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電子圖書       English 
電子圖書首頁 |  分類瀏攬 |  研讀聖經    
 (聖靈月刊第225期1996年6月)
主題特寫:[青年團契]兵役路上你和我:之二 多一點關懷,多一點愛

小明子

服兵役,是國民應盡的義務。

當役男收到一張紅色的召集令時,它所給予人的印象,總是帶著那分幾許的憂愁,未來的兩年役期,似乎充滿了太多的變數。值得欣慰的:「鐵打的營房,流水的兵。」軍旅生活成了人格成長的加油站、靈修生活的試金石,因為歷經團體生活的調適、人際關係的磨練,有助於往後為人處事的成熟。

近年來,軍中內部管理不當所衍生的自裁、意外死亡等個案,經新聞媒體披露後,備受征屬的憂慮與關切。然而,我們不該將責任的歸屬、批評的矛頭,不分青紅皂白的指向部隊,因為軍中仍有一群又一群默默奉獻、堅守崗位的幹部。換言之,與其消極憂心、投訴,何不積極的關懷呢?如同保羅所言:「凡在軍中當兵的,不將世務纏身,好叫那招他當兵的人喜悅。」(提後二4),基此,謹就協助服役的同靈成為良兵、為主發光,提出以下看法互勉:

教會關懷方面


分發部隊,向來是役男和征屬關心的焦點,理由不外乎:離家遠近、部隊性質等問題。目前各軍種的部隊分發方式,已逐漸採用「戶籍地附近」為原則,也就是服役的單位,離家並不是很遠,因此所屬的教會,應列入平日的訪問對象,或是通知駐地附近教會就近牧養,使役男時時親近神、凡事交託神,安心在營服務。

由於三軍任務特性不一,部隊駐防的地點互異,越區服役的現象,是一件極為平常的事,所以對於從外地來當兵的同靈,當地教會責無旁貸的負起牧養之責。為了能讓教會就近關懷役男,原地方教會主動的通知,是不可缺的,換句話說:「人雖在外,心卻在教會。」也就是說,枝子不離樹根,才有青翠旺盛的生命力;因此,主動的招呼異鄉遊子,鼓勵參與社青班聚會,並提供必要的支援,在同靈愛心的代禱之下,使其在營服役期間,仍能和往常一樣,保有一顆虔誠、愛主的心,進而為主的緣故,作一個奉公守法的好戰士,為連隊爭取最大的榮譽(羅十三1;彼前二13-15)。

教會的關懷,對於役男適應軍中的生活而言,有著正面的果效,如同在收割時,有冰雪的涼氣一般(箴二十五13),不但可以減少部隊管教問題的發生,更可因基督的香氣,作最美好的福音見證人,影響軍中的同袍。但是軍隊有其特定的規範,在關懷的同時,應尊重部隊的作息和演習訓練上的必要管制。如此,嚴肅的軍事生活,輔以信仰的教導,將是奠定良好人格、靈程成長的加油站。

役男互動方面


「老兵欺負新兵」、「體罰凌虐」等管教問題,一直是為人所垢病的話題,凡服役過的同靈知之甚詳。雖然部隊三令五申嚴禁不當的管教,甚至簽立切結書,以示負責;但團體生活難免有少部分害群之馬,身為基督徒的我們,應與此惡習劃分界線。再則,「近朱則赤,近墨則黑。」軍中的成員來自各階層,有些人的生活習性並不是很健康,若是不察而同流,很容易受其影響,如同經上所記:「人若在火炭上走,腳豈能不燙呢?」(箴六27-28)。

不可諱言的:朝夕相處的軍中,有如一大染缸,若是我們不健忘的話,有很多軍中的髒話,常在潛移默化之中,竟然脫口而出。所以保羅曾說:「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慾,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提後二22),是故,若有同一駐地的同靈,就當彼此交通、代禱,誠如主耶穌所教訓:「因為無論在那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裡就有我在他們中間。」(太十八20)。

目前能在同一駐地服務的同靈,其機率可以說是微乎其微,於是同一地區役男的聚會,如「方舟團契」的組織於焉產生,此自發性的信仰造就,誠屬難能可貴;也由於成員同質性高,在營期間所遭遇的問題,諸如生活、信仰、人際關係等層面,又是如此的大同小異,若同靈間能彼此分享,相互的擔當、代禱,有利於對信仰的執著與生涯的規劃。軍人具有作戰任務,仍應遵守保防的必要限制,因此在不影響部隊的運作下,相約來到教會參與崇拜活動,造就靈程、相互關懷,是基督徒信仰生活所必需的(詩十五)。如此的兩年役期,不但是執干戈以保社稷,更藉由教會及同靈間的關懷、勸慰,培養出健全的人格與基督化的生活。


作者: 小明子
出版社: 棕樹文教基金會聖靈月刊雜誌社
出版日期: 06/01/1996
列印本頁
分享好友
意見反應