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24期1996年5月)
主題特寫:[青年團契]清心中的敬拜──知所先後

潘誠人

站在十字路口的角落上,看著來來往往擁擠的車輛行人,速度和不斷的移動彷彿是他們被安排在這段路口上的命運,緊急的剎聲,振耳欲聾的引擎轉動聲,Taxi急欲右轉的喇叭催促聲,使我不禁隱隱作痛的偏頭痛更加劇烈起來。二十幾年來,每一學期安排乙次的校外導護值週工作,都在這個地方,或在另一條馬路的轉角上,看著學生們平安的上下學。剎那間,回憶的眼睛帶我飛回了二十年前的同一地點,眼前浮起的是緩慢散步談笑的學生,車輛稀疏的流動著、菜販推著的兩輪拉車慢吞吞的移動著。這個電光火石中浮上心頭的歷史記憶,怎會如此的鮮明難忘呢?而穿梭在眼前的現場與過往經驗中的對比,為什麼卻又令我心悸呢?頭又痛了。

「結廬人間境,不聞車馬喧。」古人生活清淨的體驗,對於身處現代繁忙社會中壓力的人們,似乎是一種阿Q式的自我安慰,想一想,飛機上,空中小姐所分發的眼罩與耳塞,在這種場合中絕對比較有效率。

工商社會中的繁忙,逼使人們生活的腳步無比的匆忙;在競爭的環境下,成功的追求敦促著人們的每一根心弦,在緊張的壓力下生活著。基督徒不可能遺世而獨立,跳脫這大千世界的。的確,忙碌使人們生活失去了許多精神層面的快樂與思索,更讓人們的心靈遠離他們應當敬拜的造物主。心理分析師容格(C. G. Jung)曾經說過:「匆忙不是屬乎魔鬼的東西,它本身就是魔鬼。」

現代基督徒的難題之一就是如何看破魔鬼的詭計,不被生活中的喧囂、匆忙和擁擠和匆忙影響了我們的靈修生活,阻斷了我們敬拜神的心志和行動,在清心中敬拜神,等候神的國臨到。

主耶穌在世傳道的時候,有法利賽人問道:「神的國幾時來到呢?」耶穌回答說:「神的國來到,不是眼所能見的。人也不得說,看哪!看哪!在那裡,因為神的國,就在你們心裡中間。」(路十七20-21)屬物質的國度不是神的國度,因為屬物質的國度是看得到的。主耶穌在彼拉多前受害時,曾對他說:「我的國若屬這世界,我的臣僕必要爭戰,使我不至於被交給猶太人,只是我的國不屬這世界。」(約十九36)神的國度是屬靈的國度,是超越這個世界的真教會,是聖靈所臨在的地方——就是我們這些蒙召信主,靠著耶穌同被建造成為神藉著聖靈居住的所在(弗二22),正如主所說「神的國的確就在你們中間(心裡)。」主曾對撒瑪利亞的婦人說:「神是個靈,所以拜祂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他。」(約四24)又說:「時候將到,如今就是了,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他,因為父要這樣的人拜他。」(約四23)若然如此,我們的心靈倘若被世物所蒙蔽或錢財所迷惑,那麼,怎麼能夠用心靈來敬拜神,等候神的國臨到呢?

主耶穌曾引證挪亞和羅得的事,警告門徒說:「挪亞的日子怎樣,人子的日子也要怎樣。那時候的人,又吃、又喝、又娶、又嫁,到挪亞進方舟的那日,洪水就來,把他們全都滅了。又好像羅得的日子,人又吃又喝,又買、又賣,又耕種、又蓋造,到羅得出所多瑪的那日,就有火與硫磺從天上降下來,把他們全都滅了。人子顯現的日子,也要這樣。」(路十七27-29)當人們在世上的思慮中浮沈,為了滿足身體的需要而努力從事各種活動,這些忙碌的事情佔據了他們大部分的心靈,使他們看不見神。雖然聽見了卻不明白,看見了,卻不曉得。(太十三14)好像那撒在荊棘中的種子,是不能結實的,這類的人無法敬拜神、看見神,如同主所說的:「你們巴不得看見人子的一個日子,卻不得看見。」(路十七22)為什麼呢?只因為生活太忙亂了,無法平心靜氣思想主的話語、看見神的恩典和權能。我們當思想主所說的:「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太五8)

有人說:「清心即專注於一件事情。」或說:清心是一種心靈不受阻礙的狀態。一個人的心靈若具有這種特質時,他就處在超脫束縛的心靈自由中,不被外在的得失成敗,或內心的七情六慾所捆綁。換句話說,清心的內涵就是心靈不被蒙蔽拘束的狀態,而不單限於外在活動或多或寡的狀態。主耶穌最清楚我們的軟弱在哪裡,祂指出:「你們的財寶在那裡,心也在那裡。」「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什麼、喝什麼,為身體憂慮穿什麼?生命不勝於飲食嗎?身體不勝於衣裳嗎?」「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擔當就夠了。」(太七21、25、34)在這些經節中,主耶穌要我們能夠信任天父的看顧,釋於我們脫離對財富、生活與未來的擔憂狀態,進入一種內心自由的清淨中,來享受對財富不擔憂的喜樂。正如箴言所記:「耶和華所賜的福,使人富足,並不加上憂慮。」(箴十22)

然而,現代商業資本主義的思想正不斷的灌輸我們錯誤的觀念。在這個「雄心勃勃的個人和團體,出於營利為目的而生產的社會」中,財富與豐盛,正如穿著羊皮的狼一樣,虛偽地欺騙我們,假裝可以給我們安全的保證,不再受焦慮的困擾,然後,財富與豐盛,搖身一變,又成為焦慮的對象,這是多麼令人防不勝防的一種騙局啊!人們陷在其中而不克自拔亦不自知。

聖經告訴我們:「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那些想要發財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網羅和許多無知有害的私慾裡,叫人沈在敗壞和滅亡中。」(提前六6、9)保羅特別提醒提摩太說:「你這屬神的人要逃避這些事(發財之事)追求公義、敬虔、信心、愛心、忍耐、溫柔。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持定永生。」(提前六11、12)

探險家Richard E. Byrd. 在荒涼的北極獨自停留好幾個月以後,在日記中說:「我漸漸懂得……,一個人即使沒有大量的東西,也能活得深刻而有意義。」曾有人調查過而發現到,在台灣,大多數的家庭若我掉其中二分之一的物品,仍不會影響到正常的生活。的確,當人們能超脫那「內在想要得著的慾望」時,才能享受到內心自由的喜樂與生命的豐富。

主耶穌對那他分家產的人說:「人的生命不在於家道豐富。」就屬靈生命的詮釋而言,約伯的信心即是處在一種超脫表象的堅實基礎上,他能富而不驕,天天獻祭敬拜神,貧而無怨,雖失所有猶能感謝神。這種對生命清徹的認知、對神意安排的無怨無悔,豈非在心無滯礙的靈明心境中所養成的呢?

清心敬拜的另一層面應從行動的自覺、自律來做詮釋,詩篇二十四篇第三十四節記著說:「誰能登耶和華的山,誰能站在祂的聖所,就是手潔心清,不向虛妄起誓,不懷詭詐的人。」人類的心靈處在一種富裕中的貧窮中,不自覺地被捲入物質主義的漩渦內,這本是一種虛妄,在爾虞我詐的資本主義文化中,詭詐的人性乃是必然的。基督徒當能超脫世俗環境的濁流,秉持「手潔心清」的處世原則,做「尋求耶和華的族類,尋求神面的雅各」,如此必蒙耶和華的賜福。

哲學寔康德曾說:「一切價值之所以成為價值,是因為出於人類的自由行動,惟其如此,才能成為價值。」一個人的心靈能自覺地拋棄繁華、成就、享受、宴樂,而常常聚會敬拜神,登耶和華的山,站在神的聖所內,與神靈交,他所選擇的行動必蒙救他的神喜悅、使他成義。(詩二十四5)主耶穌也說:「出於神的,必聽從神的話。」(約八47)「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約八32)惟有在我們常常遵守主的道理,將真理植基於內心時,自律(autonomous)導向的行動才能有效地清除違反神律的惡慾。也只有藉由非外律導向(heteronomy)的自覺、自律的行動、清心敬拜神,才有真實的意義,在敬拜神中聖靈的人,體貼聖靈的事。體貼肉體的就是死,體聖靈的乃是生命平安。(羅七5-6)

當羅得和亞伯蘭的牧人相爭時,亞伯蘭禮讓羅得、選擇居住在山地鄉間的牧羊生活——築壇敬拜神。創世紀記著:「亞伯蘭就搬了帳棚,來到希伯崙幔利的橡樹那裡居住,在那裡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創十三18)馬利亞在忙亂中安掙聽主講道,主稱讚她所選擇的是上好的福份,是不能奪去的。(路十38-42)摩西雖在埃及皇宮中長大,想為神作工,卻憑血氣殺了人,亡命他鄉。經過曠野40年清心寡慾的生活後,方得見耶和華的顯現(出三1-6)為主所用,帶領以色列人出離埃及敬拜神。希伯來書的作者描寫的是:「他寧可和神的百姓同受苦害,也不願暫時享受中之樂,他看為基督受的凌辱,比埃及的財物更寶貴。」(希十一25-26)這種自發性的選擇就是得神喜悅的寶貴信心,它在神的眼中是最有價值的。馬克斯曾說:「所謂理解就是適當的行動」這等有信的人以適當的行動來詮釋,為清心敬拜神立下了一個極好的範例,值得我們效法。

現代基督徒的確難為,在紅塵廣場中,要不受誘惑,在烏煙瘴氣中,呼吸著九重瘴氣,在現實生活中的打磨下依然能按時聚會聽道、禱告敬拜主。此種具備堅定的心志——能轉境,而不為境所轉的毅力。這股穩定力量的源頭正是由神而來的。所謂大隱隱於市,一個清心敬拜神的基督徒必然深刻體認到:「我們得幫助,是在乎倚靠造天地之耶和華的名。」(詩三十三8)亂象中的清心無憂,實在是一個虔誠敬畏神的人從神那裡得來的最佳禮物。能鬧中取靜,忙中偷閒,亂中能定,取捨之間恰到好處,無往而不自得的心境,乃是耶和華所賜的福。把握「知所先後」的屬靈智慧者必如大衛作詩,自述與主同在如嬰偕母的平靜安穩。他說:「我的心平靜安穩,好像斷過奶的孩子,在他母親的懷中,我的心在我裡面,真像斷過奶的孩子。以色到啊!你當仰望耶和華,從今時直到永遠。」(詩一百三十一2-3)


作者: 潘誠人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5/01/1996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