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玉珠
三月,春雷驚蟄,春回大地。春雨霏霏,春風習習。百花齊放,百鳥齊鳴……,應該是人們歡迎的美麗季節吧?
可是今年三月在台灣,卻彌漫著一股「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六千年來,中國人第一次在台灣民選君王──領導百姓的總統(古代的萬歲爺)。而大陸中國人在台灣基隆外港的三貂角以及高雄外海,南北兩大海港門戶武器演習。「飛彈與海浪齊飛,砲聲與人聲共舞。」「上窮碧落下黃泉」──衛星與潛艇交織成網,網住了全人類的心。使得台灣蕞爾之島,人心惶惶,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好像世界末日的腳步已經來到你身邊,天地就要在一大響聲中被烈燄鎔化了(彼後三10-12)。
末日情,門徒淚,嘆主道難伸!今夜風雨,關起心門點盞燈,神遊在聖經的世界裡。讓我來說一個故事給「你」聽:
兩千八百多年前的以色列國,亞哈的兒子約蘭當政為王的時候,他多行不義,常常作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拜金牛犢(王下三3),倒行逆施,引導百姓犯罪。黷武好戰,惹耶和華生氣,以致天災人禍不斷,民不聊生。
有一天,以色列國北方的亞蘭王便哈達,率領大軍進攻以色列,圍困首都撒瑪利亞。他們在城外紮營,實施經濟封鎖,斷絕首都與外界一切的運輸與聯繫。
雙方僵持了一段相當時日。撒瑪利亞城內的糧食,已經供不應求。城內大鬧饑荒,甚至嚴重到老百姓要相互易子而食(王下六26-29);即使極富有的市民,也要用非常高的代價才能買到民生用品,而窮人就只有餓死的份了。
一天,約蘭王走到城上巡視戰況並且與民眾交談,才知道城內民生問題嚴重,瀕臨絕糧,哀鴻遍野,便痛苦的撕裂外袍,身穿麻衣,憔悴憂慮,苦思無策。
那時候,以色列國中有一位先知,叫以利沙,他大有能力,能叫死人復活(王下四8-37),能叫患大痲瘋的元帥得醫治(王下五章),也能使敵人的千軍萬馬眼目迷離,束手就擒(王下六章)。約蘭王對他又愛又恨,又畏又敬。以利沙對王常常不客氣地指責,甚至冷嘲熱諷(王下三13,六32)。
國難當前,約蘭王差遣一位使者去見以利沙說:「神使這兵災臨到我們身上,你為什麼袖手旁觀呢?」以利沙相拒不理。隨後,約蘭王只好親自駕臨,當面抱怨以利沙說:「這災禍既然是從神而來,我何必再仰望耶和華呢?」約蘭王不知檢討自己的過失,慚愧悔改,反而埋怨真神,怪罪別人。
「你們要聽耶和華的話,悔改歸向真神!」耶和華的話臨到以利沙。以利沙便對王說:「神向你保證,明天這個時候,撒瑪利亞城便能脫困,城內子民會有糧食吃,而且會有上好的大麥、小麥、細麵出售,而且價錢比今天便宜八倍!」。
那時候,在國王身旁,有一位攙扶國王的軍長,聽了以利沙的宣告後,咯咯大笑,不屑的說:「少哄人了,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事,縱然神打開天窗,從天降下麥穀,也不可能有那麼多東西給全城上百萬的老百姓吃……」「神的話必定會實現!」以利沙再次強調與保證,然後對王的軍長說:
「你等著瞧吧!不過,因為你不信神的話,所以這事你必親眼看見,卻不得吃!」
在撒瑪利亞城外,有四個長大痲瘋病的人,比城裡的人更可憐,與親人分開,被隔離在城門外不准進城,他們又餓又病,已經快挨不下去了。
「我們要坐在這裡等死嗎?」其中一個人說。
「我們要是能進城,也沒有東西!」另一個人答。
「我們不如去投奔亞蘭軍吧!」第三個人提議說:「他們若收留我們,我們還有一線生機,若殺我們,就死了吧!」
「反正總比坐在這裡等死的好!起來,走吧!」第四個人下結論。
黃昏時候,四個人悄悄的來到了亞蘭軍營,希望遇見一個善心士兵能給他們一些食物。可是他們竟然見不到一個人,也聽不到任何動靜。只見帳棚林立,營盤依舊,馬匹佩鞍,驢子掛轡,在晚風中屹立,搖曳著尾巴。好像什麼事兒也沒有。
他們小心翼翼的走進一個帳棚去,裡面沒有人,卻留有滿地的食物和酒。於是,他們狼吞虎嚥,飽食一頓。之後,離開那帳棚再往另一個帳棚去,情況一樣,悄無一人卻食物滿地。
這時候,他們吃喝飽了,卻注意到了帳棚裡竟然還有許多金子、銀子和美麗袍子。他們眼睛一亮,作夢也不敢想像會這麼走運。營裡,人蹤杳然,真是天降鴻福,他們大可盡情的搜掠。
突然其中一個人停了下來。「等等!」他說:「我們不能這樣自私,只顧我們自己好。今天我們在這裡,有這麼大的『好消息』,應該盡快的回去傳遞,趁著『天未亮』,越快越好,否則同胞挨餓受飢,一夜之間,不知又要死了多少人,那麼我們的罪過可大了,要盡快回去傳遞好消息!」
於是他們匆匆趕回撒瑪利亞城。半夜驚動了那些守衛,守衛趕快進見國王,一五一十的把城外四個痲瘋病人傳遞的消息告訴了他。
「這一定是個陰謀!」國王不信那四個痲瘋者的話。他說:「亞蘭軍一定是搞『調虎離山』計,想引誘我們出城去,然後他們才圍剿我們,攻取這城!」。
「我們不如先派幾名士兵出城探探真相!」有一位臣僕建議王說:「反正城裡的人都快餓死了,還剩五匹馬可以騎出去查明事實,在城裡等死,跟出去送死都一樣!」王同意了。於是他們選出幾名士兵出城去了。
出城的士兵一直往敵人營盤走去,一路上靜悄悄的,他們一直往前走,走到約旦河邊,沿途只見滿地亞蘭人丟下的衣物、用具,顯然不見一人。於是他們趕快回去報告約蘭王,情況跟四個痲子所說一樣。
以色列王非常納悶!不知道亞蘭軍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會撒下所有,連營都沒有拔就撤軍大逃亡。
原來是:當以利沙向撒瑪利亞城百姓宣告「明日早晨,你們將有食物吃」的那天中午。日正當中,亞蘭軍營盤地帶都忽然風雲變色,狂風大作,沙石飛揚,亞蘭軍彷彿聽到千軍萬馬奔騰嘶殺而來的聲音。亞蘭人大驚失色,以為是以色列王賄買了赫人和埃及人的聯軍來攻打他們。於是乎,大軍崩潰,不顧軍紀,撇下軍糧財物,只顧逃命去了。神救了以色列人。
神藉以利沙說的話,果然實現了。亞蘭人的軍糧,大麥、小麥,民生用品,全被運送入了撒瑪利亞城廉價出售。
人潮洶湧,整個城門被擠的水泄不通,以色列王只好派那個攙扶他的軍長,到城門口坐鎮指揮,在買糧的人潮中間維持秩序。然而眾人在洶湧買糧的時候,軍長卻被推倒在地,人潮一個一個往他身上踐踏過去,人群把他活活地踩死了。正如以利沙向他所說的宣告:「你必親眼看見,卻不得吃!」(王下第六、七章)。
全城的人(包括城外的痲瘋病人)都存活,只有軍長死了,只因為他「不信」,不信神藉著先知所傳的話。
人非有信,不能見神
聖經的故事,都是帶著啟示與教育,要留給後人去思想,而後從中得取教訓,學習和警惕。
(一)地球的危機
這個世界就好像一座撒瑪利亞城。世界人多,事情更多,科技愈巔峰,危機愈四伏。隨時都有災難臨頭的時候。重要的是:當世界大災難來臨,不管是天災地變,火災水災,戰禍人禍……生死交關之際,你要用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聖經上說:「按照神的命令,人人都必有一死,死後還有復活審判(希九27)。又說:「神愛世人,愛的徹底,將祂獨生子耶穌賜給世人,叫一切信祂的人,將來接受審判的時候,不致滅亡,反得永生(約三16)。你相信嗎?
(二)人心的危機
這個世界是個藐視真理,人心充滿「唯我獨尊」的世代。那個攙扶君王的軍長,想來已經是官高權貴,跟隨王側必然常見先知的面,平起平坐,對先知平日所言所行,應該已知份量。然而國難當前,攸關萬民生死之際,先知之言,豈可當戲言?而他偏「不信!」結果,命喪黃泉,死的好冤。聖經上說:「信而受洗,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可十六10)。又說:「耶穌降世為人,不是要定世人之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信祂而得救,信祂的人必被「赦罪」,不信祂的人必被「定罪」(約三17、18),而罪的刑罰就是「死」(約八24),你相信嗎?
(三)神恩的救贖
這個世代人心飢餓,這個世代沒有平安,而「罪」是使人類失去平安的根源(羅五12)。人的罪得赦,平安才會臨到(可二5、12)。
撒瑪利亞城外的痲瘋者,他們五官不齊,又餓又渴,又病又窮,被群眾隔離獨居直到老、死,彷彿生命是絕望的。可是他們卻在大饑荒中,不肯坐以待斃,他們追求生存,突破現況。結果榮獲奇異恩典,一夜之間錦衣華食,如處夢境。
「痲瘋病」,在聖經裡是「罪」的預表(民十二10-14;代下二十六16-21;王下五25-27)。那城門外的四個痲瘋者,正是現代人的寫照:現代人「餓」,並非缺食物,而是缺神的話(摩八3)。「病」,並非身體不健康,而是心靈不健康,病態行為充滿社會(飆車、飆槍、飆股票)。「窮」,並非無財物(名車、名酒、金屋、錦衣),而是心靈空虛,生活久缺真理作準則。五官不整:眼所看、耳所聽、嘴所言幾乎是滿臉淫色,彎曲悖謬……。現代人真像嚴重的痲瘋病患,多麼需要神恩的救贖。
聖經說:神的訓言,勝過千萬金銀(詩一一九72、127),又說:罪若得赦,神必救你脫離一切疾病、死亡,以不變的戀愛環繞你(詩一○三3-4)。耶穌說:「我是生命的糧食,……信我的有永生。」(約六35)你願意突破現況,追求新生命嗎?
(四)宣揚救恩之美
浩瀚宇宙,芸芸眾生,真神唯獨鍾情人類。因為人類是神為祂自己的榮耀所創造的(賽四十三7),為的是要宣揚祂創造、救贖的美德(詩一○三1-22)。
撒瑪利亞城外的痲瘋者,秉性純厚,當他們榮獲救恩之際,想起同胞正處嗷嗷待哺,憐憫之心油然而生(雅二13),於是趁「天未亮」匆匆趕路去宣揚。結果他們不但獲准入城晉見王面,更大的鴻恩是面見以利沙,懇求痲瘋得醫治,全方位恩典──身心靈全蒙拯救。
今日蒙主救贖的基督徒,就像那蒙恩的痲瘋者,聖經說:黑夜已深,白晝將近(羅十三12),又說:當趁你自由平安,健康的時候,趕快作主的工(約九4)。現今世代是世界最黑暗,罪惡最貫滿,真神審判即將來臨之際,我們是否該效法那四個痲瘋者,趁著「天未亮」──還在施行的時候,趕緊將「好消息」往普天下傳揚?
基督的道理是「福音」(太四23),又名「好消息」──近在人間,神臨人間與人同住。
「福音」不是「宗教」。宗教是「人的作為」,祖先遺訓。福音是「神的作為」,真神所賜。
宗教是「人盡一切努力」,修養在尋找神。福音是「神親自下降」人間尋找人。
宗教是「勸告」向善,福音是「宣告」赦罪。宣告天下人間除耶穌之外別無拯救。
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藉著我你必能安抵天國。」(約十四6)耶穌是福音的源頭。
福音不是「勸人為善」,或「導人於正」的倫理道德,而是活生生的能力,能改變人的生命。我們不用先把自己裝成好人,才到耶穌跟前,我們就照原來「面目」去見耶穌(詩一○三14),祂便接管我們,改造我們,重塑我們的生命,像重塑撒瑪利亞城的痲瘋者一樣,錦衣華食,恩典奇異(詩一○三4-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