坪的書房充當聚會場所(只能容下4人座的10張長椅),後來就成了真耶穌教會東京教會的前身。

入學考試失利


光陰似箭,轉眼到日本已有一年餘。投考東京地區之大學入學考試失利,不得不轉向其它地區,離開了第一個落腳安居的東京。往後在名古屋地區的中京大學插班完成了大學學業。其間,在一年一次的靈恩會即前往東京教會及大阪府的河南教會。河南教會是個相當有特色的教會,全部由日本信徒所組成,沒有留學生;另外,教會是由西岡女執事負責開拓及牧養,在這裡曾發生許多溫馨可愛的見證,至今仍記憶猶新:

第一件是,會籍不到30名的信徒,其中能工作且奉獻十一捐者不到5名,竟能同心戮力購置了一處約50坪二樓半富麗美觀的會堂,讓教會有個家,由此可想見當地信徒愛主的心懷,不輸我台灣同靈。

其二是,承建教會工程的是一位名叫「谷口」的弟兄,他是一位木匠,自己經營一家小規模的公司。有一次,他到某處工地監工,不幸被乍時興起的強風給推倒,從鷹架上掉落,造成嚴重的頭骨破裂及腦震盪,命在旦夕,連醫生都表明這種情況已超乎他們的醫術,病人只得“自求多福”了。所幸在大家的迫切禱告下,蒙神憐憫,使谷口弟兄在三次開腦手術後起死回生,還能向人見證。由於這件意外,讓所有同靈在代禱的事上盡心盡力,主耶穌也將得救的人口越發賜給他們。每每在禱告中思想起這間可愛的教會,總叫我感動落淚,祈求主加添全體同靈的信心,更期盼他們能在主裡堅強,努力事主,並有機會組團來台灣訪問。

再會東京


之後蒙主安排繼續學業,經福岡及千葉大學我完成了研究所的學業。感謝主的引導在外繞了一大圈後又領我走回東京教會──這海外的第一個故鄉。可惜,轉眼間人事已非,五十嵐長老猝然離世,只能在記憶中追尋那傴僂的身影、諄諄的教誨。留學生來來去去如浮萍般不定,但這個教會屹立依舊,神也將信主的人數加增給他們,並使他們完成了一間美麗而方便聚集的會堂。在這個以華僑及留學生佔多數的教會,流動性極高,通常在2至3年就會更換一批留學生,所以就自然而然地負起照顧外地信徒及訓練人才的重責大任。也因此,這裡的聚會多少帶有一些國際色彩:以日語講道華語翻譯;宗教教育亦以日語教學及來自台灣總會的教材為主。在此,請大家為他們代禱,因這裡的小孩多半是跟隨父母來日的大陸同胞;而教員則多半是華僑第二代子女及留學生,所以教員亟需訓練、事工人員亟待養成,還有國籍、種族情結,是海外移民所必經的煎熬。

印象最深刻的是發生在我當時所輔導的一個學員身上。猶記在一次宗教教育課程後,有位林小弟的媽媽向我哭訴:小孩在學校行為不乖,竟然獨自逃學,跑到上野公園戲耍,彷彿把平日所教導他的道理全忘了。後來才知道他在學校受到日本小孩的欺侮,一人抵不過四、五人,於是不敢到學校,只得謊騙父母,逃學去了。初聽之下,我十分懊惱,內心有些掙扎:是否該放棄過去一貫消極的教導他忍耐,而教他如何以暴制暴,保護自己?但事後想想,覺得這樣的教導很對不起主耶穌,萬一小孩變壞了怎麼辦?於是在禱告後,調整心態,並告訴他,要學習主耶穌的憐憫心腸,不僅要原諒仇敵,還要愛他們,為他們禱告,如此才能蒙神悅納。此外,我還教他先和那帶頭欺侮他的同學和好,大方地教他們數學或其它較不拿手的科目,和他們一起做功課、打球……。結果,蒙神悅納此一積極作法終於奏效,不僅林小弟沒有變壞,功課也突飛猛進,還和那群日本同學成了知心好友,真感謝主!

過來人的建議


以下建議即將前往異國的主內青年們,務必在成行前完成下列幾點準備:

(1)加強信心及聖經知識,以便在當地協助聖工,不要忘了帶著聽道筆記做隨時的靈糧。

(2)加強語言能力,因為口試是外國留學生必考的科目,入學考試要旗開得勝,要順利領取獎學金,都非得靠它不可。

(3)出發前多請教已學成回國的同靈,吸取他人經驗,可以少走點冤枉路。

(4)探聽好與當地教會聯繫的方式。

(5)堅持自己留學的意志,千萬不要輕易受誘惑或放棄。

(6)多涉獵留學相關資訊。

(7)不要忘了將主耶穌帶在心上,一起去留學。

留學生涯最大的敵人就是:獨處時的孤寂感,此時此刻,唯有以靈相通的慈愛天父才是我們最可靠的幫助,千萬別忘了哦!願神祝福您!






作者: 正哲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4/01/1996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