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24期1996年5月)
主題特寫:[青年團契]誠此恨人人有──談簡僕與知足

鄭啟清

今日物質文明的進步,科技的日新月異,由電視、電影及報章雜誌大量的進入我們的生活中。西方流行文化的商品廣告,不斷地向我們洗腦:「這是大家追求的人生目標──現代化的富裕生活。」當我們的經濟水準由小康提高到近乎富裕,有購買的能力時,這些動人的廣告宣傳早已成了我們的價值觀。要買哪種氣派的公寓大廈?哪種新款汽車或家庭電器、名牌精品?……引發了無止境的物慾,驅使我們更加勤奮工作,努力積攢錢財,而心靈的活動卻日趨貧乏,每日汲汲營營,幾乎窒息在破壞的生態環境、紊亂不堪的交通、污染空氣及枯竭水源的水泥叢林中。去年一份調查各地生活滿意度的報告指出:住在印尼、菲律賓的人,對他們的生活相當滿意。相反的,住在各大都會區的人對生活的滿意度,卻相當低。這印證了一件事,即快樂知足與財富多寡並沒有一定的關係。

生活簡樸,心靈富足


古時簡樸的代表人物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人不堪其憂,他卻不改其樂,反而專心向學,博得孔子的讚許;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住到鄉下,抒情寫詩:「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讓人欽佩他的人格高尚,也羨慕他的生活情趣與樂天知命。

百年前美國的梭羅認為簡樸的生活,能使他不受物慾拘束,而能安適自在的讀書、散步,觀察他所喜愛的田野中一切動植物的生命。除了一本有名的《湖濱散記》外,近年書店又出版了他詳細觀察田野生命的記錄。兩年期間,他生活於大自然,在生活實驗中,他瞭解到如果生活得越簡單,宇宙的規律越簡單,寂寞就不成為寂寞、貧困不成為貧困、軟弱不成為軟弱。他認為生活應單純,人生不光只是勞碌工作,否則生命會虛耗在瑣碎的追逐之中。他相信「最有智慧的人,過的生活反比窮人更加簡單、清貧。譬如中國、印度、波斯、希臘的古哲學家就是如此,外表生活極端清苦,內心世界卻無限富足。」這些見解和老子的無慾則剛,實有異曲同工之妙。

近來日本中野孝次寫了一本《清貧思想》的暢銷書,因為日本開始對富裕後所引起心靈赤貧產生深刻的省思,因而得到很多人的共鳴。作者藉著幾位出家和尚的例子,闡明清心生活的本質,是為了求道而捨棄一切妨害這種追求的任何事物。此書提供我們一個反省現代潮流的思考角度,如:什麼是富裕?當處於富裕時,為何要選擇最簡樸的生活作為適合自己的生活形態?……等等,近幾年來,台灣也有少數人住到花蓮、台東,為的是可以過著面對青山綠水簡樸又環保的生活。把生活需求降到最低,而得到心靈的充實。這說明了簡樸生活能使我們心靈不受外物佔據,而能從事心靈活動、靈修思考、欣賞大自然,進而得到知足的快樂。

為何要過簡樸的生活?


箴言記載︰「少有財寶,敬畏耶和華,強於多有財寶,煩亂不安。吃素菜,彼此相愛,強如喫肥牛,彼此相恨。」(箴十五16、17),正好說明簡樸生活較容易和睦相愛,而且能靜下心來親近神。主耶穌曾告訴一位財主,若有心跟從祂走永生的道,就要變賣所有的財產分送窮人,才能專心一意跟隨祂。但這位財主,聽了後卻因捨不得而憂愁地離開了。主耶穌也曾受試探而贏過試探,深知人帶肉體心靈有軟弱,所以告訴我們:「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財利)。」「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甚麼,喝甚麼;為身體憂慮穿甚麼。生命不勝於飲食嗎?身體不勝於衣裳嗎?」(太六21、22),這些都是勉勵我們不要因金錢、物質而迷失,應該要知道何者為生活的重點。

林永基傳道在「淺談基督徒的簡樸生活」中,提到簡樸的生活就是向神心志專一的生活,它非僅止於外表的生活方式,而是把內在屬靈素質藉外在的生活方式表現出來,換句話說就是「尊主為大」,無論是安排生活事件的先後順序,或做任何決定,都以主耶穌為焦點與中心,就能過著化繁為簡的生活(宗教教育月刊71期第48頁)。

現今最簡樸又知足的人,大概像德瑞莎修女最堪稱為楷模。她為了要關愛貧窮人,改換了印度婦女相同質料的白色粗布衣滾上藍邊為制服,身邊僅有兩套衣服及少許換洗衣物、鞋子、盥洗用具,此外沒有其他財物;她與同伴們吃著和收容窮人同樣的粗食,過著真正最簡單的生活。但她認為,這樣的生活反倒使她有更多的時間作禱告、愛神、並服侍瀕死的窮苦人和流浪無依的人。這種愛心的付出及高尚的義行,真是基督徒的最好典範。然而,這樣完完全全的奉獻,我們實在很難做到。還好使徒保羅告訴我們他的秘訣:「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四13);他說:「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祕訣。」(腓四12)。如果我們常以神的話為行事做人的準則,必能使我們的生活選擇較簡樸單純,而不讓物慾佔據我們的心靈,最後必能體會到安適知足的心境,也有更多的時間作靈修的功課,有能力去付出我們從神領受到的愛,使我們像保羅一樣,無論處於何種環境,都能得到神給我們力量的祕訣,真正的帶給我們盼望與喜樂。


作者: 鄭啟清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5/01/1996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